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好书 | 马伯庸:《大医 · 破晓篇》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作者简介
马伯庸曾提到,“我的文学创作之旅可以说是从上海正式启程的”。他说“至于说写作秘诀,我觉得重要的是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当一个人足够成熟之后,他可能就不想创作了。就好比一个老禅师,已经人淡如水,看清一切,还有什么可说的?只有看不破世界,才有想表达的东西;只有正在经历世事,有愤怒、有情绪、有遗憾、有兴奋,才能成为作家”。
内容简介
书中以位于旧上海的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为主要背景,讲述了三个年轻医生,身处大变局中的浮沉与呐喊,以济世之仁心,见证大时代的百年波澜。图书评论
通读全书稿,《大医》精彩纷呈,可圈可点之处甚多……飞扬的文采,使《大医》的写作犹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令人陶醉。《大医》是一部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具的上佳作品。
——池子华(苏州大学教授、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
经过马伯庸的努力,关于中国红十字会的早期历史,以及中国近代史中的生动故事和可歌可泣的人物,免于被彻底遗忘的遗憾,重新从历史的尘埃中浮现出来,再次进入读者视野。马伯庸善于在历史的转折处,选取一个历史的横断面,抽丝剥茧,以小见大,以一瞬见永恒,以个人视角呈现壮阔时代,“从一滴水中看到江河奔流”。同时他也竭力在波涛汹涌中分辨每一个水滴,欣赏他们的晶莹和圆润,还他们以个体的尊严,记录每一个渺小的愿望,致敬每一次伟大的牺牲。
——李墨波(评论家、《文艺报》社总编室主任)
精彩文摘
第一章 一九〇四年七月
一九〇四年七月三日,关东。
一只乌拉草鞋重重地踏入泥泞。
“噗叽”一声,一股浊黄浆子从脚指头缝涌上来,小腿一个踉跄,拖着整个身子摔在地上。
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一张方脸黑得像是铁锅底。他在泥浆中挣扎着起身,身上的深蓝色军装瞬间变成了土黄色。他爹在旁边赶紧伸出一只粗壮的胳膊,将他从泥里捞出来,又在他后脑勺重重地拍了一巴掌。
“好好看道儿!别糟践衣服!”男孩爹喝骂道。男孩两片厚厚的嘴唇紧抿着,不吭声,满眼不服。
若是鸭绿江上的渔民看到他们俩的穿着,肯定会大吃一惊。他们两个人穿的是深蓝色军装,前襟有一排五枚铜纽扣,外号唤作“倭皮子”。正式一点的叫法,是日本陆军的明治十九年式军装。
一对留着辫子的关东父子,居然会穿起日本兵的衣服,这委实古怪。更古怪的是,在这对父子身后,还跟着足足两百号人,俱是一样的装扮,长长的队伍好似一条深蓝色的长虫在山林里钻行。
在这支诡异的队伍最前头,是一个和尚。他听到巴掌声,回头笑道:“方村长,别为难孩子啦,专心赶路。”
方村长悻悻地推了儿子一把,对和尚道:“觉然师父,咱们到底要去哪里?”
“莫急,莫急,再走一段就到地方了。”
这和尚露出微笑。他生得慈眉善目,唯独左边嘴角有两颗黑痣,一个大如铜圆,一个小如米粒,看上去有一种奇妙的失衡感。
这些村民来自关东盖平县的沟窝村。这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距离牛庄和营口港不远,主要产物是野蚕与山货。前两天,一个叫觉然的游方和尚来到村里,向村长方大成提出个古怪要求:
他想请村里出两百号人,去附近的老青山转一圈。什么都不用干,转一圈就行,但去的人都得换上日本军装——这个他负责提供。事成之后,衣服归村里作为酬劳。
……
来源:开明视点微信公众号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