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滇地宝藏』第10期——“古滇国女神”联袂祝您节日快乐!

信息部 云南省博物馆 2020-01-22



作为一座近70年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近20余万件藏品无疑是云南人民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无论是青铜、陶瓷,还是书画、工艺品,这里存放了千万年来云南这块神奇土地的文明痕迹。每一件国家宝藏,从来都不是与世隔绝的,古往今来,它都与你我有关。而正是这一件件国之瑰宝,组成了我们自信和自豪的基石。


纺织场面贮贝器中的女性形象


神秘的古滇王国虽然没有文字,也鲜有史籍记载,但古滇人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青铜铸造的方式,通过人物、动物、屋宇等元素,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生动的“无字史书”。在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我们请出了古滇青铜中的“女性同胞”,共同庆祝节日吧!


贮贝器纹饰中的女性籍田场景


从出土的古滇国时期的女性形象来看,古滇国女性在众多社会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社会分工角度来看,古滇国女性从事的活动有宗教祭祀、农业生产、商品交易、歌舞娱乐等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女性的参与度极高,尤其是宗教祭祀活动,基本上主祭人均为贵族女性,而在宗教活动现场服务者也多为女性。


铜鼓纹饰中的女性形象


在贮贝器、铜鼓、扣饰等器物上大量出现女性身影,也是当时女性社会地位较高的一个重要体现。从歌舞娱乐和社会生活来看,古滇国女性的身影也十分活跃,在很多场景中她们与男性共处,场面和谐自然。


古滇国女性发髻(银锭髻)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古滇国女性社会分工较为明确。有些女性因为特定的分工而在社会上拥有极高的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相应的也拥有较为崇高的社会地位。


◆◆

四人舞俑

◆◆


西汉

每个约高8厘米

晋宁石寨山17号墓出土

该组舞俑服饰基本相同。头挽银锭式发髻,戴圆形耳环和手镯,右肩斜挎佩剑宽带,至侧腰处系短剑,腹部配圆形扣饰,背披兽皮衣饰,后摆长及地,跛足。其中一人抱一葫芦笙,作吹奏状,且边吹边舞,另外三人则手舞足蹈,翩翩起舞,动作轻盈、舒张,舞姿优美,引人入胜,显示滇国的舞蹈艺术十分发达。


◆◆

鎏金女骑士扣饰

◆◆


西汉

高8.5厘米

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

器物表现了一位女骑士策马骑射的场面:少见的人物通体鎏金,可见女骑士之高贵;着高领长衫,双腿紧夹马腹,左手拉弓(弓已佚)、右手两指扣弦,可见女骑士技艺高超;马头和马尾原有蛇连接(蛇已残)。以女骑士为表现对象在滇青铜扣饰中仅此一件。



◆◆

持伞女俑

◆◆


西汉

高26.5厘米

晋宁石寨山18号墓出土

器物为女性俑。发梳银锭髻于头后,戴耳环,肩披帔,上有孔雀、鹿、狼及蛇纹图案,腰束带,腹前有一圆形扣饰,踞坐,跣足,双手相合作持伞状;伞已脱落。人物画部表情呆滞。持伞铜俑在滇国墓葬中发现数件,但是发现时大多手中已经无伞,也有观点认为铜俑手中原来持有的是竹伞或木伞,后在墓中腐朽消失。

滇国无论男女或地位高低,其肩部多有披帔,实际已成上衣的一部分,只是面料或制法不同。披帔形制简单,无领无袖,其上端两侧各缀一带,使用时系紧,使布幅自然下垂。一般滇国贵族和骑士的披帔较短,仅及两肩及背部之上,而此件女俑的披帔长至臀部,且上有图案,既可保暖,也是一件华丽的装饰品。



◆◆

女跪俑杖头

◆◆


战国

高18厘米

江川李家山18号墓出土

器物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一女子形象,人物披发于后背,耳佩大环,穿圆领短袖对襟上衣,右手下垂,左手抚于胸,跪于一铜鼓之上;下部分为圆形銎,用以装木柄。




◆◆

持伞铜女俑

◆◆


西汉

高46厘米

晋宁石寨山20号墓出土

女俑并膝跪坐,两小臂于身前平举作持伞状(伞已佚)。此俑头梳银锭式发髻,上身着无领对襟广袖长衫,可见圆领内衣花纹下身着裙,跣足,衣袖及裙边饰回纹和复线三角纹带,耳佩成组耳环,手戴钏。此装束在该国其他器物的人物形象中也常见,是汉代滇人妇女的日常装束。此种铜俑出土时置于随葬铜鼓或贮贝器上,并位于棺木两端,似有导引灵魂之意。



◆◆

往期回顾

◆◆



古滇国青铜器系列

古滇青铜之铜鼓

古滇青铜之编钟

古滇青铜之乐舞

古滇青铜之贮贝器

古滇青铜之牛虎铜案

古滇青铜之兵器


南诏、大理国佛教文物系列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造像

“云南福星”阿嵯耶

妙香遗韵之五方佛



编辑:杨雯玥  美编:郑舒文

 制作:施蕾  审核:叶之声  陈一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