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媒体看阜新】凤凰网、中国青年在线、北方网点赞阜新生态建设

2017-09-30 阜新宣传 彰武宣传

9月21日至22日,“2017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辽宁行”活动走进阜新,来自全国30多家网络媒体记者来阜采访,关注了解阜新的发展变化以及取得的新成就。

媒体团先后到董福财精神党性教育基地、辽蒙边界林、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中国硅砂交易中心、联信硅砂、天合环保建筑材料厂、海州露天矿和鑫维玛瑙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阜新的经济发展、转型脉络、文化内涵和城市精神。

即日起,“阜新宣传”微信公众号开设《网络媒体看阜新》专栏,对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刊发刊播的新闻报道进行推送!今天推送《凤凰网、北方网、中国青年在线点赞阜新生态建设》。

  2017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辽宁行

走进董福财精神党性教育基地

9月21日,2017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辽宁行走进阜新市彰武县,参观董福财精神党性教育基地,采访了解治沙书记董福财扎根荒漠二十年的治沙故事。

北甸子村是辽宁最北乡村,这里是科尔沁沙地南侵辽沈的必经之路。过去的这里风沙肆虐,寸草难生,庄稼被埋进黄沙中,村民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从1996年起,北甸子村党支部书记董福带领村民在沙坨子上种下长15公里、宽3公里的樟子松林,在漫天黄沙与村庄之间筑起一道坚固防线。通过20年的时间,让当地“从一片白变成一片绿”。期间董福财还与乡亲们一起移山筑路,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走脱贫路,如今这个荒芜的村庄已经成为富裕村、模范村,而董福财却积劳成疾,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他被誉为“治沙书记”“最美基层干部”。

彰武的东南方向便是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如按7级-8级风速计算,彰武的沙尘仅需1个多小时就可抵达沈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严峻的沙漠化程度,引起了世界、国家和省市的极大关注,也使彰武成为辽宁土地荒漠化、生态最脆弱的区域。

经过几十年的埋头苦干,固沙所填补了中国灌木固沙史的空白,打造出中国第一片樟子松人工林,将茫茫沙海变成苍翠林海,为我国三北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防沙治沙、固沙造林的成功经验。随着防护林体系的建立,全县平均风速由50年代的3.4米/秒,降到1.9米/秒,扬沙天气由过去的40天减少到18天,风沙侵害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被率由2001年的23.3%增加到2009年的34.5%,九年间净增11个百分点。

今天,彰武已是平原着绿,荒山披锦,一道道绿色屏障横贯在辽蒙边界,绵亘在柳河岸边,蜿蜒于养息牧畔。今后,彰武县委、县政府将再鼓干劲,高扬起“生态立县、林业强县”的鲜红旗帜,承担起为沈阳等中南部城市遮风挡沙的重任,把彰武这座绿色家园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姿,让这颗绿色的塞北明珠永远镶嵌在浩瀚的沙漠林海之中,熠熠生辉。

来源:凤凰网

 

沙坨子上种出万亩生态林

 阿尔乡,蒙语的意思是“水草丰美的地方”。

  出阿尔乡镇,行6公里水泥地,沿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瓦房,这里就是阿尔乡镇北甸子村。

  公路两旁种植了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和花生地,牧民赶着成群的牛羊在草场间放牧,万亩松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平原着绿,荒山披锦,一道道绿色屏障横亘在辽蒙边界。这一番绿意盎然的景象是彰武县治沙造林最大的成绩。

六十年前,这里是一片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黄沙瀚海。

  据了解,北甸子村是辽宁省最北的乡村,是科尔沁沙地南侵辽沈的必经之路。沙地南缘一线长43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的豁口素有“辽宁沙窝子”之称,这里曾是辽宁省荒漠化最严重的县区之一,庄稼被埋进黄沙中,村民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说起北甸子村以前的生活状况,村民陈其华回忆道:“以前这里只要一刮风,屋里的床上都是一层土,人们吃土是常事儿。”村里有一口水井,村民的日常用水全靠这口井,一到大风天,树叶、黄沙全都给吹进了井里面,村民们要先将漂浮在上面的树叶舀出来,打上来的水还不能立刻用,得静置过滤后才能饮用。

  不仅如此,“前天晚上在地里播的苞米种子,一夜大风吹过以后,第二天所有种子都被刮出来了。野鸡、山耗子都把苞米种子吃了。而且如果风大,经过一夜,房屋门前就堆满了沙子,房门都打不开。大风对村民的经济收入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极大影响。”陈其华说。

  为改善北甸子村村民的生活环境,从1996年起,北甸子村党支部书记董福财带领村民在沙坨子上种下长15公里、宽3公里的樟子松林,在漫天黄沙与村庄之间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挖沙种树,保住自己的家

1996年,春季大风,庄稼被埋进了黄沙中。那一年,国家相关部门派来工作组,给出了北甸子村可以进行整体移民的规划。董福财难以接受整体移民的方案,于是他和沙子较上了劲,决定自己带着村民干,保住自己的家。

  在沙上栽树,怎么能栽得住,栽住了怎么成活?很多村民根本不相信靠栽树能治住风沙。

为了动员全村人一起投入到家乡生态环境治理中,董福财挨家挨户的跟村民讲栽树成活的可能性。“虽说沙子多,但是沙子底下还是有实土的,只要能把树栽到实土上,好好爱护就能成活。”但听到的回复大多让他上火:“沙子上栽树,一想就不可能,这白出力的事,可别找我。”

1997年,董福财带着老伴和两个刚成年的孩子,率先迈出了植树治沙的第一步。他贷款1万元,包下200亩荒地,还硬把亲戚拉进来。起初3年几乎看不到什么效果,树苗的成活率还不到30%,家里养猪种地的收入全还了贷款。

  沙丘上没有实土,往往坑还没挖成,流沙又回流把挖走的沙子填满。经过琢磨,董福财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就是先浇水,再挖坑。湿的沙子能成形,一边浇水,一边挖沙,直到找到实土。这样下来,也只能栽上七八十棵树。

  在董福财的坚持下,沙地上有了绿意,周边的耕地也受了益,产量有所提升。第二年,越来越多的村民和他一起干起来。大家“摸着石头过河”,终于找出了一整套在沙地上造林的方法。

2002年,国家开始实施全面退耕还林,好法子配上好政策,村里开始大规模造林。在董福财的严格要求下,北甸子村通过一年栽树,二年补栽,硬是把树苗成活率提高到了85%以上。如今,北甸子村的森林覆盖率高于全镇和彰武县的平均水平。

移沙丘,筑“天路”

  治沙造林初见成效后,董福财并没有松懈下来,他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修路上。北甸子村离阿尔乡镇只有6公里,但在十几年前只有一条土路,汽车很难通行,进出物资大多靠马车运输。所以在第一时间,他想到了修路。

        2002年秋,经过多次争取,阿尔乡镇通往北甸子村6公里村级公路正式立项,但施工方实地考察后,认为北甸子村沙土多,路基太软,不符合修路标准,不能施工。要夯出硬土地基,首先要搬走那100多米高的沙丘,填平那一大片水泡子,然后再用实土和石头把路基垫起来。

  当时,村里的积蓄并不足以承担这样“移山填海”的工程,董福财就带领村民自发施工。2个月后,施工方再来考察时已经达到了施工要求。2003年,修路工程正式启动;当年8月,这条路全线贯通,村民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跑贷款,卖粮食,搞养殖

  生态改善了,交通便利了,北甸子村人脱贫致富的心情格外热情,步伐越来越快。作为致富的“带头人”,董福财结合北甸子村原有产业优势,帮助村民跑贷款、卖粮食、搞养殖,带着全村人民把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为保护得来不易的治沙成果,董福财说服村民将牲畜养殖方式由“散养”转变为“圈养”,组织村民建起养殖示范小区,使肉牛、肉羊养殖成为北甸子村致富的重点项目。

        “沙子固定住了,土地产量上来了,村民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改善了,大家都特别高兴。”陈其华说。

  如今,彰武林地面积由最初的18万亩增加到178万亩,森林覆被率由解放前的2.9%增加到36.1%。如今的北甸子村生活富足,生态良好,这颗绿色的塞北明珠将永远镶嵌在浩瀚的沙漠林海中,守护着这方辽北大地。

来源:中国青年在线(记者 产娟娟)

彰武治沙六十年 终将沙漠变绿洲

9月21日,2017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辽宁行采访团一行走进彰武县阿尔乡北甸子村“董福财先进事迹陈列馆”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治沙书记董福财扎根荒漠二十年的治沙故事。

据了解,北甸子村是辽宁省最北的乡村,是科尔沁沙地南侵辽沈的必经之路。沙地南缘一线长43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的豁口素有“辽宁沙窝子”之称,曾是辽宁省荒漠化最严重的县区之一。过去的这里风沙肆虐,寸草难生,庄稼被埋进黄沙中,村民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1996年,春季大风,庄稼被埋进了黄沙中。那一年,国家相关部门派来工作组,给出了北甸子村可以进行整体移民的规划。董福财难以接受整体移民的方案,他和沙子较上了劲,决定自己带着村民干,保住自己的家。在当时,很多村民把他当成一个笑话,在沙上栽树,怎么能栽得住,栽住了又怎么成活呢?董福财便挨家挨户地走,讲栽树成活的可能性。“虽说沙子多,但是沙子底下还是有实土的,只要能把树栽到实土上,好好爱护就能成活。”但大多数的人却坚信沙子上栽树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1997年,董福财带着老伴和两个刚成年的孩子,率先迈出了植树治沙的第一步。他贷款1万元,包下200亩荒地,还硬把亲戚拉进来。起初3年几乎看不到什么效果,树苗的成活率还不到30%,家里养猪种地的收入全还了贷款。沙丘上没有实土,往往坑还没挖成,流沙又回流把挖走的沙子填满。困难丝毫没影响董福财的决心,他顶住压力坚持下来。经过琢磨,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就是先浇水,再挖坑。湿的沙子能成形,一边浇水,一边挖沙,直到找到实土。

在董福财的坚持下,沙地上有了绿意。周边的耕地也受了益,产量有所提升。第二年,越来越多的村民和他一起干起来。董福财带动村上11户党员农户表率跟进,包山造林,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慢慢的,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治沙的队伍中。2002年,国家开始实施全面退耕还林,好法子配上好政策,村里开始大规模造林。在董福财的严厉要求下,北甸子村通过一年栽树,二年补栽,硬是把树苗成活率提高到了85%以上。如今,北甸子村的森林覆盖率高于全镇和彰武县的平均水平。

  造林治沙初见成效后,董福财并没有松口气,又开始考虑修路。北甸子村离阿尔乡镇只有6公里,但在十几年前只有一条土路,汽车很难通行,进出物资大多靠马车运输。所以在第一时间,他想到了修路。

2002年秋,经过多次争取,阿尔乡镇通往北甸子村6公里村级公路正式立项,但施工方实地考察后,认为北甸子村沙土多,路基太软,不符合修路标准,不能施工。要夯出硬土地基,首先要搬走那100多米高的沙丘,填平那一大片水泡子,然后再用实土和石头把路基垫起来。村里的积蓄并不足以承担这样“移山填海”的工程,董福财就带领村民自发施工。2个月后,施工方再来考察时已经达到了施工要求。2003年,修路工程正式启动;当年8月,这条路全线贯通,村民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沙子治了,路修通了,董福财却积劳成疾。2014年11月,董福财被检查出肝癌晚期,2015年3月医治无效去世。他用青春、智慧和毅力锁定流沙,将一生交给治沙事业,使昔日风沙漫漫的荒凉之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宝地。如今,北甸子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8%,全村2014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到9700多元,较2000年时增加近8倍。

来源:北方网 (记者 郭小琳)


相关链接:



【网络媒体看阜新】新华网、中国网、东北新闻网、北国网、国际在线点赞阜新生态建设


彰武宣传 征稿启事

为展示彰武形象,发布权威信息,传播彰武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彰武宣传微信公众平台现向社会征集稿件,稿件内容包括:彰武美丽景色照片、彰武历史故事、老照片、原创的字画、歌曲、诗歌、朗诵作品、彰武好人好事、百姓关心的话题、身边的有趣事等等,稿件可以是图片、文字、音频、视频。

投稿方式:1、将稿件整理打包后添加附件发送至534637464@qq.com电子邮箱,请标明微信投稿。2、在微信平台对话界面直接发送稿件。我们期待您的大作哦!

更多推荐: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