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解读 | 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卵巢癌发病隐匿,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措施,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局部或远处播散,5年生存率约为46%。据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卵巢癌主要分为上皮性卵巢癌、生殖细胞肿瘤以及性索-间质肿瘤三大类。上皮性卵巢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则高发于儿童和青春期女性。不同病理学类型的卵巢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些许不同。
1 筛查与遗传基因检测
大部分卵巢癌是散发的,遗传性卵巢癌约占所有卵巢癌患者的15%。
1.1 筛查
目前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也不支持对一般人群进行常规的卵巢癌筛查,但应重视一些卵巢癌相关的临床症状,如腹胀、盆腔或腹部疼痛、腹围增加、易饱感、尿频或尿急,特别是这些症状为新发,或经常出现,应及时进一步检查。
1.2 遗传基因检测
目前,主张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遗传致病基因突变的筛查,特别是对所有非黏液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BRCA1/2胚系突变的检测。
2 组织病理学分类
上皮性肿瘤最为常见,占90%以上。性索间质肿瘤占5%~6%,生殖细胞肿瘤占2%~3%。
3 分期
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FIGO)的手术病理学分期,2014年进行了最新修订。其分期标准见表2。
4 诊断原则和依据
1、详细的病史采集(强调家族遗传史的询问)。
2、 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
3、影像学检查:CT、MRI或超声,必要时行PET/CT检查。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肿瘤可切除性评价,首选增强CT、增强MRI或PET/CT(需排除检查禁忌)。
4、⑶ 胸部X线或CT检查,若有胸腔积液需穿刺抽取积液做细胞学检查。
5、肿瘤标志物检测:
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对应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孕酮、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等;基于CA125和HE4检测的卵巢癌风险预测值(ROMA)对鉴别盆腔肿物的良恶性有帮助。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可作为绝经后或卵巢切除术后颗粒细胞肿瘤标志物。
6、注意排除胃肠道原发肿瘤。
7、注意乳腺检查。
8、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对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如果卵巢肿瘤的病理学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需要排除合并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与卵巢双原发或子宫内膜癌转移至卵巢)的可能。
9、对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如果卵巢肿瘤的病理学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需要排除合并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与卵巢双原发或子宫内膜癌转移至卵巢)的可能。
10、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
5 初始治疗
治疗原则: 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强调综合治疗。
5.1 手术治疗
5.1.1 全面分期手术
5.1.2 再次全面分期手术
5.1.3 保留生育功能的全面分期手术
5.1.4 肿瘤细胞减灭术
5.2 化疗
5.2.1 NACT
⑴ 共识 对卵巢癌进行NACT一直存有争议。目前的共识是,经过妇科肿瘤医师评估后,认定PDS无法达到R0切除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行NACT后再施行IDS,其疗效不劣于PDS。必须由妇科肿瘤医师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先行NACT。对于一些虽然机体状态适合于PDS,但如果妇科肿瘤医师认定达到满意减瘤可能性不大的患者,应推荐NACT,而不采用PDS。先接受NACT患者的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
⑵ 指征、方案和疗程
5.2.2 术后辅助化疗
5.3 初治卵巢癌的靶向药物与维持治疗
FIGOⅡ期及以上的高级别浆液性/高级别子宫内膜样卵巢癌或携带有BRCA突变的其他病理学类型卵巢癌患者均需要考虑在初始治疗结束且获得临床缓解后,开始维持治疗,以期最大程度地延长无疾病进展期、提高临床治愈率。
5.3.1 贝伐珠单抗
5.3.2 PARP抑制剂
6 复发后的治疗
6.1 复发性卵巢癌的分型
6.2 复发性卵巢癌的处理原则
6.3 复发性卵巢癌的系统治疗
6.4 单纯CA125升高的处理
7 随访
7.1 随访间隔
随访间隔: ①第1~2年,每2~4个月1次。②第3~5年,每4~6个月1次。③5年后,每6~12个月1次。
7.2 随访内容
随访内容包括: ①询问症状,并进行体检。②CA125或其他初诊时升高的肿瘤标志物。③根据临床需要,完善胸部、腹部及盆腔CT或MRI或PET/CT检查。④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查。⑤遗传风险评估与遗传咨询(如既往未开展)。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国癌症杂志》2021年第6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END-
声明:①本公众号原创发表的文章,任何个人、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文首位置注明转自“CACLP体外诊断资讯”。②媒体合作:021-52258212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CACLP 2022展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