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刷屏了!花3万块学的神奇方法,能让孩子1分钟看完10万字?

Glory 中国反邪教 2019-12-10


最近又有“黑科技”袭来——量子波动速读


光听这个名称就已经让人“不明觉厉”了,看真人现场更是诡异无比。在一些网友发布的视频中,孩子们一人拿一本书飞快地翻动着,哦不,用术语说应当是飞快地“波动”着,眼睛似乎根本没有去看书,也根本看不过来,因为“波动”的速度快得令人发指。

 


据说这就是孩子们正在开启体内小宇宙,以量子能量引导大脑,最终可以实现用1-5分钟一目十行地看完10万字的书,并且能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



这样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的课程,一套下来至少三五万块,而且在市场上行情还十分火爆!


这些课程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家长们前仆后继纷纷掏钱?


翻得越快,和宇宙的距离就越近


到底什么是“量子波动速读”呢?


据称它是基于一种高速的HSP感知能力,也就是英文单词“Heightened Sensory Perception”的缩写,代表的是超越5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高等感官认知的能力。


据创始人飞谷由美子说:“当孩子们快速翻书的时候,书本的信息就会以影像的方式快速地在孩子们大脑内部的想象屏幕中展现,就像播放电视一样,画面清晰而且稳定,直观可见。”


正所谓:“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离就越近!



更神奇的是,量子波动还能帮你搞翻译:“即便书本的内容是法语、德语、或者英语写的,也会翻译成你的母语。然后再配合图像,你就可以马上明白书本的内容。”原理是“当你翻书的时候,你右脑中的高效能运算系统能够迅速激活,随之激活大脑中的翻译功能。”


这……可以说已经打破了人类已知的任何一项宇宙规律了。早知道可以这样,我们还费什么事学什么外语?



不光有培训班,量子波动速读甚至连比赛都有了,参赛人还不少呢。



比赛看起来还挺像模像样,监考老师们一字排开,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孩子们;小朋友们着装统一,胳膊上贴着姓名编号,桌上放着计时器,对着书本就是一通翻翻翻翻翻翻......



工作人员表示:翻书几分钟,就能完整阅读几十万字!


事实上,据无邪君查阅资料,量子是表现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量子波动”只是物理学上量子的一种状态。真实的“量子对撞机”得有三四层楼高呢,很难想象单纯用手翻阅书本能产生什么量子波动。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博士唐骋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典型的骗局。量子波动跟人的阅读没有关联,不可能实现速读。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蒙眼识字”吗?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量子波动速读”这样的骗局并不是第一天出现,媒体就曾曝光过不少类似的闹剧。


比如脑门吸铁勺,估计大家都不陌生。



还有一款神奇的“全脑智慧耳机”。据说使用者能直接感知文字,不用看就可以知道卡片上写的什么东西。


传说,使用智慧耳机9天,就能蔽目识数、辨色……使用19天,可以锻炼出一丝丝的预知能力,能预测出下一个要读的词语!



使用智慧耳机29天,甚至还可以,呃……蒙眼骑车! 



还有一种跟“智慧耳机”相类似的特异功能——“蒙眼识字”,也十分“神奇”。电视节目《1818黄金眼》去年就曾曝光:市场上有一种“蒙眼识字”的培训班,可以把孩子训练得蒙着眼睛就能识字,还能辨别颜色。


据老师说,这叫量子波动,“闭着眼睛就能够拨出书的95%的内容,只要这样翻翻,就叫做拨书,而且不用眼睛看,要把眼睛蒙起来。”


原理是物理学的量子纠缠,还有光的波粒二象性……



高级感知能力、量子、波粒二象性……一个个公众陌生的科学术语任意排列组合,就有了某种神秘的“力量”。再有号称国外的专业教育理论加持,最后再来场神奇的现场表演,一套课程就出来了。价格还不便宜,有家长说花了三万多报一个这样的班。


也有家长表示过质疑,但是老师自有一套说辞:小孩子十八岁以前都有这种感知的功能,大了就感知不到了。


然而,经过电视台调查,这些“神奇事迹”其实都只是骗局。



有孩子表示:其实透过眼罩缝隙就能偷看到卡片上的内容。对于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培训老师并不禁止,反而孩子说自己看得到的话,就会有奖品和鼓励。


这些也都不算新鲜事儿,早在2013年同样的骗局曾被曝光。



再往前看,在1979年的特异功能热潮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的特异功能调研组在一些省市实验调查的结果表明,那些以前被当地发现具有特异功能的孩子, 在识别调研组严格设计的试验面前,全都使用了作假偷看手段被检查出来,并当场写了检讨。



所以说,骗术没有变,只是换了一套说法。


家长为何愿意为各种稀奇古怪的骗术买单?


如此不靠谱的事儿,明眼人一下就能识破,为何总有家长“掉坑”呢?



教育专家熊丙奇说,这类骗局大行其道且长盛不衰,主要原因还是神童情结作祟——它抓住了家长想走捷径的心理。


有时候,明知道可能吃亏上当,只要有那么些许可能,家长也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毕竟,万一有效果呢,花点钱就能让孩子获得强大的记忆能力、学习能力甚至理解能力,多美好!



那些为了高额利润铤而走险不择手段的培训机构,正是紧紧抓住了当下学生家长望子成才的迫切需求,用培养神童的诱惑助长了这种心态。


但是,教育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读书也不是背书,就算真的记下了10万字的内容,这种训练的意义又在哪里?


骗子机构需要监管,但家长也需调整心态。否则,下次若骗子换了一套话术,他们还会再次入坑。无邪君在此提醒广大家长,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投机取巧,更不能轻信所谓的“神秘力量”。


划到文末点“在看”

提醒更家长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国反邪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Glory

别坑娃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