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德

民进网 2018-12-18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德。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篇民进老会员薛明写的小文,看叶圣陶先生如何“为他人着想”……



1970年叶圣陶先生与家人合影


“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德。

1982年,我在北京学习,常住在叶圣陶公公家的客房里。一天下午四点多,叶老到我住的客房小坐。见我老往门口张望,问我是不是在等人。我说:“等我同学,一起外出买书,吃过晚饭,去新街口一个剧场看歌剧,真是等人心焦。”

叶老说:“站在你的角度考虑,等人心焦,不错。你为同学想想:路上有没有堵车?下班时,乘车是很挤的。他也一定着急!”

哦!我怎么光自己着急,就没有从同学的角度想一想呢?叶老怎么就与我想的不一样。

在我的生活里,叶圣陶先生就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榜样。 1977年初夏起,到1988年年初,他来我往,我与叶老在一起用餐的时间很多。他与叶至善伯伯中饭会喝一小盅酒。酒喝完了,阿姨调云下的面条有时还没有端上。有次看我离桌,叶老马上叮嘱:“不要去催调云。面下好了,她会端来的。我们等一等。没关系。”他知道阿姨的辛苦,视她为自己的女儿。分遗产时,阿姨施调云也有一份,而且还高过孙子辈。

叶圣陶先生毎次收到信,他必定立刻亲笔回信,而且要尽早把邮件投进信箱。他总在想:人家在盼望他回答问题,必须把意见尽早地告诉别人。如果是向人家借的书,或是别人要的照片,他投递时,一定寄航空挂号信。我曾为叶老投寄过信件,所以熟悉。如果不特别紧急,不寄航空挂号,也会告诉我:投进“黄帽子信筒”。那是当年北京开启次数比较多的信筒。投进“黄帽子信筒”,启运时间就比较早,盼望收到他信的朋友,就能早一些收到他的信。

我老师叶至诚的家在南京,有段时间,我在北京上学,留在叶老身边。所以我知道,叶老总希望多得到些南京的消息。邮递员送信的时间一过,他就会走出房间问:“有南京来的信吗?”因为他深知盼信是什么心情,所以会自觉地想法让别人尽快得到他的回信。争分夺秒地写,尽快地寄出去。

叶老与俞平伯先生通信,常常是上午一封刚寄出,下午又寄出一封。我是他小儿子叶至诚的学生,我在无锡县前洲镇体验生活时,曾为叶老写“前洲治水歌”“前洲之桥”两首诗收集过参考材料。那时候,他与我通信频繁,也曾经在一天中收到过叶老寄来的两封信。他对情况调查非常精细,不允许有任何疏漏和失实。很多不明确的事,他会问得清清楚楚,不厌其烦。

肯“为他人着想”的人,一定是热情诚挚的人。

叶老院子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海棠花树。每年约好友看海棠花,是叶老晚年一乐。毎当春暖花开,他总要约冰心、王伯祥、俞平伯等老友,前来赏花,顺便与好友畅谈一番。数年来,几老赏海棠,成了叶家小小的盛会。叶老知道俞平伯爱吃红烧鱼。俞老一到,桌上必添红烧鱼。

肯“为他人着想”的人,一定是热爱国家和朋友的人。

看叶老日记,知道他少年时就忧国忧民。

江阴遭受水灾。不仅捐出零花钱救灾;还为天不放晴而着急。

叶圣陶

他当编辑后,有许多作家朋友。作家朋友如有燃眉之急,他会预付稿酬,帮助度过难关。受过他恩惠的作家朋友,有许多。其中还有很著名的人士。

“为他人着想”,不一定当国家主席才可以,普通人就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你在乘车,看看四周有没有人需要你让座;你在拍照,有没有及时把照片发给朋友;你是公务员,有没有及时下情上达;你是编辑,有没有及时把处理意见告诉作者;你是快递投递员,有没有把物件送到客户门上;你是局长,有没有按时探望退休职工,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为他人着想”,当然也不能不为自己想。譬如一家温饱,亲人和睦。但是,一个人不能“光为自己着想”。如果只为自家先富起来,犯罪违纪,人就会丧失自由走进监狱;如果只想自己最好,看谁进步就马上妒忌挖苦心里酸,人就会变得冷酷无情。那时,他嘴上尽管喊着“忧国忧民为他人”,双脚只会踏着自己的影子,走向光明的相反方向。人活百年,还是多为他人想想,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

凡是品格高尚的人,一定会有“为他人着想”的美德。

来源:《人民政协报》,原题为《叶圣陶寄信》,作者薛明,系民进老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锡山市锡剧团高级编剧。



人物名片


 叶圣陶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民进中央主席。


- END -


近期重点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