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委辟谣,但教培行业仍是惊弓之鸟
疫情“黑天鹅”叠加政府管控,已为校外培训机构敲响了警钟
文 | 柳书琪
编辑 | 谢丽容
在家长和教培机构间流传多日的的北京暂停线下教培机构的通知,终于被官方辟谣。
3月12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声明,辟谣网传“北京继续暂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的消息,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完成疫情防控要求后,可向区教委申请复课。
声明中也强调,“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培训机构存在疫情防控不到位、虚假广告、退费难、超纲超前教学、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家长和学生对此意见较大。”在此次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复课过程中,市教委将进一步对此规范管理。
消息一出,校外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们都松了一口气。继传言引发教育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后,截至美东时间3月11日收盘,好未来(NYSE:TAL)回升2.39%至68.53美元,新东方(NYSE:EDU)也上涨5.62%至168.72美元。
此前网传文件中,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等地均停止了学科类、语言类培训机构的线下教学,复课时间未定。一位北京少儿英语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当时向《财经》记者表示了担忧,经过去年长时间的线下停课,许多中小教育公司已元气大伤,如果再度停课,无疑是雪上加霜。而现在复课有望,他心态积极了许多。
实际上,北京教培界近期弥漫的恐慌情绪,不仅因为疫情。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成为热点话题,甚至有政协委员倡议,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中小型的教育培训机构资金链断裂、家长无处退费的事件频频发生;势头正猛的在线教育广告铺天盖地,一度曝出虚假宣传的负面消息;家长焦虑下,奥数竞赛、超前超纲教学仍有生存的土壤。
疫情“黑天鹅”叠加政府管控,已为校外培训机构敲响了警钟。保持敏锐、灵活变通、对冲风险,是现阶段最重要的课题。
截至发稿,好未来、新东方暂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01
培训机构已成惊弓之鸟
自去年1月疫情暴发以来,教育培训行业便进入了冰河期。
“最早暂停营业的是我们,最晚恢复经营的也是我们。”上述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负责人说。尤其是线下培训行业,直到去年8月才恢复授课。但由于春节前疫情反复,北京校外培训机构又从1月23日起暂停营业,直到3月1日才可申请复课。算下来,从去年到现在,正常运营的时间不过短短五六个月。
经历了协调家长退费、线下课程转型线上后,许多中小教育机构已挣扎在生死线边缘。多位受访者告诉《财经》记者,出于恢复经营的迫切心情,许多培训机构实际从3月1日起已恢复教学。
但这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政策规定的疫情防控要求,因此校外培训机构又被再度叫停。舆论一度将这个消息解读为北京将停止校外学科线下培训的信号,在北京教培圈和家长圈内引发“地震”,好未来、新东方等教育上市公司股价也纷纷“跳水”,两家公司当日共计蒸发近百亿美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财经》记者澄清,教育培训机构合法经营,没有理由叫停。此次暂停经营不过是继续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同时对违规复课的机构进行整顿。
但他也认为,从去年起部分地方确实想借疫情防控为名,限制线下培训的恢复,但大多最后也意识到这不是治理的办法。“线下关了,还有线上,线上培训也存在很多乱象,效果还没有线下好。”
近年来,国家对线上线下教育机构的监管规范力度逐渐加大。早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就对超纲超前教学、培训结束时间、学科竞赛等多方面作出规定。次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又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针对在线教育机构明确了培训时长、师资、备案、收费等方面的要求。
这两份文件至今依然是规范治理线下和线上教育机构最主要的依据。此次市教委发布的声明中,监管重点也主要围绕教师资质、超前超纲教学、预付费资金等常见话题。
但教育从业者们最担心的反而是一张看似简单的办学许可证。上述少儿英语机构负责人表示,其中最麻烦的是消防问题,由于大部分培训机构没有独立的消防通道,在消防项上很难达标。此外办证时间长、流程繁琐,也让许多培训机构处于无证状态。“我们也是合法经营,但很多时候没条件办这个证。”他有些无奈。
也正因缺乏证件,如果监管持续收紧,一大批中小型线下教育公司将捱不过这个冰河期。在教育焦虑不减的前提下,需求只能向头部公司或在线教育公司聚集。
02
未雨绸缪还是随波逐流?
学而思培优学员林果果(化名)的母亲觉得,好未来在舆论发酵前,已提前察觉到了动向。3月3日,她在家长群中接到消息,接教委通知,暂不开设线下课,前两周课程暂时转为线上小班课。
综合客服建议和林果果实际情况,她将线下课程转为了线上小班。她对《财经》记者说,暂时不关心政策怎么变,先保证奥数学习的连续性。她的计划是,如果线上课效果不好,会考虑将孩子转到一条马路之隔的新东方或高思继续学习。
《财经》记者的实地调查显示,两个多月前,和该学而思培优线下教学点仅一条马路之隔的一个商场内,新东方和高思教育刚刚开设了新教学点。当时疫情稳定,正是学而思等主流校外课程教培机构在需求旺盛的核心热点区域扩点的好时机。
但学而思培优的方式是用线上课程留住学员。与学而思网校的在线大班课不同,培优的小班课规模与线下一致,师生间互动更便捷,师资相对更优秀,但价格也与线下小班课相仿,一学期4000多元。
考虑到路程和时间限制,这已是最好的选择。经过开学前两周的忙乱、转换和重新选择适应,林果果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线下转线上的过程,而学而思培优在疫情、政策变化下留住了一个长期学员。看起来,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好未来首席财务官罗戎曾在2020财年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从该季度开始,好未来稍微提高了线下学习中心的扩张速度,且好未来的策略是加快线上和线下业务融合。其实,在2020年第二财季之前,好未来已连续六个季度下调线下业务的增速。
为什么要转向?罗戎当时提到了一个重要信息:“线下业务拓展的脚步要保持‘谨慎’,拓展的前提基于‘运营效率的改进’和‘在线技术的进步’”。
这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其一,线下可以扩张,但不是单纯的教学点和学员数量扩张;其二,从那时起,好未来已开始筹划如何更有效率地将线下和线上业务融合,无缝转型。
受疫情影响,2020年好未来明显放慢了新建线下教学中心数量。截至2020年11月底,好未来共有990个教学中心,较2月底的871家增长13.6%,而在2019年同期这一数字是17.5%。在第三季度,教学中心的数量甚至没有发生变化。
作为校外学科辅导机构,好未来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线下教学点带动,它面临的最大时代命题,是如何兼顾线上线下业务双轮发展,线下如何为线上带来转化。要知道,即便好未来大力投入在线业务,2020财年其线下业务营收占比也达到了八成。
罗戎在2021财年三季度电话会上表示,未来一到两年,线上线下融合依然是公司非常重要的策略。他声称,未来三年好未来依然可以保持30%-50%的年均增长。
布局OMO(线上线下融合)的不只好未来,在2021年二财季电话会上,新东方执行总裁兼CFO杨志辉表示,该季度新东方投入了5400万美元,用于改善和维护OMO教育生态系统。上个财季,这个数字是3900万美元。在2020年秋季学期,新东方已在20个新开拓卫星城市推行OMO在线课程。当时因华北疫情反复,新东方在10多个城市通过OMO系统将线下课程转为在线小班。
“凭借OMO系统几乎可以覆盖中国主要城市和卫星城市的能力,我们相信它将在未来几个季度中实现快速增长,并成为我们未来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杨志辉说。
疫情过后储备线上能力、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尽可能实现顺滑切换,已是所有传统教育公司的必修课。高思教育、精锐教育、朴新教育等众多中型及大型教育公司都在原有的线下体系外,加重了对线上的投入。
精锐教育CEO张熙之前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给出的预判是,线上与线下结合将会是未来教育行业的终极解决方案。
至于能否实现双业务间的协同与切换,关键有三:线下老师及人员能否适应线上教学、线上的技术能力能否辅助学习体验、组织管理结构能否支撑高效无碍的调整。
政策风向之下,除线上与线下并存外,学科与素质等重也将成为教育公司的大势所趋。一位北京K12培训机构创始人告诉《财经》记者,他在主营业务外,投资了钢琴、舞蹈等素质类机构,以规避可能的风险。如今猿辅导、字节跳动、网易有道等在线教育公司也在陆续布局美术赛道,也属规避风险的路径。
未来针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监管将愈发严格,资金管理和办学资质难免卡住一批中小企业的命脉。对教育公司而言,应对政策风向和疫情影响固然重要,但如何将其纳入整体战略考量,进行全盘调整,则更加关键。
作者为《财经》记者
柳书琪
微信:yuanmumao
加微信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
推荐阅读
关注“财经十一人”,读有高度的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