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为国家战略,为何中国制造2025遭围攻,德国工业4.0却无恙?


【同为国家战略,为何中国制造2025遭围攻,德国工业4.0却无恙?】


连日来的中美贸易战,直接原因是中美贸易失衡,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试图重演80年代美日贸易战以遏制中国复兴。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同为国家战略,却遭遇了美国不同的对待:虽然德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一直存在,但前者并没有引发两国间的贸易冲突;相反,中国制造2025却遭到了围攻。这是为什么?


美国究竟在担忧什么?


从美国的视角来看,中国由国家主导创新会带来以下问题:


首先是对市场公平的担忧。早在2016年,中国政府宣布了将投入1500亿美元,力争在2025年之前让中国的集成电路芯片产品在本土市场份额达到70%的计划。美国认为,由国家驱使的干预行为将会扭曲市场、破坏产业内的创新环境。


其次是对知识产权的担忧。美国欧盟商会报告中多次提到,中国主导行业发展的是政府而不是市场。而中资企业在西方国家大举收购的浪潮,也是由国家在背后推动的行为结果,目的是动用国家的力量获取关键的商业技术、实现大规模强迫性的技术转让。


另外,在美国看来,这将拖累全球创新的有序发展。中国国有银行将为目标行业的中国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这会导致全球产能过剩,进而可能会压低价格,颠覆市场经济知识产权的高投入高回报的运作规则和整个工业革命以后形成的创新激励体制。


为何德国“工业4.0”未遭质疑?


有这样一个国家,它对美国有很大的贸易盈余,也有一个宏大的工业和技术发展战略,甚至在发展领域上与中国高度重合,但是这个国家并没有和美国之间发生毁灭性的贸易战争。它就是德国。 


德国是在2013年推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的“工业4.0”战略。即在一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物联网和服务网将渗透到所有的关键领域。德国期望借助“工业4.0”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保持德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与美国互联网巨头竞争未来制造业领域的商业机会。


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其关键都是促进智能制造的发展。虽然德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一直存在,但“工业4.0”并没有引发两国之间的贸易冲突,这是因为德国是在市场经济和法制环境下运作的,和“中国制造2025”由国家和国有企业为主体驱动形成鲜明的反差。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厘清企业行为与政府行为。


德国“工业4.0”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在监管上采用“二元结构”,由政府和标准化协会等一系列非政府组织组成,二者分工明确。


“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国家计划。这项计划包含的范围广,内容复杂。其目标不仅是实现制造业的现代化,而更是提升中国在包括机器人、新材料等10个关键领域的全球地位。


中国政府斥资3000亿对“中国制造2025”高科技企业实施补贴不是市场经济的模式,而是一个政府运作。市场经济的政府作用一般覆盖在基础研究、产权保护和宏观引导,和国家具体安排和操纵的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其次,明晰企业与政府关系。


从纯经济意义上说,美国不担心华为、中兴等中国私营企业的崛起,担心的是其背后的制度。不仅在美国,华为在欧洲、澳大利亚和印度也面临这个问题。


市场经济和法制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披露。美国社会不知道这些企业跟政府的界限和关系,对中国企业不透明的背景产生深刻的担忧。    


解决中美之间制度冲突唯一的办法,就是中国要加速市场化的改革。增加美国产品的订单会解决短期的问题,但是长期的摩擦是源于中国企业用非市场的模式,大规模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了国际经济的接轨,体制接轨还在路上。



责任编辑:艳娇、英杰

微信美编:晨光、红菊、晨

审       校:欢、向玲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财政部为何要严查这个地区?1400多家京企转移到这里

于彦忠主持中企思艺术团第二次筹备会议,著名指挥家王胜利、女高音歌唱家柯绿娃、主席团主席王清波等出席

中国唯一用“孝”和“义”命名的全国百强县(市),于彦忠一行来到这里

◆曲红权晋升仪式在华夏之根、诚信之邦、用火之地运城举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