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果壳四季|处暑,出暑

暑气渐消

诉说着夏的离歌

开学在望

正载满希冀而来



处暑,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结的意思,它的到来表明一年暑热就要结束,一季新秋正式开启。如古书《群芳谱》所云:“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处暑之后,气温逐渐下降,暑气开始减退,随之而来的是天高云淡、金风送爽。

处暑三候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唐) 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鹰乃祭鸟

处暑时节,天气变得秋高气爽,非常有利于老鹰捕捉猎物,而此时的鸟类也比较肥美。鹰会把捕到的猎物摆放在地上,如同陈列祭祀。


天地始肃

始,开始;肃,肃静、万物凋零。意为万物开始凋零。


禾乃登

庄稼成熟曰“登”,“禾”字其古字形像谷穗下垂的农作物,本义指谷子,即稷。这里特指“五谷之首”稷的成熟。



处暑习俗


祭祖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普渡布施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出游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民间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是“出游迎秋”之意。


巧云为何巧?

秋季是一年中气温逐渐下降的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较低,云层形成的水汽相对较少,使得云层较薄。另外,秋季的大气比较稳定,不容易形成大范围的云系,也使得云层较为轻薄。阳光透过薄云,散射出秋日的光芒。






校园的云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浙江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那一天,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吃食

 

处暑时节,人们可以吃一些清热润燥的食物,比如老鸭,因为鸭肉有温和的性质,可以除湿解毒、滋阴养胃。

广东、广西地区有煲药喝茶的习俗,可以清热解毒、缓解身体不适。 

福建福州地区的人们喜欢吃龙眼,可以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

除此之外,南瓜、山药、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C,可以健脾益胃,滋阴润肺,缓解秋燥。



处暑的浪漫 · 七夕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七夕节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人们将牛郎星和织女星描绘成恋人,民间便流传出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上相会的神话故事。

 

人们在这一天还会乞巧、放烟火、吃巧果、拜织女等。乞巧、拜织女是人们向织女祈求巧手和美满姻缘;而巧果是用糯米粉制成里面包裹着各种果仁、芝麻、糖等馅料的七夕节食品。

 

时至今日,七夕节成为了“中国情人节”。无论是有伴侣共度此时的幸福时刻,还是独自静心感受内心的情感波动,七夕节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和美好的祝福。

处暑的来临为炎热的夏天画上了休止符

岁月流转,季节更替

“韶华不为少年留”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更多阅读

文案/俞瑶 网络  图片/熊逸飞 pexels  编辑/俞瑶  责编/古凤清©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图书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果壳四季|处暑,出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