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冻成狗了?别扎心了老铁,春天马上就来啦!

2018-02-02 施立学 民进网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2月4日是“立春”。天文学家解释说,“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这时气温开始回升,多风;民谣说“春天鹅毛起”,象征春天来了!

小萱听说,我国民间在立春之日有打春牛、贴春帖、吃春饼等习俗哟——

打春牛是怎样一种仪式?

贴春帖有何历史渊源?

吃春饼有何美好寓意?

小萱特地请来咱民进的民俗学家施立学先生,来跟大家详细唠唠立春的民间习俗吧!

祭芒神:打春牛


施立学:


中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

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也称“打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在“立春”这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天子要在立春这天,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古代祀春习俗中体现着强烈的尚农仪式。


施公,您提到的“芒神”是啥?


小萱


施立学:


传说芒神为鸟身人面,乘两龙行走。吉林乡间的芒神过去多被扎成少壮形象,手持鞭子,身着红衣,腰扎黑布,头戴草帽,脚穿芒鞋(草鞋),精神威武,乖巧灵通。

为了显示芒神的灵气,民间所扎的春牛和芒神都有固定的尺寸,富有象征性。芒神身高3尺6寸5分,象征一年365天,五谷丰登;鞭子需用柳条制作,具有春的氤氲气氛;鞭长2尺4寸,代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用线麻纺就的鞭绳,染成五种谚色,分二十四个阶段,预示一年二十四节,节节丰收。


打春牛有什么准备?


小萱


施立学:


打春牛是祭祀春神的一种仪式。吉林省《集安县志》记载:立春前一天,要在东郊搭席棚两座。一为县官吃茶之所,并置纸黄牛一、芒神一、手执柳条鞭一;二为堂官及士绅休息之所。

至立春日,县官亲率僚民、士绅、警卫部队,排列两行,并令一人扮春童,令骑马先至春郊迎接春神,俟出城门后,即乘马速行,然后回转,至县官轿前行礼,跪报曰:“一报风调雨顺。”县官赏钱,即乘马又赴东郊,俟县官行到中途,春童又回,至轿前再行礼,跪报曰:“二报国泰民安。”又赏。春童再飞马东行,俟县官将到席棚处,又跪报曰:“三报新春来到。”于是县官等下轿下马至棚少息,等吉时到来,便祭芒神,打春牛。


哇!原来如此!这种祭祀活动一定很隆重吧?


小萱


施立学:


立春时刻,人们把春牛抬到城东郊高地,挖一个大坑,里面插上竹筒,竹筒里放一根鹅毛。都说立春阳气转,人们便在竹筒边等啊盼啊,终于等到了立春的时刻,只见那绒毛轻轻向上浮动,徐徐地出了竹筒,又轻飘飘地飞上蓝天。

于是人们大喊大叫:“春来了,春来了!”这时,由带队的长者手执春鞭,鞭打春牛,并口念经词:“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土肥地暄;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七打七星高照;八打八节康宁;九打九九归一;十打天下太平。”

这时候,参加演春的姑娘、小子们继续演唱歌谣:“春天春地春水流,春姑挖春菜,春小儿放春牛,春日莅临,耕犁务勤,风调雨顺,利国利民……”

鞭打毕,抬春牛沿地垄向前移动,走出120步(象征一年12月),将春牛放在地上,拿镐头向正南方“农祥星”方向奋臂刨土,以示该农事活动已经开始。

此时,已被打烂的春牛被打去了一春的懒惰,打来了一岁的丰硕。淘小子们一拥而上,争抢春牛头,谁先抢到谁为吉祥,谓之抢春。


有趣!现在还有人打春牛吗?


小萱


施立学:


如今,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但已一切从简,甚至与打春仪式大相径庭了。只在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也不鞭打了,妇女们只是抱着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病,今已成为娱乐。

庆吉祥:贴春帖


施立学:


春帖是立春时节房屋的饰物,此俗早在晋代荆楚地区就已经存在。古代达官显贵或文人庶士均于这天书写文字,内容大多是歌功颂德之意的春帖子,相互赠送。

北宋司马光和欧阳修都写有类似绝句的春帖。

司马光的春帖是:

“盛德方应木,柔风渐布和。省耕将效驾,击壤已闻歌。”

欧阳修写的春帖是:

“气候三阳始,勾萌万物新。雷声初发号,天下已知春。”


真雅致!民间怎样贴春帖?


小萱


施立学:


民间则以大红纸书“立新春,大吉大利,万事亨通”或“春”“福”“寿”滋养,粘门框、户牖间,农家倒贴“福”字表示“福到”,于器物上贴“酉”(“酉”乃鸡,以避蝎虫之属)字或大门外贴“出门见喜”,或在十字路口贴有“姜太公在此”等春帖,人们崇尚文字的魔力,相信春帖可保新春之际康泰吉祥。

迎新春:吃春饼


施立学:


咬春也叫啃春,是立春习俗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咬春”这一习俗最早见于书面记载是在唐朝,后一直流传到现在。每逢立春这一天,无论贫富贵贱,家家都要吃新鲜蔬菜,取迎新之意。

北方立春,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是吃萝卜。吃萝卜要挑红心的水分大的,吃法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但大多数人都是生吃。


为什么要吃红萝卜呢?


小萱


施立学:


红萝卜俗称“心里美”,不仅是蔬菜,而且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吃萝卜表面看起来仅是一种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关于营养、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

一到立春这天,卖萝卜的就多起来。解放初期的时候,卖萝卜的小贩和农民常挑担走街串巷地叫卖:“大萝卜哟,又脆又甜哟!”主妇们出院门挑好萝卜后,小贩用刀先嘎巴一刀将“心里美”去顶,再飞快几刀旋开萝卜皮,一会功夫就像变戏法似的将红萝卜芯切成一朵盛开的牡丹花状,非常好看。拿回家后全家掰开嘎巴、嘎巴咬着吃,那可真是又脆又甜又有点辣的极水灵的“水果”!


听起来好好吃啊!吃春饼也是咬春吗?


小萱


施立学:


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这一习俗,可追朔到晋,而兴于唐。所说的春饼,就是“咬春”要吃的薄饼。以麦面制作。吃春饼讲究将春饼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咬春”的意义,就是要留住春天。好的食物,除了能够暖胃养生,还能清醒我们的感官,去重新温习这个世界的美妙。


文章来源:综合自《新文化报》2010年2月4日《春来了!春来了!》、《东北年节》(施立学、刘国伟著)

点赞,是对小萱最好的打赏!

推荐阅读


81名民进会员担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苏绣皇后”的“工匠精神”


喜报!咱民进会员又双叒叕获奖啦


【聚焦】听取党外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 李克强总理这样说


腊八节围炉夜话|听故事,猜男主


当了个当,当了个当,表一表咱民进中央的安龙行!


【重磅】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征求对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意见


福利贴|蔡达峰主席的论述集锦,您想看吗?


【聚焦】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定调20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