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称他是“我真正的老师”,走上绞刑台说的最后这段话气壮山河!

黎璃 中国反邪教 2021-07-30

 

1916年的春天,已是一派生机盎然,中华大地却仍处于寒肃之下。


正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有感而发,写下《青春》一文:


“春日载阳,东风解冻,远从瀛岛,反顾祖帮,肃杀郁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彼时,李大钊27岁,正是青年壮志之时,言辞间洋溢着热情,激励青年们奋发向上。同时,也奠定了他一生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崇高使命感和不懈奋斗精神。


▲影视剧《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




一手妙文明道义


如果要形容李大钊的一生,用他的亲手题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注解最合适不过。


▲李大钊


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李大钊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5月回国后,李大钊便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仁人志士都在思索,中华民族的路在哪里?中国的明天在哪里?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苦苦探求中国未来道路的李大钊备受鼓舞和启发,他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并断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李大钊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进而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五四运动后,李大钊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后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论证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需要的深刻道理。李大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新青年杂志


李大钊认为,古老的民族能否再现青春,关键“系乎青年之自觉何如耳”,因此致力于青年启蒙,做青年的良师挚友。包括毛泽东、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黄日葵、罗章龙、刘仁静等在内的一大批进步青年,都深受李大钊影响。


对来北大求职的青年毛泽东,李大钊十分赏识,安排他在图书馆当助理员。当时已是学界权威的李大钊,对这位只有中等师范学历的职员有问必答,还常向他推荐新书。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


在那个黯淡的年代里,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播种在这片土地上,照亮了很多人的天空。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0年2月,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经天津前往上海。途中,二人商讨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问题,约定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开展筹备建党工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李大钊回到北京便开始着手建党工作。10月,李大钊亲自领导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下旬改称共产党北京支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李大钊虽因故未能参会,但他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其成为公认的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北方许多省份的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都跟李大钊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1922年5月,李大钊利用吴佩孚刚刚控制中央政府,想要铲除交通系的机会,通过关系给交通总长高恩洪派了安体诚、陈为人、张昆弟、何孟雄、颜昌颐、包惠僧6个铁路密查员,到京奉、正太、陇海、京绥、津浦、京汉铁路调查交通系的贪腐情况。6人以合法身份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借此机会,张家口、石家庄、保定等地的党组织纷纷建立。从1920年10月北京早期党组织建立到1927年4月李大钊牺牲,6年多时间,李大钊通过北京党组织派遣大批共产党员到北方各地建立中共党组织,在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河南等北方广大地区及西北军中建立了23个地委和100多个独立支部,党员发展到3000多人。


同时,在1922年至1924年期间,李大钊受党的委托,还在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奔走,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李大钊还领导北方党组织配合五卅运动,配合北伐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




一腔热血不畏死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北方政治形势日益恶化,李大钊一直受到北洋政府通缉。在极端的危险下,李大钊领导着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一直到1927年4月6日,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将李大钊逮捕。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带到了刑场,他的头发已经被剃去,灰布棉袍满是皱褶,手脚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绞刑台就在面前,但他表情平和,步履从容,毫不畏惧。



当行刑官问到李大钊有什么遗嘱时,李大钊镇定地说:“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分也,何函为?”


说完,他将头伸进绞环,高呼一声“为主义而牺牲”。


那一天,同一个地方,范鸿劼、杨景山、路友于、张挹兰等19人相继遇害。


这一年,李大钊的大女儿星华仅15岁,次女炎华7岁,次子光华4岁,小儿子欣华才出生几个月。妻子赵纫兰一天后知晓丈夫遇害,悲愤交加卧病在床。




一曲悲歌送烈士


李大钊牺牲后,由于白色恐怖,竟找不到一块适当的墓地可以安葬他。后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费了很大周折,才设法把李大钊的灵柩暂时停在宣武门外妙光阁浙寺。


本意是暂时寄放,不承想,由于当局迫害、时局混乱,这一放就是六年之久。


直到1933年4月22日,蒋梦麟、沈尹默等13位北大教授冒着巨大风险,在北平地下党组织的秘密安排下,为李大钊发起公祭。


第二天上午8时许,陆续到李大钊灵前致祭并准备参加送殡的已达五六百人,多数为青年学生,也有衣衫褴褛的工人和军人。


送葬时,大家时而高呼口号,时而高唱《国际歌》,路上又不断有群众加入,每到一处繁华的地方,就有革命群众团体拦路公祭。送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口号也越来越响亮。


一曲悲歌送烈士!


这是人们对烈士的纪念,也是向杀害李大钊的反动统治集团的抗议和示威,更是向李大钊宣誓:继承先烈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然而,队伍走到西四牌楼时,就遭到国民党宪兵和军警的阻拦。他们用刀枪和高压水龙头驱散群众,抓走了数十人。现场一片混乱,队伍被冲散,很多人受伤。


但是,人们并没有被打倒。他们重新收拾起散落在地上踩坏了的花圈、挽联,找回抬棺的杠夫,护送灵柩重新出发。


黄昏时分,终于到达万安公墓。


这时,忽有一辆骡车疾驰而来,车上放着一块用棉衣和花圈覆盖的墓碑,上刻“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几个大字,碑顶部正中还刻有五星,星内刻有镰刀铁锤——这块碑是中共北平地下党以河北革命互济会的名义为李大钊特制的。



但由于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下,因为害怕被国民党当局破坏,此碑未能立于墓前,而是随着李大钊的棺柩一同埋到地下。


李大钊终于入土为安。此时,距离他牺牲已有六年。


赵纫兰也终于了却心头大事,一个多月后的5月27日,于协和医院去世,葬在李大钊墓侧。


生同其寝,死同其穴,夫妇二人分离六年后,终于又在一起了。


又50年后,李大钊的墓碑终于重见天日,以挺拔的姿态直直站立在墓前。



春日载阳,东风解冻。


故国春天已到来。


中华正以青春的昂扬姿态大步向前。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可以安息了。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国反邪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黎璃



● 往期精选



 助力扶贫 我们在行动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