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读 | UCASer书单 第98期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包括物质的结构、性质、运动状态以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物理学不仅提供了解释自然现象的理论框架,也推动了技术革新,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石之一,对其他科学领域如化学、生物学、地质学乃至工程技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可以从极小的粒子到极大的宇宙结构。包含了经典物理学(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磁学、声学),现代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相对论,高能/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天体物理学;其他交叉学科领域(化学物理、计算物理、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等。

每个领域都包含众多分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方向和交叉学科也在不断涌现。本期书单,一起聚焦物理学。


《量子力学教程(第三版)》

作者:周世勋,陈灏 原著;肖江 修订

出版信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

馆藏地:雁栖三层南区流通阅览书库

索书号:O413.1/266=3


周世勋(1921—2001),湖北黄陂人。理论物理学家,物理学教育家。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科研和教学工作,为中国高校物理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出谋划策,其所著的《量子力学》和《量子力学教程》持续被国内高校普遍采用达40多年,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本书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包括绪论、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态和力学量的表象、微扰理论、散射、自旋、全同粒子、量子力学若干进展九章内容。书中常用物理常量表数值取自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2018年推荐的最新结果。



《物理之书》

作者:[美]克利福德·皮寇弗 著;尹倩青 译

出版信息: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1

馆藏地:雁栖三层南区流通阅览书库

索书号:O4-49/108


克利福德·皮寇弗是一位多产作家,涉猎主题从科学、数学到宗教、艺术及历史,出版超过四十本书,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代表作包括《物理之书》《数学之书》《医学之书》《太空之书》以及《数字的异想世界:125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光锥·蛀孔·宇宙弦》等。

从数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到数百万亿年后宇宙的终结及量子复活。本书提供了易于理解的物理史上250个重大成就,书中讨论的物理主题包括暗能量、平行宇宙、多普勒效应、土星环的引力等,同时也关注了古往今来的科学家们,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理查德·费曼、霍金等等。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对我来说,物理学培养了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持续去探索思考的极限、宇宙的运作,以及这个我们称之为家园的地方在广袤时空中的定位。”



《拓扑与物理》

作者:杨振宁 葛墨林 何杨辉 编;

   常亮 崔星山 于立伟 译

出版信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馆藏地:雁栖三层南区流通阅览书库

索书号:O189/58


拓扑物理学到底是什么?是身边的鞋带、中国结、不停笔的连线游戏,还是科幻电影中的莫比乌斯指环、克莱因瓶?事实上,它们都是拓扑物理学的延伸。

本书集合了杨振宁在内的12位国内外权威科学家的前沿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拓扑学在量子信息、规范场、引力场等领域中的发展,还有在黑洞、拓扑引力、拓扑绝缘体等问题上,拓扑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复杂联系。全书通过近百幅辅助学习图,构建拓扑物理学的框架,带领读者探索拓扑物理学的深层涵义。



《物理学的进化》

作者:[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波]利奥波德·英费尔德 著

出版信息: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9

馆藏地:雁栖三层南区流通阅览书库

索书号:O4-091/20


本书首次出版于1938年。作者爱因斯坦不仅仅是一位物理学家,更像是一位哲学家。他在开篇就写道:“我们的目的是用粗线条的轮廓说明物理学家的工作必须像侦探那样用纯粹的思维来进行。我们主要是叙述思维和观念在大胆地探求客观世界的知识中所起的作用。”

全书分四章:机械观的兴起;机械观的衰落;场、相对论;量子。介绍了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展到现代的相对论、量子论和场论的演变情况。用几个主要的转折点来阐明经典物理学的命运和现代物理学中建立新观念的动机所在,从而引导读者去找寻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



《磁掺杂拓扑绝缘体拓扑性质研究及新型拓扑材料的寻找》

作者:汤沛哲

出版信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馆藏地:雁栖三层南区流通阅览书库

索书号:TM21/4


拓扑绝缘体作为一种新奇的量子材料,因其奇异的量子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已成为凝聚态物理学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磁掺杂拓扑绝缘体,顾名思义,就是在拓扑绝缘体材料中掺入磁性元素,在体系本征的拓扑特性中引入铁磁序而形成的拓扑绝缘体。由于铁磁序的引入,体系丧失了时间反演对称性,使得磁掺杂拓扑绝缘体往往能够表现出与常规拓扑绝缘体迥异的电子结构性质。深刻地理解这些特性的物理起源,不仅可以深化你对于拓扑绝缘体的认知,也可为未来设计基于拓扑绝缘体的自旋电子学器件奠定基础。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更多阅读

文案整理、编辑/阮文韵  图片/网络  责编/阮文韵©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图书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