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惊讶】诺贝尔奖得主为什么一半多是德国人?

2017-03-28 一粒灰尘*陈博雅 知音驿站



我第一次见到德国人是在基督教堂,请看陈思雨与一粒灰尘合拍的视频:《耶稣在岐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471lpoak&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有人问:诺贝尔奖得主为什么一半多是德国人?一粒灰尘也想问:为什么我初见到的德国人要——传福音?
还是用我二女思雨的这张照片自圆其说吧——有主真好!真的!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

我们小时候,知识无用,到是玩了个人仰马翻,乐在其中。我妻子当初考进初中重点班,为了养家糊口父亲让她退学去打工。那代人只要家长有考学的先见,轻微的竞争也会榜上有名的。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在上幼儿园时,就学拼音、学英语、学数学、学诗歌、学朗诵、学绘画、学舞蹈、学钢琴……遍地开花,五花八门,三四岁的时候就逼迫放弃了玩具、游戏,拿起了对他们来说枯燥乏味的课本。当我看到侄子开学后的第一篇《说说》:苦日子来了! 就想了解一点德国的早期教育。

  16世纪初,马丁.路德主张改教,建立新教(基督教分支)。在德国,新教和天主教各占半壁河山。在基督教信仰下:        

德国幼儿园都在干什么?


一粒灰尘发现,德国的“学”前教育,与“中”不同。德国幼儿教育很强调:事实与环境、实际生活与家政等。

德国孩童在小学前主要任务,就是快乐成长,父母陪伴胜过一切教育。因为,德国人认为,在孩子的婴幼儿期,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的情感关系是孩子人格完整、心智健全的基础。德国的人心中,家庭的地位很高。



我发现孩子能尽情的发挥,快乐的成长。

3岁前,父亲、特别是母亲的陪伴和抚育,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都非常重要,也许会直接影响其后的性格成长。
在家庭日,是父母全身心陪伴孩子,散步、玩耍,一起骑着车去野外……父母并不只是陪玩,更要教孩子规则,教孩子整理房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故,6岁的孩子就已经有很强的自理能力了。

德国人极为重视家教,也是唯一把父母教养儿童的义务明文写入宪法的国家。比起传授知识,德国人更注重传授技能,注重培养孩子一生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的立法并非是禁止学前教育,而是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德国孩子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他们都学到了些什么呢?3年中,孩子们参观了警察局,学习了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

孩子们参观邮局,要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了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去自由市场,拿着钱,学习怎样买东西,区别自由市场跟商店的不同。


他们去花圃,参观花圃的种植,学习分辨花草植物。

他们去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



他们参观图书馆,学会了如何借书、还书。

全世界图书中有12%的语种是德语,而德国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2%。德国也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在柏林,每平均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而这么密集的书店里却永远不缺读者。德国人很少看电子书,书店里和家里都有大量的印刷书籍,给孩子看的书更是品种丰富。



他们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

幼儿园老师还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车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遵守社会秩序等的教育。



学前“教育”


他们每周都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选择货物。



樱桃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去采摘樱桃。


让孩子接触上帝的创造——大自然,互相合作,发展身体的能力,才是德国的学前教育的宗旨。

南瓜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做南瓜汤。

圣诞节,这是最激动的日子,他们焦急地等待圣诞老人的来临以及那份神秘的礼物。


圣马丁节,要跟老师一起糊纸灯,游街来纪念这位骑士圣人……

德国人认为,孩子有自身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在德国的公共场所,看不到喧闹、喊叫的孩子,安静是大多数人的修养。


3年过去了,孩子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约会,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一个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

比如,衣服放哪儿,何时穿什么衣服,都得自己弄清楚。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睡觉,还要自己管理玩具,回家之前必须数清楚玩具有没有少。



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将近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他们的秘决就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的早期教育。


过早强加给孩子的东西对孩子成长可能不利。最多让家长快乐、炫耀一下。德国的早期教育似乎“输在起跑线上”。



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让孩子得到尊重和自信由于得到父母的爱护和尊重,德国的小孩从小就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购买什么样的家用电器、汽车,如何布置房间、处理家务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与父母一起商讨,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充分肯定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德国幼儿教育都强调 啥?
是事实与环境教育


这是一种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的教育,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体验自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条件。比如让幼儿认识能量与水的意义,避免制造多余垃圾的意义,或让孩子们直接参与分拣垃圾等。

是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


就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收录机、煎烤箱),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给孩子机会,进行模拟练习。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经过漫长的探索和改进,德国提出千万不要把幼儿园变成学校。
如孩子们要快乐地成长,要学会游戏,要学会和小伙伴相处,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他们把教育融合在玩耍中。在德国很少有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轻松自在又有很多小朋友,为什么不去呢。


在德国人看来,品德、人格、好的习惯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训导的,是从小让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懂得的因,才能收获获得的果。“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每个德国家庭教育的第一课。这些对中国家长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教孩子承担责任,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教孩子诚信,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
教孩子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教孩子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教孩子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


最主要的是教孩子基督的道理!

一粒灰尘初次送儿子上幼儿园,看见一位老同学就像进刑场,哭着、闹着,妈妈骂着、打着,后来两个老师一左一右把哭得像泪人一样的孩子押向幼儿园,然后......我想孩子幼小的心灵会记下什么?绝情的妈妈!痛苦的幼儿园!这个世界没有爱!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约壹4:8


《生死一刀,在上帝手中!》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26a682ov&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上面图片提到“怎么学”?上帝的智慧无法测度,世界包罗万象,知识是海洋,一粒灰尘怎敢班门弄斧。不过我可以把王琼牧师,神爱人喜欢的女儿——张鸽,公诸同好!她对这个问题回答的妙不可言,一步到位。“怎么学”?“快信耶稣”!

两个家庭

原创 2016-08-16 一粒灰尘*陈博雅 知音驿站

http://mp.weixin.qq.com/s/WInsTMNl350rxDMaMxpfsA

一粒灰尘认为,让孩子早早认识耶稣,学习做人,比什么都有重要!



《 福音——中國 》

原创 2016-11-17 一粒灰塵*陳博雅 知音驿站

http://mp.weixin.qq.com/s/VinVimQJTRWL7c19qzJhMg


【箴22:6】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诗1:1-3】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150h0eqt8&width=500&height=375&auto=0


阅读原文

从诺贝尔奖得主 再思基督信仰

原创 2016-11-30 一粒灰尘*陈博雅 知音驿站




百年不遇的诺贝尔奖得主 谈什么是幸福

原创 2016-10-13 一粒灰尘*陈博雅 知音驿站


http://mp.weixin.qq.com/s/H7QNyktVnyJC1SsTiPJUOg?scene=25#wechat_redirect


(请点击下面蓝字就可以打开原文阅读)



  1. 喜               好消息——中央电视台CCTV1《与主同行》了!

  2. 怒               强奸30名幼女的圣职人员感染HIV 痛定思痛我们的信仰

  3. 哀               死刑犯惊世遗言

  4. 乐               他捐光80亿 无牵无挂见上帝

  5. 耶稣是救主  小敏

  6. 他是谁?为什么惊天动地?

  7. 2016跨年宣教之夜201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