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建议 习近平提出3点希望
欢迎点赞、转发!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小伙伴们,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今天21时31分迎来“立秋”哟!
秋老虎就要来啦!
你们准备好了吗?
话说,立秋有什么饮食习俗?
“立秋”为啥要“贴秋瞟”?
有什么好玩的农谚?
小萱请民进的民俗学家施立学先生
来给您讲讲——
立秋,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立秋的“立”是开始,“秋”字由禾与火组成,以“禾”为本,以“火”为辅。禾者,庄稼也。火者,干燥也。庄稼从绿到黄,由花而果,逐渐成熟、干燥的自然过程,就是秋。
立秋意味着禾谷开始成熟。因此,《历书》中说:“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立秋在北方最大的习俗是“咬秋”和“贴秋膘(抢秋膘)”。
“咬秋”的寓意是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凉爽咬住。北方大多数地方的立秋风俗是吃西瓜、甜瓜和香瓜。晚饭后,全家齐集厅堂,弄一个西瓜切开,每人一块吃掉。也有洗一盘香瓜或者其他水果的,每人分吃一些,以示纪念酷暑过去,爽秋来临。
“贴秋膘”则是因为夏季炎热,人们的胃口不佳,饭食清淡,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多要减少。秋风一起,胃口大开,人人都想吃点好的增加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城市人家,立秋这天,要在早上包饺子,晚上焖肘子或者炖排骨。农家在这一天则杀鸡宰鹅。松花湖边上的人家,要烹鱼煎虾,举家吃喝豪饮。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或以“乱炖”贴膘。乱炖就是把玉米、豆角、土豆、面窝瓜、辣椒、胡萝卜等能够炖的菜蔬都炖在一起,外加烀茄子,色彩鲜艳、五味杂陈、营养丰富,是跨入秋天大门一顿丰收的菜。
立秋日对农事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农家可以免除因“落落秋”带来的劳作。“立秋三日晴,高粱穗变红。”“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何为“收”?何为“丢”?
东北民间给出超乎想象的解释,即五谷不熟或歉收,果实紧缩于穗或荚,收而不鼓,谓之收;五谷饱满,稍微一碰就可能溢穗或荚,此谓丢。“立秋西北风,秋后旱得凶”。“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立秋是一个农业收获的标志:“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对没进入收获期的作物,立秋后的农事也需注意,譬如:“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还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是说立秋日若听到雷声,冬来农作物就会歉收;“秋前北风秋后雨,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小伙伴们,
你们今天吃了啥好吃的?
小萱可是吃了俩大肘子呢!
快来留言区跟小萱一起分享啊!
文章来源:综合自《东北年节》(施立学、刘国伟著)
近期重点推荐
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建议 习近平提出3点希望
欢迎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