查看原文
其他

从诺贝尔奖得主 再思基督信仰

2017-03-25 一粒灰尘*陈博雅 知音驿站


诺贝尔奖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336sf29l0&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不鸣则己,一鸣惊人的莫言,

为国争光——诺贝尔奖得主;

造福人类——写下灿烂辉煌的不朽佳作;

学习的楷模——以身证道……

 

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争先恐后向着诺贝尔奖拼命的在冲刺,结果都名落孙山。为什么沉默寡言,土生土长的农民却戴上了无比辉煌的花冠呢?

 

看来,“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传9:11)

 

那么,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好机会又在哪里呢?“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



 

既然福从天降,就要仰望星空!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和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而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箴1:7;9:10)。心中无上帝,目中无别人,骄傲自满。岂不知,“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箴11:2)”想成功的人,就要先学习谦卑的功课。因为,水往低处流!

 

登峰造极的莫言,在有众多骄傲资本后仍然平稳安静,丝毫没有乐极狂傲的举动,足见他的谦卑内功已经修炼到几乎无我、无名,炉火纯青的地步了。望尘莫及,诺贝尔奖非他莫属。

 

一粒灰尘看,成功的金字塔,也少不了用“心血”烧成一块一块的砖,更需要“艰难”把它一个一个砌到合适的位置,再用一滴一滴的汗水凝结,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及有缘人的造化。

 

在艰难饼,困苦水下曾诞生了伟大的先知和卓越的领袖;在精雕细刻的管教后曾出品了许多艺术珍品;在大石头下挤出了许多更加坚强的生命......“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



 

大千世界中,最美的东西是从苦难中造就出来的。麦子磨碎,才能做成千奇百怪的食物;香料火烤,馨香才能沁人心脾;土地开垦,种子才能茁壮成长。照样,一个千刀万剐的心,一个饱经风霜的体,一个破碎的灵魂,才会得到上帝的喜悦。人生最甜蜜的欢乐,是忧伤的泪浇灌出来的。“我们进入上帝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14:22

 

你知道吗?

你知道蜡烛要经过燃烧才会发光吗?

你知道橄榄要经过压榨才会出油吗?

你知道美酒要经过酝酿才会芬芳吗?

你知道柿子要经过风霜才会香甜吗?

你知道吗?

金子要经过提炼才见精纯。

砖石要经过琢磨才见光华。

宝刀要经过锻炼才见锋利。

麦子要经过死亡才见重生。

你知道吗?

天空若没有风雨的肆虐,就显不出彩虹的美丽。

溪流若没有礁石的阻挡,就激不起浪花的飞舞。

小径若没有曲折隐秘,就显不出它的幽静。

梅花若不经过一番寒风傲骨,何处闻得芳香扑鼻?

你知道吗?

没有经过流泪的双目,永远看不到人间的疾苦。

没有经过流汗的耕作,永远不懂收获的欢乐。

没有夏日炎阳的烧灼,永远不知树荫的清凉。

没有慢慢长夜的等待,永远看不到曙光的重现。

你知道吗?

你知道环境越刻苦,也越能造就人的信心吗?

你知道打击越重,也越能造就人的信心吗?

你知道世途越坎坷,人生的阅历也越丰富吗?

你知道吗?

失败教我们吸取经验。

错误教我们学习谦逊。

挫折教我们培养勇气。

损伤教我们懂得珍惜。

你知道吗?

没有试炼,你永远不知生命的潜力有多深?

没有重担,你永远不知生命的耐力有多大?

没有痛苦,你永远不知生命的韧力有多强?

没有缺陷,你永远不知生命的内涵有多美?

你知道吗?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

 转载杏林子《凯歌集》


“我们进入上帝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14:22)”



 

“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上帝,直到他怜悯我们。”(诗123:2)

 

诺贝尔奖虽然举世无双,但不是基督徒的唯一。“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但是上帝把他放到旷野,以放羊就是四十年。一粒灰尘想,放羊是傻瓜都能干的行业,让一位比“诺贝尔奖”更甚的学者劳民伤财学什么呢?“上帝的愚拙总比人智慧。(林前1:25)”就是在放羊中,摩西学会了看见上帝;依靠上帝;认识自己;改变了自我;珍爱生命......“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12:3)”想不到放羊让摩西成为上帝奥秘事的管家,有忠心、有见识、有百般恩赐,合乎主用。放羊让摩西脱胎换骨,成为伟大的领袖;放羊让摩西的世界观、人生观、信仰观一步到位。


摩西的前四十年——我能;

中间四十年——我不能;

后四十年——上帝能。

这一个一个的飞跃和变化,才让摩西作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可是,无地自容的我们只知道在世上鸡抛狗挖,这山望那山高。“我们为孩童的时候,受管于世俗小学之下,也是如此。(加4:3)”“现在你们既然认识上帝,更可说是被上帝所认识的,怎么还要归回那懦弱无用的小学,情愿再给他作奴仆呢?(加4:9)”“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脱离了世上的小学,为什么仍像在世俗中活着,(西2:20)”“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西2:8)”我们若还在世俗、懦弱、无用的世上“小学”中淘金,什么时候才能升到中学,跳到大学,让上帝点石成金呢?


“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壹2:15-17)”“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7-8)”



人常看到别人的丰功伟绩,有的怨天尤人咒自己生不逢时;有的东施效颦好高骛远;有的苦待己身死不回头......而我们想没想过伟人背后的力量究竟在哪里?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约15:5)”原来,“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徒17:28)”所以,“我们是与上帝同工的;你们是上帝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3:9)”一粒灰尘想,若有人能与上帝配合的天衣无缝,就能出现神迹奇事。“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耶稣说:“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约14:12)”



 

一粒灰尘发现,古往今来,有人虽然暂时不是基督教,但是他们却超越了基督徒的心境,甚至达到上帝使用的标准,公义的上帝也在大大使用他们。上帝先想赐福给我们,而我们六神无主、好高骛远、专顾自己(“[路14:18-20]众人一口同音地推辞。头一个说:‘我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请你准我辞了。’又有一个说:‘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请你准我辞了。’又有一个说:‘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怎么也不能谦卑的弯下腰来去捡上帝的恩典,我看福也就失之交臂归于别人了。(太10:13)

 

莫言老师的谦卑——独领风骚。他土壤里骄傲的种子好像就压根没有发芽,怪不得他已经站到了峰顶,还谦卑的低头不语。为什么不骄傲、放松一点点呢?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弗6:2)”我们只知道这是一句司空见惯的经文,而他可能已经揣摩出“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3)”当我们先顾自己小家时,他在艰难中已经做到先孝敬老人;当我们千方百计在逃避贫穷、苦难时,他却在知足中感恩;当我们见异思迁时,他更专一持之以恒的写作;当我们一觉睡到自然醒时,他已经收取了丰富多彩的吗哪......诺贝尔奖假如发给一位滥竽充数的懦夫,这就会显出上帝的不公不义。所以,诺贝尔奖非他莫属,感谢上帝。

 

“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林前9:24)求主让我们每位基督徒,在上帝分给我们的跑道上,守住本位,向着标杆直跑,得上帝给我们预备的,永不朽坏的“诺贝尔奖”,愿上帝赐福我们,阿们!



 

一位研究莫言作品的名家叶开表示,莫言的母亲是位默默无闻的基督徒”,一粒灰尘在没有确认之先,不敢妄加定论,但是可以看果子认树!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辞,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莫言 


一粒灰尘看,能作到苦中作乐的人凤毛麟角,但是基督徒常不可思议。【雅1:2】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



 

一粒灰尘认为,“苦中作乐”源于基督信仰!

 

 

耶稣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路4:4)



 

......


一代名家——莫言,他本身就是一本名著,内面有许多宝藏。他的性格别具一格;他的出身侍农躬耕,稼穑为业。曾经自道从小喜欢说话,尤其是喜欢说真话,也给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故,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

 

《蛙》出版方号称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小说选择了一个带有普遍性,而又独具中国特色的题材——计划生育。讲述了姑姑——一个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新中国初乡村波澜起伏的生育史。《蛙》掀起了国内的“莫言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计划生育那段被掩埋的历史。《蛙》以新中国初期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乡村妇科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激起读者对于中国时代命运的反思。这场号称“理性的生育革命”本应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但是,极端主义者在轰轰烈烈的背后却滋生了腥臭的血味。在国外,计划生育被认为是践踏生命、剥夺人权的野蛮政治行为。在国内,一方面是农村的香火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是国家的强势介入,这场传统守旧与理性文明打得不可开交。实则是生命与政治的较量,这也是莫言贯穿全文的思考。《蛙》所呈现的是特定时代下的人物命运,王仁美、耿秀莲是农村超生游击队的典型代表,她们的意外死亡是计划生育逼出来的悲剧。而陈眉代孕失子是在商品经济时代金钱对人性的控制,是传统伦理和权力金钱博弈。核心人物——姑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形象。她的一生随着时代而跌宕起伏,时代在她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从王小倜弃“姑姑”叛国而去,姑姑便每况愈下走向了悲剧的命运。她一直在试图超越命运的阴影带给她的压抑,像一个穿越沼泽的人,奋起之心格外强烈,而挣扎的勇气又实在是悲凉。她既是英雄,又是罪人,她曾亲手为数万名婴儿接生,同时也用双手强制将无数孕妇引产,手上沾满了杀胎儿的鲜血。她用尽生命履行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但是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内心深处的道德谴责。故晚年活在忏悔之中,认不可饶恕的罪。若把“姑姑”理解成一个高度符号化的时代英雄,生命之痛,人性之痛与道德无关,她追求的是人生至善的理想,但是,正如前文所说,她挣扎的勇气实在是悲凉。最后她嫁给郝大手,只是为了完成对自己的精神救赎。《蛙》的叙事语言无疑是干净而内敛的,对于历史的批判,莫言做得不动声色,但是其锋利的思想刀锋割伤每一个读者。无论是《蛙》里种种诙谐调侃,还是莫言式的诳语狂言,道出的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真实——属于这个时代的真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36aoboo2&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从《蛙》读到时代下的人性,从姑姑等人的形象剖析,一粒灰尘读出作者对逆天、人本人治深恶痛绝,怎么和《圣经》不谋而合呢?请看历史上另一场“计划生育”:“【出1:15-21】有希伯来的两个收生婆,一名施弗拉,一名普阿。埃及王对她们说:‘你们为希伯来妇人收生,看她们临盆的时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杀了;若是女孩,就留她存活。’但是收生婆敬畏上帝,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埃及王召了收生婆来说:‘你们为什么作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呢?’收生婆对法老说:‘因为希伯来妇人与埃及妇人不同,希伯来妇人本是健壮的,收生婆还没有到,她们已经生产了。’上帝厚待收生婆。以色列人多起来,极其强盛。收生婆因为敬畏上帝,上帝便叫她们成立家室。”

 

计划生育的极端(把活生生的胎儿名正言顺的杀死)实施,对中国成千上万的家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粒灰尘当年也被罚的倾家荡产,二女背井离乡六年多......更可怕的是,我与表弟一次去大河捡奇石,桥下一对婴孩被动物吃掉了头,惨不忍睹。“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因为将有大灾难降在这地方,也有震怒临到这百姓。(路21:23)”那段时期,就我们这地方溺死婴孩、弃掉婴孩的大有人在,“拾妹”(一位大妈清早在路上捡到今天二十五岁了)就是活见证,还有妇女气疯,受辱的大有人在......

 

“生有时,死有时(传3:2)”,人再怎么理直气壮地杀人(包括胎儿)都是天怒人怨的灾难。因为,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太19:18)”

 

莫言呼吁我们——钟爱生命!《圣经》告诫我们,(创1:28)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9:1)上帝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对他们说:“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了地。”

 

一粒灰尘想,假如挪亚当年就开始施行计划生育,今天还有人在地球上吗?假如当年我也成为计划生育的牺牲品,今天会有上帝所赐的非常可爱的儿子吗?上帝若允许一个生命出生,祂就会负责到底;上帝若不允许一个生命生命存活,人再孤注一掷也会像大卫王与乌利亚妻子从罪恶中所生的孩子——必须死!人口主权不是人可以控制的,当年埃及新王说:“看哪,这以色列民比我们还多,又比我们强盛。来吧!我们不如用巧计待他们,恐怕他们多起来。”(出1:8-12)为什么“越发苦害他们,他们越发多起来,越发蔓延呢(出1:8-12)?”一粒灰尘认为,人怎么能控制得了上帝所造的人呢?

 

耶和华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阴间,也使人往上升。(撒上2:6)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26a682ov&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请点击下面红字就可以打开原文阅读)



  1. 周一  153之谜

  2. 周二 【屏蔽多次的视频】迟开的玫瑰更美

  3. 周三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呢?

  4. 周四   再吃一口 就近癌症一步(视频)

  5. 周五   你、我的生活存留原来都在乎——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