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哲学》2021年第1期中英文目录及重点文章提要

编辑部 世界哲学杂志 2021-09-20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马克思国家批判思想的双重内涵与现实发展



王凤才 高红明/文

提要: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特征之一。马克思希望通过对国家的批判和对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阐述,以揭露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本质,并最终实现阶级消灭与国家消亡,以及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与全人类的社会解放。在列宁的视阈里,国家更多被理解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又成为激进左翼批判与反思的对象。尽管他们在不少方面突破了马克思的设想,但仍然没有超出马克思最初的理论框架。从理论内涵与价值取向来说,马克思的国家批判思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二是实行人民民主,建设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人类的社会解放。只有将二者辩证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国家批判思想,并用以反思和处理当前多民族语境下的国家问题。

关键词:国家批判;阶级统治;国家消亡;政治解放;社会解放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是有、实有、本有

——“存在”与“本质”区分之史前史



梁家荣/文

提要:西方思想家之探问“是有”(einai, esse, Sein) 始自古希腊,到中世纪的时候衍生出“本有”与“存在”(essentia et existentia)之区分,此后几乎每位重要思想家对之都有所讨论。由于历史久远,源头难知,学者对此区分一直有一些误解,一是以为其在古希腊哲学中已经出现,另一是以为其用法始终一成不变。实际上existentia与essentia两术语之对扬是在阿奎那以后才出现,两词的用法在古代、中世纪与近代不尽相同。考察其史前史不单有助排除误解,而且亦能丰富对其当代使用之理解,此即本文所作之目的。在汉语学界,由于翻译之障碍,对此区分之源头更显隔膜。有鉴于此,本文将以“是有”一词为中心,运用一连串的新译名,务求能使译文在字面上更充分反映外语的原义。

关键词:是有;实有;本有;存在;翻译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



实体与事物

——重思斯宾诺莎对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批评



吴增定/文

提要:斯宾诺莎的实体(substance)概念是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但是,斯宾诺莎同笛卡尔一样,恰恰是用这个亚里士多德的概念批评了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代表的前现代形而上学,甚至比笛卡尔更彻底。如果说实体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首先是指独立存在的个别事物,那么斯宾诺莎则反过来认为,个别事物并不是实体,而是最低层次的样态,即有限样态;真正和唯一的实体是符合因果必然法则的无限力量。这一实体超越了日常的感性经验,只能为抽象的理智所认识。从根本上说,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意味着现代科学的世界图景对于作为亚里士多德主义之基础的前科学的日常经验的根本否定。

关键词:实体;事物;理智;本质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斯坎伦对于人类道德地位平等性的论证



李亚明/文

提要:人类道德地位平等性的论证是《世界人权宣言》为我们留下的课题,也是理解和解决当前各种伦理困境的必要途径。然而, 论证人类道德地位的平等出乎意料地困难,各种论证方案都显示出严重缺陷。斯坎伦的契约主义另辟蹊径,以人们彼此之间相互认可的关系定义道德地位,避免了其他有关人类道德地位平等性的论证曾导致的困境,论证了道德地位的拥有者都在相同程度上拥有道德地位,也论证了道德地位拥有者的范围可以从具有典型人类能力的个体扩展到人类物种的全体成员。通过有关人类道德地位平等性的论证,该理论对道德义务及道德规范性的来源均给出了清楚说明,为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难题提供了可以依据的原则。 

关键词:斯坎伦;契约主义;道德地位;平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实验语义学与指称理论



任远/文

提要:实验语义学对克里普克传统的指称理论及其方法论基础提出了引人注目的批评。本论文重构了实验语义学的论证路线并提炼出实验语义学的三个核心主张,即指称性直觉的文化多样性论题、名称的语义指称的文化多样性论题与发现指称的方法论和指称多元论论题。论文依次对这几个论题提出了反驳的论证,尤其是侧重于从语义指称的同一性和元语言直觉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文因此认为实验语义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充满困难的。在此基础上,论文也从中西思维方式和命名实践的角度对实验语义学有关指称测试出现的跨文化差异现象给出了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的解释。

关键词:实验语义学;直觉;指称理论;文化差异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哲学系



脑、心、世界:

预测编码、新康德主义与超越论的观念论



[丹]D.扎哈维/文 李恒威 康文煌/译

提要:最近一些神经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预测编码进路支持了一种激进的神经表征主义,按其所言,我们有意识体验的内容是一种神经建构,一种由脑生成的模拟。这种说法与19世纪中期德国新康德主义者发展的思想极为相似。而一些新康德主义者最终对他们所处的表征主义框架的说服力和内在一致性产生怀疑。我在本文中将首先论证当代预测编码的支持者需要认真对待其中的一些关注点。之后我会转向现象学。我们会看到,胡塞尔支持超越论的观念论的动机部分是由于他拒斥表征主义和现象主义,以及他试图捍卫体验世界的客观性。这让我们面临一个有趣的问题,即哪种立场最能顺应我们对实在论的自然倾向:当代神经表征主义还是胡塞尔的超越论的观念论?

关键词:预测加工;新康德主义;超越论的观念论

译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系


—END—

微信编辑:张 丹


世界哲学杂志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投稿:http://zxyc.cbpt.cnki.net

● 扫码关注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