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 | 《长安的荔枝》给读者的三味“道”(上)
本文系第八届爱读征集活动三等奖作品
《长安的荔枝》
给读者的三味“道”
(上)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生 洪志鹏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
“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马伯庸《长安的荔枝》
万事万物都有运行的轨迹和规律,我们通常称之为“道”。学业有道理,社会有道德,我们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都离不开对“道”的追寻与体悟。
中国自古有“道”,在金文中,“道”字中间是“首寸”或“首止”,均是“人”形的繁化。字形而言,“道”是一个人处在十字路口的情形,字形本义更像是“置人于路”。被置于十字路口迷茫,因此需要引人上路。老子提出“道”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是万事万物遵循的规律,为我们在社会上的生存提供法则。国学中也阐释了许多“道”,如“为人之道”“统驭之道”“生死之道”等,为我们指点迷津。比起长篇的论证,这位在《长安的荔枝》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九品小吏用他极为坎坷的人生,生动地为我们的悟道之路指明方向。
《长安的荔枝》是一本历史小说,由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扩展而出。故事并没有着眼于“妃子笑”,而是从一个小吏的视角,刻画了“荔枝来”的艰辛路途。小吏李善德接到皇帝的任命,向长安转运岭南的鲜荔枝。于是,他便只身前去岭南苦寻保鲜之法,终于在商队、朋友、朝廷多方面的帮助下完成任务。一路上,主人公李善德遭遇了技术上、官场间、人心人性的种种挑战,观念也受到巨大的冲击,使得他不得不再一次寻找人生之道。他历经热血,世故,知世故而不世故,终于完成对自己“道”的坚持,也让我们读者对“道”有了新的领悟。
韬略之道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韬略指的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厚积薄发之道,是运筹帷幄,深谋远虑的策略。这首先需要“厚积”。用兵需要操练军队方才能上战场,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才可以投身社会。对于主人公李善德也是这样的。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对于那个交通不便的时代来说,转运新鲜荔枝是个“丢命题”,历朝历代没有先例。可当问题摆在李善德面前时,他长时间的“厚积”救了自己一命。平日常与数学打交道,因此精通数学,善于计算,通过精打细算缩减路上所需的时间;他一生工作兢兢业业,熟悉办公流程不易,更深知纸上谈兵是不够的,便不远千里去岭南考察,果然发现纰漏,减少了转运路途的隐患,才终于将荔枝送到长安。
同时“韬略之道”也需要胆识,需要我们迈出脚步去尝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断提升自身,从而完成本不可能实现的任务。直面皇命,如若不能完成,回来就是死路一条。李善德和常人一样慌不择路,杜甫鼓励他“左右都是死局,何不试着听我这不懂之人一次,去岭南走过一趟再定夺?”。他开始冷静思考,决定背水一战“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他穷尽毕生绝学去试一试,这才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可以想到,没有胆识,他就不会从直面难题,也就不会有能力的提升,更不可能完成任务。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种困境。钻研某个领域时,旁人总会讲“这个很难,基本不可能完成”。缺乏胆识的人便有所退却,人云亦云,也就无从知晓自己究竟离终点多远。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也要有胆识、敢尝试,在拼搏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能力,才会达到更远的彼岸。
韬略之道也是对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印证,百折不挠,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李善德失败过,年至不惑却还在贷款买房,为官多年却还被同事捉弄,被地方官员踢皮球,被小人刺杀。他的道路艰难布满荆棘,可是已经下定决心的他从容面对,锲而不舍,完成任务。我们在遇到有问题的代码、错误的数据时,也会感到心灰意冷,也经常吞下科研受挫的苦涩,但只要坚定自己的目标,迎难而上,我相信终会品尝丰收的喜悦。
未完待续
更多阅读
文案/洪志鹏 图片、编辑/朱文浩 责编/王艺霏©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