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两会 | 民进会员舒勇、倪闽景亮相“委员通道”

民进网 2024-04-20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共商国是谋良策,团结奋斗筑同心。3月7日和10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分别亮相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委员通道”,与其他多名委员一道,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舒勇:打造新时代的国家文化符号 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走上“委员通道,接受媒体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舒勇:作为文艺工作者、美术工作者,我常常要到全球各地举办展览、搞活动,每次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下意识去寻找熟悉的东西来帮助认路。五星红旗、中国招牌、中国灯笼……这些亲切的、熟悉的文化符号,给予我信心和力量。中国味道、中国制造成为一个一个熟悉的鲜活的文化符号,把世界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引发共情,产生共识,达到共鸣。这就是文化符号蕴藏在背后的一个重要的力量。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打造新时代的国家文化符号绝非易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桥是连接的载体。未来,我将在全球100座城市打造100座“丝路金桥”,希望以此来推进中华文明创新发展,增强中华文明创造力、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让世界能够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力量。








倪闽景: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走上“委员通道,接受媒体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寒假期间,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特别火爆,很多家长也会问: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大科学家?我想说,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都有三个共同的特质。

第一很自主,有行动力。第二,对某个领域特别有兴趣,很专注,形成了超越常人的知识富集和能力特长。第三,特别有韧性能坚持。无论考试成绩好坏,都是能培养这三个素养的,这是教育真正的价值与力量。

全球的科学教育正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向,创新来自多样的大脑和行动,打一场篮球、练一次合唱、做做家务、参加科创比赛,都在塑造孩子多样的大脑,增强心力,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在为塑造创新人才增加可能性。

我想对科学老师们说,不要光做习题,在黑板上讲实验,实验探究才是科学课最应该的样子,手是人的第二大脑,当我紧握双拳的时候,像不像人大脑的两个半球?

我想对孩子们说少打游戏,多探究,自然世界远比虚拟世界要好玩。发现现象、产生问题就是科学的开始,所以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万物皆可研究,哪怕是农村地区也充满了科普的资源,每一块泥土,每一朵鲜花,每一片晴朗夜空都是我们科学探索的好机会。

我想对家长们说,孩子小的时候不要光背唐诗,也要读读科普绘本,听听科学家故事。女孩不要只玩洋娃娃,小的时候给她一些科学玩具,将来她成为居里夫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您的孩子把家里的电器拆了,您要高兴才对,因为这样的孩子现在太难得了,当然最好在家里做一个小小的科创角,让他尽情地拆玩。更希望大家都来科技馆,科技馆是激发孩子们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金色摇篮。

END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民进网站推出直击2024年全国两会微专题,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欢迎关注!

更多推荐

❤️ 点个“赞”再走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