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记忆 | 回忆加利博士
作者简介
吴思科,曾任外交部亚非司司长;2000年至2007年先后担任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驻埃及大使兼驻阿拉伯国家联盟全权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2009年至2014年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坚定地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
提到我的中东外交生涯,加利博士总是令我难以忘却。我最早见到加利博士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那时我在中国驻埃及使馆工作,缘于给大使做翻译,曾多次见到时任埃及外交国务部长的加利。他的渊博学识和对时局的精辟分析,都曾给初涉外交的我留下过深刻印象。
▲ 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以色列。
当时“十月战争”刚结束不久,中东向何处去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萨达特总统果断决定访问耶路撒冷,在同以色列的关系上作出了艰难的和平选择,中东历史进程也由此发生历史性转折。
对于这一抉择,当时的埃及政界曾存在各种不同声音,而加利作为外交国务部长陪同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用他丰富的国际知识和外交经验,在埃及与以色列之间和平协议的签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1996年3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访华期间,在北京中南海。
1992年加利任联合国秘书长之后不久即访华。我国领导人与他会见时,我以外交部亚非司副司长身份陪同。
当我国领导人谈及中国台湾问题时,加利当即表示:“我是埃及人,对《开罗宣言》还是清楚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宣言》在这些问题上有明确的规定,我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坚定地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说完,双方会心地笑了。
作为第一位来自非洲的联合国秘书长,在冷战结束不久单边主义大行其道的形势下,加利坚持国际公正,注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的态度赢得了许多赞誉,但这些使他失去连任的机会。
▲ 吴思科大使(右)与加利博士在一起交谈
我于2003年出任驻埃及大使后,曾多次与加利交谈。有一次谈起他未能连任秘书长一事时,他说他一点也不后悔,反而感到很自豪,因为坚持了自己的信念,正所谓“仰不负天俯不负地”。
“中非加强合作有利于世界”
2004年4月,我前往拜会加利博士,对他当选埃及全国人权委员会主席表示祝贺。
会见中,加利说,由于各国的历史和国情不同,决定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各国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不断进行着改革。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适合各国的民主模式,任何企图从外部施加“民主改革”的做法都注定要失败。
▲ 加利在联合国演讲
他接着说:“中国在包括人权领域在内的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我钦佩,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访华时会见中国人权机构负责人,探讨双方在人权领域加强合作,共同为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同年12月,我以驻埃及大使身份为加利博士举行了一场迎新年晚宴。晚宴中,加利说:“我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从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到现在,几乎每年都要去中国访问,对中国包括人权领域在内的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深表钦佩。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埃中在各个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 加利1992年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06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埃期间,特别授予加利博士表彰证书,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他的尊敬和谢意。12月,我再次前往埃及人权委员会总部,向加利博士祝贺新年,并向他赠送了中方为中埃建交50周年而特制的纪念品。
加利博士高兴地说:“我非常乐见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祝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非加强合作不仅有利于中非双方,而且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 加利(中)与埃及友人聚会时合影
从联合国秘书长位置上退下之后,加利热心国际智库交流,几乎每年都要应邀来华访问,或出席讲座,或到大学演讲,成为中埃和中阿间友好交往的使者,为很多中国人所熟悉。
加利长期居住巴黎,但他因担任埃及人权委员会主席,还经常回开罗主持会议,并与老友们聚会,我也常常被邀请参加这样的活动。主办方总对我说,这是加利提议邀请的,而且只邀请了中国大使。我深感加利对中国的这份特殊友情。
文化间“情投意合”的秘诀
加利对中国的友好,也源于他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欣赏。中埃两个古老文明是我们经常交谈的话题。加利曾说:“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延绵几千年而不间断的只有中华文明,这是对世界文明的极大贡献,我非常喜爱中国文化。”
他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下来,地理位置是重要原因之一。他曾感叹,埃及因为地处三大洲接合部,历史上曾一再被强国入侵和占领,文化也因此遭到摧毁和中断。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维护国家的传统文化太重要了。回想起来,我们每次交谈总是那么情投意合,这常让我想起费孝通先生“美人之美”这句名言。
▲ 外交部原部长 李肇星
加利任联合国秘书长五年期间,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肇星结下了深厚友谊,成了老朋友。李肇星还亲自把加利所著《耶路撒冷之路》一书翻译成中文,书中真实记录了加利当年陪同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时的经历和感受。
▲ 2002年,南京大学授予加利名誉博士学位。
加利曾经在南京大学讲过课。他特别为南京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称号感到自豪,对南大把他的《民主化与全球化》一书译成中文特别高兴。
他说,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一直奉行客观和公正的立场,特别是在中东问题上,由于它所坚持的这一独特立场,使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不断得以加强。
记得在埃及工作期间,我多次与加利一起讨论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我曾对加利说,我在埃及工作期间亲身感受到埃及的古老文明,埃及人民在五六千年前就能创造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这是很神奇的。
加利也再次和我谈论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他说:“中国的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传承的文明,因此也最受人钦佩。埃及的法老文化中断了,现在只是博物馆文化,现在真正能够懂法老时期文字的人已经很少了;法老文明衰败以后,建立了亚历山大为首都的马其顿帝国,后又被罗马帝国统治几百年,然后又中断了;阿拉伯帝国形成之后从阿拉伯半岛打到埃及,所以到目前为止阿拉伯文化在埃及占主导地位,而法老文化最后还是通过希腊文才得以破译。
两河流域的文化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尽管曾经在历史上作出过杰出贡献,但最后还是被阿拉伯文化所取代。只有中国的文化能够一脉相承,我对此表示钦佩。”
接着他又说,埃及文明之所以没有传承下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埃及处于亚欧非三大洲的交汇处,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强盛之后,都要到此“光顾”,导致对文化的破坏和更替,而中国东邻太平洋,背靠喜马拉雅山,外部强国很难侵入。
我听后对他说,您的分析有道理,当然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断链,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凝聚力。中国也出现过外来文化入侵的情况,但是传统文化总能将其融合,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
▲ 1994年9月,加利访问上海浦东新区。
这么多年来,我和加利博士之间的谈话总是那么投机,就像人们曾经说的,不同文化的人在一起,首先是“各美其美”,即为本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其次是“美人之美”,即达到相互交融这样一个效果。所以我们现在提出的不同文明的相互对话,加强交流也是以此为基础的。
任何一种文化经过几千年发展,并且保存下来,肯定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取人所长的同时保护自身的文化,这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主题。
▲ 加利在埃及开罗发表讲话的资料照片(2009年12月7日摄)。新华社/法新
我最后一次见到加利博士是在2014年12月,当时我作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代表出席埃及外交委员会年会。那时,92岁高龄的加利博士行动已经不便,拄着拐杖出席年会开幕式。
我走上前去问候,并自我介绍,加利马上打断我的话说,“你是前任中国大使,我们是老朋友了!”一句话让我深为感动。
尽管年事已高,加利在开幕式上的发言仍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感觉,他对埃及的转型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发展前景的极大关注。
▲ 2016年1月20日,习近平在开罗会见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等10名获得“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的友好人士并同他们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2016年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埃及和阿盟总部时,亲切会见了包括加利在内的十名获得“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的友好人士。其间,习近平主席还与加利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其情其景令人感动。我相信,中国人民会深深铭记这位老朋友。
- End -
文字 | 《“丝路”外交见闻》
作者 | 吴思科
图片 | 网络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