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GF观点 | 全球气候投融资工具创新情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目前,尽管各国的气候投融资规模已达到历史新高,但还远不足以实现1.5℃的温控目标,每年气候投融资的资金缺口仍然十分巨大。一方面,各国政府、各类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合作,共同参与气候投融资业务;另一方面也需要探索多元化气候投融资工具,通过创新的投融资工具来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创新性金融工具的使用对撬动更多公共和私人资本支持气候投融资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对节能保险、混合融资工具等创新型气候投融资工具进行分析介绍,并提出推动气候投融资工具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全球气候投融资工具情况梳理
气候投融资工具中,债务融资占比最大,其他创新类气候投融资产品使用有限。根据气候政策倡议组织(CPI)发布的气候投融资报告,其将气候投融资工具划分为用于支持项目或公司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以及赠款。其中,债务融资(包括市场利率及低利率基于企业或项目的债务融资)占比最大,占据可溯源气候投融资总量的66%,债务融资中又以市场利率的项目债务融资为主,占债务融资比重的59%。股权融资次之,占比约29%,股权融资中又以企业层面的股权融资为主,占股权融资比重的74%。
图1 2017-2018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总量均值(按金融工具划分 单位: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CPI,《2019年全球气候投融资报告》.
国际开发性金融俱乐部发布的绿色金融报告也显示,2015-2018年贷款始终是俱乐部成员进行绿色金融融资的主要工具,在2018年占比达到96%,其中优惠贷款和市场利率贷款占比分别为29%和67%。其他工具诸如补助和股权投资在开发性金融机构绿色投资中占比不足1%。总结而言,目前气候投融资工具仍以债务型融资工具为主,股权型、混合型投融资工具、保险类、期货类创新气候投融资工具较少使用。
图2 国际开发性金融俱乐部中绿色金融投资工具占比
数据来源:国际开发性金融俱乐部,《2019年绿色金融地图报告》.
二、全球气候投融资工具创新
目前,气候投融资工具以债务型产品为主,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适应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一些当前较少使用的气候投融资工具如节能保险、混合融资工具将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节能保险可用于解决中小企业提升能源效率面临的融资难题
全球气候金融创新实验中心(The Global Innovation Lab For Climate Finance)用多个实例证明了气候融资工具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债务融资和股权投资。如为解决中小企业提升能源效率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美洲开发银行提出了节能保险(Energy Savings Insurance)这一金融工具。鉴于中小企业通常缺乏评估资本密集型节能投资潜力的能力,同时投资者也对中小企业在节能投资上的偿债能力缺乏信心,中小企业在节能方面的投资往往不足。一旦中小企业安装的节能产品未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节能保险将自动补齐这一差距造成的资金缺口,减少企业的损失。因此,节能产品供应商可以通过购买节能保险来打消中小企业对节能产品效果的疑虑,从而提高节能产品在中小企业中的普及率。节能保险这一融资工具在2016年提出之后很快就在拉丁美洲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20年,节能保险在欧洲多个国家也得到了推广,迄今为止,节能保险撬动的气候投融资规模大约为2.5亿美金。
(二)长期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助力解决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外汇和利率风险
发展中国家是气候投融资资金的主要接收者,但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各方面建设尚不完善,绿色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外汇风险一直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能源投资的主要阻碍之一,尤其是对于金融市场尚不完善的国家,投资者大多使用美元或欧元等外国货币进行项目投资。使用外国货币投资时,一旦当地货币贬值,投资者将遭受巨大的损失。货币外汇基金(The Currency Exchange Fund,由多家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立)通过长期外汇风险管理工具为此类风险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使用远期合约和互换合约的金融工具,货币外汇基金将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的外汇风险转移到自身。目前,货币外汇基金获得的政府相关支持资金使其足以在2045年之前可对冲超过15亿美元的潜在投资外汇风险。
(三)混合融资模式通过公共资金引领作用,能更好解决私人资本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投资风险问题
在当前已得到广泛使用的债务融资工具和股权融资工具的框架下,同样可以创新投融资方式来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例如,混合融资模式通过利用有限的公共资金来撬动更多私人资本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目前已获得大力推广。混合融资模式通过公共资金的引领作用,可以更好地解决私人资本在气候变化领域投资面临的投资风险问题。据统计,基金是混合融资模式使用的最常见的载体,在2017-2019年之间占比约为37%。这一情况表明,相对于交易成本可能更高的其他混合融资工具,基金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好的投资效率,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是动员私人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工具。标准化、简单化、效率化是混合融资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混合基金的这种吸引力表明,混合结构的使用已经达到一定的标准化水平。此外,在过去三年,交易类型也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基金占投资工具的比例下降,而债券/票据、可持续发展债券的使用逐渐增加。
图3 混合融资工具各类型占比
数据来源:Convergence.《2020全球混合融资工具报告》.
三、推动全球气候投融资工具创新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全球气候投融资工具的梳理发现,目前的气候投融资以债务融资工具为主,保险、混合融资工具等创新投融资工具使用不足,在创新工具中企业、私人资本的参与力度也有限,还需要做好气候投融资工具的创新及推广,同时调动各类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投融资工具创新及运用:
第一,通过发挥公共部门宏观规划作用、公共资金引领作用,引导私人资本参与创新气候投融资工具。在混合融资模式中,通过利用有限的公共资金来撬动更多私人资本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部分解决了私人资本投资回报风险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在气候投融资工具创新过程中,一方面公共部门需做好气候投融资宏观方向性的规划指引,搭建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政策框架,并逐步推动构建完善的气候投融资体系,让私人资本在政策支持、方向引导、完善的气候投融资体系框架内参与创新气候投融资工具;另一方面,发挥公共资金的引领作用,以公带私,促进公共资金与私人资本的积极联动。在创新气候投融资产品,引导私人资本进入的同时,也需要保证私人资本合理的投资回报、责任与风险合理分配。
第二,加强对气候适应领域的投融资创新。根据CPI数据统计,2017-2018年,93%可溯源的气候投融资用于减缓气候变化,平均每年高达5370亿美元;相比而言,仅有7%的可溯源的气候投融资用于适应气候变化,平均每年仅300亿美元。但适应气候变化同样重要,各国家仍需要大量资金资源适应并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而目前针对气候适应的投融资远远不足以达到实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的要求。因此,建议一方面增加用于气候适应项目的投融资规模,另一方面,动员、激励更多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资金投入,通过国际合作获取境外低成本资金,通过创新气候投融资产品和服务借助金融机构助力更多气候适应项目融资落地,通过政策倾斜、融资引导、绩效评价等方式建立气候投融资激励机制,促进气候减缓与适应领域的投融资规模增长。
第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气候投融资工具创新。创新气候投融资工具并不是推广气候投融资的噱头,也不是推出繁复艰深金融工具的理由,而是为了解决气候投融资实际出现的各类问题。节能保险可用于解决中小企业提升能源效率面临的融资难题,长期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可用于解决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外汇风险。目前,气候投融资还面临政治风险、货币风险、政策法规风险等多类风险,而创新气候投融资工具很大一部分作用就是降低或缓解气候投融资面临的各类风险。因此,在创新气候投融资工具的设计与应用中,需从更易于投融资落地、解决实际出现的各类问题出发,发挥工具的风险防范作用,更好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
参考文献
【1】CPI, 2020. Updated View of the Global Landscape of Climate Finance 2019, London: CPI.
【2】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lub, 2019, IDFC Green Finance Mapping Report 2019. Indi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lub.
【3】CPI, 2020. Scaling Innovative Climate Finance Instruments: Experience from the Lab, London: CPI.
【4】Convergence, 2020. The State of Blended Finance 2020. Toronto: Convergence.
作者:
奉椿千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研究指导:
崔 莹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徐涵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院,2016 年 9 月由天风证券公司捐赠设立。研究院前身为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1 年 9 月,研究方向包括绿色金融、气候金融、能源金融和健康金融。绿金院是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并与财政部建立了部委共建学术伙伴关系。绿金院以营造富有绿色金融精神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