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明文化论坛:让历史文化激发城市新生活力

民进网 2024-02-08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170余次重要指示批示。今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10月31日,民进中央开明文化论坛(2023·洛阳)在河南洛阳开幕。

10月31日至11月1日,民进中央开明文化论坛(2023·洛阳)在河南洛阳举办。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文明传承创造与城市发展”主题,探讨文明阐释与文明传承,探索历史文化名城文旅融合创新,以文化遗产保护助推现代城市发展,奋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




10月31日,参加开明文化论坛的专家学者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调研。

以文化人

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进行全方位研究


文明是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而文明起源到文明形成是文明因素从量的积累得到质的变化,质变点就是国家的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王巍通过探源研究认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为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而国家的出现是进入文明社会的最主要标志。”他介绍了八千年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主要发现,还现场播放了用贾湖遗址出土骨笛演奏的民歌。

“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变化,其研究是世界性课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从时间维度确定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早期性;确定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空间广度和文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模式、道路与特点有了整体性、深层次的理解;破除了西方学界提出的“文明三要素”的束缚,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文化遗产具有多重价值,真实性是文化遗产价值的根基。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徐怡涛认为,“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须具备多维度的真实性。历史真实性是文化遗产一切真实性的基础。”历史真实性存在文献、物质、时空等不同层次,通过研究可不断提升。在尊重历史真实性前提下,真实性结构所融合的维度越多,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掘越充分,有效利用程度越高。

以旅彰文

实现历史文化名城文旅融合创新


石窟寺是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色,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北京清华同衡规划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杜凡丁表示,“近年来,石窟寺主题文旅发展迅速,人民群众对石窟寺展示阐释提质的要求日益增长。”国内游客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四大石窟”,国外游客集中于世界文化遗产,一般资源与头部资源之间存在断崖式差距。石窟寺旅游的国内外市场均存在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对于国内旅游,大多数石窟服务本省和周边游客;同时在整个文旅行业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石窟类文化旅游出现逆势增长,说明石窟游的文旅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多年以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理念已经扎根发芽,然而怎样使历史文化名城产生魅力,让当代人喜欢,从而实现其当有的价值,这显然需要创造性思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朱鸿认为,要让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吸引人们的魅力,要做到“以点带面,不可面面俱到;寻找有意义且有趣的故事,通过一个故事,传播一个遗址,并推广一个名城;凿通当代青年审美倾向与历史上某个阶段审美趣味的壁垒,满足当地青年穿越时空的心理;以小众带动大众,从打卡地成为人们休闲和度假的地方。”

浙大城市学院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融合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周玲强认为,应超越“门票经济”发展大旅游,要跳出门票窠臼,树立吸引游客的大旅游理念。“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门票免费必然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并延长游客在城市的逗留时间。在此期间,游客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远远超过门票价值。

以文铸城

文化遗产保护助推现代城市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早在河北、福建、浙江等地工作期间,多次就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卓识的思想理念、观点方法,引导进行了许多开创性、可持续性的社会实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历史名城保护处处长胡敏认为,“过去40年形成的名城保护制度,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保护了大量珍贵的遗产,在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基因、塑造特色风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表示,应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保护传承体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绽放新魅力、赋予新动力。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洛阳模式”将大遗址保护性建筑与展示性建筑结合起来,内部保护遗址,外部呈现历史面貌,不但为文化自信提供舞台,还为城市活力提供引擎,为居民就业提供支撑。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高级工程师肖金亮表示,人们普遍认为遗址公园的建设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生产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大遗址保护带动了老城区的改造和居住生活的改善,考古遗址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场所。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和文化演进的产物,它跨越了各个历史时期,包括不同时代的文化和历史元素。工业遗产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些遗产地点和工业建筑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社会变革和劳动历史,是社会和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表示,“越来越多的城市策展活动将主题设定对准城市发展和城市微更新问题,立足当下,直面现实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试图用当代艺术的方式表现其矛盾和冲突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发现和关注并试图解决当下城市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模式。”

历史文化以文化遗产的形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沉淀为独特的城市记忆和标识。保护、利用、传承文化遗产,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丰富城市发展维度,擦亮城市名片,增强城市文化韧性、多样性、包容性的重要抓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曹兵武认为,“文化遗产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多样性、城市辨识度与品牌、文化创意与正向价值观、城市文旅与体验经济,助推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团结报》(2023年11月4日第5版)


END

来源:团结报 作者:刚罡

更多推荐

❤️ 点个“赞”再走吧~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开明文化论坛:让历史文化激发城市新生活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