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读 | UCASer 书单 第24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达尔文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


人类是一种使思想开花结果的植物。

——鲁迅


 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


 科学家们只不过揭开了大自然真面目的一部分而已,但是大自然生生不息,永远是一个神秘莫测的谜团。

——玛丽·雪莱

 

世界万物变幻更替,生命的秘密莫测难寻,而追究一切生物奥秘的脚步驰而不息。

本期书单,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邀你探究物种的源起、生命的本质。



NO · 1

《物种起源》



作者:[英] 查尔斯·达尔文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馆藏地:玉泉中文流通书库 

雁栖三层流通阅览书库

索书号:Q111.2/37

原文分享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读《物种起源》也知道进化论是怎么回事儿。确实,《物种起源》发表已经150多年了,其间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进化论的事实、证据和机制,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远比达尔文时代要多得多,那么真的还有必要去读达尔文的原著吗?回答是绝对肯定的!因为《物种起源》是少数几本可以称作是“改变了世界的书”,除此之外还有《圣经》《资本论》等。诚如被誉为“活着的达尔文”、哈佛大学演化生物学家威尔逊(E. O.Wilson,2009)所言:“《物种起源》发表到现在已经150年了,我认为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它不仅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科学著作,而且由于它对全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界的重要性,也是有史以来任一范畴的最重要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的大量采集考察的集结,主要讲述了生物变异、生存斗争、杂种性质、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生物分布等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

荐读心语

作为一本划时代的科学著作,它带来了生物学的根本变革。通过本书能感受到自然选择的强大解释力。


NO · 2

《生物进化》



作者:[美] Douglas J. Futuyma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馆藏地:玉泉中文流通书库 

雁栖三层流通阅览书库

索书号:Q111/31=3

原文分享

面对拥有形形色色个体的大千世界,生物学家们会情不自禁地提出成千上万个问题。为什么鲸有肺而蛇却没有腿?为什么有些昆虫只吃单一的植物,而另一些昆虫却要吃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为什么蝾螈的DNA量超过人类的十倍?为什么兰花只有19000种而甲虫却超过30万种?为什么每个人在脸部特征、肤色、态度和行为上有所不同?是什么造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生物多样性?又是什么造就了它们错综复杂、千姿百态的适应特征?

科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想法之一,就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提出的“地球上所有曾经存在的生命都由一个原始类型衍生而来”。依据这一想法,物种的每一个特征,如大象的鼻子、基因的数量和序列、体内酶的催化能力、细胞和器官的结构、生理耐受能力和营养需求、寿命和生殖系统及其行为能力等,都是进化的产物。进化论的观点贯穿于生命科学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每一个学科。事实上,进化是生物学的统一理论。正如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TheodosiusDobzhansky)所言:“如果不从进化的角度看问题,生物学的一切都将无法理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而系统介绍进化生物学的教科书。全书共分23章,涵盖了进化生物学的各个方面,还涉及生命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

荐读心语

本书可作为《物种起源》的补充阅读,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实例和精美直观的图表、照片,而且内容丰富、语言深入浅出,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尤其可作为生物学及其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是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NO · 3

《生命是什么》



作者:[奥] 埃尔温·薛定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馆藏地:雁栖三层流通阅览书库

索书号:Q1-0/34

原文分享

 当一个不是活的系统被孤立出来或者被置于均匀的环境中时,由于各种摩擦力的影响,所有运动通常都很快静止下来;电势或化学势的差别消失了,倾向于形成化合物的物质也是如此,温度因热传导而变得均一。此后,整个系统逐渐衰退成一块死寂的、惰性的物质,达到一种持久不变的状态,可观察的事件不再出现。物理学家把这种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或最大熵。 

内容简介

书中以纯物理的观念对生物体遗传现象的本质进行了简要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深刻观点。这些思想对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等后来的研究者产生了很大影响,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经典著作之一。

荐读心语

“生命是什么?”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作者是一位物理学家,跨学科去研究生物学,试图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诠释生命,很多思想非常有洞见,能够打开思考的视野。


NO · 4

《自私的基因》


作者:[英] 理查德·道金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馆藏地:玉泉中文流通书库 

雁栖三层流通阅览书库

索书号:B842.1-49/1

原文分享

一个DNA分子是一条由构件组成的长链,这些构件即被称为“核苷酸”的小分子。如同蛋白质分子是氨基酸链一样,DNA分子是核苷酸链。DNA分子因其太小而不能为肉眼所见,但它的确切形状已被人类用间接的方法巧妙地揭示了出来。它由一对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相互交织,呈雅致的螺旋形,这就是“双螺旋”或“不朽的螺旋圈”。核苷酸构件仅有4种,可以把它们简称为A,T,C和G。在所有动物和植物中这4种构件,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它们缠绕交织在一起的顺序不一样。虽然人类的G构件同蜗牛的G构件完全相同,但不仅人类构件的序列同蜗牛的不同,而且人类不同个体之间的序列也不相同,只是在差别程度上略小一些(同卵双胞胎的特殊情况除外)。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基因领域,用大量的生物学实证研究来探讨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义。并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

荐读心语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100多年后,又在新的科学水平上推出了更新的版本,认为进化的单元可能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甚至也不是个体,而是基因。作为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作者试图回答“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这些重要命题。


NO · 5

《认知神经科学》


作者:[美] 葛詹尼加 等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馆藏地:雁栖三层流通阅览书库

雁栖一层第三书库(闭架阅览)-中文

索书号:B842.1/33

原文分享

每当像认知神经科学这样的新领域出现时,人们对它的前途并不总是信心满满,甚至怀疑它会不会昙花一现。对新领域的新鲜热情就像看着一只一次站立起来的小鹿一样,她能行吗?这崭新的生命能否发育长大?这新的生命中能放射出真正的意义吗?10年后的今天,认知神经科学已经空前繁荣。我们可以从诸多方面体察这种进步:领先的大学已经着手实施创新举措,旨在发展专门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向,以便为研究者提供这一领域研究所需的工具和跨学科研究的机会;新杂志每年都在创办,以适应认知神经科学新分支中文献数量的指数型增长;由于与会者人数激增,认知神经科学学会的年会年年爆满:从一次会议时的400人徒增至2008年第十五次会议时的1800多人。

内容简介

书中对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其各层次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去实现各种认知活动做了详细的阐述。

荐读心语

本书作为认知神经科学之父经典力作、世界专业的认知神经科学教材,既有助于初入大跨度学科交叉的认知神经科学学生基本掌握这个领域的脉搏,又有助于想要了解人脑——世界上最精妙复杂的思维机制的其他学生获得更多认识。


邀你共创UCASer书单

累计推荐且被精选书籍最多的同学

学期末会获得纪念品一份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更多阅读

文案/刘芳  图片/网络 编辑/段顺霞 责编/牛佳雯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图书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读 | UCASer 书单 第24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