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求你们不要再碰它了
相信同学们对“校园贷”这几个字并不陌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校园贷”开始变成了各位借款的同学的“青春债”。“校园贷”开始与“自杀”、“裸贷”等关键词划上等号。
这两年,由校园贷引发的血案和惨案并不少。
就在今年的4月11日,厦门一大二女生如梦(微信昵称)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烧炭自杀。据悉该女生至少卷入5个校园贷,仅在"今借到"就累计借入57万。家人多次帮还债,还收到"裸照"催款。她的死也许不因虚荣,该校一老师称,女生或因做微商亏了钱才接触校园贷。
如梦并不是因无法偿还校园贷而自杀的大学生的首例
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学大学生郑某因身负60多万“校园贷”外债无力偿还,最终选择跳楼自杀。据悉,郑某因迷上网络赌球,在输光生活费后通过“校园贷”借贷买彩,欠下60多万元后,无力偿还,最终选择跳楼自杀。
2016年10月上旬,广西南宁的大学生小陆以做生意为名,向同学借款160多万元,却因赌博有90万元无力偿还,留下遗书自杀。
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的身边从未停止过发生,从“裸贷”到“校园贷”,与其说这是助高校学生更简单便捷的借钱工具,不如说是把人一步步推向深渊的恶魔。
上了大学后,消费超额似乎成了常事,对比高中的消费,我们多了许多需要消费的地方。
女生的衣服和化妆品、男生的球鞋和游戏,都可能渐渐成为我们需要超额消费的地方。偶尔遇上新款或限量版,又忍不住想要拥有。但是低头看看钱包发现钱不够,这时候,“校园贷”就很有可能乘虚而入。
消费时的快感容易蒙蔽理性,以此很多人在一时的消费冲动下,就会在“校园贷”等地方借钱消费,他们似乎相信自己有先消费后还款的能力,事实上,他们并没有。
如今,校园贷引发的悲剧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校园贷就开始走上了整改之路,2017年以来,校园贷已经成为了网贷整顿活动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但是这些政策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校园贷”在高校里的不断蔓延的问题。门上的小广告、宿舍里派发的传单,都可以轻易让学生接触到“校园贷”。
在学生一时的消费冲动下,一个电话,一张身份证,一张学生证,钱一到手,你可能就从此陷入万劫不复。
“校园贷”之所以盛行,主要是以低门槛吸引人,但在这低门槛背后,其实是有高利息归还的代价,逾期不还还要加收违约金,逾期越久,利息越多,金额越大。
有些学生挖东墙补西墙,为了还些钱,就又开始向其它贷款机构借钱,这种情况下,欠的钱只会越来越多,如此循环,到最后根本无力偿还。
面对校园贷,我们更应该明白其中的含义及代价,“校园贷”其实就是变相的高利贷。
在这低门槛的诱惑下,我们应更理性,学会合理消费,不要为了一时的消费冲动让自己掉进深渊。就算是真的有急事,也应该找家长或老师商量,而不是盲目相信所谓的“校园贷”。
不管是为了物质上的满足还是创业上的需求,因此去碰“校园贷”的行为都是不理智的。物质上的攀比、欲望,本就不是理性的,这更不应该成为我们借贷消费的借口。新款时时有,为了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物质而附上“青春债”,实在是不值。
衣物的新款或是创业,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再去拥有和实践,也许会更加真实和踏实吧。
最后媒媒想在这里说一句
校园贷,我们
不约
不约
不约
大学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点击阅读原文
参与本周话题
编辑 | kitman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华媒媒」往期精彩文章推荐(直接点击蓝色标题)
回复以下关键词,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ppt福利 | 课表 | 成绩 | 考试 | 签到 | 校历
四六级 | IP | 盖章 | 失物招领 | 报修 | 媒媒姐
颜值 | 装逼 | 游戏丨普通话 | 来把伞 | 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