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 | 闭门即是深山
文中篆刻系第八届爱读征集活动一等奖作品
闭门即是深山
爱读
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2020级硕士生 孙玉立
本次以笔者参赛的个人作品为例,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方印章的创作过程,若能引起读者对篆刻的一丝兴趣,也算不枉我诸多笔墨了。
第八届爱读征集活动参赛作品
【闭门即是深山】
本作品的篆刻印文“闭门即是深山”取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集灵篇》中的“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一句。
石料选取天青石,刻之以群山纹,为印石增添三分意趣。
配图选用现代国画大师黄君璧所作的《深山幽居图》,与印石的山纹相互呼应,暗合“隐居书山”之意。
印章创作过程
读古文时,我常常羡慕那些隐世山居的文人,不必搭理纷扰的世事,日日只和山水自然打交道,其闲适旷达从诸多诗句中可见一斑。我幼时也有过这么一段桃源般的生活,随着我逐渐长大,逐渐多思多虑,逐渐远离故土,我与桃源也越来越远了。俗世繁杂,红尘扰扰,拿起了就再也无法放下,也不能放下了。
唯有遁入书山,才能暂时抛却琐事,使我能隐于市中,得享片刻清净。于是在读到陈继儒的“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一句时,深以为然,便以此作为印文,治印明志。
选取印石
印章以印石作为载体,首先要选取合适的石头。大多数时候,创作者选取印石时并不是随性而定,而是带着目的去选择的。例如本作品“闭门即是深山”是一枚闲章(无正式用途的印章),所以石头不需要选择过于正式的正章(即印面为正方形的正方柱体);其次为了雕刻山纹,石头一定要有一到两面足够大;最后,石色一定要干净,才能凸显纹路而不至于显得杂乱。综上,笔者选择了一枚浅蓝色的天青石扁章:
天青石扁章
花纹上石
选好石头之后,笔者习惯先雕再篆,实际上雕刻和篆刻的顺序并无明确规定。先根据石头大小画出山纹底稿,再将定好的花纹用记号笔画到石头上,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根据石头实际形状多次修改调整。
画稿
这张图看起来有点令人生惑,实际上这是把石头放在平板电脑上拍的,左边是画好纹路的石头,中间和右边都是平板上的画稿照片。
动刀雕刻
花纹上石之后,就要动刀开始雕刻了。山纹要做出磨砂的效果,所以笔者没用传统的刻刀,而是选择了电动的球刀,用球刀去敲出一片片的小坑,也就形成了磨砂纹。每一层敲掉不同的厚度,即能表现出山峰错落有致的感觉了。
正面雕刻
背面雕刻
抛光打磨
雕刻完成后进行抛光,并将底面打磨平整,印石的准备过程就全部完成了。
抛光前后
设计印稿
接下来就是整个篆刻最重要的步骤——设计印稿。俗话说:“七分篆,三分刻”,可见印稿篆法的重要性。
印稿首先要确定印面大小,将印面轮廓描在纸上,在轮廓范围内设计印稿。设计过程会从字体、排列章法、整体风格三个方面仔细琢磨,不断调整。数字化时代,我已经习惯了将这些步骤在绘图软件中完成,但到了最后一步,还是要老老实实遵循古法,以油烟墨磨取浓墨,用小5号狼毫蘸取浓墨,将印稿描写在水印纸上。
怎么才算是一个美观的印稿呢?以本作品为例,从下图可见原稿是有边框的,而最终刻出来的印面却没有边框。这是因为印稿中的几个字平行于边框的笔画较多,尤其是“闭”、“门”“是”几个字,他们的笔画已经自成轮廓,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印稿保留边框,势必会显得冗杂且过于拥挤,故而舍去边框,印稿整体就变得顺眼许多。
印稿设计
印稿上石
印稿写好后,使用水印法反印上石。将写好的稿子反扣在印面上,对齐边框,用水微微润湿,反复刮印,等纸略微变干时揭下,印稿就留在印面上了。如果不太清晰,可以重新描一遍,等待风干后就可以开始篆刻。
印稿上石
可能不符合大家想象的一点是,整个篆刻流程中,实际上动刀的这一步完成得非常快,一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刻完。因为篆刻并不是精雕细琢,而是讲究一鼓作气、一气呵成,这样最终效果才会具备金石气韵。
篆刻中途
篆刻完成,擦去墨迹
钤印
篆刻完成后,就可以钤印看看实际效果了。钤印时以用轻薄的连史纸最佳,用印面均匀地蘸取传统书画印泥,印在连史纸上。这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效果再做细微调整。
印面、印花
至此,作品【闭门即是深山】就完成了。
藏书章其一
作为一枚用以明志的闲章,且印文源于读书一事,这枚印章大多只会作为藏书章使用。新书到手,翻开扉页先盖个戳儿,仪式感就拉满了。作为一个书多、章多的人,笔者常常在喜欢的书上盖两三个藏书章甚至更多,颇有向“盖章狂魔”乾隆帝靠近的趋势,然并未反思收敛,反而乐在其中。
藏书章其二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