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到底能不能跨考?采访了上岸学姐们,发现跨考生与非跨考生差距在这

小路学姐 戏梦电影考研 2023-10-03

戏影考研能不能“跨考”?上岸几率大吗?每年在接触新生时,戏梦学姐都要被问及无数次这个问题。

其实,戏影考研的跨考生非常多,上岸之后,你也会发现自己的同学本科专业五花八门。这次,我们以“跨考生和非跨考生的差距”为切入点,请来了几位已上岸的非跨考学姐,听她们聊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观察和感想。




Jane:本科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现在是电影MFA研究生

小C:本科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现在是电影MFA研究生

Camellia:本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在是电影MA研究生



主持人:本科主要学了什么课程,与考研考察内容的适配度如何?


本科课程学习范围很广,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涉及。像中外电影史、电影理论、视听语言都是非常基础的课程,学校还细分了港台电影、纪录片创作、短片创作、影视剧本赏析、非线编等课程,到大二、大三我们还开了视觉文化导论、美学、西方美术鉴赏等课程。

此外,还有类型电影、百部电影导读等选修课供我们选择。

重合度挺高的,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考本专业考研的原因吧,可以在本科基础上继续进阶,也因为学过一些皮毛,备考过程会更顺利一些。


我本科是广播电视编导,课程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践,因为涉及到分科,大一是戏文广编两方面培养,主要上了一些基础的电视艺术概论和戏剧艺术概论,剧作课程和赏析略有涉及。到分科后系统地学习了电影史,但重心放在影视节目方面。

准备考研时,艺术概论和电影理论没有接触过,电影史也需要从头学起,把本科课程的导览变成精读,所以没有哪门课程是不需要花大功夫做功课的,与跨考的同学一样扎扎实实地学习了专业课程,也发现了本科知识体系的不足。


我本科虽然学的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但由于属于新传院,相对来说综合性比较强,不仅有戏剧影视专业知识,还有电影电视方面内容要学。课程有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剧本写作等,但都学的比较基础,类似于走马观花。

跟考研的重合度有,但深度不够。如果只凭本科学的中外电影史内容,参加考研写不了论述题,顶多写个名词解释。

问题二:作为非跨考生,你认为自己的优势大吗?主要体现在哪里?


我觉得优势是一定存在的,至少在备考教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名和作品,也有了四年的专业向观影基础,并在观影的基础上累计了一定的视听美学意识。


优势还可以,一方面知识点吸收可能快一点,另一方面比跨考生的入门时间短一些,我可以立马就进入状态,不需要提前适应,毕竟每个专业学习模式都不太一样。

另外,从专硕角度来说,实践机会肯定比跨考生多一些。比如我们本科的一些作业,既然写了这个剧本,哪怕好坏,你都是有印象的。


非跨考生优势在于在本科经过一系列的视听训练,会清楚电影的运行机制,对涉及到的几个备考版块分别有什么作用有比较清晰的理解,也因为课程要求有一定的阅片积累,初期进入学习会比较快,但也仅限于此。

因为我本科关于电影的课程比较少,所以也只是入门轻松,后期会越学越艰涩。

问题三:自己在本科学的哪些专业技能及素养,在初试和复试阶段特别有用?


好像也没有特别有用的某个技能吧,顶多是对画面捕捉更敏感一些,同时凭借四年的基础,梳理知识框架也更顺更快一些。不过因为本科学的就是电影,实习也自然和电影相关,这个在复试的时候会稍微帮助到自己。


这个在复试阶段比较明显,作品集要比许多跨考生丰富一点,比如在本科期间的与影视挂钩的学术性论文、影评、摄影作品、视频作业等,这种丰富的作品集会直观地摆在老师面前。

同时由于本科的学习实践经历,老师在问一些专业性问题时,抛开深度不谈,广度上我随机应变能力会比较强。


初试阶段除了前文提到的视听扫盲、阅片积累等,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技能素养。而且由于课程形式比较灵活,有很多PRE课程、放映解析课程、通过实践验收的课程等,在应试比较固定模块化的学习反而有些难以进入状态。

复试阶段因为平常的作业、论文和拍片实践,在作品集准备上会相对轻松,而且因为学广编等专业的一般会有艺考经验,在本科之前就经历过很多面试现场,可能有些帮助。

问题四:本科学长学姐考戏影的多吗?会不会客观上为你们提供了很多信息渠道?


我接触的学长学姐不太多,她们基本上都是非跨考,为我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例如真题、热点资讯等。

我感觉是分院校的,像艺术类院校,他们可能会更容易些。我是综合类院校,大部分学长学姐考的都是新闻传播、广电等比较热门的,考电影和戏剧的人反而很少。


挺多的,大多数学长学姐都是考的本专业研究生。一般学校会有负责考研咨询的老师,如果主动提就会帮忙联系近年上岸的直系,但如果本来不亲近只是为了考研去交流的话也不好意思问太多,一般就是基础信息给一些指引,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问题五:从你的观察来看,同样是戏影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有什么差异?


我觉得教学培养模式是最大的差异。因为本科的时候,就我个人而言,我会偏向把电影当作某种专业来对待,现在想来是死记硬背,偏应试的。

而研究生教育是导师制,在这种氛围下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与导师有更多学习交流,也有更多丰富的线下活动和观影机会,总之电影不再是学习,而更偏向于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课程内容上可能暂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不管是课程命名还是课程上的内容,其实没啥大的差别,但是可以明显感觉到师讲课的高度不太一样,以及同班同学之间的学习状态、整体的电影素养肯定都不一样。


本科的教育时长较长,所以课程安排得比较松散,多个面向兼有,但真正有知识收效的很少,比如概论基本上就是专题导览或者历史的简单梳理。

本科只是在相关知识板块上做了基础的扫盲积累。如果不是有备考拓展学习的经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很难衔接上。

从专硕来看,其实本科有学生剧组的经历,就会发现拍片子,尤其是做导演,真的是需要大量知识背景、训练、金钱和个人天赋,我身边的很多本专业同学也就因此放弃了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在实践上精进的机会。

问题六:读研之后,你感觉非跨生与跨考生有区别吗?如果有,应该怎样弥补两者之间可能的差距?


区别应该暂时体现在理论和视听基础上。但这种差距只是暂时的,如果决定了要跨考的话,跨考生可以早早定下目标,早一点翻阅理论书籍打基础,多过几遍框架;也可以利用备考期间的饭点多刷电影,保持对画面的敏感度。


我现在感觉身边同学区别不大。既然都已经上岸了,初试学到的东西其实大部分已经涵盖了本科期间上课课程内容,但是实践可能会有所欠缺,因为没有实践作业之类。不过很多同学实践能力肯定是有的,可以在考研前或读研期间,把这种实践的部分补全。


总体来说区别不大,大家的相似之处就是一起打了考研这场重塑自身的仗。如果非要在两者之间找出差距,可能是非跨生需要本科相关的知识时能更快调用。

问题七:你觉得跨考生有什么优势吗?


跨考生的优势在于有其他专业的学习经验,例如新传广告等所学到的传播学相关知识也可以作用于电影,更不用提许多跨考生在哲学、汉语言文学等人文专业的影响下所持有的思想深度了。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模式会不一样,我觉得她们具备更丰富更充足的别的专业知识,本身拥有其他专业的技能,同时又有电影专业知识的加持,相当于你学的是double知识。

电影本来就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初试分很高,再加上有别的专业的加持,是不是其实更有优势?这样反而非跨考生不占优势。


一些跨考生可能对学科会有更深的理解,尤其是人文社科方面有基础的同学,他们可以很好地调用自己的哲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运用到研究上来,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维逻辑也更加完善。

外语专业的同学在信息渠道收集、文献参考的面向会更宽,在复试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优势。我感觉非跨生上了研究生后反而需要补齐的知识更多了,而且也会在比较中去发现自己知识体系的缺失。

主持人:你想对跨考生说什么?


电影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艺术也是开放的、自由的,跨考与否,只要做好准备,一切都不那么重要。


跨考和非跨考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跨专业考生是有自己优势的,知识上的差距其实很容易补足,灵活思辨的思维、语言组织能力也很重要。不要害怕!


备考是研究生的预科准备,大家在近一年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新的知识体系,探索学习方法,踏踏实实地走完备考进程的话,不会有什么难以弥合的差距,甚至可以运用好本科基础,毕竟考上以后可是拥有两个不同学位的呢!




经过这次访谈,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对跨考生的利好信息:

研究生课程要比本科课程更深度、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观影、实践活动更多。读研后的同学们感觉跨考生和非跨考生总体区别也不大。

一是很多跨考同学在备考期间打下了很坚实的专业基础;二是大家学习能力差距不大,很多学习内容对于非跨考生来说也是全新的。

此外,跨考生有本科的学科优势,对学术研究和电影创作都有帮助。毕竟,无论是学者,还是创作者,想要做出成绩,都不可能只在电影学科内部打转。

跨考生与非跨考生的差距和弥补方法:

差距:非跨考生本科学过电影相关内容课程,有考研基础,入门较容易。

弥补方法:

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校内选修电影相关的课程

②参与学校相关社团活动/寻找相关实习,积累作品和经验

③日常阅读专业相关的书籍,坚持看电影

④做好完整的备考规划,投入至少一年的时间系统学习专业知识。

差距:非跨考生考研会有学长学姐提供信息帮助。

弥补方法:

①利用好社交媒体。网络使信息流动更加民主了,认真阅读戏梦和其他考研机构、上岸学长学姐的文章,可以填补你的大部分信息盲区。

②推荐报名我们的全程班课程,从入门、基础、强化到冲刺,每个步骤的课程、督学和练习,可以帮你少走许多弯路。

差距:非跨考生实践经历丰富,复试作品集有优势。

弥补方法:

①早做规划,在备考还不紧张的时候,可以导演一部短片、写一个剧本等。

②如果学科相近(比如人文、传媒等),可以尽量选择和电影相关的毕业论文选题。

③尝试与电影相关的实习(拍摄、电影节志愿者、电影媒体等)

④看电影,坚持写影评!写作是一种思考方式,他会促使你更深入地与电影互动,也可以在不知不觉间丰富你的作品集。



主持人小路(跨考)个人经验谈

以我个人为例,我是三跨考生,在校几乎没有任何戏剧影视方面的实践机会,但我还是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履历和电影、传媒类相关。

第一,本科课程上,选修课我都会尽可能选艺术、美学、电影之类,虽然总共也就几门可选,但在这些课上我提交的结课论文都是电影相关。

第二,我大一在学校的青年传媒中心待过一年,平时采访并撰写校园新闻稿。这个门槛很低,学生组织每年都会招新,适合大一大二的同学报名。

第三,参加过大创,带队撰写的论文主题也是电影。这个也不难,只要关注电影期刊杂志,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可写。只要有老师愿意署名带你写,就大胆的报名参加。

第四,我大三还一时兴起办了影评公众号,写过一些影评文章,影评真的不难,有了电影视听基础后多看别人的影评,会发现一些写作套路。虽然这个公众号只更新了半年,但是不管研究生复试还是后来见导师,都被问到了!

第五,我在考研结束后,立刻跑到上海某广告公司实习了近半年,这个实习也是为了增加复试履历。有些人可能觉得考完就万事大吉,其实等成绩也很心焦,不如出去实习增加点底气,特别是跨考电影专硕的同学。并且初试结束的时间应该也是许多公司比较缺实习生的时期,像我们这样的门外汉好入场。

即使不想去实习,也可以利用这段空档认真写几篇影评、练习摄影、拍个简单的小短片等等,这些都可以放入复试作品集!

点击了解调剂班详情


点击了解复试班详情


报班指南


全程班开课,电影艺术基础课上线

23级戏梦调剂班上线+调剂问题全解答

23级戏梦复试班

戏梦2022年「年终盘点」

24级戏影全程班(早鸟价进行中)

24级戏影全程班(A1)班型介绍

24级戏影入门班(限时免费)

24级戏影公开课(拼团1元,全年有效)

戏梦23级院校小班老师的「年终总结」

24级戏梦电影考研社群招募成员

戏梦招聘:教学/教研/教务 全职/兼职

24级考研必读


✔书单

外国电影史参考书单

中国电影史参考书单

电影创作参考书单

✔片单

中国电影史必看片单

世界电影史必看片单

✔经验

择校必读 | 报考指南

戏影考研全年复习规划指导

择校|根据你的职业规划,推荐你选这所学校!

择校|城市资源、院校层次、学科排名

24电影考研问答大全

备考24级考研,你现在能做什么?

调查:电影专硕真的烧钱吗?

备考故事|24岁,先后从大厂和国企离职后,我选择跨考电影研究生

备考故事|我不想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备考故事|我就想看看努力了这么久,到底考研是个什么样

23级初试400+分的戏梦学员有话要说!

✔干货

拉片课精华:经典电影叙事

《中国奇谭》考研知识点通览

第五代导演何平逝世

✔活动

#考研观影计划#,打卡中影史经典拿电影周边

✔真题

23级全国院校最新真题(回忆版)

23级全国戏剧与影视学考研命题解析(学硕)

23级全国电影MFA考研命题解析(专硕)

最新考研真题解析及备考建议(北京院校)

最新考研真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上海院校)

最新考研真题解析及备考建议(华东院校)

最新考研真题解析及备考建议(华中院校)

最新考研真题解析及备考建议(华南院校)

最新考研真题解析及备考建议(西南+西北)

23级复试必读


23级戏影复试班上线了!

23级戏影调剂班上线了!

2022年全年热点干货通览

备考复试,你现在能做什么?

近三年全国电影院校「复试分数线及录取人数」

考研复试必看片单

复试经验贴:上海大学、上海师范、上海戏剧学院

复试经验贴:电影资料馆、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

复试经验贴: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

复试经验贴:海南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


分享是一种生活信念


电影干货:创作/史论/产业/热点

考研经验:上岸/二战/避雷/方法


电影/戏剧戏曲/艺术概论/广播电视


无论你擅长哪一个专业

添加学姐微信,然后介绍你自己!

(投稿加此微信)

戏梦课程顾问

锦鲤学姐


戏梦课程顾问

阿利学姐

@戏梦电影考研

新浪微博/B站/小红书/知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