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阅读的美好境界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编者的话: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让阅读成为习惯,成为生活方式。珍惜每一次阅读的机会,在书的世界里体验精彩和感动,在书的海洋中寻找宁静和前行的力量。赵丽宏先生多年来致力于阅读推广,助力读者亲近文学,感受文学。《人民政协报》(2024年07月31日 第12版)讲坛,专版刊发了他在“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举办的“全民读书月”上的演讲内容。他从自己的读书经验出发,讲述自己所喜爱的好书以及那些和阅读有关的难忘往事。赵丽宏,民进会员,著名作家,诗人。现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名誉社长。
为什么要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都可以回答。一个不崇尚读书、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我想起一件往事,20多年前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我的好朋友朱永新拿着一件提案到我的房间,他说要提交一件提案,建议在中国设一个“阅读节”,因为阅读对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那时候我们非常担心阅读的空气越来越淡薄,大众话题谈书、谈阅读的非常少。
中国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家,中华民族是爱读书的民族,读书这件事情一直是被赞美、被崇尚的,但现状是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我非常赞成朱永新的提案,这个提案不是简单的设一个“阅读节”,而是要提醒人们:我们不要忘记读书!
读书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给人知识,让人认识世界的丰富宽广,认识人性的曲折,给人思想、给人力量,让人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读书还能美容,这并不是玩笑话。一个人如果爱读书会变美,会散发一股书卷气,这种美是由内而外的一种优雅。宋代皇帝宋真宗,写过一首《劝学诗》,劝导大家多读书,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以前批判这句话,其实现在可以另作解读:一个人多读书,他的容貌会变美。
读书,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本好书,是一个智者用他整个生命去寻找,去探索,去思考,去追求,把一生的经验浓缩成一本薄薄的书。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只要花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时间,就可以读到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所以,我经常跟年轻的朋友们说,我们读一本书就可以多活一次。经由一本书,我们可以走进一个智者的生命,跟着他活一次。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无数次这样的经验,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智者。
那么,怎样读书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古代先贤中有很多了不起的读书人,譬如清代的曾国藩先生,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终身读书,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可以说他活一天就读一天,生命不止,读书不止。他的读书方法归纳为6个字:有志、有识、有恒。所谓有志,就是有理想有目标,有远大的志向。有识,就是有见识,有思想,对任何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书本的知识。阅读就是让自己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独立见解的人。有恒,就是坚持读书。读书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情,应该是恒久的事情,陪伴自己的一生。这样的读书方法,我觉得是我们可以汲取的。我喜爱的十本书及读书往事
读什么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一句谚语:“读什么书,成什么人”。对书的选择,就是对人生的选择。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能够用来读书的时间也很有限,读了这本书也许就没有时间读那本书。所以对书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孩子们,对年轻人,更是如此。
真正有质量的阅读,是读有价值的书,是用心、安静地把一本书读到心里面去。那么,什么是有价值的好书呢?
20多年前,有一家报社编辑要我推荐10本书。这件事很难做,读过的书太多,推荐10本书犹如大海捞针。但我仔细一想,觉得可以推荐10种不同类型的书,都是在我不同人生阶段喜欢过的、影响过我的书。作为一个爱书的读者,我觉得都是值得读一读的,所以就列了一个书单,还简单地写了推荐理由。
今天,我想再一次推荐这10本书,由此也引出了我的一些阅读记忆和我对读书方式的一点思考。
第一本,是《唐诗三百首》,这是在中国家喻户晓、老幼咸知的经典读本。
在参加一些国际文学活动与外国作家交流的时候,我经常这样讲: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我很骄傲也很幸运,因为我的母语是汉语。我用汉字写作,汉语是人类语言中表现力最丰富、最奇妙的一种语言。它可以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描绘最悠远辽阔的风景、表达人类最深刻的思想,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尤其是唐诗。唐诗最短的五绝只有四句,每句五个字,一首诗20个字。古人却可以用这20个字写出一首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诗。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现在读来这也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诗里有画面,有情景,有亮光,有人物形象,它表现的是一个游子在远离家乡的地方,看着天上的月亮,在月光中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游子思乡,那么李白这首诗就能契合任何一个游子的心情,让人产生深刻的共鸣。仅仅20个字,表达如此深挚悠远的情境,这是中国汉字创造的奇迹。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多读一些古诗,多背一点古诗,不仅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更早的《诗经》《楚辞》、汉赋等。中国人的书卷气,就在于我们的阅读储藏里有这样精粹美妙的文字,它们可以在我们的精神中散发出典雅美妙的气息。
第二本书,是一部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要推荐一部中国的长篇小说,这是不二之选,首先想到的也一定是《红楼梦》。
我小时候曾经有过三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当音乐家,我觉得音乐是人类艺术中最奇妙的一种,无形的音符可以把人类最丰富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我喜欢听音乐,虽然没有当成音乐家,不过直到现在我都是一个爱乐者,音乐陪伴我终生。第二个梦想也是关于艺术的,我喜欢绘画,梦想当画家。小时候一直迷恋绘画,直到现在依然喜欢,只是也没能成为一名职业画家。第三个梦想,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妄想,但和阅读有关。我的阅读生活开始得比较早,在我3岁的时候,哥哥姐姐就教会我识字;到5岁的时候,我大概认识有一两千字。那时候,每一本书拿到手中,我发现自己都可以一行一行地往下读,一页一页地往下翻,可以走进书里,认识书中的人物,看到陌生的世界。这件事情的奇妙,是没有其他任何一件事情可以比拟的。那时候,脑子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把天下所有好看的书,都找来读一遍。但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野心,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妄想。天下好书浩如烟海,穷尽一生,也不可能把每本好书都读一遍。但是因为有了这个念头,寻找好书、阅读好书,就成为我一生的爱好,成为我的生活方式。直到现在我还在为这个梦想花费时间和精力。
小时候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读很多国外的小说,我都可以从头读到尾,尽管读不太懂,但是可以读下去。唯独《红楼梦》,我曾经没读完。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一个上高中的姐姐从学校借了两本《红楼梦》,对我说:“这是很有名的书,看你会不会喜欢它。”我曾经向姐姐夸口,我能读完任何一本好看的书。但是,我拿到《红楼梦》后读了几十页就读不下去了,书中的故事和情节,不是一个十来岁小男孩喜欢的。我把书还给姐姐,催着姐姐去换别的书,受到了姐姐的嘲笑。她说:“《红楼梦》这么有名的书,你居然读不下去……”等我稍微长大一点,上了中学再读《红楼梦》时,感觉就不一样。后来,到农村插队,在油灯的微光下,把《红楼梦》读了好几遍。《红楼梦》确实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里面塑造了那么多人物,写了那么多社会场景,多么丰富的人性和生活情景、细节,也关乎艺术,关乎诗,可以说是曹雪芹那个时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第三本书,我想推荐一部外国长篇小说,脑子里第一个出现的是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一生写过三部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长篇比肩而立,难分高下。我推荐的是《复活》,这是托翁的最后一部长篇,尽管是三部长篇小说中篇幅相对较短的一部,也写得非常深刻。托尔斯泰对人性和道德的探索,在《复活》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小说写的是一个在生活中被侮辱被伤害的女性的人性复活,一个曾经放浪不羁、带着忏悔情绪企望救赎自己的贵族的道德复活。已经衰亡的过往和生命,复活很难,但文学还是可以为读者展现可能和希望。这是一部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的小说。
第四本书,还是一部外国小说。脑海里出现了很多作家的名字:雨果、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狄更斯、司汤达、福楼拜……最终我推荐的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唐·吉诃德》。这是我少年时代读过的书,一本让我难忘的奇特的书。离奇的故事,荒诞的人物,一个孤独的骑士在世界上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作品要表现的是人类一种高贵的精神追求,对理想的锲而不舍。我后来注意到很多国外书单推荐100本最伟大的小说,榜单中都有《唐·吉诃德》,而且都名列前茅。我想这是天下读书人的共识。
第五本书,是一本散文集。第一本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书是《飞鸟集》,这是印度作家泰戈尔写的一本薄薄的散文诗集。
小时候,因为有读遍天下好书的野心,所以追求读书的速度,读书非常快,常常是一本书拿到手,一口气读完,接下来就想换另一本书。这不是一个好的读书习惯。古人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胡适先生说读书要“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鲁迅先生说读书要“五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其实无论“三到”“四到”还是“五到”,意思都是差不多。我小时候读书以为只要眼到、心到,那么这本书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记忆。小时候我不愿意做摘抄,不愿意做读书笔记。读到《飞鸟集》,觉得这本书非常神奇、优美的文字里面,似乎隐藏着神秘的内容,每一段文字都吸引我,让我想猜测其中到底包含着什么。于是,我忍不住把《飞鸟集》抄了一遍。《飞鸟集》的文字不多,都是短小的篇章,短的几十个字,长的也不过二三百字,我当时能背诵其中很多篇章,到现在还留存在记忆中:
在黄昏的微光里,有那清晨的鸟儿飞进了我沉默的鸟巢。
地上的兽喧哗着,天上的鸟歌唱着,水里的鱼沉默着,我的歌是兽的喧哗、鸟的歌唱、鱼的沉默。
杯子里的水亮晶晶,大海里的水黑沉沉,小道理可以用文字说明,大道理只有沉默。
我像是夜间的道路,在寂静里谛听着记忆的足音……
这样的文字,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真是太神奇了。读《飞鸟集》,让我记住了一个印度作家的名字——泰戈尔。后来我读遍了泰戈尔被翻译成中文的书,他的诗集、散文、小说以及戏剧等。虽然《飞鸟集》是一本很薄的书,但意境深邃博大,值得一读。
第六本书,想推荐一本中国作家的散文,第一个出现的名字是鲁迅。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至今还没有人逾越这座高峰。鲁迅先生一生写作的主要文体是散文、杂文,以前我们谈鲁迅的杂文谈得多。现在,我想推荐鲁迅的散文集,想到两本书:一本是《朝花夕拾》,鲁迅写故乡和童年的一本书,其中很多文章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另一本是《野草》,是鲁迅中年时期的作品,那时他处在苦闷中,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但看不见光明在哪里,他把挣扎、寻找的过程用幽邃独特的文字表达出来,其中有奇幻的想象,有真挚的抒情,有深刻的隐喻,有发自内心的叹息和呼喊。我推荐了《野草》,这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书,是黑暗中的火焰,是荒芜中的绿草,是鲁迅先生思想情感和艺术才华的极富个性的表达。
第七本书,是一本外国作家的散文,我想到的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上世纪80年代初,我读到了这本书,译者是徐迟先生,他的译笔非常优美。梭罗是一个哲学家,一个有才华、有思想的睿智的知识分子。他在乡间隐居了几年,就在瓦尔登湖畔亲近自然,谛听天籁,跟农民、渔夫、樵夫交朋友,跟天地间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亲近相处,他的视野和思绪中,糅合了天地间万类生灵的情感和气息,他把这种感受写成优美的文字。这是一本奇妙的大自然笔记。
第八本书,我想到的是巴金的《随想录》。巴金先生是我们熟悉的作家,他是中国现代伟大作家,也是一个一辈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他年轻时代写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影响过好几代读者,很多人是读着巴金的书离开家去追寻真理,去投奔革命的道路。巴金晚年写《随想录》,是对一个时代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灵魂的自我解剖,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第九本书,我想推荐一本传记。有很多传记是值得年轻人读一读的,看看那些伟大先行者、先贤们是怎么走过来的。这样的书不仅是励志,也可以从中感悟到很多人生哲理。我推荐的是《马背上的水手》,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传记,书的作者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
欧文·斯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传记作家,一生写了二三十部世界文化名人的传记,其中最打动我的还是这本《马背上的水手》。杰克·伦敦是美国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进过监狱,做过苦工,当过水手,有过各种各样的探险经历。欧文·斯通在这本书里,把杰克·伦敦的人生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杰克·伦敦写过一部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马丁·伊顿》,也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当年我在读《马背上的水手》的时候,同时读杰克·伦敦的《马丁·伊顿》。两本书对照着阅读,非常有意思,一本是一个传记作家写他的人生故事,一个是作家自己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对一个作家的了解,因为这两本不同体裁作品的对照阅读而不断深入。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少年,现在还记得当时阅读的那种愉悦感。读传记,当然不只是读《马背上的水手》,还有很多优秀的传记作品,那些对人类有贡献的伟大人物的传记,都值得我们读一读。
第十本书,我想推荐一本与哲学有关的书。但有两本书放在我的面前,令我犹豫不定。
一本是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薄薄的哲学小册子《西方的智慧》。罗素是一位哲学家,他用文学的笔触阐述介绍西方哲学,赢得大量读者,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曾经花很多精力写过一部《西方哲学史》,是一部篇幅浩繁、专业性极强的巨著。书出版后,因为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应者寥寥,没有出现预期的轰动效果。罗素不甘心,又写了一本小册子,用极富个性的文学语言介绍西方哲学,即《西方的智慧》,写得文采斐然,生动耐读。这本小册子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成为他一生中被人阅读最多的一本书。读这本书,可以对西方哲学的源流和各种哲学流派会有清晰的了解。
另一本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先生上世纪40年代在美国大学用英文讲中国哲学史,这本书是他的英文演讲记录。英文出版后,他自己再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现在读这本书,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用英文写成中国古代哲学史,真是了不起。冯友兰先生把中国哲学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写到近代,介绍得非常清晰。历来有一种说法“中国没有伟大的哲学家”,特别是近两百年来,中国没有出过一个影响人类的大哲学家。如果读一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就会明白不是这样的。中国2000多年前就出现了一大批哲学家,在当时达到了人类哲学思考的一个巅峰,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孟子、孙子……这些哲学家用诗的语言阐述了人类对世界、对天地万物的思考,这种思考到现在还没有过时,还没有被超越。
罗素的《西方的智慧》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我都无法取舍。最后书单中推荐了《西方的智慧》,这是一个遗憾。好在,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书,举一反三,再寻找其他好书。
这就是我推荐的10本书。这些书,只是我个人阅读经验的极小一部分,世界很大,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浩如烟海。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不会面对茫茫书海束手无策,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眼光,挑选其中最有价值的好书,用我们有限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佳作。人类文明的历史、智慧和情感,凝聚在无数经典的书籍中,如果不去寻找这些书,不去阅读这些书,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情!阅读照亮了我的人生
《人民政协报》(2024年07月31日 第12版)
「主讲人简介」赵丽宏,第七、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会员,著名作家,诗人。现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名誉社长。著有诗集、散文集、小说等100余部,有18卷文集《赵丽宏文学作品》行世。作品曾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好书奖、文津图书奖等奖项。2013年荣获塞尔维亚斯梅德雷沃“金钥匙国际诗歌奖”,2019年获罗马尼亚“米哈伊·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大奖”,同年被选为法国欧洲科学、艺术人文学院院士。有《与象共舞》《顶碗少年》《囚蚁》《晨昏诺日朗》《青鸟》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法、俄、意、日、韩、阿拉伯、西班牙、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20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
更多推荐
❤️ 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