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10月3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家庭的悲剧,多数都源自于“不会好好说话”!

点击蓝字关注👉 中国反邪教 2018-10-31
1

好好说话,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周末去舅舅家做客,恰逢舅母生日。还在实习的表妹为了给舅母一个惊喜,虽然一个月到手的工资只有两千多,但还是用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大束花送给舅母。


大家都夸表妹孝顺,不料舅母却劈头指责:“你倒是挣了多少钱啊?还买这种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本事没学到,花样倒学了不少。就不能省着点,让我和你爸少为你操点心吗?”


原本笑容满面的表妹低下了头,委屈地走进了房间。


而我却看到舅母正喜滋滋地捧着那束花,小心翼翼地插进家里漂亮的花瓶里,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


舅母不是不喜欢那束花,也不是不感激女儿的心意,不过是用错了表达方式,本能地诉诸于讽刺和打击。


这就是很多中国家长的做法,他们几乎不会给予孩子赞扬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却是打击、挖苦和讽刺。


这样的父母在中国有很多,他们不是不想为孩子好,只是错以为说点让孩子大受刺激的话,就可以让孩子变得上进。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父母对孩子说:


你看xxx多懂事,你有人家一半能干我就烧高香了!


就你还想干XX,算了吧!


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


……


这种教育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打击式教育”。很多孩子因此受到摧残。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尚处于不断寻找自我认同的心理未成熟阶段,很容易因为这样的打击变得不自信或自卑,最后不愿与人沟通,甚至疏远父母。


有一项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家里“经常被骂”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绘本作家几米说,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因为伤痕是看得见的,而责骂带来的伤口则是无形的。


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但需要学习。好好说话,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陈礼 摄


2

好好说话,是婚姻里最该有的心机


曾经看到一个帖子:扒一扒隔壁结婚6年的夫妻对话。


丈夫出差回家


妻:欢迎老公回家,辛苦了!


夫:谢谢老婆,家里打扫得真干净。今天咱们吃啥?


妻:吃火锅好吗,弄上两斤羊肉给你补补身子。


夫:我也喜欢火锅,可是昨天应酬吃火锅上火了,太辣了。


妻:是吗?可是我把锅底弄好了。这样,咱们不放辣椒,一会儿下点萝卜,可以去火。


夫:好的呀,家里的火锅比外面的健康,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妻:呵呵,我再泡点妈今天带来的农村秋木耳,下火锅可好呢?


夫:说得我快流口水了,老婆辛苦了哦!


妻:不辛苦,你先看看电视啊,我去备料,咱们一会儿就开吃。


夫:好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帖子后面很多人回复说,感觉像教科书里的对话,每天这样说话不累吗?


楼主却回复:他们真的很恩爱,是小区里的模范,待邻居也好。


起初,我也不相信这样的对话会发生在结婚6年的夫妻之间。后来真正遇到才明白,他们这样说话,并不是跟你客气、拿你当外人,而是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语言习惯,不仅对伴侣是这样,对父母和孩子也是这样。


这种教科书式的对话,正是夫妻保持恩爱的秘诀。


懂得好好说话的夫妻,幸福感也更强。


那些不幸福的家庭,日复一日地争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妻子生病时,丈夫明明很关心妻子,嘴上却一定要不依不饶:“发烧了吧?该!谁让你穿这么点衣服出去瞎浪?降温了你不知道?”


妻子本来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要尽快收衣服,拿起电话却变成了:“你在干嘛?外面下雨都不知道?真不省事!”


许多夫妻在一起时间久了,耐心被消磨,对另一半即使是出于好意,说话时也不顾忌对方的感受。话到嘴边就变成了指责和抱怨,久而久之,家庭生活便出现危机和裂缝。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中有句话说:恋爱时,他们有说不完的话;结婚后,他们有吵不完的架。


不好好说话,是扼杀亲密关系的“元凶”。夫妻之间的隔阂、争吵、冷战,大多都是“不会好好说话”造成的。


但是,婚姻中的双方都应该明白,家是讲感情的地方,不是论是非之地,更不是用语言磨成利刃去戳对方心窝的战场。


婚姻没有“胜负”,感情没有“是非”,对身边陪伴最久、相爱最久、一起生活得最久的另一半发脾气,是最愚蠢的行为。


好好说话,才是婚姻生活中最该有的心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

好好说话,是儿女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一位作家曾讲述过一段因为自己不好好说话而伤人的往事:


60岁的父亲不会用微信,也不会打字,曾因为下载微信的问题多次向她求助。而工作繁忙的她因为没时间与父亲交流,教父亲学微信这事便一直拖着。


有一天,父亲问她,如何下载微信。


她正跟一个编辑谈新书题目谈得热火朝天,父亲突然的问话打断了她的思路。于是,她不耐烦起来:“老爸,你没看到我正在跟编辑有事吗?好好好,你等一下可以吗?”


父亲不说话,只在她身边坐着。等女儿忙完了之后说:“我现在不中用了,凡事都需要人教,你说教我微信,这都拖大半年了,到今天也没教我。你看你刚才的态度,多伤人。我是你父亲,可你这一等让我等了大半年。”


听完父亲这番话,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心生愧疚。


我们总是认为,孝顺就是给父母吃好的穿好的,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但其实,真正的孝顺,是对父母好好说话,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理解他们的不安,安抚他们的焦虑。


这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报答。


古语有言: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那些无心或有意的伤人话语,实际上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语言暴力。


要转变这种沟通方式,就应该学会用爱和宽容去聆听彼此的需要,而不是被一时的情绪所操控。


其实,我们之所以常常不能好好对身边的亲人说话,大概就是因为大家在一起很久了,早已习惯了互相拥有的生活,从未设想过会失去,火气上来了就出口伤人。


而实际上,时间走一天,父母在这世上活着的时间就少一天。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许能对父母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少一些抱怨和冷漠。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幸福的家庭需要一颗爱与感恩的心去维护。所谓的孝顺,就是对父母好好说话。


▲何蓬磊 摄


我们常说,说话是门艺术,话要好好说。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地方。


我们总是把最好的态度留给陌生人,把最坏的态度留给身边亲近的人。


有人说:人生在世说白了也就是和七八个人打交道,把这七八个人摆平了,你的生活就会好过起来。


在这七八个人当中,父母、伴侣、孩子就占了一半。


要想过得幸福,说到底,还是得从好好说话开始。


拉到文末

点个赞

愿每一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往期精选

➤气愤!革命老区现“日军”游街,还边走边打广告

➤母亲狠心虐待孩子,亲人互相狂扇耳光……这个让他们如此疯狂的女魔头,究竟是什么人?

➤为什么睡得越多反而越累?真相原来是这样......

➤点赞100000+!夜色中这个小小身影,让无数人湿润了眼眶

➤煮粥、炖肉那层泡沫到底要不要撇掉?好多人都做错了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

来源:精读,作者:飞小白,综合中国新闻网等。原文有删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