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语音+文本讲解 (第6讲记)
来源安紫林
如何才能生在华上世界
我们接着讲《僧伽吒经》。上一次讲到了,佛陀告诉一切勇菩萨说,如果想生在华上世界,必须要种善根,不种善根不能生在华上世界。那到底种什么善根呢?只要听闻了僧伽吒法门就可以,真的非常殊胜。
【一切勇,汝闻僧伽吒法门,故得在此会,无善根人则不能得见此佛国。】
莲花藏佛告诉一切勇菩萨说,就是因为你听过僧伽吒法门——即使还没听全,也能“得在此会”。其实,我们讲到现在,也最多讲了不到四分之一呢,换句话说,一切勇菩萨也就听了五分之一,就能到华上世界去了。也许他以为:哎哟,这可能是我的功夫太高了,竟然看到了一个世界叫华上世界。结果,莲花藏佛就告诉他说:“你为什么能到我这个世界来啊?不要认为你有什么神通变化能到这里来,而是因为你听闻过僧伽吒法门,才能到这里来。凡是不种听闻僧伽吒法门这种善根的人,见都见不到这个佛世界。”很重要吧。
我们一般人认为,我只要有神通变化了,哪个佛国我都能看得到,对不对?不是的啊!你不种这个因,就没那个果。这个问题要从佛法来讲也非常关键。我们总是认为很多世界就在那里,只是我们看不见,等我们有了神通就看得到了,对不对?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又变成咱们平常讲的心外求法了。其实,你能看到一切佛世界,都是因为你种过善根,不仅仅华上世界,任何一个佛世界都是这样。释迦牟尼佛说过,咱们这个世界是华藏世界当中一朵莲花上面很小很小的一丁点。那华藏世界这个境界广大啊!很多人都觉得也许佛陀看到了咱们这个世界的真实的组成。现在很多人都拿这个说呢,把佛经当中讲的华藏世界的构造和现代科学结合,力证佛教讲的和现代科学讲的是一回事。有些人还力证银河系就是须弥山,还力证天文望远镜看到的河外星系就是各个佛土。我告诉你,这是很荒唐的。为什么呢?咱们看到的一切天上的星象,最多算是星星一类,从佛教里讲星星仅仅在须弥山的半山腰,都在咱们这个世界里,离我们并不远,绝对不是咱们平常讲的十方世界,绝对不是一个一个的佛国。
那一切佛国,包括佛陀讲的华藏世界怎么来的?经书专门分析过: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广度众生所种善根成就的功德境界。他种过很多的福德,才能见到这个境界,没种就没有。这个问题非常关键,释迦牟尼佛种过很多的福德善根,所以他能看到华藏世界;外道即使修行神通再大,也见不到华藏世界的,因为外道就没有种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功德和善根。
一切佛世界相当于一棵树,而这棵树的种子是什么呢?就是人心里种下的这一个善根。所以说,一切外境都是从你的心识生起,你种这个善因才得这种善果。一切外境也相当于一个果报,都是你种的善根所显现的,绝对不要认为它就在那里而被我看到、被我发现,这种说法就是外道见。离开你的心,没有任何佛土!所以任何一个佛世界,你种善因,才能看到那个佛世界。什么善因呢?每个佛世界要求不一样。比如极乐世界,你要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佛的大愿大力,相信极乐世界清净无染,那么,你以此善根能生极乐世界。佛陀告诉你的这些道理、咒语、境界、功德,包括佛的名号、国土的名字,都相当于一粒种子,你要相信它,你还要培育它、灌溉它,将来它真正的长成大树,覆荫国土、覆荫世界、覆荫一切众生——那就是你看到的净土。
外在一切境界与个人福报有关
所以这部《僧伽吒经》包含很多秘密,要一句一句地研究。就那么一句话,我们一般人觉得无所谓:噢噢,就是,你没读过经,见不到这个世界,读了经就能看到了。但是,为什么不读这部经就看不到,神通再大也没有用呢?这就是佛教讲的“万法唯心造”的道理。
所以说,外在一切境界都与个人的福报有关。我也讲过很多次了,每个民族对太阳和月亮的看法都不一样,你千万不要认为人家那是假编的故事,在过去这些可以是事实的。比如月亮,道家认为里边有嫦娥、吴刚、桂花树、小白兔,是吧?佛教认为里边有月天子,月天子穿青色衣,还有很多大臣,相当于一个宫殿。所以每一种文化对外在境界的反映是不一样的,但是,每种反映在它那个文化圈里都是真实的。学佛人的境界里日月天子经常下来听佛讲法,道家人看到的就可能是嫦娥、吴刚,而世界上别的民族看到的太阳、月亮又不一样,所以不要把外在的境相当真。
我问你们:咱们觉得月亮很真实,都知道月亮是圆的,那初八的时候,只有半个月亮,那半个月亮上哪儿去了呢?(弟子:太阳给它遮住了)哦,遮住了,哈哈,(弟子:地球把它挡住了)你看看,你看看,我刚刚讲完这个道理,换个词语,你们又糊涂啦。
初八的时候,月亮显现的是半个圆,那半个圆上哪去了?(弟子:它依然在天上)依然在天上?错了!我告诉你:初八的半圆月亮就是圆满的月亮。对于初八来讲,月亮就是这个样子;对于初八来讲,就没有那一半月亮,知道了吧?你们又把月亮当真,觉得它是个圆满的月亮,只是一半遮住了我看不见,哈哈。我再给你们打个比方,你们就明白了。比如说,你晚上做梦,梦到天上有个初八的月亮——只有半个月亮,我问你,你梦中看到的这个半圆月亮的另一半上哪儿去了啊?(弟子:没有那一半)对,你梦中就梦到了这么一个——就这么一整个的半个月亮。哈哈,这半个月亮就是一整个了,就是你的心里显的那么一个相。
其实,初八的月亮、十五的月亮没关系,知道了吧?初八就现了初八月亮的这个相,不谈十五和初一。(弟子:哈哈,只有初八)对,初八现初八的相,初九现初九的相,十五现十五的相,初一现初一的相,就是这么一个相,本来究竟,本来圆满。初八的月亮就是半个圆,如果初八现了一个圆的月亮——嗯,坏了,这就出现问题了——有妖气,这是不正常。
你的心现什么相,它就是这样子,现的这个相,就是你的心识圆满地现了这么个形相而已,不存在另外一半被你看不到的现象。所以,整个法界现在就在你心中全部显现了。你不要认为:不对呀,不是说有极乐世界我看不到吗?极乐世界虽说看不到,但你可以想到啊,你知道有个极乐世界啊。但是,我们总是假设:不对,我看不见,肯定在那里有这个世界。然后,心中总是焦虑,觉得:我怎么功德不够呢?我怎么不圆满呢?我怎么才能修得圆满?这恰恰是一个妄念、妄执,就像做梦梦到了一个初八的月亮,就觉得:不对呀,月亮应该是圆的啊,为什么只有一半,坏了,我有问题,我有病了,我的神通不够。就很焦虑,就开始在梦中好好用功——我要用功,我要看月亮是圆的。
其实,你觉得有必要吗?这就是一个梦境。初八的半圆月挺好的,你看多美呀!你非得焦虑,想让它现个圆形干嘛呢?因为这是个梦,在梦中现初八的月亮,就不存在十五月亮那回事。但是,我们看到初八的月亮,在脑子里又构画了一个十五月亮,就开始找差距:我看到的为什么不是十五的月亮呢?看起来我有问题了。其实没问题,就是他心中很完美地现了那么一个境界。
初八的月亮本来就是完美的。就一定要圆圆的、亮亮的才好吗?半个就不好吗?(弟子:半个也挺好)半个也有半个的美好。在天上,大自在天有种装饰就是半月,他以半月为美。别的天人戴的是圆圆的如意宝珠这一类,大自在天在头上就戴了一个半月作为标志,“哎,很美好啊——别人圆的,我就是一半,我很独特,我就很美好。”难道就一定要圆满才是好吗?
比量与无量
其实,我们众生的烦恼就是因为这种比量:自己看到一个境界,脑子里又构画一个境界,构画的境界和看到的境界相符,就觉得圆满;如果不相符,就很焦虑。就是这种比较心,产生各种的烦恼和执着。
如果你把这种比量去掉之后,你就发现一切都很美好。比如说像刚生下来的小孩没有比较——因为他不知道小孩应该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应该长多大多高,该说话不该说话——他没这个概念,你看小孩很快乐。两个不懂事的小孩,一个穿得特好,一个穿得很差,在一起玩也高兴,穿得差的小孩并不觉得难过。还有,吃得好的小孩吃得高兴,吃得很差的小孩吃得也高兴,因为他觉得就应该是这个味道,没有别的味道,所以他吃得也高兴。一个苹果和一个非常名贵的国外进口的水果,两个小孩同样吃,其实吃得都高兴,不管国产还是外国进口,是不是?但是,如果人大了有这个比量之后,就不一样了,烦恼就会生起:傲慢会生起,自卑也生起。自己的比别人的好,会傲慢;自己的比别人的差,就自卑,于是非常焦虑。
其实人很多的烦恼都是由于这种比较而来的,因为我们看到的这些,听到的这些,摸到的这些,闻到的、尝到的、想到的这些,其实就是法界的境相,并且你看到的是无量、听到的是无量、嗅到的是无量、尝到的是无量、摸到的是无量、想到的是无量,所以法界也是无量。这是讲境界了啊。你现在的境界本来就是无量的,但是自己又构画了一种境界在心里,觉得自己这个境界不是无量,觉得有另外一种无量。有了这种差距,就总是觉得自己现在不究竟、不圆满。其实佛法告诉你的是:每个人都究竟、都圆满。为什么说每个众生本来就是佛啊?从本质上来讲,每个人有自性,都是佛;从功用上来讲,佛陀开悟之后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的智慧、道德和一些形相。“如来智慧德相”,没说佛性啊。就是说每个众生本来就具有像佛一样的各种功德、境界、神通、身相,但众生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妄想。妄想就是刚才讲的那个比量:你觉得你现在这个不是,必须构画一个另外的境界比较了才是。
所以我们老是觉得佛的功德无量,我们就是有量;佛的功德大,我们的就是小,对不对?其实,大小是比较而说的,你的功德就一定是比佛的小吗?佛陀说他一身可以变多身,你自己只有一个身,觉得太少了;佛陀一丈六高,你自己身高不满五尺,觉得太矮了,这样一比较就觉得很自卑。因为你设了一个目标和自己六根的境界功德作比较,才产生的这种痛苦和烦恼。你一直想得到的是佛陀的那种功德境界,就把现在所具有的功德境界给否定了,这样的话肯定就烦恼了。
不要认为,诸佛证到的法就是丈六金身、三十二相,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丈六金身就一定高吗?我们和释迦牟尼佛相比,觉得丈六金身挺高的了,是吧?如果释迦牟尼佛也有这种观点的话,去和别的世界里的佛相比,还麻烦哪,因为他的丈六金身和阿弥陀佛没法相比。阿弥陀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一由旬是八十里,你算算去吧,这个数字太大了,我算不出来。如果按我们这种比较,认为我们长的太矮,释迦牟尼佛高,所以那个高个就是成佛——好了,释迦牟尼佛像你这样比较的话,他也没成佛,因为他和阿弥陀佛相比太矮了。咱们觉得阿弥陀佛高了吧,但是根据《华严经》讲的境界来比,像咱们看到的这些境界——娑婆世界也好,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好——这么广大的境界可能是在另外一尊菩萨的毫毛尖上呢。有些菩萨身量有多大?——我们这无量的世界只是他身体的一个细胞而已。你要这么比的话,阿弥陀佛也自卑:哎呀,我这个佛还不算,还是个子太矮。
那诸佛证到的法就是什么呢,就告诉你:没关系,诸法平等。释迦牟尼佛身高丈六,阿弥陀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还有更高的那个菩萨,其实都没关系,都很自在,都很美好!
识无量无边
我们现在本来就具有释迦牟尼佛的功德智慧,包括一些形相,你的功德也无量无边,我讲到过,这就是《圆觉经》讲的:其实每个众生眼识无量无边,耳识无量无边,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无量无边。
换句话说,你看到的东西其实是无量无边的。你说:“不对呀,我也就是只能看到像濮阳那么远一点儿,哪能说无量无边呢?”其实你往远处看——看不见,那个“看不见”就是无量无边,对不对?为什么看不见?太多了嘛——无量,你就看不见了。我们觉得好像只能看到濮阳——这么近,极目远眺也不过几十里。其实你再想想——不可能!太阳离我们更远,我们也看得到;星星离我们更远,也看得到。那这么说的话,我能相信我的眼识比太阳还远,但是我最多能证明到太阳,再远了,我证明不了——不需要证明。为什么呢?你看不见的那些,你不能说看不见,你只能说不好分辨了。
你往远处看,远处只感觉到一片白茫茫的,对不对?这个白茫茫的里边有很多景色,不是看不见,而是太多了。就好像很多东西掺杂在一起不好分别,没办法分别了,觉得自己看不见而已。也就是说,我们经常觉得往远处看什么都没有,感觉到这个“没有”就好像没有东西,这个“没有”其实东西最多,只是东西多到你用眼识不好分别了。
现在极乐世界在不在你的眼根里显现?也显。但为什么分辨不清啊?对了,因为你眼识包含的境界太多。极乐世界的声音,你现在也不是听不到,也能听得到;咱们任何一个众生(师弹响指),不仅仅是你,整个法界的任何一个众生,随便起来的任何一个声音,都可以周遍无量无边的法界。为什么听不见呢?对了,各种声音太多。更何况呢,你又不专门和这一类的声音结缘,所以你听不到这个声音而已。
共业相感——只讲有缘没缘不讲距离时间
这也是佛陀讲的,这当然是佛陀讲最高的法了。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在讲法,目犍连就想:哎,这么多人听佛讲法,为什么离得近了听得清楚,离得远听得也清楚呢?到底佛陀讲法的声音能传多远呢?他就用神通飞得远一点儿,听听,哎,还那么清楚啊;又到了天堂,也听得清楚;又到了另外的佛土,还听得清楚;他又飞到无量无边的另外一个佛世界,结果还听得清清楚楚。
目犍连回来之后就问佛:佛陀,为什么您的声音,我多远多近听得都一样呢?佛陀说:“其实我讲的法没有距离的远近,只有和我有缘没缘——只要有缘,多远都听得到;没有缘,对面也听不到。”注意这句话,很多人都讲:哎呀,佛的功德太大了,你看看,佛陀讲法只要有缘都听得到,我们怎么就不行呢?错了。这句话不是讲只有成佛了才有的功德,这是讲一个真理——任何一个人的声音,随便打个响指的声音(师弹响指),也充遍整个法界。谁能听得到啊?和你有缘的听得到,没缘的听不到——只讲有缘没缘,不讲距离远近。
同样,也不要觉得极乐世界太远我不能生啊,不讲这个远近,只讲有缘没缘,你只要和极乐世界有缘——你天天修净土法门,就和极乐世界结缘,那么将来一念之间生极乐世界。所以时间空间都虚妄,时间空间不能障碍你,再远的国土,你只要和那个佛菩萨、和那里的众生结缘,你也能到那里去。
同样,华上世界离我们非常远。像一切勇菩萨,为什么叫一切勇啊——精进勇猛啊,说明他速度快着呢,经常一念之间就可以供养无量的佛,一念之间可以经过无量的佛土的,结果他还是“走了七天”呢,你说这个华上世界有多远呢?你要那么计算,又算不清了。你说那这么远,我怎么去呀?我多少年才能走得到呢?不用。这是佛教的一个真理,就是共业相感。你只要和那一个世界业力相应,一念之间就过去,中间不经过“时间”和“空间”。
现在西方的一些科学家也在研究,这是最尖端的科学,甚至都不同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我们也认为“哎哟,这种理论高,前沿科学”,不知道其实佛教一直在讲这个问题。当然科学家们的表述不一样,我们佛教就是这样讲的:不存在时间空间,只讲有缘没缘。现在科学也在研究,一个东西如果和很远的一个东西产生共振的话,刹那之间这个东西可以超越时间空间飞过去。现在正在做试验,据说大体上能有些试验可以证明这问题了,但是具体还没形成一个可以让任何人都看到的这么一种机械。
怎么穿越时空啊?从佛教来讲,就是“共业相感”,就这么简单。为什么能穿越时空呢,因为时间空间本来就是假相。所以法界一切只讲有缘没缘,不讲距离和时间,这个是非常高深的一种理论。
什么是法界的全体
十方法界、一切万物到底有多大,其实随你的心量——你心量多大,就能显现多大。但是,随你心量显现的是你能分别的那些境界,这个心量是人的心识分别的这个量,因为只要有量就是分别——咱们看到的能分别出来的东西,随你能分别的这个心量显现你能分别的境界。但是真正你心的本质是具足无穷无量的功德,你想显什么样的量,它就能满足你的这种心量。
所以法界多大?法界就这么大——(师弹响指)就弹指一声这么大,哈哈,就这样子。这一个声音(师弹响指)本来就是清净湛然、周遍法界的。不仅仅是讲自性,这也讲功用了。这个在《法华经》当中讲到过,佛陀打坐之后怎么出定的呢,大家看啊,就这样,(师父模仿干咳声)一时謦咳——就是清清嗓子,不是有痰——哎,就是这么一声,此声遍至三千大千世界。嗯?这成佛也太厉害了,咳嗽一声也传遍三千大千世界啊?哎,不是成佛了才有这种功德,这是一个真理。
所以《法华经》讲的道理太厉害了,那是成佛的经,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其实任何一个声音,不仅仅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了,是遍满无量的世界、无量的国土。那世界多大?就这么大,就声音这么大(师父模仿干咳声),因为这一声,超越了量。真正的法界超越量,你不要给它规划一个量,像咱们平常说的那个“无量”,也是一个量了。法界就这样(师弹响指)——清清楚楚的,这个就是法界,不谈大和小的问题,不谈内和外的问题。
有的时候我们经常讲法界无量、或者自性无量无边,其实这种说法不究竟。这种说法就是对治我们认为心很小而设的一种方便说法,严格来讲是不究竟的,因为你讲“无量”,这就是一个量啊。(师弹响指)真正的法界超越一切量,你把一切量的概念去掉,现在心什么样?——这个就是整个的法界。你说,没东西啊。哎,就是因为东西太多了,你就觉得没东西了。这个没东西的“东西”,才能显现一切东西,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都从这个无形无相的“东西”产生,所以无形无相才是“最大”。
这本来就是无量无边的整个法界了,人信不过,总是觉得整个法界应该是:我看到多少的佛土,见到多少的佛。你这么一说,又立了一个量了。人总是不相信无限,总是相信一个有限。不过要讲到这里,还是学点儿数学容易明白。再大的一个数字和无限相比,都不具可比性,都为零,对不对?N:无限等于零(n:∞ =0),这是一个数学公式,学过数学的可能容易明白这一点,一般人可能就听得糊里糊涂。我们总是不相信这个无限,无限就是现在(师弹响指)超越一切限量的,就是你的这个灵性(师弹响指),这个就是整个的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一切佛土,包括咱们刚才讲华上世界,那么美好,讲得大家一直惊讶、赞叹,感觉到怎么那么厉害呢,再厉害也没有现在这个没有形相(师弹响指)的这个“国土”大啊。
真正无形无相的佛土——密严刹土是最究竟最圆满。这个无形无相的刹土包含一切佛土,一切有相的佛土,在它面前都微不足道,所以不要拿有限的量和无量相比。告诉你一个无限,你就在琢磨这个无限和一千亿到底谁大。觉得无限就是这么一个符号,哪能跟什么一千亿或者几千亿比呀,人只能接受有限量的一个数字,就觉得“无限”不可捉摸——这“无限”到底多大呀?非得想给它定量研究。这个无限不可能定量研究,自性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现在(师弹响指)人当下清清净净的这个灵性——不讲念头了,这个灵性(师弹响指)就是整个的法界全体显现。所以,“一念不生全体现”啊。这个一念是什么念?执着念、分别念。你一分别就不成全体了,就把它割裂了。好了,不要有分别念,不要自己设一个目标和无限比较到底谁大——没这个比量心的时候,才是“一念不生”。“全体现”,现在不要产生任何比量的念,你现在心什么样?——好,这就是法界的全体,也是你心的全体,也是你生命的全体,也是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净土的一个合集,这个是全体。
德大小与心量大小
还是一句话,一切有形有相的境界——佛土也好、佛身也好、神通变化也好,包括无量的众生,都是你的一个念头,是你的知见。你不要认为无量的众生真实存在,就如六祖所讲“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你起了一念知见,将来就成一个众生。那个众生哪来的?就是你前世某种妄念分别,由于惯性,今世你还见得到。你看那个人还在那儿分别呢,其实那个人就相当于前世的你,你也这么分别过。
无量法界一切国土的功德,从哪儿产生的?就是从这个无形无相的真正的法界全体产生的,(师弹响指)你们现在先感觉到这个法界的全体。法界的全体其实没有形相的,但是没有形相不是没有,它很真实,(师弹响指)最真实的一个东西。好了,从这个真实的东西,就看你怎么往外拿东西了。因为它是无限,从这个无限里,你想拿多少东西就拿多少东西,并且就看你的能力了。如果你心量小,觉得“哎哟,我可不能拿多”,你拿了一丁点儿,你就得这么一点儿。你害怕万一自己拿多了、拿光了怎么办,于是就谦虚点儿,少拿点儿吧。哎,还是我说的一句话:成佛这件事儿,你不必要谦虚,也不需要推让,自性的功德无量无边,你不用担心拿光了。不怕,随你的意愿,你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永远无穷无尽,你说伟大不伟大?
这也是随人的心量。《僧伽吒经》为什么讲听闻了这个法门就能见九十五亿佛呢?你的心量就这么大!你就知道,我听了这个法门,我就能见九十五亿诸佛——这就是你的这个量。你有量的这个心就从无量的那个如来藏里往外拿吧,一下子拿出九十五亿佛来,是可以的。如果你心量小,就会觉得成佛太难了——哪那么简单呢,想生净土,那不知道得修多少劫,还得苦修,我可不敢一下子见很多佛,我只见一尊佛就了不得了。你的心量就这么小,好了,你也就只能“哆里哆嗦”地、很谦虚地拿了这么一尊佛出来。所以,功德大小与人的心量有绝对的关系。
僧伽吒法门之秘诀——愿力成就清净国土
同样在无量无边的自性功德藏里,如果能种下僧伽吒法门这个因、这个善根,那么将来就会长成华上世界这个果。或者说,人的自性也可以叫心地,是无量无边的一块宝地,具足营养最肥沃的一块宝地,就看你怎么种。现在呢,你修行就是种种子,种子就是你的念头。你现在对佛教、对佛菩萨的理解,以及对其功德智慧的理解、认识,这仅仅是个念头,不要紧,这个念头就是个种子,虽然很小,但是你只要种在自性这块宝地里,它就会长成一棵真正的大树,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我们现在读《僧伽吒经》知道的仅仅是一个道理、仅仅是一些文字、仅仅是描述出来的境界,但是你听闻了这些,这就是一个种子。你在心里绝对相信,慢慢培育这个种子,将来就能成就你的华上世界。如果你不种这个种子,就见不到华上世界。很关键吧!
基督教讲的天堂境界,为什么我们佛教没讲到过呢?因为基督教的修行方法、认识和佛教的不一样,所以佛教现的天堂和基督教现的天堂就不一样的。各个宗教讲的境界都不太一样,甚至于还有很大的差别,但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是人家讲错了。各个宗教讲的天堂境界都是真实的!在人家那个境界里、在人家那个修行法门里,就成就那样的功德。但是,这个原理只有佛陀分析得这么清楚。一般人往往就觉得:只有我们这个境界对,你们就不对,我们讲的和你们讲的不一样,肯定你们错。这又是把境界当真,认为天堂是自己心外独立存在的一个东西。所以真的是“万法唯心造”,你绝对要相信这一点。
既然如此,你想到什么样的佛土、见什么样的佛,包括你想成就什么样的佛、想成就什么样的佛土,你怎么办?——发愿就行了。你现在可以规划你的佛土了,咱们这是成佛培训班啊,《僧伽吒经》把最秘密、最秘密的诀窍告诉你了。我绝对不是杜撰,这是有根据的。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怎么成就的呀?四十八愿成就的。你看看极乐世界的境相是不是和四十八愿完全一致啊?完全一致的。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成就五浊恶世的境界啊?他其实也可以成就那种清净庄严的世界,只是他发愿就要在这最苦的世界里成佛。他非得想受苦,你看也满愿。弥勒菩萨不愿受苦,但是如果完全清净也显不出自己功德来了,就希望众生有点很微薄的烦恼,世界比较美好——如果完全美好了,自己怎么改变它啊?怎么能显出自己成佛的功德来呀?比较美好就行了。结果弥勒菩萨会在人寿八万岁的时候,在咱们这个世界成佛,比释迦牟尼佛这个佛土清净多了,这也是当初发的愿。
任何一个佛土,任何一个佛的功德,你看吧,都与他最初的发愿有关。其实现在你发的任何愿,将来就会成就你这个愿所包含的境界和功德。讲到这里大家高兴了,知道成佛原来那么简单。但是,另一方面还要恐惧,如果发错了愿呢,它也成啊,到那时候就倒霉了。所以学佛就是淘汰自己的妄念执着——那些错误的念,剩下这些真正清净、庄严、美妙的念,将来就会成就真正清净的国土。
一念之间可以成就任何境界
外在一切佛土都是你这一念建立的,你起什么念就成就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并且随起一念马上就对应无量的境界。人有五逆十恶的念对应的就是地狱——不要认为地狱是在你心外的一个境界,由于你做了坏事,阎王爷不高兴让小鬼把你勾走了——是你的恶心显现的一种恶境界而已;天堂是善心成就的一种善境界而已;阿罗汉的有余涅槃就是修行戒定慧、四谛法门所成就的一个解脱境界而已;菩萨成就美妙的国土,就是因为他六度万行、广度众生显现的功德境界而已。
外在的一切境界不神秘,再伟大的境界、再不可思议的境界,都是一个念头而已。这就是一个秘密——再伟大的境界就是你们一个念头。你现在相信那个伟大的境界、微妙的境界了,这就是个念头,而这个念头将来也会成就那种境界。按禅宗来讲,你不用纠结于各种佛土,你先找到无量无边“最大”的这个佛土,一切有相的佛土都是从这个无相的、无量无边的佛土当中起来的一个念头而已。这个念是因,这个念将来成就显现出来的相就是看到的那个境界,就是那么简单。所以明白之后,你就不用瞎忙活、白用功了。
像有些人修身体,就想把这个肉体转变,没必要!这个肉体是你前世的一个污浊的心起来一个污浊的念而建立的,这一念像水泡一样“啪”会灭,这个肉体也会“啪”灭掉,你想着转这个肉体干吗呢?不用转,你再起另外一念不就行了吗?再起一个清净庄严的念。比如说,你不喜欢地水火风组成的这个色身肉体了,你喜欢佛菩萨的金刚不坏、光明无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报身。好了,你就把佛经描述的庄严报身多看看、多恭敬赞叹,这一念将来你就可以成就。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知道修行太简单了,是吧?很多外道都不知道这点,就白用功,关键是还拿这个白用功、很辛苦的法说事:你们佛教修不成了,你们肉体怎么不转变呢?你们为什么不在肉体上用功呢?你们肯定成就不了将来的那个庄严身相。因为外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有佛陀才能讲清楚。
像这些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学佛经常听,觉得简单了。但是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各种宗教,哪一个讲到过这个问题呀?谁说过吗?都没有。真知道了之后,真占大便宜呀!不用白练、用功,就是起一个清净的、庄严的念,就能成就你的功德、成就你的佛土、成就你的身相,甚至于成就你无量无边的众生!
一切众生也是一念
讲到这里了,咱们认为:那一念建立国土还可以想象,但是众生要生到那里去,就得三大阿僧祇劫慢慢结缘吧。我也这么说过,这种说法也没有错,这是教下讲的。意思就是:你现在要和众生结缘,你结的这个缘,将来这个众生就可以生到你的佛土。你不结这个缘,你那个净土当中就没有人。这是教下讲的一种方法,但千万不要认为只有这一条路子。如果这样认为的话,是,一念之间我建立净土了,可是谁来呀?我人缘不好,我以前太坏了,那我得慢慢结人缘去呀,那看起来要成佛还得很久啊。你又纠结了。
不要紧,我再告诉你,还是这个秘诀——一切众生也是一念。不要认为众生是外在的、真实的,需要一个一个的成就、一个一个的结缘。还是要学僧伽吒法门——大集会法门,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全体——“一箱子”成就!一个一个地度众生,那能度多少?很难,是不是?哎,打包带走,直接带极乐世界里去。一念之间,你想象一下“我那个净土当中有多少的众生”,你看,这一念是打包带走,用集装箱打包,无量无边的众生在那里都能显现。僧伽吒法门太厉害了!
佛陀讲的别的法门也没有错,就好比人饿了吃个苹果,一个不够再拿一个,一个一个地让你拿也没有错,难道苹果只能一个一个地拿吗?我一箱子提过来不行吗?不要认为佛陀只有一个法门,佛法广大无边,可以广度任何根器的众生。你想慢一点儿成佛,就想一个一个地度众生,佛陀满你的愿,你一个一个度吧,佛陀也讲这样的法。如果你觉得那样太慢了,一个一个度众生太辛苦了,想马上成佛行不行啊?可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啊,你只要有所求,佛陀肯定有种方法能救度你。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咱们基本上共认行善积德的人很善良,肯定能解脱。那坏蛋呢?做了很多坏事儿的人也想解脱,能不能呢?也能。最近我们讲了很多遍这个道理,但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还产生疑惑。我讲:“人做了因,这个因不一定必须受那个果。”很多人一听之后害怕,说:“不对呀,你这不是拨无因果吗?”他就认为:作了因,必然受果报呀!你怎么能说不受这个果报了呢?那还了得啊!那因果不是就不成立了吗?他理解错了。他说:“佛陀不是说过吗?‘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啊!佛陀说作了业还得受啊,你怎么能说作了业不一定受呢?你这是‘拨无因果’。”其实他搞错了,名词概念没搞清。
什么是拨无因果呢?就是说不存在因果这回事儿,我怎么干都没关系,这是“拨无因果”。我没有说做了事儿没关系,也没说必然不受呀。我说“因”也不一定必须受这个果,是有方法可以改变的。要不改变,也许得受;你有方法改变了,就可能不受。很多人觉得这样讲不行,认为作了因必然要受那个果,不受不行,这是一种外道见,也是尼揵外道的一种见。
尼揵外道的见地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他们有很多种理论,你听着也很热闹,但是却互相矛盾,他们自己其实也解释不清。所以有些尼揵外道去见佛,被佛几句话一问,就愣了:哎呀,是有点讲不通。比如,他们有几套理论。一种理论认为,现在苦行能消过去的恶业——不管过去造了再多的恶业,只要今生苦行都能消。另外一种理论认为,人造了因必然有果——这个果必须受,不受不可能,改变不了。你看,这两种理论本来就是矛盾的吧?如果说前世造了因今生必然受果,这就是宿命论思想。
当然尼揵外道也有融通的一个理论,认为前世造了因形成的这一世改变不了,但是今生通过苦行,以后该受的就能遮,也可以消掉。这就有点讲不清了。那今世的不能改吗?不能改了,未来的可以改。按佛教来讲,从现在开始往后的都算未来;按尼揵外道来讲,下辈子才能改,这一辈子没办法了。你看,总是有矛盾。
佛陀给他们讲法,就说:我不认为前世的因必然结今世的果,并且我们无奈只能接受。我讲的“因生果”,这个因要结果的话还必须要有一个缘,就是外在的条件来滋养,才能成就。不是因直接结果,而是因缘结合才结了果。所以佛陀说今世的努力非常重要,比如你前世造的恶因,今世该受恶果,对不对?只要这个恶果还没有来,你现在去做一些善事来改变它,将来那个恶果就会改变。
佛陀认为前世造的因通过今世的努力随时可以改变的。当然这个改变分两部分,一个是往坏上改,一个是往好上改。如果前世造了一个恶因,今世努力修行做了很多的功德、忏悔自己的罪业,就可能重罪轻受;但是前世造了一个恶业,本来该重罪轻受的,结果烦恼太重就可能会重受;同样,前世如果造了善业,今世又努力修行,作了很多的功德,这个善果就能增长;如果前世造了善因,今世又造了很多的恶业,该结的善果就会减损。佛陀更看重今世的努力,就是看重这个缘,因为前世已经不可改了,没办法了。所以说,有因不一定必然结那个果,这个果也是动态的,随时可以改变的,可以重罪轻受,甚至于可能轻罪不受,都有可能。我只能说可能,不能说百分之百,与你的努力有关。
现在学佛的一个误区——认为有因必然有果。其实,佛陀说得非常清楚——“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对不对?关键是这个缘能不能会遇啊?你可以改变这个缘,所以不要把佛教当成宿命论。这样一听,大家就很高兴了啊,可以积极改变自己的命运。明天的果报,今天努力就可以改变;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不是被动的接受。所以佛教非常积极、非常精进,这才是佛教。
种这个因,能不能得那个果不一定,需要你培育。你想成佛,你发了这个愿了,这就是个因;但是你下辈子如果懈怠或者谤佛,坏了,这个种子又给破坏了,就不好办。你得慢慢培育这个种子,积极努力绝对还是对的,人学佛还要精进。
因果如果详细分,应该分成四个字:因、缘、果、报。因要变成果,必须有缘配合,因和缘才能生法。所以佛陀讲“因缘生法”,这个词用得太妙了!外道往往认为:因就生法、因就生果。佛陀说:“不对!因不一定生果,因和缘配合才生果。”你说伟大不伟大?这样一分析就知道,那些外道的观念不对了吧?认为有因就得有果,不对的。有因不一定有果,还必须有缘——就是内因和外因配合,才能形成一件具体的事,才能成功。
因、缘结合了,才成了果。成了果是不是必须得受啊?咱们会说,“那成了果,一定得受了。”还不一定呢!结了果子你一定得吃吗?吃和不吃,你还可以做决定呢,那个就叫“报”。因缘聚合结了果,这仅仅叫果而已,得果了;但是报不报呢?你吃不吃,还可以选择。人其实有很多次的选择机会啊!
提婆达多的菩提心
比如说,一个人造恶业已经下地狱了,下地狱就是果,他应该受地狱苦报的,是不是必须得受,不受就没办法啦?不一定,还是可以选择,如果外在虽然猛火烧身,但自己一念清净,外在的猛火也可以变成清凉风。随时可以改变才是佛法。一般做了坏事要下地狱,但有些大菩萨有智慧,他可以不受的。
这个很关键。这要讲到一个人了,就是提婆达多。我们一般都是说提婆达多很坏,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像他那么坏,哈哈,是个坏典型。
这是一种说法。有些佛经里,佛陀也说过其实提婆达多不是坏人哟,人家是大菩萨。佛陀说:大家分析一下啊,如果提婆达多真的这么坏,老是害我,他早就下地狱了,他见都见不到我。但为什么他生生世世和我作对,生生世世害我,生生世世还跟随着我,福报还很大呢?
佛陀是王子,提婆达多生在王宫里,也是王子,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哎?这么坏的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福报呢?大家思考这个问题了吗?佛陀说:如果他很坏,生生世世和我作对,他就不可能再遇到我了。关键是我一直慈悲他,他却和我作对,业也不相应,他怎么能再见我啊?即使前世得罪过他,还也还完了,对不对?
为什么提婆达多生生世世跟着佛,永远和佛作对啊?思考一下,这就是参禅了。
佛陀说过了,提婆达多是大菩萨发心,就是为了帮助佛成就的。虽然外在现的相是和佛作对,其实心里很慈悲,想成就佛,就因为慈悲,所以他有福报,佛生哪里他生哪里,佛享福他也享福,和佛陀作对也不离佛陀,佛陀也只能受,没办法。
佛陀很感激他,这就是佛陀的胸怀,所以佛陀才能成佛呀。佛陀说:“就是提婆达多这样子生生世世障碍我,就像拿着鞭子赶着我走,我就只能早点成佛,我想退都退不了。”所以提婆达多就是专门培养不退转大菩萨的——谁想退转,我拿鞭子抽他。你看这个提婆达多厉害吧。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见地、智慧运用在生活当中,当你看到一些坏蛋的时候,要知道这些人就像提婆达多,专门培养不退转地大菩萨的大菩萨,为了教你证到不退转地,拿鞭子抽你。虽然疼点,但你就精进了,这就是佛陀的智慧。
所以提婆达多生生世世做坏事福报还很大,为什么?那福报从哪里来啊?不在乎这个事,还是在他的心——他的心是为了帮助佛、慈悲佛,所以他的福报非常大。当然为了给大家作表率,表示不要做坏人,所以他也现相,要生身下地狱的了。
提婆达多下地狱有两种说法,这个公案我讲过很多次了,这些公案放一起研究才能看全面,不要光看一句。我从反面讲到过,说提婆达多嗔恨重,不愿意出地狱;从正面佛陀也讲到过,他是为了度众生,专门现了个下地狱的相。但是人家的心很慈悲,所以地狱猛火烧不烧他啊?不烧。造了这个业了,也得了这个地狱的果,但是他不受——得果可以不受的哟。
阿难到地狱里看提婆达多,问他:“你在地狱里感觉如何啊?”“哎,我在地狱里如在三禅天乐啊。”人家在地狱里睡大觉,烧吧,没关系,很快乐。阿难和提婆达多是兄弟,阿难呢是正面帮助佛,提婆达多是反面来督促佛,兄弟两个真是佛的大恩人。就像教育一样,你老是打也不行嘛,还得好好鼓励;老是鼓励也不行啊,该打的还得打。阿难和提婆达多兄弟两个就相当于——严父慈母,来培养佛,多伟大!
命运随自己的念随时转化
因、缘、果、报这么一分析啊,大家发现没有,造了因,还有机会改变。什么机会呢?——改变缘。如果说改变缘这个机会没把握住,得这个果了,没关系,还有一次机会——你不受。怎么不受啊?——心中没烦恼,不执着外在的境就不受。如果把任何境界,包括地狱的刑具、地狱的苦受这一切境界当成幻化,就不受影响,那么这一念功德可以使地狱变成清凉风,使一切刑具变成莲花。佛经里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有些人下地狱了,结果可以使整个地狱都变成清凉池。你们再去看看那些故事,我不再细细讲了,好多这样的故事呢。
所以整个地狱也不真实,就是人的一念恶念形成的,你把念一转,整个地狱也就转。有人说:“地狱能转,为什么我现在这个境界转不了啊,我这个命运改变不了啊?” 大家发现没有,其实你的命运随你的念也随时转?——你千万不要自己立个标准,你一立标准就不好办了,就觉得没改变。比如说“我必须成百万富翁。那我学佛了怎么也没成呢?看来学佛不管用。”你设立个太确切的目标就不好办了。
你要是这么想一下就知道一直在改变了:比如说你们学佛前,你接触的人、接触的事、说的话,是什么样的境界呢?你现在学佛了,你交的朋友、你做的事、你说的话、你生活的环境、你生活的方式、态度一样吗?完全不一样!换句话说:你不学佛是一重境界,学佛了,一念之间一转又是另外一重境界,你的朋友、你读的书、说的话、做的事、你的思维,你的身口意三业都绝对是两重天,对不对?不要认为只有地狱里能改,好像人间不能改,人间也是一念一个世界、一念一个世界。学佛有学佛的世界,不学佛有不学佛的世界,绝对不一样的!
我的感受非常深,我以前没学佛的时候,交的朋友、说的话、做的事是一重境界;学佛之后,那些朋友、那些人没办法和他们再交流,一谈到世间那些个事,就没共同语言了。所以不学佛和学佛之后,完全不一样。你想想是不是一念一个世界啊?什么都不一样了,对不对?
世间就是一个火坑,而学佛后就觉得真的是清凉世界——心得清凉,很多该纠结的事不纠结了,很多该报的仇不报了,原来生气、烦恼呀都没有了,现在越想越觉得真是太美好了!我觉得对我来讲就是一个净土。
世事无常瞬息变化
(弟子:那个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人,是不是会下地狱了?)会呀,但不一定完全都下地狱,这种人一直想报仇,如果做过很多善业的话,就可能投胎转世成人再去报仇。如果嗔恨心特别强,一念之间也就可能下地狱了,这还与念有关。如果光有报仇这一念,另外的善念都没有,可能直接下地狱,但除了这报仇的念还有别的念嘛,境界又不一样,所以很复杂。
唉,自从学佛之后,现在想想真是很感慨,一念一个世界啊!你好比今天我在这里讲法,明天可能到另外一个城市讲法。现在交通又方便,坐飞机一两个小时就发现两重世界,经常感觉到很惊讶:哎呀,什么都不一样,说话、口音、行为、处事、环境、天气完全不一样,包括肤色,哈哈。
过去我经常在成都,成都经常说“蜀犬吠日”的嘛,那狗都难得看见太阳,人的皮肤特好,经常从那儿回到北方后吓一跳,人怎么都长得那么黑呢?哈哈,另一重世界。要是在北方呆惯了,也不觉得北方人皮肤黑了,感觉到人人都是黄金色,紫磨金色身呢, 黑得发紫、黑得发亮。结果再到南方一看,哎哟,人怎么都长得那么白呢?经常感觉到很惊讶,经常吓一跳。嗯,真是从一佛国到一佛国。经常坐飞机到另一佛国去,说的话、做的事、遇到的人什么都不一样,所以我很感慨、很感慨。
所以我对这个世间无常感受特别深,我经常很感慨,你叫我执着我真执着不起来。这就是给我讲法,我这么一想,真的很高兴,这就是世间无常、诸行无常,你执着什么呢?执着家庭,一下子就变了,你执着什么呀?
大家为什么没觉得一念一世界呀?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境界里,基本没有变过,是吧?基本上这一辈子就做这一个工作——铁饭碗。这铁饭碗就麻烦了啊,想丢也丢不掉了,铁的嘛,摔都摔不烂,哈哈。就容易形成我执,会觉得:你怎么能说世间如幻呢?我觉得多真实啊,几十年从来没变过,什么都不变。
学禅就是找到无量无边的功德“布袋”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总是看重外在功德这种境界。这其实是一种幻化,一念之间就可成就的很简单的一点小事而已。有的人还总是拿这个说事,说禅宗:“哎,我们修身,你怎么不修呢?我们求生净土,你怎么不求生净土呢?你肯定没净土。”在那瞎猜,他又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禅宗就明白这些道理——只要找到这个“最大”的、有无量珍宝的宝藏,所讲的那些功德就可以随时从这个口袋里拿出来。这也就是弥勒菩萨说的《布袋和尚偈》:“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所以人的心就是个布袋,什么东西都在这个布袋里,要什么直接拿,多好!多美的境界,是不是?
弥勒菩萨那个布袋很有意思的啊,要什么就从里面拿,好像所有东西都装在里面。弥勒菩萨到处乞食,乞来食之后就装在这个布袋里,怎么装也装不满。不要认为他给你玩神通,不是的,他是在讲这个法的——人的自性就是,有多少功德装进去,也显不出来,也装不满的;多少的功德拿出来,也拿不完,也拿不光的。你找这么一个“布袋”多好啊!很多人不找这个具有无量无边功德珍宝的布袋,光拿着一块金砖显摆:“你看,我有一块金砖啊!你的布袋有什么用啊?看我,我有块金砖!”他光看这个金砖了,不知道人家那个布袋里有多少块金砖呢。学禅宗就是要找到那个无量无边的功德“布袋”。但是那些光注重外在形相、外在功德境界的法门,骂得禅宗行人也觉得很自卑:对啊,我光摸布袋,我怎么没东西呢?骂得他都不会从布袋里往外拿宝贝了。所以禅宗学人一定要多读读《僧伽吒经》,如果禅宗真正见性了,再懂僧伽吒法门,那太简单了,想成佛随意成啊!想什么时候成就什么时候成,早成、晚成都随意,成的国土好坏、庄严不庄严,随你便,太自在了。
讲的这些很重要啊!哎呀,你看,咱们这样一分析,还是没有违背这句话啊。
对了,只有读过《僧伽吒经》,知道有个华藏世界的人才能生到那里。结了这个缘就能生,不在乎神通,你不用神通去的。凡夫相信,一念也可以生。这个法多高明啊!我们总是认为:我现在要修神通,听说那个佛的世界很远,我得飞过去啊。天天在那儿练神通——想飞呢!不用,凡夫就可以去啊。种这个因、结个缘就可以去了,太自在了!所以僧伽吒法门也是个凡夫成佛的法门,后面会讲到——就是凡夫成佛。凡夫读这部经的功德还大呢。
福德统领一切功德
【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彼佛言:“世尊,得闻此法门者得何福德?”】
唉,前面讲了很多福德了,这个一切勇菩萨还在那里纠结福德、福德,还是福德。多亏佛陀的智慧广大,不然一般人老是一遍遍叫你讲福德,你也讲得哑口无言了!哈哈,你看佛陀智慧无边呐,讲了多少次了还能回答的出来。
为什么这部经一遍遍讲福德啊?光讲福德。前面我也提到了一点儿,咱们今天再分析一下。在佛教里有一部经叫《佛说国王五人经》,你们看看这部经,这部经讲的道理很浅显,就是讲福德的重要性。这部经是说佛陀成道之后建立了僧团,那些大弟子来跟佛学习,他们没学佛之前本来就修养非常高的,聪明、智慧、有能力,所以一个一个也很骄傲的啊。当然刚刚开始学佛嘛,有点骄傲可以理解。像舍利弗、阿那律、阿难,还有一个叫输轮的,大家在一起谈论,谈论什么样的功德、修养第一。舍利弗尊者就在那儿自夸说:“嗯,我先说,我觉得还是智慧第一啊。”因为他聪明智慧第一的嘛。他讲:“我就觉得智慧第一,你看智慧多好啊,智慧能给人家解决问题;能分辨哪个法的对错,肯定这个第一啊!”阿那律尊者手非常巧,可以做各种工具,他就说了:“那肯定是工巧第一啊。你看能造各种器械,多好啊,能救多少人呐,肯定这个第一。”哎,阿难不是长得漂亮吗?阿难说:“我觉得应该是长得漂亮第一。你漂亮,谁不恭敬啊?你看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不也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更漂亮了嘛,我觉得漂亮好。”哈哈,因为他长得非常漂亮,都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输轮长者很精进勇猛,他说:“我就觉得精进第一啊,敢做敢当,这样事业才能成就的。肯定这个第一。”这样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去问佛:“佛陀,您说到底谁第一?”佛陀说:“这样吧,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佛陀讲的故事是:无量劫前有个国王叫大船。国王有五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叫智慧,第二个儿子叫工巧,第三个儿子叫端正,第四个儿子叫精进,第五个儿子叫福德。这五个儿子也经常聚在一起各自夸耀自己的好处,和现在一样啊!为什么呢?这几个人就是过去这兄弟五个,你看生生世世还是这样啊——无量劫前老是自己夸自己,无量劫后还是夸自己,都说自己是第一。结果,国王说:“这样子吧,你们兄弟五个都出去到其他国家转转,看看大家对谁更认可,让大家来评判,看看谁第一。”好,兄弟五个都走了。
第一个王子智慧,就到了一个国家。人家有什么纠纷了,他给人家排解;人家有什么文化理论上的问题,他能给人家讲解。哇,大家恭敬赞叹,供养很多——发财了。
第二个王子工巧到了另外一个国家,那里的国王喜欢各种科学技术,工巧就用木头造了几个人,那木头人像真的一样,在国王面前说话、动作,国王就误以为真了。结果,造出来的那个木头人总是给国王的王后使眼色,勾引她。国王生气了:“这个人太不像话了,这样还行啊?不行!砍头。”这个工巧王子就说:“既然国王您说砍他的头,不用您亲自砍,我来砍就行了。”好,国王答应了。工巧过去就把这个人肩膀上的一个机关一抽,突然之间,稀里哗啦,这个人就变成了一堆零件散在地上了。国王一看:“哎哟,我把它当成一个真正的人,以为它在勾引我的王后,没想到它是一个木头人,把我骗了。哇,你这个技术太厉害了!科学家呀,太厉害了。”哎呀,国王就赏赐很多——发财了。
第三个王子端正长得漂亮,到一个国家去,哎呀,那个国家的人都来出来看帅哥:“看,帅哥啊,太漂亮了!”都出来恭敬啊、供养啊、赞叹啊,都追啊!追星啊!——也发财了。
第四个王子精进,很精进勇猛,敢说敢干。到了另外一个国家,走到河边突然看到河里有一块木头——很值钱的旃檀木——漂下来了。一般人可能就不敢下去捞了,万一死了怎么办?精进王子很勇猛,“噗通”跳下去,把那木头抱上岸了。结果是牛头旃檀,很名贵。正好国王需要这块木头,献给国王了。国王赏赐非常多——发财了!
哇,这四位王子都有成就啊。
第五个王子福德,到了一个很大的国家。就想:哎,干点儿啥啊?不会啊。哎,天气太热了,睡一觉吧!福德王子就在树荫下睡觉。睡觉的时候,太阳正当午,树荫遮蔽着他。太阳偏西的时候,树荫也应该要偏斜吧?结果由于福德王子前世福德的关系,树荫不移,一直遮蔽着他。当时那个国家老王薨逝,大家讨论要选个新的国王。选谁啊?大家说:“要选一位贤能的长者,道德高尚的人。”那大家出去找找呗。很多大臣出来找,找找找,找到旷野里,“哎,怎么树下有一个人在那睡觉呢?”一看,太阳偏斜,树荫不斜,这个太厉害了吧!这个人有福啊,老天爷都照顾他,福报太大了,这个人不一般呐,他做国王正好——直接请福德王子做了国王。福德王子做了国王之后,很高兴啊,国家治理的好。下了一道圣旨,宣智慧、工巧、端正、精进四王子进宫上殿。哎,那四位王子就拜在国王门下做大臣了。
佛陀说:“当初我就是福德王子,舍利弗就是智慧王子,阿难是端正王子,阿那律是工巧王子,输轮是精进王子。”佛陀又说:“你们看见了吗?人的各种能力当中福德第一。福德是王,智慧、工巧、端正、精进仅仅是大臣,可以做事,但不能做国王,不能统领大众。”
这样,你们就知道为什么《僧伽吒经》讲福德了吗?——福德统领一切功德、一切能力。
学佛的目的是享福
我们都知道学佛要讲智慧,对不对?咱们经常说智慧第一。智慧第一是给谁讲的呢?是给在菩提道上要回家的人讲的——你要回家得先看清路啊,所以才说得先看清路,要有智慧,看路第一,是这个意思。但是如果你回家了,看路还是第一吗?那就是享受第一了。福德不就是享受嘛——你有福啊!
什么叫福呢?中国古代文化讲“五福”,有这五种福报才是真正的有福:第一长寿无病,活得年纪大还没有病痛;第二是富贵,“富”是有钱财,生活所需不缺乏,“贵”是有地位得人尊敬;第三是康宁,“康”是身体健康,“宁”是心里很平静、快乐、平和,没有很多的烦事来干扰,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天天管很多事,这些都不叫康宁了;第四是好(hǎo)德,一是这人心要好,二是还能帮助大家;第五是善终,就是这一辈子临终死的时候没有痛苦,不会横死、不会病死。有这五种才叫福。
所以,你看福是什么?是让人享用的。我们学佛说白了求什么啊?还是求享受啊!有人说:“不对,你又讲错了,法师你怎么能讲享受呢?你这不是讲贪心了吗?”佛陀讲的“不要有贪心”,是说世间的享受伴随着很多的痛苦,所以你要把世间的这种享受放下,要享受佛菩萨的解脱之乐、享受佛菩萨的净土、享受佛菩萨的庄严报身、享受佛菩萨的一切功德,这种享受不一样的。但说白了还是享受,说白了还是让人快乐自在,对不对?那这个享受快乐自在不就是福德嘛,这才是大福报啊!
所以学佛的目的是享福,对不对?有人说:“不对啊,学佛不是智慧第一吗?”智慧第一的意思是说:想享福,就得先有智慧,认清怎么做了,才能享福,不然最后受了恶报就倒霉了。学佛的目的说白了非常浅显。不要把佛教名词讲得很高妙,让大家觉得高不可攀。
学佛是真让人享福的。但你首先分析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福,分析清楚就不会有弊端。你到净土遍地黄金,那不是享福吗?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不是享福吗?没有病痛又不干活,那不是享福啊?学佛就那么简单,你给刚刚学佛、不了解佛教的人这样讲,他绝对会相信。所以要放下世间这种假的福,去追求真正的福报,学佛就是为了得福报。
德为因 福为果
福德就是国王。刚才我们讲的是福报,那为什么这部经讲的是“福德”呢?这个词比福报用得好。因为你光有福,不干好事儿也不行嘛!“福”就是自己能得一切享受,非常充足,非常快乐。但是光有福没有德,你做坏事儿去,那还了得啊?!这个“福”不就变成造业的一个工具了吗?所以还要有“德”。你看佛经用词多么精确,多么巧妙啊!一个字不能改,改了味道就变。
再分析福和德这两个字:“福”怎么来的啊?——是前世的“德”种下的。“德”就是利益众生,你利益了众生,种下了这个种子,将来就有外在的福报来利益你。德为因,而福为果——这两个词用在一起太妙了!所以说没有德不行。福是享乐,而德是内在的一种修养,一外一内,一因一果。同样,福又可以做德的缘——福不做因,只做缘。你有福了,才有那个基础行善积德,你想帮助大家,得有钱有能力。当然有福不见得就能行善积德,福可以作德的一个缘,真正想行善积德,主要的因在你的发心。
福是自度 德是度他
所以佛经讲,我们修行主要讲福德,光讲福报就容易出问题,容易偏颇,容易产生执着——觉得享福就行了。佛教说得多好啊:享福是自度,有德是度他,利益众生。所以成佛就两个字——福、德。福德圆满了,也就是“自度度他”圆满、“自觉觉他”圆满,那不就是究竟的佛吗?!所以福德两个字,把佛的功德全部概括完了。美妙吧?所以,《僧伽吒经》处处讲福德。
有些人说:“庸俗!为什么不讲奉献啊?讲福德,不还是讲自己享乐啊?”学佛不要讲得那么超神脱俗啊,其实佛法和世间法是一体的。舍小福享大福,舍假的福,而得真正的福。自己享福为福报,能让别人享福就是德啊。哎,这两个字真的妙!
根据《佛说国王五人经》就知道:福德是王。咱们平常讲的各种能力,仅仅是功勋位,属于大臣而已,都是为了国王服务的。所以真学佛不见得要聪明能干、能力多,厚道一点儿就好。你看,有福的人一般都很厚道,对不对?学佛都学厚道,比学聪明能干强得多。能宽容别人,能帮助别人,很厚道,这就是种福。这是真有福报。
现在社会宜弘扬《佛说国王五人经》——福德是根本
你们知道有福的标准是什么吗?从佛教来讲,有福的标准就是“不求自然至”。想求财,不用自己去工作财就来了——这才是福!那福怎么来的呢?前世种的。你如果现在享受这些福,肯定前世很厚道。人家有困难,喜欢伸手去帮助。喜欢帮人,不就是菩萨道的吗?所以这个德字就是菩萨道,福就是菩萨道的果。
如果细细地分析《佛说国王五人经》,会发现对我们现在的社会很有启发性。现在社会的文化都在提倡什么啊?——提倡文化的就是智慧,相当于讲的智慧王子;提倡科学技术的就是工巧王子。所以科学技术是根本吗?——福德是根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福、让老百姓享福嘛,如果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众生很劳累、很痛苦,没有福报,你说还有用吗?
我觉得这部经在社会上要多弘扬,我们总是认为文化很重要,要提倡文化,关键文化的作用是什么?文化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得幸福快乐。目的是有“福德”:一方面让老百姓有福;一方面让老百姓有道德,很宽容。
所以,治理国家只要把握两个字——福、德,这个国家一定强盛。不管做什么事儿,要想到让老百姓真正过得快乐、自在,一切所用丰足,这就是福报啊。孔老夫子都提倡:治理国家的第一要务是什么呢?先让老百姓富裕,最起码吃饱饭吧。那吃饱饭之后呢?——教化他们,让他们有道德。你看,孔老夫子治理国家的方法也就是这两个字——福、德。多美妙啊!
所以一切文化知识,仅仅是智慧;一切科学技术,都是工巧而已。这些是为了让我们老百姓、让一切人民都过得幸福快乐的。如果因为这些发展,让老百姓不能幸福、不能快乐,那就说明这种发展是畸形的、偏颇的,需要改正。不能说智慧、工巧、端正、精进不对,但要分清楚主次。如果偏颇了之后,就要改变,平衡一下。怎么知道偏颇不偏颇呢?一句话,找到这个“国王”——福德王,以它来判断:文化的发展,能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幸福快乐?真带来了,这是真正的文化;科学技术能不能给世界人民带来幸福快乐,真带来了,这是有意义的技术,如果不是的话,都需要改变一下,不要太过分。
还有端正,就是咱们现在讲的打扮得好、包括礼仪,还是为了让人幸福、快乐啊。但是如果为了端正,为了穿得好、变得漂亮弄得很劳累,也没有意义。现在有些人为了变得端正、变得漂亮去做美容。别人夸你漂亮了,但是自己身心受到的戕害、自己内在的痛苦,只能自己受,还不敢说,说出来怕人笑话,有的时候更纠结。那么如果这件事让你很痛苦,感觉不到幸福快乐,这就没有意义了。
那美容到底提倡还是不提倡啊?就是不要太过分。如果对肉体造成戕害了、对健康造成影响了,那就没必要。像我们平常梳洗一下、打扮一下、整整发型这些,严格来讲也可以,相当于一种最简单的美容,对人没有戕害,让自己高兴、别人也高兴,都很快乐,这些也可以。但有的时候,大动刀剪,甚至于动刀斧,那对人戕害太大,就没有必要吧。
还有精进。咱们平常讲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就是精进啊,就是勇猛啊。你说,精进、勇猛有错吗?绝对没有错。发展有错吗?也不能说有错。但是只讲发展,结果搞得大家非常疲劳,社会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还有用吗?也没有用。这个时候就要调整发展的速度。
所以佛陀讲的这部经,就是一个标杆。人想幸福快乐,就这么去观察。《佛说国王五人经》讲得太好了,不管你在世间做任何事儿,做任何决策是对还是错,就可以拿这部经来作判断。我们不管做什么,只要抓住两个根本绝对不会错,就是——福和德。
所以,佛经的智慧太伟大了!佛陀弟子之间的一段话放在这里,就可以治理国家啦,就这么简单。如果咱们拿这部经来观察世间任何事儿,就都能处理得非常好。道理非常简单,但是我们有的时候,太迷恋于智慧、工巧、端正、精进了,把最根本的那个福德给忘了——光注重大臣,没有看到真正的国王。
人有了福德,这个福德就是僧伽吒,福德就是大聚汇,福德就是一切正法聚汇。有了福德,那智慧、工巧、端正、精进都来找你啦!所以《僧伽吒经》为什么不讲让你求智慧、求工巧、求端正、求精进呢?——“但得本不求末”。治理国家都应该围绕这福和德两个字。
第一,让老百姓过得很富裕、很富足,一切生活所需都没有任何压力,过得很自在。第二,提高道德修养,让人和人之间真正的和谐——有道德才真和谐。你说,这不就是太平盛世吗?!如果全世界都懂福、德两个字,我们这个世界就天下太平啦!所以,福是身自在;德是心自在。这两个字就可以治理国家,都能天下太平。佛教甚至于都不讲治理国家这回事儿,因为这都是世间的事业,而学佛是出世间解脱生死的大业,是生生世世无量劫永远解脱,这才是大事。如果人世间财富丰足——身得自在,道德修养又高——心得自在,这样慢慢就会有时间去把智慧、工巧、端正、精进当成一种游戏,发展得可能还更好,对不对?
所以,这部《佛说国王五人经》就把咱们这个世界现在各种现象都已经概括完了。一切文化、知识属于智慧;一切科学技术属于工巧;一切梳洗、打扮、美容、养生属于端正;一切发展、勇猛都属于精进,这些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福德——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让童话当中的公主和王子永远幸福地生活!
僧伽吒就是福德的大聚汇
这部《僧伽吒经》处处讲“福德”,问了一遍又一遍的“福德”,为什么?这么一分析就知道了吧?福、德二字就是“僧伽吒”——只要有福德,就汇聚一切功德。大家以后修行,修什么啊?就修这么两个——福和德。(弟子:享受现在的福,种德)对。要想求福呢,就要有德——宽厚待人,这样种下很多福德的因,将来就有福。不一定多聪明,不一定多能干,不一定多精进勇猛。如果真做到这个样子,你就有福德,一切所需自然满足。可能到下一世,你在旷野里睡觉,醒来人家就拉你——“不行,你非得做国王。”这才是大福德大福报啊!还有一句话,“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咱们很多人都觉得“人家钱多,有福啊”,是吧?其实“忙忙碌碌跑断肠”的不叫有福。真正有福的人就是这样子:很轻松自在,想什么,它来啦,求什么,马上就有了。当然,最大的福德就到净土啦。你看,净土可不就是想什么就来什么啊!
这福、德二字从修行方法来讲,涵盖佛陀的一切法门,值得你无量劫都去用功。你说,我成佛了呢?成佛了还是不违背这两个字,对不对?成佛之前怎么修啊?——福德;成佛之后怎么修啊?——福德。你只要记住“福德”这两个字,成佛有余,无量亿劫成佛度众生都有余。
从世间来看,有福的人就聚人,是吧?人家钱多,很多人就开始到他家里去了吧?有德的人也聚人啊,是吧?道德好的人修养好,很多人也都喜欢他,也聚人。所以你看,福德是不是汇聚啊?僧伽吒就是汇聚的意思,就是告诉你怎么汇聚各种功德,告诉你怎么做个“吸铁石”,把各种宝贝吸过来。多美妙啊!想着去造那些宝贝,想着去找那些宝贝,很难,是吧?僧伽吒法门就是告诉你:你去找多累啊?别!吸引,吸引力法则。你自己要修养得有吸引力,把功德智慧“唰唰唰”都吸引过来了,这多好啊!那就是端坐成佛啊!——不起于座,就能成佛,这多好。
福德第一
我们看过这部经,只知道读了这部经就能成就,但还怀疑——为什么读了这部经就能成就了呢?总得修吧!其实,这部经里讲的道理都是教你怎么修的,并且还非常简单!
从世间福报来讲,就能知道,有福的人这一辈子过得是真正幸福的,对不对?不然,就不能叫福了嘛。过得幸福才叫有福嘛,你看幸福两个字多好。有智慧的人、聪明能干的人不见得有福报,是不是?天妒英才,往往智慧太高的人连老天爷都嫉妒,会早夭;世间人也嫉妒,都会排挤。所以注意哦,智慧是帮人看路的,智慧不是学佛的根本啊。
你看,这部经和咱们平常讲的观点不完全一样了吧,因为立足点不一样。这部经是让你直接归家稳坐,归家稳坐之后当然是享福了,所以福德第一。一般的经是讲,你现在还在外边儿流浪,那怎么才能回家,先认清道路是第一。这样就不矛盾了吧?
中国文化才能拯救世界
第二是“工巧”,就是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然也不能说科技发展就一点不对,但它仅仅是个“工巧”。我们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东方文化提倡自然清净——绿色山水田园、桃花源一样的生活,生活在森林里,生活在花园里,很清净,很美好,吃穿不愁,衣食自然就行了,所以生活所需很简单。
那么中国古代文化另外最主要的活动是什么呢?就是道德修养的活动——一切宗教、一切文化都围绕着道德修养来建立。环境美好,衣食住行都自然、都解决了,这就是福;文化教育教人,培养道德,这就是德。这些都做到了,就是一个太平盛世,所以中国古代治理国家就这么简单。令环境美好最简单,只要顺其自然不破坏就可以;空气不污染就是最洁净的空气;水不污染就是最洁净的水。
中国文化才能拯救世界。中国古代的文化能把地球变成个花园,让人们生活在花园里,有绿色、有花香、有水果、有食物、有景色;中国古代文化就是要和一切众生结缘,要和一切植物沟通,要和水、空气、太阳、月亮、星辰相交流,多美好!所以,我们要找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哪里。现在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没有信心,正是因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现在世界文明应该怎么发展,也是前途茫然,不太清楚。其实这个世界应该怎么发展,这一部《佛说国王五人经》都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非常简单。并且,这部经不仅仅能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即使到任何一个佛土,也不违背这个原则,都可以在任何一个佛土讲你的佛法、建立你的佛国。即使是五浊恶世,如果你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地位,你也可以把它变成一个清净的佛国,就这么简单。
人所需要的“食物”第一是空气,第二是水,第三才是粮食。空气是最精微的食物,水是第二精微的食物,粮食是最粗重的食物。粮食有些人可以几个月,甚至于有些修行很好的人可以几年不吃,也可以不死。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活着,只要肉体在活动、在说话、在做事,就不能不呼吸、不能不喝水。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为什么不保护?而去追求最粗糙的、最没用的一些工具而已。所以工巧是通过一些技巧,创造一些工具,让人用着方便,也不能说错,但是不能为了造工具,而把人生命所需的基础的资源全破坏了,那人的生命怎么存在?
这些问题以后专门再讲。怎么利用中国的文化改变现在社会、改变整个世界的文化潮流、改变世界的环境、改变世界的人心、改变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中国的文化其实有一系列非常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方法,这才是真正中国文化的精髓。
西方文化已经发展到顶点,如果再走下去,这个世界就要灭亡,资源会全部枯竭,只有东方文化才能拯救世界、拯救地球,只有东方文明才能净化地球、修补地球、净化空气、净化水分,最重要的还是净化人心。西方这么多年的科技发展,不要认为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顶峰,这恰恰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人心最浮躁,生活最艰难,环境破坏最严重。
只有我们东方山水田园的生活模式才能修复地球,才能恢复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世界的美好,家庭的伦理,还有平常的学习、交流以及道德、各种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中国过去那个时代可以完成的,现在我们都没有时间去完成了。
我们只看到了《佛说国王五人经》当中讲到的智慧、工巧、端正、精进,而没有看到福德。
听闻《僧伽吒经》的功德无量无边
一切勇菩萨问:“到底什么是福德?听到了这个僧伽吒法门到底有多少福德?”
【尔时莲花藏如来即便微笑。】
当时莲华藏佛一听就笑了。你说,佛为什么笑呢?要是我的话肯定说:你看你这人,我说了多少遍了,你还问我,哈哈……
【世尊,我时作礼,问彼佛言:“佛何故笑现希有相?”】
这是一切勇菩萨参访回来给释迦牟尼佛汇报,所以这里的“世尊”是指释迦佛。一切勇菩萨说:“释迦佛陀,我当时看到了莲华藏如来一笑,我马上就给佛行个礼,问莲华藏佛,‘佛啊,您什么原因笑了呢?’”因为佛笑是很稀有的,佛不轻易笑的。可能一切勇菩萨心里有些发毛:“呦呵!我哪个地方问错了,佛您怎么笑了呀?”我这是开玩笑啊。
【时莲华藏如来告一切勇:“善男子,一切勇菩提萨埵得大势力,譬如转轮圣王主四天下,于四天下种满胡麻。善男子,如彼胡麻其数多不?”】
莲华藏如来就告诉一切勇菩萨说:“善男子,我为什么笑呢?打个比方,有位菩萨叫一切勇菩萨……”我读经时总觉得莲华藏如来是一位很幽默的如来,他说话真的很有意思。你看,他举的这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位菩萨叫一切勇菩萨……我相信一切勇菩萨听到这里也笑起来,很幽默啊。
“一切勇菩萨得大势力”,这是功德圆满,势力广大。什么是“势”?什么是“力”啊?其实一切菩萨又叫“得大势力”,功德圆满了就叫“得大势力”。如果从古代的语言文字来分析,什么叫“势”啊?“势”就是可以产生各种的功用,但先存着不动,这叫“势”,也就是现在物理学经常讲的势能和动能。势能、动能是一种能,不是两种能。
我记得上学时就被势能、动能两个词搞晕了,就觉得是两种能,还认为这两种能可以互相转化,转得有点儿头晕,经常算题怎么转、转多少,我学了多少年都这样认为。我学了佛才知道,其实是一种能。什么叫势能呢?就是一样东西如果动起来之后,能产生作用的那个力量现在不用——有而不用,这种能就是势能;把这个能力用出来就是动能,其实是一种能。要说起来,物理学也讲是一种,关键那个名词概念那样一定义,就觉得是两种,还天天想着势能、动能怎么转换啊?天天在那儿转、转,转得晕头转向,所以有的时候名词概念容易骗人。
“得大势力”:“势”和“力”是两个词,“势”就是势能,“力”就是动能;“势”就是力,“力”就是势;“力”还没发出来就叫“势”,“蓄势待发”就是这个意思,一旦发出来就叫“力”。就像你修证出来有各种功德功德,虽然功德巍巍,功德没有做具体的事、没有表现的时候叫“势”;你得做功真表现出来度了众生才叫“功”,也可以叫“力”。因为“势”是看不见的,没有表现出来,人家肯定不认为这个是功德,对不对?“势”要靠“力”表现出来,这才叫功德。我能一拳把你打倒,我不打,这个就叫“势”;把你打倒就叫“力”。
一切大菩萨功德巍巍,又叫“得大势”,这样我们就知道大势至菩萨什么意思了,就是功德圆满达到极点,得大势”,“大势至。“至”是顶点的意思;“势”就是这种功德。他可以做功德,但是人家很谦虚,随缘应用,遇到了再做。所以这个“势”字用得好。我们学佛也是,你有各种能力,不该用的时候就不要做;众生需要,就去随缘度众生,很美好。
莲华藏如来说:“比如一切勇菩萨如果功德魏巍,他的功德就像转轮圣王一样,能主宰四天下——东西南北四大部洲,他让四大部洲都种满胡麻。”胡麻是什么呀?芝麻。佛陀问:“善男子,如彼胡麻其数多不?”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芝麻是从西方进来的,古代称西方为“胡”,所以叫胡麻。芝麻本来就小,一颗芝麻种下去,长出来的芝麻会很多。四大天下都种芝麻,种的芝麻又结出来的芝麻那个数,你说得有多少啊?哦,数不清了。
【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世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一切勇说:“那太多了,世尊!”“甚多善逝”,“善逝”、“世尊”都是佛的尊称,是十大名号之一。“世尊”的意思是佛法在世间太尊贵了,可以让我们离苦得乐,解脱生死。什么叫“善逝”啊?“逝”是离、走的意思,如果能离开境界,放下境界,不受影响,这就叫“善逝”。“善逝”也就是善于离开、善于放下、善于解脱的意思,所以“善逝”就是解脱。善逝这个词用得多美啊!我们现在有了烦恼,放不下,这就不善逝了,是吧?学佛就学个善逝,遇到任何境界,不迷在境界里走不出来,要善于离开、善于放下、善于解脱。
【佛告一切勇:“有人聚彼胡麻以作一聚。一切勇,有人能数知其数不?”】
佛告诉一切勇菩萨说:“如果有人把这四天下种的芝麻全部收起来,堆成一堆,能有人数过来多少粒芝麻吗?”肯定数不过来了!佛陀打比喻打得都太大了!
【一切勇菩提萨埵白彼世尊:“不可数也,善逝。”世尊。时莲华藏如来告一切勇菩提萨埵:“善男子,若胡麻等数诸佛如来说闻经功德不能令尽,何况书写读诵!”】
在“善逝”这里应该有一个标点,把善逝、世尊分成两个比较好——第一个善逝是赞扬莲华藏佛的,因为讲到佛肯定有个尊称嘛;下边这个世尊,应该是跟释迦牟尼佛说。
一切勇菩萨转述说:“佛陀啊,当时莲华藏如来就告诉我——善男子,就像四大天下种的胡麻结的胡麻子聚在一堆的这么多数量的佛,都来讲听闻这部《僧伽吒经》的功德,也讲不完!”因为听这部经的功德太大了!
你看,佛陀打的比方都是无量无边,为什么是无量无边?还是说,人的心本来就无量无边,你找到自己的真心佛性,这个真心佛性就是一块吸铁石啊,能吸引一切功德到你身边来——真是大聚汇法门!
光听一遍的功德,这么多的佛都讲不完。“何况书写读诵”更何况还有人在写这部经,还有人在读这部经。讲到这里大家都有信心了吧?我相信大家不光听过这部经,还在家里读过。佛陀讲的这么多的功德,比你差的那些人不精进修行,光听了一遍的功德就那么多!你呢,你的功德已经比他们多很多啦!佛陀真会讲话,这一讲我们都有信心了——哎呀,我肯定能成就!听一遍的人就有这么多的功德,那我的功德更数不清了。
佛陀用的这个方法大概就相当于刘邦稳定功臣的方法。刘邦打败了霸王项羽,统治天下。因为刘邦有点儿流氓气,也没文化,过去当过地方派出所的所长,可能也有点儿横。一些儒教的读书人给他讲点儿孔老夫子的思想,他竟然很生气,说:“那有什么用啊?老子的天下是马上打下来的!”直接把人家那个书生戴的帽子拿下来当尿盆,这人很粗鲁的。
刘邦打下天下之后,很多功臣都嘀咕:“这个流氓修养也不好,到底能给咱们封什么官儿啊?有咱们的份儿没有啊?”很多人就想造反。当时刘邦也有点儿害怕:怎么办?万一他们趁乱冲进来可能就把我杀了,这个皇帝就当不成了。
刘邦的一位谋士张良就出了个主意,建议刘邦先给一个人封官,这个人毛病很多,功德非常少,刘邦最讨厌他,一直想杀没杀成。给的官阶不要太小,当然也不能太大。如果这样一封,大家心里就会安稳了:毛病这么多的一个坏蛋都封了官,咱们可比他强多了,咱们一定能封官。大家就会等着封官,不闹了。
果然,刘邦先下第一道圣旨:现在要按功行赏了,从低到高慢慢封啊。先封了一个最差劲儿、功劳最少、毛病最多的人一个小官。那些人一听:“哎,这么一个坏蛋都封了个官,那咱们比他强多了,肯定官阶很大,咱们等着看能封个什么官,不闹了,大家坐好等着封官儿。”一下子天下安宁。
你看过去的谋士多厉害啊,不然的话,说不定汉代就不是刘邦的了,太厉害了。释迦牟尼佛也懂这一点儿,先给你讲最差的,只听一遍《僧伽吒经》的功德就这么多。你都读过,读过一遍比只听一遍的功德多多了,你心里有数,想去吧。你满怀信心等着成佛,不再犯习气毛病了,永远不怀疑,多好啊!
书写《僧伽吒经》的福德无量无边
【”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书写得何等福?”】
这一切勇菩萨也真是一切精进勇猛啊,太“猛”了。这话好意思问啊?佛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说:“你看,听一遍功德就这么多,你想要是读了、写了,功德得多少啊?那可不得了啦!”要按说已经很清楚了。他呢,就很犟——这个“犟”也是精进勇猛啊,不行,非得问:“那书写到底有多少福?”非得让佛讲讲!很有意思啊,你仔细看这部经啊,很搞笑啊。
【佛告一切勇:“善男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沙尘、树叶、草木,以如此等数转轮王,如是轮王宁可数不?”】
像咱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一个小世界,一位佛陀教化的全部的佛土,就相当于十亿个世界。三千大千,就是三个千相乘,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十亿个世界。刚才讲四大部洲种芝麻,都数不清了;现在说,十亿个四大部洲不仅仅种芝麻了,一切沙粒、一切灰尘、一切树木、一切树叶、一切小草,反正一切微尘类、植物类的这些,像这么多数的转轮圣王,你说有多少?像这样多的转轮圣王,能数的过来吗?
【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不可数也,善逝、世尊。”】
“世尊,不可数也。” 那数不过来的。接下来的这个“善逝、世尊”放在一起,都当成赞叹莲华藏佛就行了,就是“不可数也,善逝世尊”。
【佛告一切勇:“善男子,听此法者,如是一切诸转轮王所有福德,不及此福。”】
你看,你只要听到——光听过这个法门的人,就比这么多的转轮圣王的福报还要多。还只是听到哟,像你们读过的这不算,读过比他们听过的功德高。
从佛经来讲,我们这个世界在转轮圣王出世的时候,人寿八万岁。人福报非常大的时候,全部的人加起来的福报,都没有一个转轮圣王的福报大——太大了!转轮圣王的福报有多大?转轮圣王一出世,以他的福德力,众生的房子全部变成金银楼阁,大地都变黄金;转轮圣王一去世,一切房子马上都变成土房子,大地变成土地。我们都知道极乐世界黄金铺地;你们不知道转轮圣王出世,咱们这个世界也是黄金铺地,所以转轮圣王的福报太大了。(弟子:这也是他感来的吧?)对,就是前世人家种的福报,这一世成转轮圣王,他走到哪里都是这样子,境界直接变得清净庄严。
所以说,福德比智慧还要高啊!转轮圣王就是享福的,人家福报大,往那儿一坐,不用管,不用发布什么命令,不用搞什么建筑队,一切房子全部变黄金,大地直接变黄金,金银楼阁、瑶池宫阙全部建立,像天堂一样清净。转轮圣王的福德,竟然可以带着四大部兵上天堂帮玉皇大帝打架去。玉皇大帝打阿修罗打不过啦,看人家转轮圣王:不要紧,我上去帮你打。“噼里啪啦”把阿修罗打败了。厉害吧?不可思议啊!
我们要多看点儿佛经,看看转轮圣王的福德、看看天人的福德、看看阿罗汉的福德、看看菩萨的福德,再看看佛的功德,一层层看,你才对佛教有信心。有比较才知道福德的大小相差很大。
【“于此法门书一字者,功德胜彼一切轮王所有福德。”】
哎呀,你知道吗?这部经讲的福德,大到一般人不敢说。我要是不解释,直接告诉你,“这部经你写一个字儿就有这么多的功德、这么多的福德。”恐怕有人都会诽谤,“哎?福德是要修行修出来的,你写个字就有这么多福德啊?”有人会怀疑。所以需要把里边的道理全部讲清,大家才能相信。
有人说,你写一个字儿就比这么多的转轮圣王的福德还大——转轮圣王福德太大了——我抄这部经,我就抄中间的一个“的”字,也有这么多的福报啊?也有!你说,大家不都写“的”吗?那不都有福报吗?不行!这个“的”不是《僧伽吒经》里面的,就没那个福德。你就比着《僧伽吒经》写个“的”,福德无量无边!为什么啊?这就是佛教讲的“缘起法”。这个“的”字,你一写就想起:这个字从哪儿来啊?从《僧伽吒经》来。《僧伽吒经》讲的什么啊?你会想到这部经讲的那个真理。还是那个真理有功德,你能想着那个真理,你慢慢也会想到要依据那个真理去做。所以福德还是从人心生。
你要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说:瞎说,写个“的”也有功德啊?我天天写“的”,我“的的的……”,我一直“的”,天冷“的”——打哆嗦,哈哈,那也有福德啊?不行!打哆嗦是打哆嗦,冻得打哆嗦那是受报——受恶报。
所以,这叫缘起法。“缘起”就是联系,因为这个字儿联系着这部经,这部经文字联系着那个真理,你联系那个真理依教奉行,将来会成就。
学习僧伽吒经讲解
关注公众号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