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语音+文本讲解 (第1讲记)
来源安紫林
第一讲:发愿成佛为什么很重要
我们今天讲《僧伽吒经》。大家手里拿的这本《僧伽吒经》,是我们很多年前印的一部经,大家也一直要求讲讲这部经,结果一直忙,也没能讲。正好呢,网络上讲法也告一段落,讲完了几部经,咱们现在就开始讲这部《僧伽吒经》。
本经揭示的大秘密:怎样学佛功德最大
“僧伽吒”就是集会、合会的意思。咱们都知道出家人的僧团又叫僧伽,对不对?注意,我讲过很多次了,“僧”不是一个人为僧。咱们经常看到一个出家人,也叫他僧人,这其实是不对的。僧人的意思是:佛教一个团体里一切的人合起来才叫僧。所以我们三皈的时候---皈依佛、法、僧,这个僧是不是一个人呢?不是,是皈依佛教整个团体的意思。那正好与这部经的名字就相合了,《僧伽吒经》不是一个法门,而是汇合、集会一切法门、无量无边法门的这么一部经。
大家也听到网络上传说这部经威力非常大啊,只要听过一遍,临终就有九十五亿佛现身,所以现在这部经非常红火,有很多专门学修《僧伽吒经》的团体。但是这部经到底什么意思,到底怎么修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功德,我看很多人理解得不一定对。很多人都在抄写这部经,也经常讲写这部经的感应。大家最喜欢看这个感应了,就说可了不得了,这个经力量太大了——我读完这部经病好了!我读完这部经生意突然顺了!我看好多人几乎都是这个论调啊。
但是《僧伽吒经》是这个意思吗?为什么《僧伽吒经》有这样的功德呢?它肯定有它的道理,对不对?所以我们学佛是智慧,不是迷信。这部经既然讲有这么大的功德,肯定也讲了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这个法门是个方法,能叫你得到无量的功德,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题目基本上已经暗含了,会集法门——会集无量无边的法门、会集无量无边的功德。
这样讲大家还是不明白,我稍微讲一点给你们点题,其实只要讲几句,这部经你就懂了,我下边就不用讲了。很多人读了这部经,都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其实经中都有原话的,很简单,但是我们喜欢看热闹、看故事、看功德,真正讲的道理没有抓住。你抓住了就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功德,为什么这部经能会集无量的法门、会集无量的功德。稍微提一点免得大家读起来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经叫《僧伽吒经》呢?为什么会集无量的功德呢?就是:发心成佛的功德最大!
我们学佛,大家想想,你真的发心成佛了吗?特别是初发心学佛的时候,你们为什么学的?我相信没有几个人是为了成佛而发心学佛的,是不是?所以我们无量的功德不能聚汇。
你们知道学佛当中最大的功德、最大的一个法门是什么吗?就是发愿成佛。佛经里也讲到了,佛的功德超出无量的菩萨的功德,像恒河沙一样多的菩萨都证到十地——十地菩萨的功德无量无边,这么多菩萨的功德,全部合起来都没有佛的功德大,所以我们学佛要发愿成佛。我们学佛是成佛的,而不是求佛——学佛不是求佛保佑顺利,而是自己要像佛一样功德巍巍,有能力、有智慧去救度众生,解决众生生老病死的痛苦;这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呀!这么一比较,大家就知道了吧?
我们现在学佛都不是想成佛,而是都求佛保佑,对不对?当你想求佛保佑的时候,就觉得佛很伟大,而把自己钝置。过去禅宗有一句话叫“钝置众生”,钝置就是反而把大家放在一个非常愚钝的地步,不能进步了。所以你越是求佛保佑求得越多,往往心量越来越狭小,觉得自己很不行;越觉得佛伟大,越觉得自己渺小。其实这样学佛不仅没功德,还减功德。为什么呢?真正的功德是从心里生起,你越有信心——觉得我能成佛,我像佛菩萨一样,我也有能力救度众生——你这个心量就产生无量的功德。你老是想着“佛很伟大,来保佑我吧”,就像一个要饭的,越要越没信心,越要越觉得得喊人家爷爷奶奶。完了,你很自卑,心量会越来越狭小;越来越狭小,功德就会减。
这部经为什么非常高妙,就是因为它指出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学佛是为了什么。学佛是为了成佛!学佛不是求财、求名、求利,不是治病、消灾,不是超度,不是度鬼,而是成佛。但是讲到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不要说我们现在没有意识到要成佛,佛陀时代那些佛陀的大弟子,有时候也觉得:哎哟,佛陀太厉害了、太伟大了,我跟着佛学就不错了,我能成佛呀?成佛这件事太厉害了,咱可成不了。所以佛陀的很多弟子往往就觉得:我做个阿罗汉,跟着佛学就已经挺快乐、挺幸福了,已经很满足了。结果很多人不能很快成佛,只有几个学得“不太好”的,有点“傲慢”的,早日成佛了。像弥勒菩萨学得“不好”,别人不敢成佛,他说:“我!我来!我成佛!”哎,佛陀给他授记——就是你了!
功德变成障碍的原因
有时候我们学佛智慧不够,理解佛经不够,修学一些法门可能成为自己的一个障碍。讲到这里了,再提一部经,就是我们正在讲的《佛说净业障经》。因为上一次在讲《佛说净业障经》的时候,我提到了《僧伽吒经》就是说发愿成佛的功德,给《僧伽吒经》做了个广告,咱今天再给那部《佛说净业障经》做个广告。《佛说净业障经》当中,佛陀说学佛要去掉障碍,有些菩萨就问了:佛陀,什么是障碍啊?佛陀说:贪嗔痴为障碍,戒定慧是障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也是障碍。这一讲,菩萨都傻了——六度是解脱生死的,怎么成障碍了呢?佛陀说:因为他学了这个法,觉得自己很高,觉得自己慈悲就觉得别人不慈悲,觉得自己布施就觉得别人小气,觉得自己有智慧就觉得别人很愚笨,觉得自己精进就觉得别人懈怠。本来精进、慈悲是功德,结果他理解错了,这些反而成为他的障碍了。同样,我们学佛学了很多法门,如果理解不对,也可能会障碍自己。
记得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还没接触佛教,还在学道教呢,一听说学佛,先看看吧。噢,听说佛教有阿罗汉、有菩萨、有佛,还不知道佛、菩萨、阿罗汉什么意思呢,先发愿:我只成佛。阿罗汉能成啊,这么低,菩萨也不行,一定要成佛!非常勇猛,大心凡夫啊,越是凡夫心越大,敢成佛。结果学佛学多了,反而觉得:佛的功德太大了!不行,这咱可不敢成,得谦虚一点,不能太骄傲,做个菩萨吧。又学了一段,发现:哎呀,菩萨的功德太大,咱哪有资格成菩萨,做阿罗汉吧。后来再一看:哎哟,阿罗汉的功德也太大了,咱哪能学得到呢,干脆,能求个往生就不错了,哈哈。本来学佛应该越学越有信心,越学心量越大,因为我们理解错了,结果越学越成障碍,越学心量越小,越学越觉得自己罪过深重,越学越觉得自己是凡夫俗子,不敢发愿成佛,还给自己找借口,就说:噢,这叫谦虚。
在成佛这件事情上,大家可千万不能谦虚哟,要当仁不让!不能说:哎呀,成佛,你先成,你先成。这可不行的。我们现在学佛,往往没有理解这一点。所以说,现在求佛的风气影响太大,会使自己沦落在一个要饭的地位上。向佛要饭,而没有想到自己要像佛一样,做个大富长者,给别人带来好处。所以学佛学不好,佛法也成为一个障碍。为什么佛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呀?你学的佛法要舍掉,不舍掉,这就是一块石头,能把你绊一跤。
如何才能必然成佛
从佛教来讲,“万法唯心造”,你现在发愿成佛,将来必然成佛。当你成佛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能成佛,什么时候种下的这个种子啊,就是你发愿成佛的这个时候。比如说,现在大家发愿:“我一定要成佛,以后不再求佛了,我要成佛”,这一念就是成佛的种子,将来必然成佛。我们修行其实就是在照顾这个种子,给它浇水,给它施肥,给它除草,给它修枝剪叶,让它长好,使这个种子生根、发芽、长干、长枝、长叶、开花、结果,结果的时候就是成佛的时候,所以发愿成佛这一念是最关键的。
如果你只认识到戒定慧,那只是阿罗汉的种子而已,不是成佛的种子;你觉得要度众生,解决众生的痛苦烦恼,这是菩萨的问题,不是佛的功德。那佛到底什么功德?大家还要再去研究,但你最起码知道,佛的功德是超过阿罗汉、超过菩萨的,他很伟大,有了这个信心,你就要发愿成佛。
那下一步该怎么做啊?你要研究什么是真正的佛,慢慢再理解:怎么成佛,怎么早点成佛。你不要理解错了啊,理解错了也可以成邪法。所以这部经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提到了:第一,要发愿成佛;第二,怎么才能快速成佛。这两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对吧?第一,要发愿成佛,种子种下了;第二,发了这个愿,种子怎么才能早日结果呢,佛陀也给你讲了。这就是诸佛出世的本怀,是叫你成佛的。所以这部经才是真正的畅佛本怀,把佛陀出世的本意全部告诉你了,非常关键。
那为什么又叫“僧伽吒”呢?“僧伽吒”是集会的意思,你只要发愿成佛,那佛陀讲的八万四千种法门,一切功德、一切智慧,慢慢地不都包含在愿里了吗?你不用一条一条地发愿,就只发愿成佛,那佛所具有的功德,将来你都具有,所以这是一个总持法门,叫集会。这个法门太了不起了!稍微讲一点《僧伽吒经》这几个字的含义。
本经受推崇的原因和末法时代独具的福报
再讲讲这部经的来历。这部经早就翻译到中国来了,在北魏年间,也就是公元五、六世纪那个时候已经进来了,很早。但是呢,研究这部经的人并不多。我经常说,咱们末法时代人也有福报,虽然不能见到过去的高僧大德,但是我们能看到很多的佛经。现在网络发达,条件非常便利,过去一些高僧大德看不到的佛经,我们也能读得到。过去佛经往往是手抄本,或者是木刻版印刷,流通量非常少,加上交通又不便,这个寺庙可能有这几部经,那个寺庙可能有那几部经,你要想多看几本经啊,恐怕得游遍五湖四海、走遍三山五岳,要用很多年,一个寺庙一个寺庙地参访。而我们现在,在家里电脑上一点击,什么佛经都有了。过去,《大藏经》必须是国家颁布、国家印刷,赠予一些皇家寺庙,一般的小寺庙得不到的。现在呢,随便一点下载,全部的《大藏经》可以装在你的电脑里,或者放在你的手机里,随便看。所以末法时代,虽然很不好,烦恼多、障碍多,但是也有个好处,就是经书法宝我们想看就看。这是我们末法时代人的一个福报,也是末法当中的一个正法,大家一定要把这一点福报抓住。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过去很多高僧大德都不一定读过的经,真是值得我们末法时代的人欣慰的。
这部经这几年才兴盛,为什么呢?是在前几年,有些考古学家在印度、尼泊尔挖掘一些宝塔发现的。过去,佛教的宝塔下边往往要放很多的宝贝——金银珠宝、各种法器、经书法宝等等。考古学家发掘一些塔的地宫时,发现有很多手抄本的经,有些还是用自己的鲜血写成的,非常珍贵。另外还发现,在很多塔下边都有的一部经、最多的一部经竟然是《僧伽吒经》,说明过去在印度、尼泊尔一带——佛陀的出生地、佛陀教化的区域,人们读的最普遍的一部经就是《僧伽吒经》。当时很多佛教的法师看到这一点,都觉得很惊讶:为什么过去人人都读《僧伽吒经》,不像现在人人都读《金刚经》呢?所以,就研究这部经为什么伟大。一研究,噢,这部经太厉害了——只要你听闻之后,临终一定有九十五亿佛给你现身,你想到哪里随意往生啊!听过就可以!如果专门去学就更了不起了,功德太大了!从那以后,一些法师就提倡这部经,结果形成一股学佛的思潮,大家都读这部经、抄这部经,也算是末法时代的一件盛事。
讲到这里大家都有信心了,我们知道想往生净土不容易,修一辈子到底能不能往生,你也不敢保证。但这部经说了:你只要读过听过,将来必然能往生净土,并且十方净土你可以选择的往生。一遍都可以,这个很了不起啊。所以这部经无论如何要读一遍,种下一个成佛的种子。那么,为什么这部经有这个功德,为什么读一遍就有十方佛现,我们慢慢在正文当中再讲。有的时候发挥太多、时间太长,恐怕又得一两年讲了,咱们尽量讲得简单一点。
这部经翻译的比较早,在南北朝时代北朝的元魏期间。元魏又称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一个王朝。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家看看,又讲到河南了,这是河南人的骄傲啊,山东人民要发贺电了,哈哈。北魏本来是拓跋族,来到汉地以后受汉地文化的影响,改本姓“拓跋”为“元”。现在很多姓元的,其实是少数民族,属于拓跋族,不是汉族。
这部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北魏时代翻译的,另一个是宋代翻译的,年代相隔非常久远。宋代的版本是由施护译师翻译的,他翻译的名字不叫《僧伽吒经》,叫《大集会正法经》。《僧伽吒经》属于音译,而《大集会正法经》属于意译。大家要研究这部经,可以把两个版本放在一起看,如果一些词语不明白,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解释,比如《僧伽吒经》的含义就是《大集会正法经》。
北魏时代的版本叫《僧伽吒经》,是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翻译的。其实按寺庙的传统,“那”(nà)也可以念“那”(nuó),月婆首那(nuó)。优禅尼国即邬阇衍那国,又称温逝尼国、郁支国,是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西南的一个国家,玄奘法师曾经到过那里。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该国幅员六千余里,其都城周围三十余里,居民殷盛,家室富饶,所以这个国家还不小呢。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像佛弟子迦旃延、莲华色比丘尼(莲华色比丘尼以前我们讲法讲到过,就是在女众当中神通第一的),还有译经的真谛三藏、月婆首那等,都是这个国家的人。还有一种说法,这个地方在阿育王时代有一个卑提写村,阿育王登位以前曾治理过那里,并且还在那里娶了一位长者的女儿,生了两个孩子,后来这两个孩子都出家了,出家之后到锡兰去传法——锡兰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所以斯里兰卡佛教的开创者是阿育王的两个孩子,说起来斯里兰卡人还要去那儿朝拜呢。这样一讲,优禅尼国就非常有名了。
月婆首那就是中印度优禅尼国的王子,过去很多都是王子出家,来中国传法的好多人也都是王子,包括达摩祖师。所以佛教是个富贵法,是过去贵族喜欢学的,详细的不讲了,往下讲正文。
“婆伽婆”六义和五不翻示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
婆伽婆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音译,又译为薄伽梵,是佛的一个称号。薄伽梵这一个词语含义太多,有六种,所以佛教就不敢随便翻译。这六种含义是: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而这六种含义,六德圆满,翻译成中文没有对应的词语,所以不翻。
详细的解释下这六种含义:
一、自在。为什么叫自在呢?是说“如来永不系属诸烦恼”——佛陀不受一切烦恼执着的污染,所以叫自在。
二、炽盛。为什么叫炽盛呢?“焰猛智火所烧炼故”,就是佛陀的智慧太广大了,能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把烦恼都转化成无量的智慧,所以叫炽盛。
三、端严。成佛之后,“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饰故”,所以叫端严。
四、名称。名称就是具有大名闻,“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也就是名闻远播,天上人间都传颂佛陀的威德。
五、吉祥。“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一切世间,天人还有人间都亲近供养,尊重赞叹,所以最吉祥。
六、尊贵。“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具尊贵意。”成佛之后,内在具有无量的功德,外在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便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并且精进不会懈怠,这就叫尊贵。我们一讲尊贵就理解为有地位,是不是?从佛教来讲,真正能利益众生才是最尊贵的,你利益众生,众生也会尊敬你,这才是真尊贵,不仅仅有地位是尊贵。
在古代翻译佛经有五不翻:
一、秘密故不翻。比如咒语是佛教的秘密,不翻译。
二、多含故不翻。比如“薄伽梵”这个词有六种含义,所以不翻。
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中国没有阎浮树,没办法翻译,就不翻了。
四、顺古故不翻。古代的一些法师已经用音译的名词翻译过,后代的祖师为了尊重也不翻。如“阿耨”、“菩提”,这些是可以翻译的,但自从摄摩腾、竺法兰到中国传法,翻译佛经用了梵文的音以后,也就不翻了。
五、生善故不翻。是指翻译了之后叫人轻慢,不翻译大家反而觉得很神秘、很尊重,这个原因不翻。比如“般若”这个词,大家一听很了不起、很尊重,如果用咱们经常说的“智慧”,就觉得很轻浅,道理不深奥,为了让人生恭敬所以不翻。
这样就明白薄伽梵什么意思了吧?六种含义,大家一时也记不下来,大体上知道就可以了。总之,“薄伽梵”是佛的一个名号,是具有无量功德的意思。
“灵鹫”趣解
“在王舍城灵鹫山中”。王舍城在哪里呢?王舍城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国都,舍念四声(shè),是指国王在这里建家,所以叫王舍。摩揭陀的国王是频婆娑罗王,就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被阿阇世王幽禁的那个国王,《观无量寿佛经》也就是根据频婆娑罗王的因缘讲的。频婆娑罗王旧的国都原本在上茅城,后来迁到王舍城,围绕着这里有五座山,第一座就是灵鹫山。《西游记》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打上灵山”,我们经常说的灵山就是指的灵鹫山,因为山形像一只秃鹫的样子,所以叫灵鹫山。
秃鹫为什么叫灵鹫呢?秃鹫这种鸟很灵,它喜欢吃死尸。在西藏有一种风俗,认为天葬最干净,所以人死后把尸体割成小块儿,放在地上等秃鹫来吃。西藏那里由于地处高寒,不生长植物,只能吃肉,但西藏人都学佛,心也很慈悲,觉得一辈子吃动物很不好意思——活着吃动物,死了就把肉体给动物们吃吧。这样讲,天葬其实也是很慈悲的一种修法。秃鹫真的很灵,因为有时候如果一个人罪孽深重,很奇怪的,它不吃。在西藏,如果一个人死后,他的肉喂鸟鸟都不吃,他家里的亲属都会忧愁,知道这个人坏了,他不能解脱,罪过太深重了,就要赶紧做佛事回向给他。有的时候还要麻烦天葬师,天葬师专门去割下死尸的肉自己吃一点给秃鹫看,意思就是说:你看我都能吃,肯定没问题,你们也来吃吧。这样,如果秃鹫能把人的尸体吃了,这家人才欢喜,如果不吃,这家人一直都有负担,所以说秃鹫很灵。为什么秃鹫头上没毛呢?有一种传说,不知真假,说佛陀成佛的时候,很多鹫鸟来皈依,佛陀就给它摩顶,结果随手脱落,像剃光头出家了一样。
业报唯心所现
现在的灵山,你到印度去还能看到,是中印度的一座山头,不太大。佛陀也说过,灵鹫山不太大,一般人上山很快就能爬上去见到佛了。但是佛陀又讲,根据人业报的不同,灵鹫山的大小是不一定的。比如在上一尊佛——迦叶佛的时候,山就非常高大。再往前,比如拘留孙佛的时候,山也高大。像过去一些古佛讲法的时候,也在灵山讲法,佛佛道同,在咱们这个世界成佛,基本上都是在菩提座那个地方成佛,成佛了也基本上是在释迦牟尼佛教化的这些地方讲法,但是过去人的福德力大,所以山形也高大。过去一些古佛应世,一些居士想去见佛,需要带着干粮,成群结队走好几天才能走到。但是现在人的福德力不够了,你到灵山去,感觉是不太高的一座山,有一个比较平坦的台子,据说是佛陀讲法的遗址。
大家读佛经都知道,佛陀讲法是遍地莲花,非常美好,可现在很多人走到那儿就觉得:哎呀,佛教是这样的吗,怎么现在不像佛经讲的那么美好呢?不用怀疑,佛经也讲过这个原理,末法时代人的福德力不够,看的境相不一样了。佛陀时代,佛讲法经常坐在一个天人化现的宝台上,但是随着众生的业报越来越差,宝台就变化,原来是真正天上的珍宝装饰的一个台子,慢慢地到了末法时代,就成了一块顽石。所以世界的样子与人的心是有关的,有功德看世界就庄严,没功德看世界就变得污浊。
王舍城的来历是怎么回事呢?曾经也有人问过:很多城市也有国王居住,为什么那些国都不叫王舍城呢?佛经里有回答,过去摩揭陀国国王有个儿子,刚生下来,“一头两面四臂,时人呼为不祥”。大家一看,这是个妖怪啊,太可怕了。国王一看,也认为是妖怪,就把他的身体砍碎了,身首异处,弃之荒野。当时旷野里有一个罗刹女,名叫阇罗,虽然是个女鬼,还是有母爱的。一看这个小孩被砍得身首异处却没有死,就用神力把他合起来,带回家养育了。本来鬼道众生就长得奇形怪状的,人看着很奇怪,鬼却看着很正常。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力能并兼诸国”——力大无穷,是个大力士,出去打仗,把各个国家都打败了,最后统一了各个国家。后来又从各个小国家取一部分人,一共聚集了一万八千人,在这五座山中间的空地上,建了一个王都。“以大力势治阎浮提”,他能治理咱们整个世界,连中国也有力量管辖。“阎浮提人因名此山为王舍城”,就因为这个人成王之后,力量太大了,为了表示尊敬他,所以叫这个地方王舍城。
“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
佛陀在王舍城灵山中,身边有出家的比丘师父两万两千人。
都有谁呢?
“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
阿若憍陈如就是最早跟佛出家的长老、大弟子。“慧命”的意思是以智慧为命。我们凡夫都是以肉体为命,而佛陀的大弟子都是以智慧为命。智慧的本体是我们的心,智慧的起用就是放下对世间万法的执着,有体用两方面的功德,才叫慧命。
“慧命摩诃谟伽略。”
这个是谁啊?就是摩诃目犍连。这部经翻译的太早,所以用的词语现在感觉不太熟悉。
“慧命舍利子。”
舍利弗,这个大家都清楚。
“慧命摩诃迦叶。慧命罗睺罗。慧命婆俱罗。”
前面那些大家都知道,就不解释了。婆俱罗,在别的经当中又翻译成薄拘罗、善容尊者。因为他长得漂亮,所以叫善容尊者,寿命第一,活的年纪最大。善容尊者,曾以诃梨勒果供养一位患头疼病的比丘,以此功德,生生世世人间天上享受无尽的福乐,得相貌庄严、寿命长久的报。
“慧命跋陀斯那。慧命贤德。慧命欢喜德。慧命网指。慧命须浮帝。慧命难陀斯那。如是等二万二千人俱。”
须浮帝就是须菩提,其他暂时不讲了,大家想研究,直接查辞典吧。以上这些是比丘,下面是菩萨。
“共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六万二千人具。”
菩提萨埵是菩萨,摩诃菩提萨埵就是大菩萨。菩萨大小怎么分的?心量、愿力。菩萨就是菩堤萨埵的简称。菩提是道,这个人得道了才叫菩提;得道之后,又很有情有义想利益众生,这叫萨埵(duō)。埵念(duǒ)也行。
菩提我们讲得多,萨埵讲得少。萨埵有时候又翻译成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dá)嚩(wā),索埵。萨怛嚩,咱们知道在咒语当中,经常有“萨怛嚩”这个词,就是萨埵的意思。萨埵有存在、生、实、真、善、美、贤等意,这个词也不敢翻,为什么?含义太多,包含咱们平常讲的一切美好的道德和愿力。有的经,比如《佛地经论》中,萨埵则有勇猛之义,也就是:得道了,能精进勇猛救度众生;另外还有心力、有、有相、含识、众生等各种含义。
简单一点解释,菩提是道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虽然自己觉悟了、解脱了,但是有情有义不舍弃众生,这就叫菩萨。所以菩萨的功德无量,值得我们学习。
这六万多菩萨有名的都是谁呢?
“其名曰弥帝隶菩提萨埵。”
这是谁啊?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又叫弥帝隶。
“一切勇菩提萨埵。童真德菩提萨埵。”
这些名字就不解释了,大家自己去研究。
“发心童真菩提萨埵。童真贤菩提萨埵。无减菩提萨埵。文殊师利菩提萨埵,普贤菩提萨埵。金刚斯那菩提萨埵。如是等六万二千人俱。”
这些大菩萨都来了,包括文殊、普贤,弥勒菩萨都来了。这些是菩萨。
下边还有:
“复有万二千天子。”
天上的神仙也来了。
“其名曰畴阿那天子(版本有二,一为“阿畴那”,一为“畴阿那”)。跋陀天子。须跋陀天子。希法天子。旃檀幢天子(据现有版本作:旃檀藏天子)。旃檀天子。如是等万二千天子俱。”
畴阿那天子,如果解释的话就是最胜树王的意思。但无所谓了,也可以不用解释。总之就是很多天子都来了。
“复有八千天女。”
女众也来了啊。
“其名曰弥邻陀天女。端正天女。发大意天女。岁德天女。护世天女。有力天女。随善臂天女。如是等八千天女俱。”
这些都不解释了。
“复有八千龙王。其名曰阿波罗罗龙王。伊罗钵龙王。提弥罗龙王。君婆娑罗龙王。君婆尸利沙龙王。须难陀龙王。须赊佉龙王。伽婆尸利沙龙王。如是等八千龙王俱。”
须赊佉(qiè),那个字念qiè,如果你查字典注音是qū,但是寺庙里师父一代代往下教的都读qiè。
这是讲的比丘、菩萨、天人、龙王都来了。
“俱向灵鹫山诣世尊所。”
都聚集在灵鹫山。
“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就顶礼佛陀。
“头面礼足”就是五体投地礼佛。
然后绕佛绕了三圈儿。右绕,这是一种礼节。绕佛三匝的礼节现在一般没有了。佛陀时代最常见的一种礼节就是绕佛三匝,像绕塔一样。
然后“却住一面”。“却”是退下的意思。注意,拜完佛,退的时候怎么退啊?不能转身就走,应该倒着退回来,还是面朝佛,然后在一边坐下,这叫却住一面。
“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
当时有个菩萨叫一切勇,从自己的座位上起来。偏袒右肩,这是印度的一种穿着打扮,穿衣服呢右肩是露着的,斜披着的,现在印度还有这个风俗。然后合掌向佛,对佛说。
“世尊。唯愿世尊演说正法利益众生。”
世间最尊贵的佛陀呀,希望您给一切众生演说佛陀的正法。
“世尊。无量亿天众。无量亿婇女。无量亿菩提萨埵。无量亿声闻。皆悉已集。欲闻正法。”
佛陀啊,无量亿的天众、天女、菩萨,还有声闻众们都已经聚集齐整,想听佛陀的正法。
“世尊。如是大众皆欲闻法。”
佛陀啊,到会的众人都想听法。
“惟愿如来应供等正觉。为说妙法。令长夜安隐。断诸业障。”
希望佛陀给我们讲讲微妙的佛法,让一切众生在生死轮回的无明长夜中得到安隐快乐。
“隐”现在一般解释成“稳”。听佛说法后,明白了轮回和痛苦的来源,能把人生烦恼断掉,烦恼隐没了,也就“安隐”了。安是安详自在,隐是没有烦恼,多完美啊。
“断诸业障”,能把一切生死轮回业对我们的障碍都消除。你看,佛经用词非常准确,断的是业障。怎么断业障啊?一切业不再障碍你,这就叫断业障。
“尔时世尊赞一切勇菩提萨埵。”
当时,佛陀听到一切勇菩萨来请法,非常高兴,就赞叹一切勇菩萨。
“善哉善哉。一切勇。能为大众请问如来如是之事。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佛陀说:太好了,太好了,一切勇,你能为大家请问这样的法。你现在好好的听,听了还要好好的思考,思考了还要经常去想一想——这才叫思念。
思、念是两个意思,大家注意了吗?我们学佛应该怎么学啊?第一是听,听了之后要思,思了之后要念。哎,佛经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啊。我们现在读过一遍就完了,就认为有功德了,什么功德不知道,佛经讲的什么意思也不管,这样不行。所以佛经当中佛陀给菩萨讲的话其实也是在给大家讲法,我们听到佛法之后,要去思考法义,思考明白之后还要经常在心里想一想,经常要用得到,这个就叫念,这种念才是真正的念佛、念法。你经常想到佛,经常想到佛经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念。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一切勇菩萨非常高兴,说:好啊,佛陀,我非常喜欢您给我们讲一下。
闻此法门灭重罪福德如佛、直到成佛不退转的原理
“尔时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萨埵。”
当时,佛陀就告诉一切勇菩萨。
“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有个法门叫“僧伽吒”,也就是说,有一个法门叫大集会法门,是一个总的法门,包含无量的法门、无量的功德。如果这个法门在咱们阎浮提世界流传的话,有人听到了就能除灭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些五逆重罪啊。
这些罪本来该下地狱的,但是你听了之后都能消除。这个法门一定要学,太厉害了,五逆重罪都能消啊。
不仅能消五逆罪业,下面一句最关键:“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也就是于无上正等正觉——成佛,永不退转。换句话说,你读了这部经,甚至没有读,只听过这部经之后,一切罪业全都消除,一直到成佛不会退转。
我们学佛都怕退转,是不是?大家知道为什么学佛会退转吗?因为没有抓住佛教的本质、佛教的核心,不明白学佛到底什么意思、到底怎么修。没有搞清楚根本,修修就迷惑了,可能就退转了。如果真正抓住了佛教的精髓,知道了佛教的道理、意义,就不会退转。
大家都害怕,现在学佛很精进,可万一将来退转怎么办?这部经给你增加信心——不用担心了,读了这部经,绝对不退转。一般刚学佛的人会退转,阿罗汉可能退转,菩萨也可能退转。但听了这部经、读了这部经,一直到成佛不退转。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只是讲阿罗汉、菩萨的话,不涉及明心见性的概念,不涉及成佛的概念。不知道成佛是什么还怎么修啊?那退呗。比如证阿罗汉果,证到了之后——佛是什么啊?不知道。不知道就有可能退,是不是?同样,菩萨只讲度众生、利益众生,到底什么是佛呀?也不知道,也容易退转。
那佛的概念是什么呢?佛是永恒不变的自性,成佛一定具足体、相、用,一定具足法、报、化身,最根本的是法身成就,法身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这一点,人天善果不讲,阿罗汉道不讲,辟支佛道不讲,菩萨道不讲,只有佛道才讲。人天善果、菩萨、阿罗汉、辟支佛,他们都是在心起的一种功用上用功。心起的功用,有起必有灭,本来就在生灭,以一个生灭的因,求一个不生灭的果,能得到吗?不可能得到的。
也就是说,如果认为学佛就是做好事、行善积德,认为学佛就是去掉一些烦恼执着,这个容易退转。只讲去掉烦恼执着,那烦恼能灭就能起,有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呀?阿罗汉没有讲到,所以会退;菩萨呢,也没有讲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只讲度众生,度久了,累了,也会退。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会退转了吗?就是因为只在生灭上用功,肯定会退转,有生必然有灭,灭的时候就是退。要想不退转,一定要找到那个本来就是永恒不变、不会退转的东西。找到那个根本之后,永远不退,一直到成佛。
所以我们学佛会退转,是因为不明白心性,不明白成佛的根本,没有真正发心要究竟成佛。只要真正地发心成佛,一切不退转。这样大家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听到这部经不会退转。这部经是叫你发心成佛的。发心成佛,这是个种子,种子种下去,在你的心田里,慢慢会发芽、开花、结果,永不退转,这点太重要了啊。你生起发心成佛这一念,真心切愿地发起这一念,当成你的一个理想、一个生生世世追逐的目标,你就会和佛的身、口、意三业功德相应,慢慢就具有诸佛的一切功德和智慧。
所以发心成佛就是一个会集法门,是总持法门。你真发心成佛,肯定能会集、聚集诸佛的一切功德,这个太关键了啊。发心成佛这一念就像是一块磁铁,佛的一切功德就像铁末。磁铁走到哪里都能把铁末吸过来,慢慢地最终成就一个功德宝山。
以前,我一个弟子读完这部经后总是疑惑,他说:这部经的宗趣在哪里,真正的道理在哪里,主题思想到底是什么呀?他没搞懂。《僧伽吒经》的主题思想就是这一个:发心成佛!发心成佛这一念可以收集无量的功德、聚集无量的功德,是一个金刚菩提种子,当然永远不退转。
发心成佛,与诸佛的愿力相应,也与诸佛的功德相应。佛教有名的一个理论是“共业相感”,发愿成佛就是和诸佛的愿力相感。你不和诸佛在一起,谁和诸佛在一起呀?所以说,你做人天善果,行菩萨道,或者做阿罗汉、辟支佛,不一定和佛在一起,但如果发心成佛,必然和佛在一起。当你这一念发起来的时候,以后生生世世肯定和十方诸佛在一起,最终会圆满究竟的佛果。你要想有把握的生净土,就要发成佛的大愿、广度众生的大愿。这样,就把秘密都告诉大家了,下面其实不用讲了,哈哈。
发心成佛这一念,能灭一切五逆罪业。逆是什么意思呢?佛陀证到的功德是和法界真理相应的,而五逆罪业是违背法界真理的。你一旦发心成佛,要探究宇宙万物的真理了,还会造逆吗?所以还是这一念转过来去掉的五逆十恶,不是这部经有一种特殊的神力帮你去掉五逆十恶。你要成佛,当然就“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了,愿力不思议啊。
“一切勇。于汝意云何。若人闻此法门福德之聚。过于一佛福德之聚。一切勇白佛言。云何世尊。佛告一切勇。如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有福德。若人闻此法门。所得福德亦复如是。”
这一段翻译的有点简略,不太容易明白。在《大集会正法经》当中大概是这个意思,佛陀说:“一切勇,你是不是认为,听到了这个法的功德和一尊佛的功德一样?”一切勇菩萨说:“嗯,是这样的吧,佛陀?”佛陀说:“不是。听了这个法门的功德不是等同于一尊佛的功德,其功德等同于像恒河沙一样多的诸佛的功德。”
“过于一佛福德之聚”这句话后边应该是个问号。再解释下,佛陀说:“一切勇,你心里怎么想的?是不是有人听到了这个法门,他的福德如果聚成堆的话,比佛的福德聚成堆还要大呀?”一切勇对佛说:“云何世尊?”云何是如何的意思,也就是:“佛陀,啥意思啊?难道不是吗?”佛陀说:“不是。”佛经太简略了,省略了一些助词,我们不太容易明白。佛陀说:“不是的,学了这个法门的人,他的功德等同于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多的诸佛的功德。”大家只要听到了这个法门,福德就和这么多佛的功德一样,太厉害了啊。
这部经还没讲呢,佛陀先做广告说功德这么大,为什么呀?还是一句话:发心成佛。你这一念生起,慢慢会把这些智慧再教给别人,别人也发心成佛,在你成佛的道路上,这得度多少人发心成佛呀,发心成佛的人又要再度多少人发心成佛呀!
读了这部经,明白了道理,你要发心成佛了,在成佛的道路上,你会把这个法门慢慢地传播开来,让无量的众生都能接触到,从而引导众生成就。当众生成佛的时候,也有你的功德,因为你是他们的老师。也可以说,你读完这部经,劝人发菩提心成佛,你就是诸佛之师,这个功德太大了啊。所以佛陀说,读这部经的功德,绝不仅仅等于一尊佛的功德,而是等于像恒河沙里的沙子那么多的佛的功德。
一个人学会了,又教育旁边的人去学佛、成佛,旁边的人学了之后再教化别的人发心成佛,这么转几转之后,那功德就数不清了,无量无边了。这种法门,大概有一点像传销了,是吧?(众笑)
在过去,有国王叫一个人造了一副象棋,六十四格的外国象棋,不是中国的。国王一高兴,说:你想要什么呀?你要什么我都奖赏你。那个人说:国王,我不要别的,我只要这六十四格的棋盘里,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第四格放八粒米,总之后一格是前一格的两倍,把六十四格都充满,只要这点米就行了。国王一听,太简单了,没几斤米嘛,来,开仓放粮,给他抬米。结果抬了一会,发现不行,国库里抬完了还没填够一半的格呢。国王一看很纳闷,赶紧叫个数学家来计算。一计算,数学家说:国王啊,把咱们全国的米都送给他也不够啊。
我们学佛,把佛教的智慧传播给别人,别人再传,一直传播下去,一级一级的翻倍,就和这道数学题是一样的,功德太大了,数都数不清了。所以不这么讲的话,大家会怀疑,觉得有点玄,觉得一尊佛的功德那么大,为什么听了这个法门反而比无量的佛的功德还要大。现在一分析,大家就知道了,一点不玄。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真实不虚。
“一切勇。若人得闻如是法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转。见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哎呀,这一段大家听了太高兴了,“一切”两个字要加着重号啊。如果有人听到僧伽吒法门的话,就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转”。注意,谁听了谁不退转,厉害吧!
“见一切佛,一切不退转”,是讲精进学佛、发心成佛这个愿和诸佛的功德相应,如磁石吸铁,生生世世在每个世界肯定见佛,永远和佛在一起。另外,“见一切佛”也可以理解为:能知道诸佛证到的诸佛法义——涅槃自性。涅槃自性是一切诸佛的本体,真正成佛是圆证法界的,成佛不是成一尊一尊的佛,而是一切佛都是自己。成佛之后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和诸佛同体,自己就是一切佛,一切佛就是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成佛的概念。
“一切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学谁成无上正等正觉,听到了就能成,说明这个法门非常简单易行。其实最高的法,往往也是最简单的法。所以僧伽吒法门让人发愿成佛,里边的功德太多。
“恶魔不恼。一切善法皆得成就。”
大家都怕着魔,听了这个法不着魔了。是不是说魔就不敢来了?不是。大家想想,发心成佛的人,遇到一丁点的干扰,会退心吗?不会。就像一个大人,会因为被小孩子绊了一脚就生气、不干活、回家去了吗?不会,成佛的人心量广大,能容得下一切。你都发愿成佛了,魔鬼就像一个小孩子调皮,你会理他吗?他干扰不了你,都是小儿科。所以恶魔不扰,不是魔不来扰,而是说遇到任何魔境绝对不怕,并且那些魔境还可以成为助道因缘,帮助自己早日成佛。你看一切都不是魔,都是自己的善知识,根本就没有任何魔能恼害你,恐怕魔都怕了你了,发现越干扰成佛越快,吓得不敢来了,哈哈。
“一切善法皆得成就”。成佛的道路上肯定要行善积德、利益众生,成佛这一愿也就包含了人世间的五乘教法:人乘、天乘、罗汉乘、辟支佛乘、菩萨乘,这些都包含才是佛。五乘教法已经把法界一切善法全部包含了,所以发愿成佛这个法门是一个大集会法门,大集会法门才是正法,它能集会一切正法、一切善法。
“一切勇。闻此法者能知生灭。”
前面讲到“一切不退转”,大家可能会误解:永远不退就是永远没有障碍、永远要什么有什么、只有顺没有逆;不能这样理解啊,不能理解成“只要念了这部经就永远不退转、永远顺利”。那不学了,睡大觉去,也不退啊?如果这样理解,遇到一些障碍就怀疑了:不是说念了僧伽吒法门什么都顺了吗,一直到成佛都不退,现在为什么又有障碍了呢,世间怎么又不顺了呢?不能这样理解!
佛陀讲法非常圆满,你看,“闻此法者能知生灭”——听了这个法,还能知道生灭的道理——佛陀为什么后边一定要加一句“学这个法的人能知生灭”啊?
注意啊,当你发心成佛的时候,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自己前进的一个必然历程,顺境有顺境的作用,逆境有逆境的作用,顺境逆境都能帮自己成佛。其实在发心成佛的人的眼里,任何境界都是自己成佛的一个资粮,都是锻炼自己成佛的一个境界,都成为自己的妙用。要这样理解,所以佛陀说学这部经还要知道生灭变化的道理。
大家读了这部经,又发愿成佛的话,那成佛的道路已经确立了。但我们想的成佛,往往是“一帆风顺”,要钱有钱,要名有名,人世间得不到的东西都能求得到。理解错了啊。佛陀说“能知生灭”,生灭是指:可以有钱,可以没钱;可以有善人,可以有恶人;可以有前进,可以有倒退;可以有苦,可以有乐;可以有好,可以有坏。
在发心成佛的道路上,我们经常感觉进一下退一下,进进退退的,“进”是走上菩提道路,那感觉自己“退”呢?不要紧,其实所谓的“退”恰恰是一种锻炼,也是帮助自己进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就只有进没有退,永远不会退转。要明白道理,不要理解偏了,不要因为自己读过一遍就放心了,反正佛都说不退了,那玩去吧,这一玩儿还是退了。那刚才不是说读了这部经不退转吗?这部经告诉你了,退也能帮助你进步,怎么进步啊?“退”了之后马上想起来:自己不是发心成佛啊,成佛还能那么懒散啊?这不又“进”了!所以绝对不退——读了这部经绝对不退。你偶尔想退,马上感觉到很惭愧,赶紧爬起来又继续跑了,是吧?可能跑得还更快,哈哈。
“能消一切罪业,一切不退转,见一切佛”,这一句大家读了激动啊,太好了,只有好没有坏了。可佛陀接着又说了,读这部经“能知生灭”,这一句很重要。也就是不要认为只有好没有坏,任何境界都是佛境界,以这个智慧来看“见一切佛”——见到谁都是佛,这是个大秘密哦。读了这部经能见一切佛,知道什么意思了吧?大家现在睁眼一看,都是佛呀。这么说绝对没错的,为什么?未来佛嘛!历史上成就的佛是过去佛,佛陀时代大家看到的释迦牟尼佛是现在佛,那众生呢?众生是未来佛嘛。反正睁眼一看都是佛,当然能见一切佛了。大家现在没成佛也能见一切佛,只是早见了一步而已,是吧?
这部经里面有很多智慧,大家不要迷信。不是这部经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保佑你见一切佛,而是这部经讲了一种智慧,你明白了,就知道自己永远在佛的净土,永远见一切佛。知道了这个法门之后,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一切顺境逆境、善恶对错、是非曲折,其实都是一种进步,都是净土。成佛是摆脱外境纠缠,不管顺境还是逆境,大家都要放下,当放下的时候,顺境逆境是一样的,都是幻化。我们凡夫执着于善境,不喜欢恶境;喜欢顺境,不喜欢逆境;这是着境了。一切境界肯定有生有灭,如果着境一定会退,为什么?境界有进必然有退,不着境才永远不退,是不是?你真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行。
佛的福德有多大
“尔时一切大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注意,读经时要设身处地地去想,才能知道这部经有多伟大。一般的佛经,往往是大家坐着不动,有一位菩萨或居士起来请法,“胡跪合掌白佛言”,向佛请教。但这部经不同,大家一听有这么多的功德,“尔时,一切大众”,呼啦啦一大片全起来了,“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大家全都坐不住了——这部经要赶紧学,都在那儿请法,很热闹的啊。如果拍电影的话,这个地方就好看了。一般别的经,大家都是寂静安详地坐着听法,但这部经一讲,竟然都坐不住了,全部起来了:“佛陀,我也想学这部法啊,您非得给我们讲讲”。特别是讲到“一切不退转,见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想想,谁能坐得住啊?你们坐得住吗?哈哈。
“白佛言。世尊。一佛福德有几量也。”
大家问佛:“世尊,学这个法门得的福德同于如恒河沙一样诸佛的福德,那一尊佛的福德到底有多少啊?”
“佛言。善男子谛听。一佛功德譬如大海水滴。如阎浮提大地微尘。如恒河沙等众生。悉作十地菩萨。如是一切十地菩萨所有福德。不如一佛福德之聚。”
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发心成佛了吗?不要发心下辈子作人、下辈子生天、下辈子作阿罗汉、下辈子作辟支佛、下辈子作菩萨,要发心:从现在开始,我就要作佛!为什么呢?佛的福德最大。
咱们都知道十地菩萨的福德,可以改换世界,时空任意转换;可以把咱们这个世界抓在手里,一扔扔到无量无边的世界以外。十地菩萨的功德那么大,太厉害了。但是一尊佛的功德有多大呢?如大海里的水滴。一片大海里有几滴水啊,数不清了;如阎浮提大地微尘——就是咱们这个大地空中飘浮的很细小的尘土,有几粒尘土啊,数不清了;如恒河沙等众生,恒河里的沙子有多少呢,数不清了。
恒河里的沙子很细的。记得前几天我到东北讲法,有一位居士拿了一袋恒河沙给我,是递给我不是赠给我,叫我给他念大光明咒加持做光明沙,哈哈。(众弟子:笑)光明沙要念十万遍大光明咒才行,需要很多天才能念完,我没空啊。我说:“我教给你个方法,你多找些人,大家集体念”。后来我把沙子还给他了,但是我看了下那袋恒河沙,真的很细,像面粉一样细。这样大家就容易想象了,一条大河里那么细的沙子,你说得有多少?所以佛陀很会讲法,一打比方大家都知道了。
“悉作十地菩萨”。像大海里的水滴、像大地碎成微尘、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多的众生,都证到十地菩萨的果位,都成就圆满的十地菩萨。
这里插一段话,千处祈求千处应的观音菩萨,大家知道他的功德算几地菩萨吗?(众弟子:十地?)不对,一地!(众弟子:啊?!惊讶声)当然,观音菩萨是古佛再来,早就成佛了,但他这一世隐大显小,现出来的功德,按佛教判教仅仅相当于初地菩萨。现在大家可以想象十地菩萨的功德有多大了吧?(众弟子:想象不到……)观音菩萨是一地,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不登地不知道登地的事,一地不知二地事,二地不知三地事……我也不敢说了,十地菩萨的功德太大了。佛经要这么读,大家经常比较一下,就有信心了。
观音菩萨为什么隐大显小呢,是赞叹佛法伟大的。佛、菩萨都没有私心,不会贡高我慢,为了显示佛法的功德,有时候故意隐大显小。观音菩萨现身了,大家觉得:哎呀,太了不得了,终于见到观音菩萨了,佛教太伟大了。观音菩萨告诉大家:伟大吧?其实我仅仅是初地。十地呢,那更厉害了!看看,是不是更有信心了?大家肯定会发愿:那我要作十地菩萨。结果呢,佛陀又讲:十地菩萨厉害吧?但无量无边的十地菩萨的功德和佛相比又差得远了。现在,大家就知道佛的功德到底有多大了。
“如是一切十地菩萨所有福德,不如一佛福德之聚”,这么多十地菩萨的福德不如一尊佛的福德。什么是福德大家知道吧?我讲过很多次了:福和德是两方面。一切身相、一切光明、一切眷属、一切国土、一切外在的境界、一切自受用境界都算是福。我们学佛,难道成佛就是要受穷吗?现在学佛,放下这放下那、不贪这不贪那、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玩,天天就那么用功,难道成佛了还是这样吗?现在,我们这么用功是放下对世间的执着;成佛了呢,成佛了还是有福报的。按通俗的说法,成佛了肯定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还有身相庄严。我们现在不打扮、不追求肉体的漂亮,但成佛了身相一定庄严漂亮,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现在不贪吃、不贪穿,但成佛了,吃的是甘露,穿的是天衣。
我曾经讲过这个故事,学佛人甚至连花香都不要贪闻一下。佛陀时代有一个比丘,行道非常精严。一天在一个水池边散步,看到池子里的莲花开放,非常美好,就把鼻子凑近莲花闻了闻,真清香啊。结果池神现身了,告诉他:“你这个比丘,怎么守的戒啊,怎么盗我的花香呢?”哈哈。(众弟子:笑)这个故事让我们感觉到:哎呀,学佛太辛苦了,连花香都不能闻一下,闻一下都算犯戒?还真犯戒了,为什么呀?这是让大家一心一意好好用功的,不要贪恋那些境界,但成就了、不贪恋境界的时候,可不可以闻花香啊?可以的,佛还拈花微笑呢。只是我们现在条件不允许,在这个世界正好用功,是用功的环境,不是享乐的环境。这个比丘听后很惭愧,可没多长时间,又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很坏,不仅闻莲花的香味了,还跳进池子把莲花折了、莲叶扯烂,把藕都拔出来了,结果池神一句话也不说,也不出来。这个比丘有点儿想不通了,说:“哎,你这个池神,怎么那么不平等啊?我闻一闻,你就骂我犯戒,可这个人把池子都毁了,你也不说他。”池神说;“你是清净比丘,就像很干净的衣服,如果沾一点灰尘就显得黑;而这个坏人,像已经黑得不得了的衣服,黑得已经看不清颜色了,再加一点颜色也显不出来,像这样的人跟他计较什么呀!”哈哈。(众弟子笑)也不知道池神是害怕那个坏人还是真正地讲法,哈哈,反正这个故事真的很有道理哦。
我们学佛,哪个地方做错一点,别人指出来,大家要感激,千万不要跟世间那些坏人相比,说“他比我坏多了,我这点算什么啊”;要跟好人比,跟坏人比什么,别那么没出息啊。大家跟成就的佛菩萨相比,跟佛菩萨找差距,就越来越进步了;如果跟坏人找差距,那不慢慢地走到坏人堆里去了。
我们现在不要执着外在的福报,是让大家精进修行,修行成就之后一定有福报的,具有无量的大福报。成佛一定有如意的眷属,一定有清净的国土,一定有庄严的身相,一定有广大的智慧,一定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千百亿化身。
成佛是离苦得乐,佛过得还是非常快乐的,这就是“福”——福报。“德”呢,自己享福,还帮助大家解脱、不再受苦,这是“德”。佛经用词非常准确,两个字正好纠偏的,既不偏重在自己享福上,又不偏重在只度众生而自己受苦上。福是自受用,德是他受用,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这就叫“福德”。
“一切勇。若人闻此法门福多于此。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陀说,如果有人听到了这个法门,其福报比恒河沙一样多的佛的功德还要多,我们用计算的方法都计算不出来,用比喻的方法也比喻不恰切。
这一段都是广告,说明了这部经的伟大。佛陀很会讲经,先不说这部经讲什么,反而说:“我给你讲,我可讲了大法了,这个法太大了,功德太大了。”先这样说,说得大家都激动,呼啦啦一片跪起来,“佛陀您讲吧,讲讲到底什么啊?”哈哈,这就是技巧,这就是智慧。
“尔时一切大众。闻是说已。踊跃欢喜多增福德。”
当时,大家非常高兴,一听这个法门有这么多的功德,那可要好好听。佛陀一讲,大家有信心了,要好好地听这部经,这个信心就是功德。大家太高兴了,高兴得要跳起来的感觉,“踊跃欢喜,多增福德”,这一踊跃欢喜就多增福德了。还没开始讲呢,就已经增福德了,是吧?哈哈。(众弟子笑)这都是佛法的秘密,佛陀一讲,真相信了,相信之后特别高兴,这一高兴,对佛法有信心,就“多增福德”。
真正的菩提心和早点成佛的秘诀
“时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等众生渴乐正法。”
当时,一切勇菩提萨埵向佛说:“佛陀啊,什么样的众生喜欢听闻正法,如饥似渴非听不可呢?”
“尔时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一切勇。有二众生渴仰于法。何等为二。一者于一切众生其心平等。二者既闻法已等为众说心无希望。”
这部经中,一切勇菩萨是请法之主,这是表法的,表示听闻僧伽吒法门之后,要怎么做啊?要一切精进,一切勇猛!不要认为听闻了这个法,佛就保佑你一切不退转了。你听到了应该更有信心,要更精进,要更勇猛,无量的功德从自己心起。佛陀讲这部经的功德这么伟大,大家都如饥似渴地想听这个法,一切勇菩萨一看大家这么喜欢听,觉得奇怪:对佛教有信心,这不是一世、二世种下来的善根福德呀,大家的根器太好了。所以他帮大家问:什么样的众生才对佛有信心呢?
下边一段佛陀给大家增加信心了。佛陀讲:真对佛有信心,那也要很有功德才可以,一般人不可能有信心的。有两种众生,喜欢听佛讲法,听后如饥似渴只想学习佛法,不想学习外道。哪两种呢?一种是“于一切众生,其心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善人恶人、好人坏人、佛也好魔也好,心里很平等的人,喜欢学佛。为什么?大家想想,心能平等对待一切众生的人心包太虚啊,能容纳下别人,本来就是菩萨道,本来就是菩提心,这种性格就是佛的性格,就是佛的功德,有这种心量的人当然会喜欢学佛。佛法是讲诸法平等的,有人听到僧伽吒法门之后特别高兴,这样的人也不是一般人,肯定发过菩提心想救度众生。我们通常讲的发菩提心是利益众生,解决众生一般的痛苦;而这部经讲的要高一点,要发愿成佛,具有像佛一样的功德智慧才叫菩提心,不仅仅度众生是菩提心。这又进一步了吧?所以“发心成佛”的心比咱们平常讲的菩提心要高一层,如果谁发心成佛,就可以说他一定发过菩提心想救度众生了,不然他也不会好好地跟着佛学。
我们为什么要成佛,成佛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具有救度众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发心早日成佛,成佛了才有能力救度众生。比如看到自己的亲人、看到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轮回生死不能出离,自己想救度他们,但是现在没有能力,怎么办啊?就要发心先成佛,有了能力再去救度众生。如果没有佛的功德智慧,你想救度人家,万一救度偏了呢?所以说,想救人,自己要先学会游泳,自己不会也救不了别人,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得不偿失。
“二者,既闻法已,等为众说,心无希望。”还有一种人,喜欢听佛讲法,听了之后还能给大家讲,并且心里不抱着某种目的——不为了求财、求名、求利给大家讲法,这样的人是真正地发菩提心。真正对《僧伽吒经》生起信心的人,肯定都是想利益众生、大菩萨发心的人。
“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闻何等法得近菩提。”
菩提就是“道”,也是成佛的意思。我们发心成佛,怎么才能快速成佛呢?“闻何等法,得近菩提”,就是听到什么样的法才能快速成佛。发心成佛,这是一个种子,但种子结果有快有慢,所以一切勇菩萨非常慈悲,代我们问佛这个问题:发心成佛了,怎么才能快点成佛?
“一切勇。渴仰闻法得近菩提。常信乐听受大乘法者得近菩提。”
怎么才能快速成佛啊?佛陀回答说:如饥似渴想听佛法,天天想学佛的人能快速成佛;特别是听了大乘法门非常欢喜的人能快速成佛。
“信乐听受”是四样东西:
信,佛陀讲的大乘法门,相信;
乐,听了这样的法门非常高兴。如果学佛学得不高兴是不会长久的,学佛学高兴了,肯定就能精进,不会退转;
听,能听的进去。不只是耳朵听,是听进心里,你要明白了,这才叫听;
受,真正地接受。接受了就能去做,这是学佛的一个秘诀哦。
佛陀讲的话,大家跟前面对照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前面大家都渴仰正法,说:佛陀,您赶紧给我们讲讲,怎么才能快点成佛。佛陀说:对,就这样子,像你们这样“渴仰闻法”,这么想听法的人,能早点成佛。
我们总是认为:成佛需要苦修、自残——冬天在雪地里打坐、夏天在太阳下暴晒,好像很难受的样子,才能罪业消除,才能早日成佛。对不对?理解错了,学佛不用那个样子。学佛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解脱,佛陀讲的道理真相信,真能做到了“信、乐、听、受”就可以了,多简单啊。烦恼习气只是一个心念而已,你听到了佛法,知道心念不对,转过来就成就了。佛陀从来没有说过要受苦、行苦行、打多少坐才能成佛。所以这部经很厉害,讲的是实法,而其他某些法门只是权法。咱们很多人都认为,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要使劲修,很苦才能成就。但是佛陀说,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些六度辛苦用功得什么果?得菩萨果位。《僧伽吒经》是得成佛果位的一部经,成佛果位和菩萨果位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想生人道,要严持五戒,多做好事;想生天,要行十善,努力做功德;想成阿罗汉,需要出家,剃个光头,在旷野里打打坐,戒定慧具足了才成阿罗汉;想证菩萨道,要生生世世救度众生,众生不听你的,还要陪着笑脸度他。大家发现了吗?平常讲的五乘教法都辛苦。这部经讲成佛的法门,反而简单,僧伽吒法门说,听闻就能成就,临终就有十方佛现。为什么?因为这部经是讲成佛的智慧、不共的智慧。
那一天,群里有一位居士问:“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为什么没有佛,佛是哪一乘啊?”佛乘又叫无上乘,佛是无乘,没有乘了,佛太高了,哈哈。一乘是一个台阶,佛陀圆证一切法,不需要台阶。佛经讲的法都很美妙,有很多奥秘,佛陀经常说三乘教法,但唯独不提佛乘,为什么呀?因为佛乘包含一切,如果能分出一个乘来,那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整体,是圆满,分割出来的都只是一个部分。佛陀智慧缜密,讲出来的法是找不到毛病钻不了空子的,佛陀分的非常清楚,佛乘是单独的一乘。我们千万不要理解错了,认为:努力做个好人就可以生天,努力做个天人就成阿罗汉,努力做阿罗汉就可以成菩萨,努力做菩萨就可以成佛,这都理解错了。
这些法都是不共的,你努力行持五戒能成人,永远持五戒永远做人,生不了天的。要想生天,必须改换修行方法——行十善,十善的标准要比五戒严格了,把十善修好了才能生天。你严持十善,生生世世持十善,还是天人,只是福报越来越大,但成不了阿罗汉。你要想成阿罗汉,必须改换修行方法——四谛法门,修戒定慧,要知道苦集灭道,这才能成阿罗汉。阿罗汉再苦,生生世世修苦集灭道还是阿罗汉,成不了菩萨。要成菩萨,必须再改换法门——六度四摄发菩提心救度众生的法门。菩萨发心救度众生,无量亿劫度众生,也成不了佛。菩萨想成佛,必须要明白佛到底是什么智慧,必须再研究佛区别于菩萨的那一点根本,要找到那个,才能成佛。所以,这五乘教法是一层一层平面叠加的,你在哪一种修行方法的境界里用功,就永远只能在那个境界里,不能出离,如果想上升一个台阶的话,必须要改换修行方法。
佛陀在别的经里讲了五乘教法,五乘教法都是在功用上修,对不对?很辛苦的,都是有一分行持得一分功德。而这部经是讲成佛的经,反而简单,简单到什么程度呢?你看佛陀讲的:怎么才能快速成佛呀?——你只要喜欢听法就能成佛!哈哈……因为听法就能明白,明白了就成佛——成佛是悟的,不是下苦功夫修成的。这些内容后边都有,我把后边的内容提到前面分析一下,不然大家不容易明白。注意,真正的信,真正想成佛,“一信即至佛地”,按禅宗来说就是“一悟即至佛地”,反而简单,你只要想成佛,必然会成佛。
佛陀三大阿僧祇劫苦修什么
我们认为成佛都是生生世世苦修修成的,像释迦牟尼佛三大阿僧祇劫苦修一样,对不对?注意,佛陀三大阿僧祇劫苦修修什么,你们知道吗?(某弟子:功德?)不是!他想求成佛的方法,求不到,就得苦修来求。成佛的法门非常简单,但求不到。释迦牟尼佛《本生经》故事讲过的,不是佛生生世世苦修最后成的佛,生生世世苦修是想找一个方法——怎么才能成佛。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理解错了,(众弟子:对)好像释迦牟尼佛无量亿劫前早已知道怎么成佛,知道了之后只是在用功,用了无量亿劫成的佛,对不对?哈哈,理解错了。释迦牟尼佛无量亿劫前觉得生死轮回太可怕了,想解脱,可解脱总要有个方法呀,求不到,佛很焦急,到处找,谁只要会一句,他就大修供养,求人家教一句。
佛陀还是外道时,有一次在大雪山修道,想求成佛的法,他发了一个愿:谁能告诉我一句佛法,我宁肯把身体给他吃了。发愿之后,有一个大力鬼神过来了——有些大力鬼神寿命长久,他说:“我会我会,我曾经听佛讲过一首偈子。”那个恶鬼就讲了两句话:“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佛陀一听,欢喜踊跃——这句话太好了,真是佛法,别人讲不出这么高的智慧来,世间万物都是生灭无常、生灭变化的啊,太好了。佛陀说:“那可以呀,你给我讲讲后两句吧,我愿意拿我的身心性命供养你。”大力鬼神说:“那不行,我给你讲了,万一你不供养我怎么办?再说我现在饿得头晕眼花,不能讲这首偈子了。”那首偈子就四句话,大力鬼神说饿得不能讲,反而在这啰嗦了半天,哈哈。(众弟子:笑)佛经有很多故事,大家要慢慢体会,很有意思的,这说明那个鬼的意思是:“不行,不能提前告诉你,告诉你之后不让我吃了怎么办?先让我吃了再告诉你。”哈哈,很搞笑啊,像做生意一样。佛陀求法心切,再进行申辩,慨然应允得到偈子后必舍躯命,才得闻后两句“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说:“嗯,就这两句话值得了,给你吃了也没有关系。”佛陀很高兴,并将此四句偈子书于岩壁、树干等处,使后人得知,就从一棵树上跳下来给鬼吃。其实那个鬼是帝释天化现的,马上把他接住了,赞叹佛陀的菩萨发心。佛陀当年想找一个成佛的方法,为了这么几句话,可以把身心性命都不要。
还有一次,佛陀在一座塔前给大家讲法,讲自己的前世。佛陀有一世,也是请别人告诉他佛教的两句话,后来这两句话一听真有道理,就拿石头把自己的手臂砍断,砍断之后,把鲜血当成墨,把骨头当成笔,把皮剥下来当成纸,蘸着自己的鲜血在那写。(某弟子:惊叹声)佛陀说,这两句话足以让他“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折骨为笔”了。这是形容佛法的尊贵,大家听完都很赞叹。佛陀接着说:“大家看,这座塔上的一块石头,里边有个纹路——青石之间有黄白颜色的一道花纹,就是当初我的骨髓流在地上,慢慢又顺着石头缝流下去凝结成的,已经和这个石头融为一体了。”佛陀说:“我讲的这个故事是真实不虚的,前世的骨髓到现在还和这座塔的石头融合在一起。”所以,佛陀生生世世苦行,是想得到成佛的法门,得到法门,成佛很容易,但这个法门难得。
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前作过授记,等佛陀圆寂之后,慢慢大家就不精进修行了,再到了末法时代,很多人开始破坏佛法,会有最后一个阿罗汉被别人打死,那时佛陀的正法就很衰败了。那时候佛陀的母亲会从天界下降,来收拾那个阿罗汉的尸骨,然后感慨:“唉呀,这是我的儿子三大阿僧祇劫苦修聚集的佛法、正法,没想到现在被恶魔破坏,这么衰败了。”佛母都会痛哭流涕。大家看这句话,讲的什么呢?是说佛陀所讲的一切佛法都是三大阿僧祇劫苦修慢慢聚集来的。释迦牟尼佛三大阿僧祇劫苦修,是在寻找佛法、积累佛法,一旦真正找到成佛的路子,成佛很快。我们不要理解错了,好像佛陀早就知道怎么成佛,生生世世在用功呢。不是这样,这些佛法都是佛陀生生世世的心血,现在佛陀把自己成佛的经验告诉你了,你只要好好修,很快能成佛。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感激本师释迦牟尼佛。(某弟子:感叹声)佛法很简单,大家看这个地方,佛陀讲得多好啊,谁只要“渴仰闻法”,喜欢听佛陀讲的大乘法门,就能快速成佛。
成佛快慢全凭个人愿力摄持
“尔时人天诸龙婇女从座而起。白佛言。世尊。我等渴法。愿佛世尊满我所愿。”
大家坐不住了,哈哈,又是全体起立,很热闹的,都起来了,赶紧说:“世尊,我等渴法”——我们如饥似渴想听您讲法,您一定要满我们的愿。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种种色光从口中出。遍照十方。上至梵世。还从顶入。”
大家起来这样子,佛都笑啊。佛很高兴,当时佛陀就微笑。诸佛笑的时候,一定会有光明从口中出来。
释迦牟尼佛的身相我们现在见不到了,如果能见到那真是我们的福报。根据佛经的记载,一切人、天人、护法都不能真切地看清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什么?因为佛陀脸上经常放光,光明太盛了,大家都是在一片光明中看到有尊佛。这光太强了,看佛具体什么样,看不清,包括一些天神——最高的大梵天、大自在天等等,也看不清佛陀。朦胧很美啊,哈哈。(众弟子:笑)佛陀光明太大了,大家都看不清,这也是表法,代表诸佛的智慧没有任何人能穷尽。
一般情况,佛陀讲法都会放光,不同的地方放光有不同的含义。讲这部经时怎么放光的呢?
“种种色光从口中出”。“种种色光”代表诸佛的各种法门都在这一部经中包含,所以叫集会,所以叫“僧伽吒”;“从口中出”,代表这部经中佛陀的教化属于言教,用我们凡夫能听懂的言教来讲。真听明白之后会怎么样呢?
“遍照十方,上至梵世”。佛陀讲的种种色光——各种法门,能遍照十方世界。“遍照十方”代表法门的广大,非常广大遍满十方;“上至梵世”——梵是清净的意思,梵世指梵天所在的天堂——代表这个法非常清净,能叫人放下执着、放下烦恼。
“还(音:huán)从顶入”,这个地方厉害了。佛教里判教——特别是密教判教,比如唐密——会把佛法分为:佛顶部、菩萨部、罗汉部、天人部、鬼神部这么几大部,最高的是佛顶部。“诸佛之顶”,诸佛还需要顶戴的法,大家想想,那是什么法?最高的法,心性的法!所以最高的佛法就是佛顶部,诸佛都要顶戴、恭敬供养的法,是诸佛的心髓。这部《僧伽吒经》讲最高的心性成佛的法门,如果判教它属于佛顶部。佛顶也代表我们的真心佛性,因为没有一法超过真心佛性,它是至高无上的,就用佛顶来代表。
“还从顶入”,这部经讲的道理能把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全部包含,融为一体,最后归入心性法门,所以这部经是从教下引导众生到宗下顿悟的法门。“口说为教”,佛陀讲的言教教化我们众生;佛顶呢,代表宗下,成佛是佛顶;这部经是引导众生成佛的法门,也是禅宗经常讲的以凡夫身而成佛的法门。
“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当时,一切勇菩萨又坐不住了,一看佛放光,太高兴了,哈哈,赶紧起来给佛顶礼。
“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现此希有之相。”
对佛说:“佛陀啊,您现在放光,现这个希有之相,到底是什么因缘呢?”佛陀放光肯定是有因缘的,不会无故微笑、无故放光。
“尔时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萨埵。于此会中一切众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一切如来境界。是故佛笑。”
当时佛陀告诉一切勇菩萨说:“因为这个法会当中的一切众生将来要成佛,会成就诸佛的一切境界,我替他们高兴,所以微笑。”微笑这个境相是从嘴出各种光色,最后合为一光融入佛顶,代表法会当中的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你看,人家佛陀放点光也不是随便放的,讲道理都要讲半天,哈哈。(众弟子:笑)
“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此会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善哉善哉。一切勇。能问如是如来之义。一切勇。以愿胜故。”
这个地方很重要。一切勇菩萨问佛:“佛陀啊,以什么样的因缘,法会当中的众生都要成佛呢?”佛陀说:“很好,一切勇,你能问如来成佛的意义,这个道理很深。”为什么法会当中听法的人将来都会成佛呢?“一切勇,以愿胜故”。因为他们都发过愿,他们发的愿最殊胜。注意,这就是这部经的主题——有愿必成!大家要发殊胜之愿,不要发一般之愿,发愿殊胜成就殊胜,并且成就还快。
佛陀讲各种法门,是针对个人根器的——有些人喜欢修人乘,有的喜欢修天乘,有的喜欢修阿罗汉,有的喜欢修辟支佛,有的喜欢修菩萨,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从低到高修过来,并不是都要走这个过程。像禅宗经常研究这个问题——什么是不落阶级的法?“不落阶级”,就是不用一步一步从低到高修过来,这样的法才是真正的佛法。成佛是不落阶级、不落位次的法,成佛是单独的一法。
那怎么成佛呀?注意,就是这部经里讲的“以愿胜故”。佛陀说法会当中听法的人将来都要成佛,一切勇菩萨感觉到很奇怪,为什么这些人将来都会成佛呢?大家都知道,成佛太难了,佛的功德太大了。佛陀说:因为他们发过殊胜的愿,发了殊胜的愿,将来必然会成就,必然会满愿!哎,主要在这里,发愿成佛,你就能成佛,不在乎苦修。
佛陀为了成佛,修了很多苦修法门。为什么苦修啊?佛陀在有些经中讲过其中的道理,因为佛陀障碍过别人。其实成佛,发愿就能成,很简单,但是障碍过别人没办法,遭报,自己成佛也得往后推。真正的成佛不一定苦修,释迦牟尼佛雪山六年苦修,并不是因为苦修就能成佛,苦修是佛陀前世害过别人得的报。成佛很简单,按说佛陀应该很快成佛,结果呢,因为他伤害过别的众生,得的报要受六年苦,虽然要成佛了,还得受完那个报再成佛。弥勒菩萨没作过那样的恶,他成佛的话,就是出家之后绕着树(二校注:《佛说弥勒下生经》“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似是“绕着树”,而非“绕着佛”。)转上几圈,哎,成佛啦,很快,哈哈。(众弟子笑)所以成佛是苦修来的吗?佛教有很多秘密,大家一定要好好地研究,研究透了就知道,原来学佛很简单,想成就也非常简单,想有把握的成就也绝对简单。研究不明白,白受辛苦。
有一部经叫《弥勒菩萨本愿经》,大家一定要读读,弥勒菩萨就懂这个道理。在世间学佛,主要是一个愿的问题,看你发什么愿,你发错了愿,要应这个愿,要倒霉;你发对了愿,就占便宜,很简单。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无量劫前同时发心成佛,释迦牟尼发的愿是:成佛就要在最苦最难的地方成嘛,很快乐的地方还需要你成佛呀,哎,就要在这个世界,就要受很多的苦,我就要在这儿度众生。好了,佛陀满他的愿了,佛陀喜欢苦修,喜欢在这个世界受苦,这不受苦了嘛。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修苦行,是因为他发愿要修苦行,满愿了。但是,必须苦行才能成就吗?不是的,释迦牟尼佛”发错”愿了。不过虽然”发错”了,对他自己来说很辛苦,但是要说这也不是错,也是佛陀的功德,正因为这样发愿,咱们现在才能听到佛法,不然我们听不到了,这也是释迦牟尼佛悲悯这里的苦恼众生,不计辛劳的伟大之处。所以说是错还是对、是功德还是罪过,在于你怎么看。如果从自受用来讲,佛陀生生世世很辛苦。为什么受这辛苦啊?”发错”愿了。他发愿要受苦,发愿要在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也绝对可以在别的清净国土里成佛,不受这个苦的——但他发愿:不,我就要在这里!他在这儿生生世世受苦,修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行,也成佛了,愿力不思议吧。
你们知道学佛怎么修了吗?就是一个愿。为什么发愿就是学佛呢,因为“万法唯心造”,心有什么愿,必然会成。学佛不在乎折磨肉体,不在乎念多少的咒语、佛经,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心。你要真正地发愿,佛的功德、成佛快慢全由你的愿力摄持,这是一个秘密啊。
大家都知道《僧伽吒经》非常厉害,但你看它讲的道理很浅显,讲了一些故事,似乎说的话也没有多少。其实,佛陀早就说清楚了,只是说的很简练而已,佛陀觉得简单的事不需要多说。可咱们太笨了,佛陀觉得简单,我们又觉得难了,“佛陀您还是多讲点吧”,哈哈。佛陀早就说过了,这不是原话嘛:这些众生都会成佛,为什么?他们发过愿,他们的愿力殊胜。
释迦牟尼佛过去发愿受苦,结果他受苦了;弥勒菩萨当初同时发愿,他就不愿意受苦。弥勒菩萨觉得受苦太难受了,他喜欢没人干扰、快快乐乐、舒舒服服地成佛。他发愿成佛的时候:希望世界很美好,希望自己没有魔障碍,希望世界的众生都能接受他的教法,希望弟子众多……总之,弥勒菩萨发的都是这种吉祥、轻松、自在的愿,结果也成佛,并且弥勒菩萨生生世世修行都不辛苦。
生生世世修行中,弥勒菩萨和释迦牟尼佛还是朋友,常常在一起。释迦牟尼佛也经常批评他:“弥勒呀,你看你又调皮了,又到处乱晃荡,你打坐呀,你苦修啊”。弥勒菩萨说:“不”。释迦牟尼佛苦修,在深山老林里打坐;弥勒菩萨呢,到世间逛荡去了,哈哈。(众弟子笑)按咱们通常理解:这不行啊,出家了怎么能总是到世间逛,这不堕落嘛,这不犯戒嘛。但是,弥勒菩萨不犯戒,还很慈悲,并且要发心成佛。佛陀的很多弟子、很多菩萨,他们都不敢发愿成佛,但弥勒菩萨敢。
成佛快慢全凭个人愿力摄持
曾经,佛陀的姨母用金线织了两件锦斓袈裟,非常漂亮,来献给佛。佛陀一看,这样的袈裟太贵重了,出家人披不合适,就说我披一披吧,意思意思,接受你的供养,给姨母种种福报。佛陀披了披,然后说:“来,大家谁披,谁穿?”大家谦让,谁都不敢披——这是佛的衣服,谁敢披呀,只有佛能穿,咱可不行,不够资格。大家都太谦虚了,只有弥勒菩萨修得不好,拿起来就穿上了。结果弥勒菩萨这一穿,大家都不供养他了,到世间化缘没饭吃,哈哈。(众弟子笑)根据佛经,出家人要穿得破破烂烂的,要朴素,可那件锦斓袈裟太漂亮,弥勒菩萨穿上后不像一个修行人的样子了。不过大家也觉得好看,经常在路边欣赏,“哎,你别说,弥勒穿着锦斓袈裟还真是漂亮呢”,欣赏完了,哄……都走了,不供养了,弄得弥勒菩萨饿了很多天的肚子,很搞笑的,哈哈。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别人谦让,觉得佛的东西不敢担当,弥勒菩萨敢担当——要成佛,这就是愿力不思议呀!“以愿胜故”,弥勒菩萨的愿殊胜,所以他成佛,而别的人没有成。
学佛就是一个愿,障碍自己成就也是因为愿,我们学佛,动的每一个念头其实都是一个愿。发殊胜成佛的愿能成佛,但我们念念之间发的什么愿?发财的、求名的、轮回的、骂人的、报仇的……唉呀,发了很多愿,这些愿太低劣了,障碍人成就。学佛发好愿就行,不要发恶愿,不要认为在佛前磕个头、正儿八经发愿才是发愿,你念念之间认为将来必然要做的一件事都叫愿。大家想想,我们一天到晚都在发愿,发的什么愿啊?(众弟子:乱七八糟的……)对!大家只要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就是修行,哪怕不去打坐、不去念咒也是修行,简单了吧?
弥勒菩萨生生世世就这么修,叫他苦修——哎呀,这太苦了,哪能坐得下来呀,不坐。他怎么修呢?天天发愿,所以叫《弥勒菩萨本愿经》。大家读读,弥勒菩萨怎么发愿的:诸佛三十二相太漂亮了,希望我将来也有三十二相;诸佛智慧太广大了,希望我将来也有智慧。哈哈,光发愿,他成就了。(众弟子:笑)佛陀在《弥勒菩萨本愿经》中给弥勒印证,这个修行法门是对的。
释迦牟尼佛的修行法门叫苦行法门,弥勒菩萨的修行法门叫安乐法门,这两种法门都能成就,不要认为只有受苦才是学佛。不管受苦也好、安乐也好,关键在于你的念头转过来了没有,转过来就是修行,所以大家随时检点自己的念头。每个念头都是对未来的一种规划、对未来的一种期盼,这种规划、期盼就是一个愿,也会成就。如果你发一些非常低劣的愿,坏了,那也要成,就耽误你成佛。如果你只发一个愿——成佛,别的什么愿都没有,只有这一个愿,一定成就。世间乱七八糟的事、没用的事想干扰你,让你发乱七八糟的愿,不发!只有一条愿——成佛、早日成佛,你一定很快成佛。这是一个诀窍、大秘密,禅宗的祖师都是这么修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讲讲这部《僧伽吒经》,学禅宗的人也一定要好好学一学这部经,不然他会恐惧,觉得:我是发愿成佛了,不仅仅发愿成佛,还研究怎么成佛,我是研究清楚了,但是我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啊?你看,他还怀疑呢。这部经告诉大家了,发愿将来必然成佛,听了《僧伽吒经》讲的道理,以后绝对和佛在一起,不会轮回。一般学禅宗的人总是担忧死后到哪里的问题,读完这部经就不会怀疑了,就知道真正的学禅恰恰就是在修僧伽吒法门,这样的人,临终一定见十方佛。这还是最低的,按经中所说,只要听闻过,临终就有九十五亿佛现身,带领你到他的国土,仅仅听闻就行。如果一辈子修行呢?更厉害。总之,最低限度,你修得再不好也不用担心。如果是真修禅宗的人,好好按禅宗讲的见性成佛、发愿成佛修行,外边的事不管,只修自己殊胜的愿力,绝对不会堕落,并且能早日成佛。即使你修得不好,也能生生世世和诸佛在一起。当然是要真修,骗人的不算。为什么和诸佛在一起呢?你发愿成佛会决定成佛,对不对?那怎么成佛,成佛快慢,什么时候成佛,佛得慢慢教你呀。也就是说,你需要渴仰佛法才行,“渴仰闻法”就能“得近菩提”,就能快速成佛。禅宗的人,如果修行最高,可以直接成佛,修行不高的话怎么办?不要紧,只要渴仰闻法,只要想究竟成佛,那你和十方诸佛永远不相舍离,必然生在净土。
对了,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们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不离诸佛”和“愿我下辈子一定生极乐世界”,大家说哪一个愿更殊胜?(众弟子:生生世世……)“愿我生生世世不离诸佛”这个愿殊胜。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不过,大家既然这样说出来,肯定已经知道了,这里再解释一下,给没听过的人讲讲,因为录音别人也要听。我们现在学佛有个误区,总是认为到了极乐世界就打包票了,绝对没问题了,不堕落了……不是这样的啊。为什么?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会永远存在,如果你在阿弥陀佛那里没有修好,阿弥陀佛一圆寂,那不好办,你可能到别的地方去,还可能轮回到别的世界去,所以极乐世界你要修好。当然,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阿弥陀佛也会教化你,你修好了能成就,可关键是你到了极乐世界,佛能保证你修好吗?还得自己精进。不精进没有用的,要自立自强,自己要精进。
很多人认为,到了极乐世界万事大吉了,佛给我作保证了,但是佛不能永久在那里,不精进用功的话,佛不能给你作保证。大家要注意,任何一个佛世界,佛陀出世都是稀有难得,如优昙花短暂一现,不是只有娑婆世界,佛如优昙花般稀有,而是任何一个佛土、任何一个世界都是如优昙花般稀有。一定要改正这个观念啊,我相信很多人理解错了。很多人有这种错觉:咱们这个世界见佛难,到了极乐世界那里永远有佛。大家一定要注意,不是这样的,佛法真的是稀有难得。在阿弥陀佛没成佛之前,极乐世界也像咱们这个世界一样,无量劫没有佛法,好不容易有阿弥陀佛出世给大家讲法,讲完阿弥陀佛圆寂了,也要经过无量劫没有佛。当然,阿弥陀佛的佛法还在,大家可以慢慢地修,但是见不到佛了。经过无量劫——等同于阿弥陀佛在世寿量这样的劫数,没有佛。你想想,时间太长了吧?然后,佛法还会消失,消失一夜的功夫,观音菩萨才成佛。观音菩萨成佛,也住世很长的时间,他圆寂之后,是不是马上大势至菩萨接着成佛?也不会的,没那么连贯。再往下,佛就没有讲了。
所以成佛这件事,真的像“百年三万六千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之后,好不容易盼到春天开朵花一样,很快乐。对照人生来讲就是:好不容易年轻那么几年,好不容易在宇宙法界当中受了无量劫的罪才遇到了佛法。如果抓不住佛法出世的机会,再一轮回转世就说不清了。所以遇到佛法一定要精进,不能因循,一旦错过,后悔莫及。真的,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禅宗行人,包括像《摩诃般若般罗密经》当中讲的,就是和大般若智慧相应的人。大般若智慧是放下万境,还没禅宗讲得高呢,只是禅宗心性法的一部分而已,就能从一佛土到一佛土、永不离诸佛。所以修般若智慧,其功德比住生净土大的多,这样的人可以从一佛土到一佛土——跟随一尊佛学完再跟另外一尊佛学,永不离诸佛——佛陀已经给你打包票了,到极乐世界还没完全保证永不离诸佛呢。任何一尊佛八相成道的经历和释迦牟尼佛相似,同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成佛,也跟释迦牟尼佛差不多,都是稀有出现。任何一个佛土,偶尔会显现一些佛法,即便时间非常长——无量劫,那也是有时间概念的,与没有时间概念、无限的整个法界相比,仍然很短暂。所以,希望大家发愿“生生世世永不离诸佛”,这个愿绝对没问题,一直到无量劫无量劫以后,也不会过期。
如果你成了佛,那就是佛了,当然和佛在一起,不离诸佛,想见佛就见,更厉害,对不对?这个愿最大,比往生极乐世界的愿广大,极乐世界的愿仅仅相当于这个愿当中的一尊佛、一个国土而已。这个愿包含极乐世界的愿,你可以在极乐世界跟着阿弥陀佛学完,再到其他世界跟别的佛学,很快就能成佛了。我们现在把净土法门提的太高,佛教当中真正的智慧反而忽略了。大家要多读点佛经,不要闭门造车,不要关起门来称王,不要拿自己所学的那一点点来代替全部的佛法,佛法博大精深,功德无量。
成佛不在乎修多长时间,也不在乎受多少苦,关键是要有一个殊胜的愿望。什么愿最殊胜?一切愿当中,成佛的愿最殊胜!佛陀看到大家来问法,佛陀微笑,为什么呢?佛陀说:这些人将来都会成佛。为什么会成佛呢?佛陀说:因为他们愿力殊胜。——好,这个地方就是这部经的主题,是这部法的法眼,是这部经的精髓。明白了这个,大家下面就好理解了。这完全在讲心性法了,还是“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不是忙忙碌碌从哪件事造出来的,而是心造的,你的心改了,命运也就改了。这里太关键了,同时又很简单。
追朔法会远因:孩子和群鹿发愿
一切勇。乃往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有佛世尊。号曰。宝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法会当中的一切大众,什么时候发的愿呢?佛陀说,过去数不清、无量阿僧祗劫以前,有一尊佛出世,叫宝德佛。注意,这部经当中出现了宝德佛的名号,这个名号也是有涵义的。发殊胜的愿,这就是一个宝德,是个宝贝,是真正的道德。咱们都想修道德,怎么修啊?你发愿成佛,这是最有道德的,呵呵,(众弟子:笑)也是宝贝最多的。所以这个法门就是宝贝,是真正的道德,这部经也就是宝德。
一切勇。尔时我作摩纳之子。
摩纳又叫摩纳嚩(wā)迦(jiā)、摩纳陀,意译过来叫儒童,或者叫少年、仁童子、年少、年少净行、净持,也就是年纪很小、清静修行的人;在印度,特指婆罗门当中的年青修行人。佛陀讲,当时他作一个年青婆罗门的儿子,那说明他更小了。当初,佛陀是个小孩的时候,发了一个愿,成就了佛陀,也成就了法会当中的一切众生。愿力不思议啊!
此会众生住佛智慧者。往昔之时悉在鹿中。我时发愿。如是诸鹿。我皆令住佛智慧中。时鹿闻已寻皆发言。愿得如是。一切勇。此会大众因彼善根。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讲前世的因缘了。佛陀说,现在会中的这一切众生,他们都安住在佛的解脱智慧中,不再受外道法的干扰。他们过去种过什么功德,才有今世的成就呢?在宝德佛那个时候,佛陀是一个年青婆罗门修行人的儿子。这里说明,佛陀更是小孩了。所以,大家读经时得慢慢想,只读过去不行。佛陀当时是个小孩发的愿,那学佛在于时间长久吗?
法会当中的一切众生,过去是一群鹿。佛陀当时是个小孩,看到鹿群之后发了一个愿:“如是诸鹿”——像这些鹿啊,我都让它们安住在佛的解脱智慧中!就发了这么一个愿,简单吧?当时,那一群鹿听了之后,都开口说话:“希望真能这样啊!”
讲到这里大家不要疑惑,鹿还能说话呀?根据佛经来讲,当这个世界人的福报特别大的时候,动物是可以说人话、可以和人交流的。这说明宝德佛时代,我们这个世界的福报非常大,连动物都能说话。现在人的福报浅了,动物的福报也小了,动物就不能说话了。不过,动物虽然不能说人的话,但它有它的语言,它有它的思维,动物之间也是可以交流的。
佛陀说,法会当中的这些众生,因为在那个时候发了这么一个愿,所以就决定了这些人将来一定成佛。重要吧!知道这部经为什么厉害了吧?在这里。
现在法会里的文殊、普贤、弥勒菩萨等等,都在佛陀讲的这群鹿当中,这些人都包含了,都是鹿啊。佛陀仅仅发一个愿,就能成就无量的众生,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别人,太了不起了。这里要注意,并不是你发愿成就了别人,而是个人发愿个人得。佛陀发的愿,自己成佛了,鹿听懂了他的话,一高兴,说“愿得如是”——真希望我像您发的愿一样,结果也成就了。所以说,必须自己发愿,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发愿救度,而自己只睡大觉、等着成佛就行了,没这样的便宜事。佛教从来没有讲过外力救度,都是自性自度。
这一段要划下来,从“往昔之时悉在鹿中……我时发愿……”一直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划下来。当初一个小孩对着一群鹿——大家看,还不是人呢——发了这么一个愿,结果小孩现在成佛了,那群鹿听懂了,一高兴,顺着他的愿也发了一个愿,结果这群鹿也能跟着佛陀修行,将来也成佛。唉,太感慨了,原来学佛这么简单。
同样,发错了愿也很可怕,真的是有愿必成。其实一切人成佛,都是发愿成佛,也一定能成佛,我讲过很多类似的故事了吧?我发现都是重复。我也说过,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叫“释迦牟尼”这个名号,为什么他有目犍连、舍利弗两大弟子,还有个侍者叫阿难,为什么?就是因为无量劫之前,有一尊佛出世,那尊佛叫释迦牟尼,有个侍者叫阿难,有两大弟子叫目犍连、舍利弗。当时佛陀是一个贫苦穷人,去供养佛,一看佛陀功德巍巍,佛的弟子也功德无量,高兴啊,供养佛之后就发愿,希望“我将来成佛叫释迦牟尼,希望我有两大弟子叫舍利弗、目犍连,希望我也有一个侍者叫阿难”,结果今世都成了。唉,真是有愿必成!
闻法感得不可思议的功德
“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此法者寿命几劫。”
前面最重要的讲完了。下边一切勇菩萨又问佛:佛陀啊,听了这个法肯定功德无量,那听闻此法之后,得的果报有多大呢?注意,听闻此法就行了,以至于寿命都可以论劫计算了。
“劫”是古代印度的一种时间单位,有时候指固定的时间,有时候泛指极长的时间,对劫的定义并不完全一样。大家读佛经时,看到佛陀讲一些比喻或者时间概念,大家不要疑惑。“劫”又叫劫波、劫簸、羯腊波,意义是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劫的本义是指很长很长的时间,是为了分辨时间而建立的一种概念,这个概念有的时候确指,有的时候不确指。一般来说,在印度通常以为梵天的一天——大梵天王所在那一层天的一天,是人间的四亿三千两百万年,(一校注:据网上搜索,《佛光大辞典》另有一说,为四十三亿两千万年)这是一劫的一般概念。劫在佛教当中还有一个概念,一大劫等于八十小劫,那个劫大概是十三亿四千多年。(一校注:网上搜索,作: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还有的时候,佛教把劫视为不可计算的极长的时间。
在佛教的经典当中,很长的时间有时候用比喻来表示,没有具体时间,比如劫的名称叫:草木劫、沙细劫、芥子劫、碎尘劫、拂石劫。劫有五喻,草木、沙细、芥子、碎尘、拂石这五种喻。其中芥子和拂石最常见于经论中,称为“芥子劫”和“拂石劫”。
什么叫“芥子劫”呢?芥子大家见过吗?和小米粒差不多,芥菜子、白芥子,有的时候修一些密法专门要用到,是一种特殊的法物,非常小。佛经讲,比如一座城市周围四十里,这么大的一座城市,里面全部装满芥子,你说得有多少?数不清了。四十里,大家算算,从哪儿到哪儿了?况且,一般说周围四十里往往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立方体。你说得有多大?长寿诸天每三年到这里取一粒芥子。注意,三年是指长寿天的人过了三年,不是人间的三年,长寿天那里的一天相当于人间多少万年了。哎呀,时间太长了。长寿天的天人每三年下来一次,一次取一粒,像这样一直到取完城里的芥子为止,这叫一劫,又叫芥子劫。哎呀,数不清了。
还有一种叫拂石劫,也叫磐石劫,是指周围长宽高各四十里的一块大石头——磐石,长寿天的天人每三年一次(三年是指天界的三年)以非常轻妙的天衣来拂拭这块大磐石。天衣是非常轻柔的一种衣服,比轻纱还轻柔多少倍。天人的身量高大,一般都是多少由旬,一由旬是几十里路,这么高大,他的天衣能把地球裹起来。这么一件衣服的重量却只有三铢。一铢是二十四分之一两,三铢呢,八分之一两。这么大的衣服,却这么薄,只有三两,拂到东西上肯定是轻飘飘的、感觉不到了。也可以这么说,天人拿着衣服对我们拂一下,我们都感觉不到,太轻了。大家可以想象,拿这件天衣在石头上拂那么一下,你说对这块石头的磨损能有多少?(众弟子:看不出来……)不仅看不出来,都可以忽略不计了。佛陀说,忽略不计的这一点,咱们也专门计算它。长寿天人以非常轻妙的天衣拂拭长宽高各四十里的一块大磐石,直到磐石被拂拭没了,这段时间为一劫。这还是指的小劫。中劫呢?是长宽高各八十里的一块石头,拿天衣慢慢把它磨光。大劫呢?是长宽高各一百二十里的一块石头,拿轻妙的天衣把它磨光。所以佛教的“劫”,这个时间概念大到一般人没法想象。
还有一种叫微尘劫,是指把三千大千世界之大地的草木化为微尘,然后每一百年减去一粒微尘,一直减到完全没有为止,这叫大地微尘劫。咱们不说别的了,仅一颗大树把它磨成像空中灰尘这样细的微尘,一百年去掉一粒,得多少年才能去掉啊?佛陀说,把咱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大地包括草木全部化成微尘,再慢慢把这些微尘一粒一粒捡走,每一百年捡一粒,全部捡完为一劫,这叫大地微尘劫。劫这个时间概念太长了,真是长久不可思议啊。
“佛言。其人寿命满八十劫。”
佛陀说,听闻僧伽吒法门的人,得到的果报可以寿命满八十劫。咱们都想长寿,如果从长寿这种福报来讲的话,得的寿命可以满八十劫。
“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劫以何量。”
劫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这个“八十劫”是哪一种劫呢?
“佛言。善男子。譬如大城纵广十二由旬。高三由旬。盛满胡麻。”
胡麻就是芝麻,跟前面讲过的芥子劫差不多,这是胡麻劫。比如一座大城长宽十二由旬,是多少里?(某弟子:四百八十里)长宽各四百八十里。“高三由旬”,高一百二十里。这个时间更长了,比刚才讲的芥子劫还长呢。“盛满胡麻”——盛满芝麻。
“有长寿人过百岁已。取一而去。”
有长寿天人过一百年,取走一粒芝麻。
“如是城中。胡麻悉尽。劫犹不尽。”
城里的芝麻全部拿光了,劫还没有完。这样的大劫太长,我们都数不清了。你得的寿命是这样的八十大劫,不用担心学不好佛了。我们现在学佛,时间太短暂,怎么也得修成八十劫的身,慢慢再修嘛,绝对有把握。佛陀这样一比喻,我们执着肉体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太短暂了。接着,佛陀又打了一个比方。
“一切勇。又如大山纵广二十五由旬。高十二由旬。”
比如一座大山,“纵广二十五由旬”,比前面更大,翻倍了,得一千多里路了。“高十二由旬”,高几百里路了。
“有长寿人过一百岁。以轻缯帛一往拂之。”
缯(zēng)帛就是丝织品,类似人间最漂亮、最好的丝织品,很细滑的那种。咱们平常讲的围巾这一类的,太粗糙,磨的太快了,不行。得用很光滑的、很轻的那种丝织品,每长寿天一百年在那座大山上拂一下,把这座山磨光。
“如是山尽。劫犹不尽。是名劫量。”
佛陀这里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说明这是一劫的长度。要讲福报的话,人们都想长寿,大家想想,佛陀讲了这么一点,就超出我们世间人的寿命多少倍。那别的呢?同理可推了。人的财富、人的身相、人的能力……都可以此推论。
“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
当时,一切勇菩萨就对佛说。
“世尊。一发誓愿尚得如是福德之聚寿八十劫。何况于佛法中广修诸行。”
当时,一切勇菩萨听了之后很惊讶、很感慨,说:“佛陀啊,发了一个誓愿,就得到这样的福德呀?寿命都八十劫啊?那如果好好修学佛法,根据僧伽吒法门好好修证的话,功德还数的清啊?不得了啊!”
注意,什么叫僧伽吒法门?就是前面讲过的、最关键的:发殊胜成佛的大愿,将来必然成佛!发殊胜成佛的大愿,这一愿能包含、会集无量的法门、无量的功德。什么功德呢?拿出功德当中的一种,以寿命为例,能得这样长的寿命,这才叫僧伽吒法门。任何佛经,一般刚开篇的几段是最重要的。你如果不明白,佛陀就降一级,细细地再给你讲。佛经的意思都是从高到低,开头这一段最精华,一定要明白,你就知道怎么修了。佛陀很会讲经,拿一件小事就给大家讲清楚了。别的呢,叫大家自己想象推论去。
我们读佛经,不要听过就算了,也没有明白意思——“听闻”,是要听懂。现在大家听懂了吧?这部经主要是讲发愿成佛——愿力殊胜、果报殊胜,发愿成佛的这一念可以会集无量的功德。你不用苦修,这一愿就会集无量的功德了,发这一个愿就能得到八十劫的寿命。咱们现在都听到僧伽吒法门了,根据佛经来讲,你们肯定也都有这些功德了。来,大家发发愿,发愿成佛,发个殊胜愿:“只求成佛,不求余果”。(众弟子:生生世世,永不离诸佛!)对啊,那你肯定是八十劫的寿量了,这个寿量太大了。(众弟子:生生世世永不离佛,有师父作证呢!)呵呵,对啊,我给你们作证,哈哈。
“善男子。若有闻此法门者。所得寿命满八十劫。何况书写读诵之者。”
佛陀回答说:“对呀!你只要听到这个法门,也这么一念之间发愿,所得寿命就满八十大劫。更何况有人在那儿天天书写、天天读诵。”佛陀没说修行的事,只讲“何况书写读诵之者”,是说听了就有这样的功德,如果再去写、再去读,功德更大。后边都没说修行的事,那如果修行呢?更厉害!佛陀都不说了,让你自己想去,你要修那更说不清了。所以佛经啊,你慢慢读很有味道,慢慢就能体会佛陀的功德、佛陀的智慧。
净信心与“大贪法门”
“一切勇。若有人以净信心读诵此法门福多于前。”
“净信心”就是绝对不怀疑,绝对按照这部经去做;绝不乱发愿、发错愿、发成外道愿——如果你理解的成佛是外道的那种杀人放火、做坏事的成佛的概念,那完了,没用啊。
所以净信心非常重要。清净,不掺杂外道邪见才叫清净;不掺杂外道邪愿,这才为“净”。还得相信,佛陀讲的这个法——发愿成佛——就有这样的功德,不要怀疑:“有没有啊?不可能吧?”你怀疑就不行了,不要怀疑,这叫净信心。大家看,没有说让你怎么努力去做,只说以清净心读诵这个法门就行了。
如果有人“以净信心读诵此法门,福多于前”,得的福报比前面讲的寿命的福报还要大。
“九十五劫自识宿命。”
发愿之后,再去好好地读这部经、写这部经、念这部经,就有这些功德,还没说好好研究呢,还没说好好修行呢。只书写、读诵的功德有多大呢?“九十五劫,自识宿命”——九十五大劫里,都能记忆起自己的前世。
“六万劫中为转轮王。”
六万大劫当中能做转轮圣王,能统领咱们这个世界。这里说明一下,并不是读了这部经必须受这些报——不受不行,而是说可以有这些功德。你要说,“我不受,我就想早点成佛”,那你就很快成佛。
“于现在世人所敬重。”
读诵这部经的人,现在世间的人会敬重你。为什么?注意,这里不要理解错了,认为:读了经,佛一加持,大家见了你欢喜。搞错了。成佛是什么意思啊?成佛是摆脱烦恼、广度众生。真发心成佛的人,还会跟人家打架吗?读经时念念熏修,通过这样的修行,你的心就变得慈悲喜舍,慈悲喜舍就有感召力,大家看到你就高兴。所以一切法起作用还得通过你的心,我们学一些法门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心,心改变了才能改变命运,一定要抓住这个根本。大家读过之后,看看自己改变了没有?没改变也不行。
“刀不能害。毒不能伤。羌蛊不中。”
(某弟子提示:“妖蛊不中”。师父答:妖蛊?我这里怎么是羌蛊呢?也行,无所谓。为什么呢?羌,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叫羌,现在还有羌族,大概是贵州、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他们那里远离中原文化,有的会有这种蛊毒文化,叫羌蛊。这里可能借用这个词,说妖蛊也行。)蛊毒就是弄些毒虫,通过咒力加持,放在人的饭菜里,让人吃下去可以害人。
再讲一遍,僧伽吒法门是一个会集法门,你只要读,慢慢地功德智慧——包括你的能力、你的为人处世,都在改、都在会集,所以又叫《大集会正法经》,能把广大的佛法都会集在你这里。读经慢慢熏修,身口意三业也要改变,如果不改变就不能会集。大家看看,自己会集多少了,自己算算。
如果你读诵、修学这个法门——真正学这部经的话,读诵、修行得一种功德,就是今世“刀不能害,毒不能伤,羌蛊不中”或“妖蛊不中”。很多人会说:“哎,这样子的话,我读一部经试试去,看别人拿刀砍我,砍不砍得动?”大家说砍得动吗?(众弟子笑)肯定砍得动嘛,哈哈。那为什么说“刀不能害”呢?你学佛了还跟别人闹矛盾吗?你都发心成佛了,你是佛呀,还跟世间计较,你好意思吗?是这个意思,不要搞错了。
这部经讲成佛的道理讲得好,大家觉得成佛的功德这么大,也就不再计较世间那些事了,放下了,那时候没有仇人,谁还会害你的生命啊?所以,读佛经要慢慢思考,这么一想,人这辈子不过几十年,那么短暂,而学修这个法门将来能得八十劫的寿命,并且那个劫长的不得了、我们都计算不了,你说你还执着现在的寿命吗?你还因为执着寿命长久去跟别人打架动刀子吗?不会了吧?好,你这一不会,放下了之后,“刀不能伤”,就没有刀伤你了嘛。所以,大家不要理解错了。
如果大家读经时羡慕成佛的功德、羡慕读这部经的功德,就能自动放下对世间的执着。前段时间,我在东北讲《弥勒菩萨上生经》,也发现这个功德了,讲完大家马上放下很多烦恼,也没有讲怎么修行,只讲那部经——兜率内院怎么美好怎么美好,大家激动得:“哎呀!真的呀?哎哟!”老是在那儿惊叹:“哇!哦哟!”(众弟子大笑)大家以前都没听过,如果再听的话可能没那个效果。第一次听的人惊讶得两眼放光——这太不可思议了,太激动了,大家激动得不得了。最后讲完了,大家感慨:哎呀,在世间争名还有什么意思呢?(某弟子:赶快修……)不仅赶快修了,世间的这些事马上就放下了,好好学佛,赶紧到兜率内院去。
比如,你手里拿个宝贝,还会跟别人争一分钱吗?你是亿万富翁,还会为了一毛钱跟别人打架吗?所以,这是佛教修行的一个微妙法门。而我们平常讲的修行是这样的:比如你看到一毛钱,要偷,佛说不能偷,偷了犯盗戒,要下地狱,结果吓得自己不敢偷了。但是自己穷兮兮的,不要说一毛钱,一分钱都没见过,尽管说不能偷,但是见到一毛钱,还是死活放不下啊。一般的法门都是类似这种——不叫你拿,不管怎么样,反正你不能拿,拿了有果报。这样讲绝对没有错,偷盗肯定有果报。但关键是自己太穷了,一毛钱说不定能养活一条命,这个时候叫自己放下,真放不下。
再看这部经,讲得很微妙吧?这个法为什么叫僧伽吒法门,不细读不会知道。你认为读一遍经,佛陀就保佑你了或者有功德了?不是!佛经里有这些微妙法,什么法呢,经文告诉你了:读一遍经的功德有这么多——寿命无量,功德无量。你一读,原来这样啊,自己读了,肯定也有这个功德。但是你得相信,不相信不行。你真相信了,一想,“哎呀,我多大了?活不了几十年了。再过一二十年,我就可以得这些寿命、这些功德了,我还计较世间这些干什么呀!”你看,你就不会犯贪嗔痴烦恼。所以按这部经来讲,你一发心成佛之后,好好地听经闻法就行,或者好好地读这部经也行。
很多人可能怀疑:不对呀,你只讲读经就行,那修行呢?平常一讲修行就是放生、布施、供养、磕头、作揖、度众生、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那些事,这些事很难啊,不容易做到。但你看这部经,佛陀没那么讲,这就是僧伽吒法门和别的法门不共的地方。佛陀讲得非常清楚,你读诵这部经就行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读了这部经就有这么多的功德——多到不可思议的功德,你只要读过一遍,临终就能见十方佛。如果你读了很多遍呢,天天写呢?恐怕满天都是佛了。(众弟子笑)你想堕落都堕落不了,硬拉也得把你拉走。你听后绝对相信,绝对心里安稳,这个时候你还贪恋世间吗?你真相信这些功德,肯定不愿意再贪恋世间了。所以你读了这部经,是不是真生起这个功德了?你真不怀疑,确信真有这些功德,你再想想,“哎呀,我算算我的岁数,四五十了,再过一二十年就该享受这些功德了,太高兴了,哎呀,世间的这些事,不理它了。”
好比一个乡下人,要到城里当亿万富翁去了,还会在乡下跟别人争地上的一堆粪吗?“这是我先看到的,我要拾走这些粪”,两个人还打起来了,会吗?(众弟子:不会。)人在世间追逐名利,就好比乡下人抢大粪啊。这样的事还真有,我们小时候,为了抢大粪真可以打起来,打得头破血流的。那时候太穷了,连大粪都是宝贝,很多人起个大早就为去捡大粪。不管是大粪还是狗粪、驴粪,见到了就捡,那是肥料,可以挣工分,那时候穷得连粪都没有,粪都是好东西。真的,那时候街上真干净啊,不用打扫卫生,没垃圾,连根草马上都被人捡走、抢走。有时候,赶车的从村子里大街上路过,驴、马、牛突然拉了一泡粪,这边刚拉了,那边几个小孩子拿着粪箕子赶紧抢,慢一点抢不到。按现在来说,得把赶车的人抓起来,污染环境了,要罚款,但那时候绝对不会有,哈哈。真有这回事,那时候太穷,才去抢大粪。咱们现在为什么追求名利?因为你太穷,没名没利。你为什么贪恋寿命?因为你没寿命,太短寿。你为什么贪恋健康?因为你现在多灾多病,不健康。你贪恋什么,就说明你缺少什么;但越贪恋什么,就越没有什么。很怪的,因果就是这样。
僧伽吒法门与一般的修行法门——五乘教法是不共的法门,不这样讲,你不知道僧伽吒法门的伟大。僧伽吒法门是安乐道、易行道。让你直接去烦恼,很难去,是吧?好了,佛陀不讲怎么去烦恼了,给你讲功德,还绝对给你保证读了这部经有这么多的功德,你不用担忧不用恐惧了,绝对会成就的。
但这个法的关键是——难信。所以佛陀也告诉你了,必须要以“净信心”读诵才行。净信心——你得完全相信,怀疑就不好办。完全相信,听过一遍就有这些功德——临终有九十五亿佛现身,你绝对要相信。不要认为我必须读很多遍,仅仅一遍就行,完全相信,绝对相信,绝对不怀疑,恭敬赞叹,非常欢喜,非常羡慕,真可以成就的。障碍人的,主要是你的怀疑。
那烦恼习气怎么办?不要紧,你真有净信心,(“净信心”三个字标下来,是重点。)真正相信,再重的习气烦恼也不怕。为什么?佛陀给你这么多宝贝,你就是个穷到跟人打架捡粪蛋的乡下穷小子,也叫你做亿万富翁。佛陀告诉你:来,穿上好衣服,我带你到城里,叫你做亿万富翁;你有豪华的宫殿,你有庄严的身相,你有穿不完的衣服、吃不完的饭,金银财宝数都数不完;并且是真的,不是骗你的。真有这样的机会,你还会再跟别人打破头抢粪蛋吗?
烦恼就是抢粪蛋,我们执着世间的财色名食睡、我们起了贪嗔痴慢疑,都是在抢粪蛋。佛陀告诉你了,你有这么多功德,并且佛陀已经把这个功德建好,就要给你了,你怎么办?是还在世间抢粪蛋还是跟着佛走去享尽无穷的法乐?你自己做决定。好,你这个决定做完就好了。你一做这个决定,将来必然成就,就能成佛,最终会成佛;今世生命结束的时候,一定会有九十五亿佛来接你。那好了,你还会再跟世间人计较世间事吗?不会了。所以,这是真正的“一信即至佛地”的法。
关键这个“净信心”太难了。佛陀讲了,没有让你怎么苦修、怎么念佛,你这样听闻了,你听到别人说的这个,相信,就有九十五亿佛给你现身。佛陀还没说读一遍呐,读一遍更厉害,就这么便宜!你相信吗?(众弟子:相信!)相信啊,你敢信吗?(众弟子异口同声:敢信!)我这样一讲你们敢信了,但一般人恐怕不敢相信,觉得别的法需要苦修,这个法怎么不苦修呢?还说听闻了就能决定,这也太便宜了吧?注意,大家知道什么样的人最不容易相信了吧?学得越多的人越不容易相信。因为别的法门难修,要成就功德非常难啊,你告诉他读过一遍就能成,他觉得这是瞎说,“我们读经了,讲的很难的,可不容易了,哦,你读一遍就成就了?肯定不对。”所以,越学多的——有法执的人,越不相信这个法;越是凡夫,越容易相信这个法。(众弟子笑)初生牛犊不怕虎,成佛的事什么也不懂,咱先成佛。是不是啊?
这部法最适合大心凡夫。虽然是个凡夫,但是心量非常大——就要成佛,别的不成,哎,这样的人一定要看《僧伽吒经》。有时候,修行法门过多的人可能修过头了,因为自己苦修,他就觉得一切法门肯定都要苦修,不苦修哪有功德呢。如果你告诉他:没讲苦修,念过一遍就行,有信心就行,有净信心就行。他可能会心生恐惧,觉得:不可能,这个法恐怕是邪法吧,不可能吧?所以,还是《佛说净业障经》中讲到的:什么是障碍?有时候戒定慧也可能是障碍,六度也可能成障碍。佛法放下就能成就,你把那个法抓住不放就是障碍。抓住世间法不放,容易堕落六道。抓住佛法不放呢?你也留在阿罗汉、辟支佛或菩萨的功德境界里不能出离、不能成佛。
真正成佛反而简单,什么都放下——世间的执着放下,所学的这些法门也一定要放下。你放不下,拿所学的法和这个法比较就麻烦了,有时候你理解不了这个法门的高妙,会障碍你成就。完全放下!完全放下才叫“净”,才清净,任何执着、任何怀疑都没有——执着没有,法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完全清净。清净了之后,“信”!信就好了,完全相信,绝对不怀疑。好,这个“净信心”必然使自己成就。你有了这个净信心,再重的烦恼都不会起,因为没有意义了。还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是吧?世间的财富再多,与佛教讲的成就之后的功德相比,都太渺小了。一般别的法都讲放下,甚至连功德福德也放下。这部经不讲放下,甚至没讲功德,讲的是福德——福德就是福报啊。别的法门讲放下放下,不要追求福报;这个法——不对,你就得有福报,就讲福报,你成佛了,有无量的福报。(某弟子:就发个愿……)对啊,你发了这个愿,肯定有这个福报,你完全要相信。这个福报太大了,与你追求的世间那点钱财相比,就知道世间的那些简直是垃圾,你就自动放得下了,所以这个法微妙吧?(众弟子鼓掌)
这部法没让你持戒定慧,但是它暗含戒定慧。它告诉你成佛有无量的功德,你可以贪这个功德,所以僧伽吒法门也是“大贪法门”。你要贪佛的功德,你要贪成佛,你要贪早日成佛,你如果贪这些的话,还会执着世间啊?不会执着世间了!不分析这些,你不知道这个法的伟大。你们都读过这部经吧,这些意思懂不懂?不会的,是吧?(众弟子:高兴地纷纷赞叹)所以,大贪无贪,世间的贪都是小贪,小贪才是贪,大贪不是贪。就这样,佛法就这么不讲理。佛法让你不要贪不要贪,是因为你的贪太小,要贪就贪大的。大的还是贪啊?哎,大的不是贪,大的是功德,这是集烦恼为菩提的方法,它不是断烦恼。你贪的太小了,贪世间这些财色名食睡,有什么用呢?要贪就贪成佛,要贪就贪佛陀的功德。你追求长生,多活几年有什么用呢?要追求,就追求成佛之后的那个寿量。成佛的寿量数不清啊,只读一遍《僧伽吒经》就有八十大劫的寿命,八十劫是什么概念啊?无量无边数不清。你这么一想一比较,就放下了。
前段时间,我讲过《弥勒菩萨上生经》,有人听了之后心花怒放,马上开始发愿:不再追求什么世间了,不再执着了——无所谓,什么好人坏人,打自己骂自己,计较什么呀,没关系,这都不是事;只是一个目标,要成佛。不要因为其他事,把这件大事耽误了。
佛经里有个比喻,一个农民家里很穷,结果有一天,他到地里干活,突然挖出来一个各种宝贝的宝藏。哎哟,发财了啊!但是他一想:白天呀,白天敢不敢挖出来拿走?不行。让别人看到,都来抢,那就没命了。怎么办呢?赶紧弄点土盖上,然后回家,回家后千万不能声张啊。农民高高兴兴的:“哇,太好了,发财了,到了晚上挖出来,就成富翁了。”白天不敢挖,回家了,高高兴兴回家。大家说,如果路上有人打他骂他、拿刀子捅他,他会怎么样呀?不在意!假如有人要跟他打一架或者扇他一耳光,要动刀子要拼命,他会跟人拼命吗?(众弟子:不会)哎呀,计较这个干什么呀?真计较的话,被一刀捅死了,那么多钱财也不能享受了,保命要紧啊。那个时候,他会赶紧跟别人道歉:“哎呀,对对对,你好你好,你都对,你绝对没有错,都是我的错。”他会高高兴兴地跟别人道歉。即使他并没有错,是别人的错,这个农民会不会跟别人计较这件事?绝对不会计较。计较的是傻瓜,马上要发财了,却跟人动刀子拼命去?不要计较这些!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些人不懂事来危害你,你非得说:“不对,是他的错,我得跟他拼命。”他的错你就跟他拼命啊?把自己砸进去了,太傻了。你学佛将来要成佛,要享受无尽的法乐,跟一个二货计较,你也成二货了,对不对?太傻瓜了。就像那个农民,晚上要发财了,结果回去的路上,别人要跟他打架,如果真打架,完了,他命都没了。所以不计较,说什么是什么,绝对不打,高高兴兴地赔不是,甚至磕头都行,只要不打架就行。是吧?赶紧回家,等到晚上,悄悄去把宝藏挖出来,慢慢享受吧。
大家说,他成了亿万富翁、大富长者,还有人敢害他吗?同样,你现在觉得很多人害你,等你成佛成菩萨了,还有人敢害你吗?没有了。所以说,怎么去掉自己的怨敌?你成佛,不计较这些事,这是最好的办法。过去经常说一句话,“跟臭棋篓子下棋,自己也成一个臭棋篓子”。哎,不能计较,跟别人计较,会把自己拉到对方那个层次上,太傻了。我们现在学佛,相当于找到了一个宝藏,下辈子就要享受了。人这一辈子,不过几十年,天人看咱们也就刹那之间,几秒钟而已。马上要发财了,几秒钟的时间你放不下,又跟别人打起来了、又做坏事去了、又贪恋了世间了、轮回了,坏了,无量的宝藏,自己都享受不到了,太傻瓜了。所以,真发心成佛、真知道成佛功德利益的人,什么都不会计较,没有时间分辨什么好坏对错,没有时间犯贪嗔痴,没有时间闲谈话语,只会一心一意保护自己的净信心,绝对不变,这个就是修行了。
僧伽吒法门怎么修?三个字——“净信心”。你相信僧伽吒法门的信心绝对不变;绝对不让自己不净——谁想干扰你让你的心不净,绝对不干。你有这个净信心,必然成就,就这么简单!绝对安乐,绝对易行,不需要苦修。不在乎你打多少座、不在乎你读多少经、不在乎你做多少事、不在乎你放多少生、不在乎你起早贪黑用多少功、不在乎你磕多少大头、不在乎你折磨肉体,那些都没用,就是一个——净信心,绝对成就
学习僧伽吒经讲解
关注公众号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