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学组于2017年编写并发布了第一部《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首次明确了适用于中国前列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及筛查间隔,极大的指导和推进了我国前列腺癌筛查工作的进程。随着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筛查的陆续开展,多种筛查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本《共识》编写组于今年再次组织各位专家,结合国内外前列腺癌筛查的最新研究结果和实践,更新修订了2021版《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
本次《共识》的更新有如下几大亮点:
一、 结合中国学者对于前列腺癌筛查的探索发现,添加了基于中国人群的前列腺癌筛查研究和证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2017-2018年间对上海的13个社区及上海、江苏的3个筛查基地共2159例受试者进行了PSA筛查,结果显示,PSA异常者为271例(12.7%),但仅57例(2.64%)PSA异常者接受了前列腺穿刺活检,最终确诊的前列腺癌为34例(占筛查总人群的1.57%),即每检出1例前列腺癌患者,需筛查的男性为63.5例。研究发现,本次筛查的穿刺意愿率较低,有接近80%的PSA异常患者未接受穿刺,因此本次筛查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可能远远被低估。该研究使用国产便携式微流控法PSA检测仪器,在基层社区进行大规模筛查,初步证实了便携式PSA检测仪器进行PSA筛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团队报道了2018年在南京1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6903例前列腺癌筛查“PSA-mpMRI-靶向穿刺”模式的探索,结果显示,PSA异常者为835例(12.1%),最终确诊的前列腺癌为79例(占筛查总人群的1.14%)。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随着年龄的增加,PSA异常率及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也会进一步增加,且研究中使用的MRI/US融合靶向活检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但是研究显示,835例PSA异常者中仅有35.4%的受试者接受了mpMRI检查,推荐进行穿刺活检的患者中有63.2%实施了穿刺活检术,提示实际的发病率可能显著高于目前的检出率。尽管目前多参数磁共振并未推荐应用于前列腺癌筛查,但是该研究为这种“精准筛查”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供了参考。
二、 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和资料,对于前列腺癌筛查路径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做了详细的讨论和阐述
目前关于前列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依然存在争议,国外研究表明,PSA筛查可以降低50~54岁男性的转移性前列腺癌发生的风险和前列腺特异性死亡率,并建议前列腺癌筛查应不晚于50~54岁。
研究表明,12%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存在16个基因的胚系突变,其中包括BRCA2(5.3%)。中国人群中DNA损伤修复基因胚系突变在前列腺癌中的发生率为9.8%,其中BRCA2突变发生率为6.3%。BRCA2胚系突变是转移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差的独立预测因子。在男性BRCA2突变携带者中进行前列腺癌筛查,与非突变携带者相比,有助于在更早期发现预后更差的癌症。基于此,在本次共识的筛查高危人群中,增加推荐了存在BRCA2基因突变且年龄>40岁的男性。
在国内前列腺癌筛查模式前期的探索中发现,初筛阳性人群比例是接近的,约为12%,但最终接受进一步诊治,特别是前列腺穿刺的比例仅有20%~30%。绝大部分的初筛阳性人群在PSA初步筛查后并未到专业医疗机构完成后续诊治。居住地与专业医疗机构间的距离、专业前列腺癌诊疗资源的可及性和经济负担可能是制约初筛异常者接受后续诊治的重要因素。
三、结合我国学者的前列腺癌筛查实践,在筛查方法中增加了体外快速检测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开展筛查活动时,可集中收集并保存受试者血清样本后带回医院统一进行PSA检测,或采用便携式PSA检测仪器进行快速检测(微流控技术、荧光免疫层析法等)。需注意的是,快速PSA检测的结果仅作为初筛时的参考,而不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受试者需转诊至医院进行PSA的复测确认。四、增加了前列腺癌筛查路径和PSA异常人群的转诊路径
图1 前列腺癌筛查路径
图2 PSA异常人群转诊路径
附全文
-END-
声明:①本公众号原创发表的文章,任何个人、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文首位置注明转自“CACLP体外诊断资讯”。②媒体合作:021-52258212
↙点击“阅读原文” CACLP 2021 精彩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