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IGF观点 | ESG视角下我国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趋势及建议

李雪雯 金舒凡等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023-06-10

8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开了6起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案件的查处情况,其中,奈雪的茶、杨国福、蜜雪冰城、华莱士等品牌都因食品安全问题遭到罚款。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话题。2019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共10章86条,在食品安全监管、安全风险监测、安全标准建设等基础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完善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同时规范了食品的管理流程,禁止对食品进行虚假宣传,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与保障。此外,根据《2021中国食品消费趋势白皮书》,自2020年1月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中国的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消费者的行为和需求也因此发生了改变,而食品行业作为民生需求保障的核心行业,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食品的购买方式,食品的质量等需求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ESG视角出发,探究我国食品行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趋势。


一、我国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背景


(一)食品行业的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是我国食品行业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导向标。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食品、食品安全等领域相继出台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标准,食品行业逐渐步入绿色、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轨道。依据定义和划分,绿色食品是我国对无污染、安全、优质食品的总称,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按照《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多年时间,期间我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为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2021年,中国饭店协会牵头起草了《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国家标准,从节约餐饮、环保餐饮、放心餐饮、健康餐饮、绿色餐饮街区和持续改进角度,对餐饮全产业链绿色化进行了规范。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主动履行绿色发展社会责任,主动张贴和宣传反对浪费、适量点餐的提示,落实分餐制、光盘行动、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反食品浪费和限制塑料制品等已成为餐饮行业发展的共识。


(二)疫情影响下食品行业发展新趋势


1、购物渠道由线下逐渐转移至线上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国作为第一批经历新冠疫情的国家,许多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包含大部分必须消耗品的食品行业,销售额在疫情高峰期间却呈现了高度的两极化发展趋势。根据麦肯锡在2020年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报告《洞悉中国消费者:全球增长引擎》(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消费者线下消费的能力远低于疫情前,线下实体店不再能够满足顾客减少与人接触的需求,因此流失了大部分客源,消费者每次购买的客单价也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因为消费者避免外出、囤积物品、在家下厨等原因,食品行业的线上渠道购买量激增。报告中数据显示,在疫情高峰期间,大概有21%的消费者增加了支出。此外,约有74%的消费者通过线上渠道增加了对食品类物品的购买。食品购买的渠道逐渐从线下转向线上。而这一趋势也促使着食品饮料行业中许多企业推出并完善了一系列线上购物的搭建,如送货上门的服务。这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些企业数字化的发展。后疫情时代中,在中国政府与人民对抗疫情高效的管理下,国内疫情也逐渐得到大幅度地缓解。食品行业的线下购买渠道也逐渐开始复苏。然而,报告中指出消费者的线下消费能力仍低于疫情前,且线上对必须消耗品的购买量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疫情前平均水平。


2. 更加注重健康饮食与食品安全


根据报告中显示(图1),疫情时代与后疫情时代的人们将持续关注食品的健康问题。首先,图中显示在疫情期和后疫情时期食物与生鲜作为必须消耗品,它们的消费额也占据了消费的很大一部分,这一表现也符合人们积极配合居家隔离政策的结果。其中,对比起疫情前的消费情况,疫情中和恢复期(可指代疫情和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乳制品、果蔬和蛋类的消耗大大提升,从侧面体现出了人们对人体健康的重视程度在疫情后进一步提升。此外,以生鲜食品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唐怡佳、郭立新,2021),大部分的消费者在疫情期间也同时都对食品的质量、安全与来源都非常重视。其中,79.04%的受访消费者会在疫情期间特意查看购买产品的原产地等有关食品来源的信息。疫情的爆发使得公众产生了恐慌的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则使得它们产生了对食品质量的不信任感,也是这份“不信任”的消费情绪,导致消费者变得“挑剔”,从而需要获取更多能够证明食品具有高品质、高安全度的有效信息来获得对购买产品的安全感。总而言之,在疫情常态化的大环境下,我国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因此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也是新一趋势。


图1.对比疫情期间消费者日平均线下消费额

资料来源:麦肯锡 中国消费者特刊2021


二、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特点及潜在ESG风险


食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其受众广泛、产品安全是底线、行业竞争激烈、劳动人群特殊等特点导致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与其他行业相比,食品行业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它和顾客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保证生产出的食品安全卫生、合格可靠是该行业的底线。由于食品具有后验性,消费者只有在食用过产品后才能根据身体健康与否做出判断,因此食品企业对保障产品安全具有与生俱来的责任。


然而,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虽然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但食品安全事件的涉及面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大,制劣手段越发多样。前有三鹿“三聚氰胺”、双汇“瘦肉精”、蒙牛“致癌门”、三全“细菌门”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又发生双汇火腿和三全水饺被检出“非洲猪瘟病毒”,西凤酒塑化剂严重超标,“无限极”保健品致18岁男孩死亡,海底捞“老鼠乱窜”,三只松鼠霉菌超标等。此外,今年8月以来,我国出现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奈雪的茶、杨国福、蜜雪冰城、华莱士等知名外卖平台品牌都因食品安全问题遭到罚款。


上述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也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现阶段,我国部分食品行业企业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忽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行业整体素质较低等问题,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的同时,也损害了自身的企业形象,影响整个行业的生存发展。由此可见,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亟待提升。


三、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ESG表现分析


ESG是从E即环境(Environmental)、S即社会(Social)、G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方面来评价与投资一个企业的新型非财务标准。在国际范围内,ESG已建立起了完善的评价体系与信息披露标准,逐渐成为投资主流趋势之一。在国内,ESG的理念还处于初期的发展中阶段。随着2021年《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我国ESG信息披露框架建立,ESG的理念也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Friede, Busch和Bassen在通过对比2000多项实证研究ESG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中指出(特别是以公司为中心的实证研究),ESG与长期的绩效呈正相关性,说明维持在较高ESG分数以及等级的企业也相对应着财务方面的高绩效表现。他们进一步指出未来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是更好地理解投资组合中不同ESG标准的相互作用,可见ESG将成为未来长期的投资主流。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上市公司ESG评价方法学,本文选取了2020年A股中属于食品行业的所有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电信业务、工业、公用事业、金融地产、可选消费、能源、信息技术、医药卫生、原材料、主要消费以及食品行业)的ESG评级数据,将从ESG的角度来对食品行业进行大致分析。


(一)行业间对比分析


如图2所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将2020年各行业的ESG评分等级大致分为A、B、C、D由高到低四个等级,根据下图等级分布的对比,可以得出食品行业的ESG各等级分布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并且远远低于大部分的其他行业。由此可见,我国食品行业在ESG概念的普及率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发展上可见还有很大的空间潜力。


图2.2020年全体A股上市公司各行业ESG评分等级分布(按中证一级行业划分)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二)行业内对比分析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的数据,图3呈现了2020年疫情期间食品行业内三个细分行业的ESG具体评级结果。通过各等级的占比分布图,可以发现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中,A类等级,特别是A和A-类最多;农副食品加工业中C类等级,特别是C类占比最多;而食品制造业则大致呈现A、B等级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由此可见,在食品行业内,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ESG表现最佳,其次是食品制造业,最后是农副食品加工业。总的来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为食品行业的ESG发展贡献出了大部分的力量。


图3. 2020年食品行业下各子行业上市公司ESG等级分布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图4根据2020年食品行业总体ESG等级评分而绘制,x轴分别代表在这147所企业中食品行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方面的平均分,y轴表示相对应的分数,橙色的折线为总体ESG的平均分。由此可见,大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与环境方面的表现较为良好,在公司治理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食品行业中的企业需要同时注意三方面的发展,才能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ESG分数提升,从而获得长期财务绩效上的积极效应。


图4.2020年食品行业总体ESG等级评分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四、ESG视角下我国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政策层面


环境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与食品安全需求的提升,政府可以针对食品原材料源头的食物浪费、外卖包装浪费、食品生产过程中是否卫生安全等问题制定特定的监管体系与具体规定,规范食品行业企业的生产流程,加强对其的监管制度,使其过程公开透明,从而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保护环境,从而实现环境与社会的良性循环,走向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为了更好的推动食品行业的ESG理念发展,政府应该积极的建立ESG的相关政策,为食品行业具体制定相关的ESG指引,从而帮助行业内的企业提升ESG理念的普及率。积极搭建ESG信息披露的制度,促使更多行业内的企业对自身进行规范具体的信息披露,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二)企业层面


对于食品行业而言,品牌是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一个食品企业能否屹立不倒取决于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信任度。由此可见,企业应该积极地推进自身ESG理念的发展,自觉进行ESG信息披露,同时严格按照政策的规定来生产产品,配合建立符合要求的生产体系。同时,避免杜绝过度包装与浪费,如配合限塑令,积极的承担社会责任。此外,食品行业的企业可以适应疫情后食品行业由部分线上转向线下渠道的趋势,加快数字化的发展,积极搭建完善的网络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购物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赢得消费者信任,从而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社(2019),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2.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组委会、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与天猫食品生鲜事业部(2021)。《2021中国食品消费趋势白皮书》

3.麦肯锡(2020),中国消费者报告2021:洞悉中国消费者:全球增长引擎

4.Gunnar Friede, Timo Busch, Alexander Bassen (2015). ESG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ggregated evidence from more than 2000 empirical studies

作者:

李雪雯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金舒凡 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科研助理

施懿宸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讲座教授;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蒙格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绿金动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院,2016 年 9 月由天风证券公司捐赠设立。研究院前身为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1 年 9 月,研究方向包括绿色金融、气候金融、能源金融和健康金融。绿金院是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并与财政部建立了部委共建学术伙伴关系。绿金院以营造富有绿色金融精神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智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