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最新研究:多吃苦,对大脑有害!
老话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在说明经过挫折和磨难的洗礼,人的方方面面才会得到锻炼,方可超越他人。然而,随着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我们已很少会面对像祖辈那样物质匮乏与生活窘迫的境遇,于是,有些家长认为,新一代的成长环境太“舒适”,需要人为制造一些“苦”来磨砺孩子。
但是,“吃苦”教育真的有用吗?
近期,一篇来自《自然》旗下子刊《分子精神病学》的文章指出:吃苦,特别是早年吃苦,对大脑发育和个人行为有多种不利影响。
人类大脑的可塑性与应激负荷
如果长时间或者反复面对逆境,这种生理反应会逐渐积累,从而形成“应激负荷”,这种负荷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精神和身体上的疾病。
不同逆境对大脑的具体影响
01虐待
研究发现,针对儿童的虐待、忽视及性虐待会导致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海马体以及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体积减少,并影响脑垂体发育。这些大脑结构与认知、情绪、行为管理、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因此,针对儿童的虐待行为,会分别影响其认知、情感等多种能力。
除了受虐待的儿童,研究还观察到童年曾受情感虐待的成年人,其腹侧纹状体灰质的体积会偏小,并表现出对奖励反应的不敏感。这种变化虽被认为更有利于在困难条件下生存,但也会阻碍其探索性的行为。
02社会机构抚养
上述影响与收养年龄和时长有关,收养时间越长,海马体体积越小,杏仁核体积越大。越早被收养的孩子,对母亲和陌生人的分辨能力越强;越晚被收养的孩子,上述能力越弱,同时还会更少采取冒险性的决定,在获取奖励性的游戏中得分也更低。
03霸凌
被霸凌者的梭状回皮质更厚,影响儿童对其他人面部表情及其他面部信息的理解;同时被霸凌者的壳核体积更大,减小速率更快,可能导致在面对风险和处理奖励时表现出异常。
04孤独
孤独还与默认模式网络、前顶叶网络以及注意力和知觉网络的功能连接增加有关,在行为上表现为过度警觉、易出现应激和对社交过程的负面信息过度敏感等,可能出现某些不恰当的社交行为和退缩行为。这些因素叠加,使孤独者认为社交世界有危险,表现出消极的社会行为和情绪。
05家庭矛盾
06贫困
与生活优渥的同龄人相比,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更有可能遇到发育迟缓、认知和学业水平更差的情况,情感和行为出现问题的几率也更高。全脑结构研究表明,财富和社会地位优越,大脑皮质厚度、皮质表面积和灰质体积等大脑整体测量指标也会更优;而财富和社会地位越差,杏仁核、海马、纹状体、丘脑等特定区域灰质体积越少。这些区域的发展与语言处理、阅读技能、视觉空间能力、决策和执行功能等多种大脑功能相关,并且这些影响将会持续20年。
贫困往往还伴随着更多的家庭暴力、更差的生活环境、更少的家庭帮助等,这些相关事件也会体现在财富和社会地位对大脑发育及未来发展的影响当中。由此来看,恰当合理地为子女提供生活和成长条件才是培养之道,一味追求“穷养”似乎不是正确的决定。
07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逆境会对某些个体的杏仁核、海马体、前额皮质和前扣带回皮质等造成影响,进而引起情绪调节、记忆和决策功能的失衡,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已有研究表明,童年逆境与超过 40% 的儿童精神疾病和超过 25% 的成人精神疾病的发病有关。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孩子成长更需要增加心理营养,不应该制造“心理逆境”。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更注重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照顾和促进,多了解一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多一些共情式的沟通,有质量的陪伴,理解支持和认可才是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韧性的重要保障。
本期封面:
本文转载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 反邪专区
● 反邪专区
● 参与活动
● 参与活动
● 往期精选
●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