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网刷屏的“虎头虎脑合唱团”,背后的故事看哭了……

点击蓝字关注👉 中国反邪教 2022-03-19



这是一个

关于爱与梦想的动人故事


2月4日晚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

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

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

献唱《奥林匹克颂》

不少网友称他们为

“虎头虎脑可可爱爱合唱团”


这支合唱团名叫

“马兰花合唱团”

来自太行山深处的

河北阜平马兰村



冬奥开幕式

为何会选择这些“山里娃 ”?

这一切离不开一位老人

18年来的付出


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社驻地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诞生地



这位老人叫邓小岚

是邓拓的女儿

她和马兰村的故事

要从七十多年前说起


马兰村

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

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社旧址所在地

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地



抗日战争时期

社长邓拓在这里与报社工作人员

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


1943年底

日寇对太行山区进行了“大扫荡”

在马兰村制造了“马兰惨案”

日军冲进马兰村时

逼问乡亲们报社人员和印刷机的下落

19名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惨遭杀害


邓拓妻子丁一岚

在一次突围后生下邓小岚

邓小岚出生后

被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

整整3年


干爹、干娘的悉心照顾

为炮火中出生的邓小岚留下难忘的童年

直到1946年

邓小岚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当年

《晋察冀日报》社

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

辗转于马兰村所在的太行山区

坚持每天出报

创下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


▲这是邓小岚和马兰小乐队成员在国家大剧院前的合影(2008年10月4日摄)。新华社发


多年后

母亲丁一岚送给邓小岚一枚图章

上面刻有“马兰后人”4个字

父亲邓拓在《燕山夜话》专栏发表文章时

署名“马南邨”,谐音“马兰村”

亦是对当年在马兰村生活和战斗的怀念


“缘于个人身世、父辈情结

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我一直把马兰村视为‘第二故乡’。”

邓小岚说


▲邓小岚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义务支教(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随父母到北京生活后

邓小岚仍对这片土地念念不忘


2003年清明节

退休后的邓小岚和《晋察冀日报》社的老人们

一起来到马兰村给烈士扫墓

看到这个小山村依然是破旧的村舍


路上

邓小岚碰巧遇见了

一群在扫墓的孩子

但她发现

马兰村的小孩连一首歌都不会唱


邓小岚定下了

扎根马兰的决心

“我一定要为乡亲们做点事

当年马兰村的乡亲们为了报社

献出了19个鲜活的生命啊!”


用音乐播撒美的种子

马兰歌声“唱”进冬奥,“唱”向世界



邓小岚说

马兰村的孩子们

没体会过音乐的乐趣

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


▲邓小岚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2015年8月8日摄)。新华社发


邓小岚刚开始到

马兰小学教音乐课时

简陋的学校只有4间危房


为了建音乐教室

她不仅拿出自己的退休金

而且动员北京的弟弟、妹妹一块儿捐钱

共凑了4万块钱

在村里盖了7间校舍


后来

邓小岚又四处“化缘”

将亲友家闲置的乐器要过来

并寻求相关部门支持帮助

陆续置办了

架子鼓、电子琴、钢琴等乐器

村里人没人会这些乐器

邓小岚就手把手地教孩子们



邓小岚风雨无阻

坚持每个月来两次

寒暑假更加频繁


18年来

邓小岚从北京往返马兰村的行程

超过20万公里

大约能绕地球赤道5圈


功夫不负有心人

音乐唤醒了这个沉睡的小山村

经过邓小岚悉心指导

孩子们已能够演奏复杂乐曲

唱功也明显提高


2006年

邓小岚成立了马兰小乐队

带领孩子们到

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


▲邓小岚(右三)在课间和孩子们交流音乐知识(2015年8月8日摄)。新华社发


“全国的成人音乐节不少

儿童也应该有音乐节

就从我们马兰村开始吧”

邓小岚说


2013年

70岁的邓小岚

发起“马兰儿童音乐节”


2015年

邓小岚亲自设计,自筹资金

把小学校旁边的荒土坡打造成

一座三层“音乐城堡”


“山里孩子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是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

邓小岚说

她真切地看到

音乐让山里的孩子们

更乐观、更自信了



2月4日

乐队的孩子们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用希腊语向世界献唱了

一曲《奥林匹克颂》

泥土的芳香

终于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用音乐改变一座村庄

太行山村换新颜



有人说

音乐成了马兰村的一张名片

邓小岚用音乐改变了一座村庄


如今走进马兰村

只见村南一座新落成的灰色圆形舞台

背靠青山,碧水环绕

远远望去犹如一轮明月挂在天空

这是由邓小岚筹资新建成的

月亮舞台


目前

邓小岚已协调捐赠近500件乐器

数千册图书

培养了近200多名学生

有10多个学生在大学里

读艺术专业或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


▲邓小岚(左一)和孩子们在校外山间田野练习音乐间隙休息(2015年8月8日摄)。新华社发


“最初

爸爸和我们都很担心妈妈的身体

但看到她发自心底的快乐

只好不去‘扯后腿’。”


邓小岚的女儿刘明明说

“我一直在想

妈妈是用行动诠释了梦想与坚持

她很了不起!”


“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

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邓小岚表示

未来她还会在这里坚守

做一名真正的“马兰后人”


▲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音乐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

孩子们回馈给世界美好的歌声

谢谢您,邓小岚老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华网』,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往期精选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