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前两月的出口看产业链转移

深圳宁南山 宁南山 2023-04-27

老是会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中国出口订单骤减,订单转移到东南亚之类的新闻,

其实我每次看到这种消息内心都是很淡定的,因为虽然低端产业链的确在发生向印度,越南迁移的现象,不然这两个国家何以近些年经济增速都还不错呢,

但这么多年产业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和产业发展不存在一夜之间崛起的事情,也不存在一夜之间的衰落,注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战以后到现在都七八十年了,全世界真正赶上来并且进入到发达经济体的只有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以色列等少数几个经济体,而全球国家和地区中的发展中经济体可是有大约150个,而即使是这些东亚文化圈经济体,也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努力,

日本1966年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1992年凭借着日元升值历史首次人均突破三万美元,耗时26年;

韩国1977年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17年才历史首次人均突破三万美元,耗时40年;

台湾1976年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21年才历史首次人均突破三万美元,耗时45年。

中国大陆2001年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22年耗时20年的时间人均也才1.27万美元。


以上都说明,一个经济体要想发展起来,是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奋斗的,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是不行的,中国制造这么大的产能,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转移到东南亚,印度呢?必然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

同样的一个经济体的衰落也并不会有那么快,二战到今天七八十年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什么的依然发达,日本经济都停滞了二三十年了,日本也只是从全球第二跌成了第三大经济体,人均依然有三万多美元,所以说要想抹平差距,哪有那么容易。

即使是像我这种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的人,也只是预测到2030年人均突破2万美元,进入发达国家门槛,而这时候建国已经超过80年了,改革开放也超过50年了。

所以东亚经济体都要耗时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你说印度,越南能在一夜之间就突然完成,把中国的订单都抢了,这怎么可能呢。


经济和产业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不说技术突破的困难,你想建一个大型工厂,从前期的招商引资谈判,到工厂选址和规划设计,到动工,到完工,到良率和产能提升,到成本降低,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通常得几年的时间,而且即使完成了这个过程,也并不能保证工厂就一定具备最强的竞争力,谁说新设立的工厂就一定能竞争过已有的工厂呢?

华为这么强的公司,进入汽车领域也几年了,合作伙伴的工厂也建好了,但现在不要说和比亚迪,特斯拉比了,搭载华为方案的汽车销量还竞争不过国内的造车新势力。


就拿半导体产业来说,从2018年中兴事件开始我国已经举国重视并且投入到该产业的发展,到今天已经2023年了,五年时间过去了,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企业的营收有了几倍的增长,但是在全球的绝对份额依然比较低,距离世界一流的目标还是有很大距离。

中芯国际是2000年成立的,到2022年花了二十多年时间,营业收入依然不到台积电的十分之一。

如果有新闻说,台湾地区,韩国,美国的芯片产业一夜之间订单骤减,产能转移到了中国大陆,那这种新闻肯定是哗众取宠的,


说到这里,我查了下1-2月的各经济体的出口情况,都是按照美元计算

中国大陆下降6.8%;
越南下降10%;
韩国出口下降12.1%;
台湾更惨一些,1月份出口下降21.2%,2月份下降17.1%;
汽车出口大幅增长成为中国大陆1-2月出口最大亮点,出口金额增长了65.2%,达到140.25亿美元。

这四个经济体都过春节,春节期间都放假,所以可比性是非常高的,中国大陆反而是其中出口下降最少的。

印度一月份的出口也下降了4.6%,同样处于疲软的状态。

实际上从东亚+东南亚经济体的出口疲软表现看,主要还是欧美的需求下降了。


客观的说,中国大陆的低端产业链的确正在发生向越南,印度迁移的现象,但是我一直反复说的,产业的价值创造是倒三角的,也就是上方的中高端产业创造了大部分的价值,低端产业创造的价值远小于中高端产业,低端产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提供大量低收入的就业岗位,毕竟是劳动密集型。

或者说,中高端产业和低端产业的价值分配也是符合二八或者三七定律,也就是中高端产业创造了70%-80%的价值,而低端产业创造了20%-30%的价值。


这个数值并不是我随口说的,全球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就占全球的60%多,他们掌握的基本是高收入的中高端产业,加上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也掌握了不少中高端产业,加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多厚少也有些中高端产业,因此合计百分之七八十是差不多的。

因此我们的核心在于我们产业升级是否顺利,因为向上才是真正广阔的价值空间,毕竟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总量是越南的100倍以上,从他们手里通过产业竞争拿到一些产业份额过来,这个蛋糕可是就太丰厚了,财富更多了,剩下的是分配问题。


产业升级突破还会带来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是否迁移产业链的决策权在中国手里,就拿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尽管耐克,阿迪这些外资品牌早就把大部分产能迁移到越南等国家了,但是中国目前仍然是全球最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国和出口国,并且远远超过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国家,为什么?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本土的企业崛起了,像安踏,李宁,雅戈尔,波司登,百丽等品牌,都是在国内生产。

下图是百丽鞋业在贵州铜仁的工厂,来自贵州日报2022年2月的报道。

同样的,如果说今天苹果公司在决策是否搬迁其供应链有强大影响力,那如果国产电子品牌能替代更多苹果的份额,则这个决策权就更多的转移到了中国自己手中。


总之,我们要认识到,不管是向上的产业升级突破,还是低端的产业链外迁,都是一个缓慢的,逐渐的过程,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就拿过去的两年来说吧,由于疫情管控得当,中国在出口金额几乎是越南10倍的情况下,出口增长甚至比越南出口增长还快,

2022年相比2020年,按照美元计算中国出口增长了39%,而越南增长了31.5%。

所以说赶超和追赶哪有那么容易,这句话对中国适用,对越南,印度也同样适用。


而对我们来说,最为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则是向中高端的产业升级和突破,那里才是真正的主战场,不仅仅是极为丰厚的价值,而且意味着增强对低端产业链是否转移的控制力。


往期文章链接:

为什么新加坡人均八万美元了,却并不让人神往

共同富裕时代,中国该如何征税?

简单总结下我国在2022年的一些高端技术突破

一年又一年,新年到来时跟大家简单聊几句

关于2022年中国人口下降,简单的说几个数据和想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