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 微课系统! |
200个科学小实验汇总(创新系列) 更新中! |
小学数学资料库大全(建议 收藏!) |
1.运动和位置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准备】
方位图,皮尺,教学课件、校园地图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人或物运动的场景,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图(视频)中的人或物在运动。
3.教师站在黑板前,提问学生老师的位置。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呢?(板书课题)
6.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
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实验一: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
(1)教师继续提供关于运动的图片(仿照课本P2关于运动的插图),并提问:左侧的图与右侧的图相比哪些物体(或人)运动?哪些是静止的?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实验二:用方位和距离描述位置。
(1)教师请两位同学,仿照课本P3探索2、3展开实验:先让两人静止不动,让其中一人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让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外围同学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2)教师在实验中提问学生,台下同学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
4.实验三:教师出示校园地图,指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
(1)教师点名学生观察校园地图,找出自己当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
(2)学生观察地图,作出汇报。
(3)教师指定校园中某一地点,指名学生对该地点的位置作出描述。
(4)学生相互讨论并作出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学生进一步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
(3)学生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定一个固定参照物,再比较前后位置相较于参照物是否变化。
2.描述自己的位置。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描述自己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时我们需要借助什么?
(2)学生说一说自己描述位置的方法。
(3)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时需要选定某一位置或事物,然后再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阅读课本P3拓展资料,标注汽车的位置。
【板书设计】
运动和位置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遵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伙伴和激励者以及科学教学的调控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现象总结科学知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验活动,并讨论观察到的现象,集思广益得出结论;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各种教学用具,较好地发挥好教学课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还发现自身语言素质与科学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第 2 课 各种各样的运动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物体的机械运动,通常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在这两种运动方式中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本课对应的课标内容是“4.3 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下的“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本课的设计思路是提供学生常见的物品(玩具),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 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发现它们的运动形式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可以分成几个类别。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形式时,会发现如果观察物体的不同部分,其运动形 式是不一样的,比如玩具小车往前运动时车身是平动的、车轮是滚动的。那应该怎样观察和描述呢?教科书提示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这其实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 抽象为“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其实,学 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就是将该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抽象为一个质点了。质点是物理学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舍去了物体的形状、大 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所处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描绘,这是
对实际物体的简化。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可把地球当作一质点。当然,学生 还不具备理解质点这一概念的能力,教师只需要自己明白教科书的设计意图即可。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在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各种物品(指尖陀螺、钢尺、溜溜球、玩具车、弹弹球、弹簧彩虹 圈、陀螺、发条青蛙玩具等)、圆点(不干胶圆点或彩色橡皮泥)、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三)教科书解读
本课在教科书上共 3 页,分为四个部分。
1. 聚焦 教科书聚焦部分提出的“生活中的
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问题,直接 指向了本课的研究主题。教科书呈现了秋千、摆钟、雨刮器、跷跷板等学生生 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目的是激活学生 原有的生活经验,开展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2. 探索
探索活动 1,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运动形式是否一 样。教科书呈现了五种物体,它们的 运动形式各种各样,其中指尖陀螺是转动,弹拨后的钢尺是振动,玩具车前进 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是滚动,弹簧
摇马的马身是摆动、弹簧上下的弹跳是 振动,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前两个是简单运 动,后三个是复合运动。需要注意的 是,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不要求学生能 全面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教师也 无须引导学生知道这些运动形式的正确名称,更不要求学生能熟记各种运动形 式的名称,只要能说出物体的运动形式 是各种各样的即可。在师生交流中,会产生一个问题:怎样描述和记录这些物 体的运动形式呢?这就引向下一个活 动,即用贴圆点的方式帮助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
探索活动 2 ,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本活动引导学生在物体上贴圆点,用 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 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教科书首先以钢尺和指尖陀螺为例,分别呈现贴了圆 点的图片和运动过程中的图片,用以指 导学生的操作(教学时教师还需示范记录)。接着,又列举了一些可用作探索 的其他物体,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 来。例如,压住钢尺一端弹拨另一端,形成上下振动;把钢尺有洞的一头套在 削尖的铅笔(或小棒)上,甩动钢尺, 钢尺的运动形式是(绕轴)转动。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用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运动 起来,但要注意安全。
教科书还提示更换圆点的位置,观 察与之前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圆点贴在不同位置,会观察到不同的运动方 式,如,弹簧摇马,马身为前后摆动或 者左右摆动,而弹簧为振动;玩具车,前进或后退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
为滚动;摆钟的指针是转动,摆锤是左右摆动。另外,发条青蛙玩具和弹弹球都是竖 直方向的平动和水平方向的平动形成的复合运动。弹簧彩虹圈相当于多个不同弹簧的串联,每个弹簧的弹性系数不同,以及固有频率不同,导致振动不同,形成波状的振 动。本活动并不要求学生能全面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也无须把上述内容详细分析给学生听,而是教师有选择地提供用于观察的物体,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活动中观察、 记录。
在这个活动中,记录是很关键的,教师可以告知学生用线条和箭头来表示物体的 运动形式。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记录方式中的符号不是真正的科学符号,因为带箭头的线条在物理学中常常是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这在 4 年级“运动和力”的单元中会出现。而本课或者本单元出现用线条和箭头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形式,只是为了符合学 生的认知特征,便于其表述而已。当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约定其他的表示方法,但一定要简洁和一致,以便记录后的交流和分类。
3. 研讨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是基于学生对探索活动 2 的观察和记录后 的交流研讨。交流时,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画的物体运动形式图先在组内分分类,再全班一起来分类。分类后,期待学生有如下发现。第一,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 第二,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也可能会相同,可以归为一类。交流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4. 拓展
拓展部分请学生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将研究从课内延伸 到课外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中。旋转木马上的人的运动形式是复合运动,小女孩在绕着木马中心转动的同时,还小幅度地上下做直线运动。也就是说,旋转木马上的小 女孩在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复合运动。
(四)教学建议
1. 聚焦 首先呈现一些物体的图片,然后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2. 探索
(1)教师演示,让玩具小车、弹簧木马等物体运动起来,或者播放这些物体正在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学生发表观点时,除了用 口头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外,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辅助表达,如用手肘当定点、手臂当摆来演示弹簧木马的弹簧的摆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 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引发思考:怎样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呢?继而引向用贴小圆点的方式来准确描述。
(2)谈话:“我们可以通过贴小圆点的方式帮助我们准确描述。”接着,教师出示
一个粘贴用的“小圆点”,利用幻灯片出示探索任务,并以钢尺为例进行演示:在钢尺 的一端贴上圆点,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观察它的运动形式并用箭头和线条画下来;换个位置贴圆点,再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观察并记录;比较前后两次的运 动形式是否一样。采用铅笔尖穿钢尺孔并甩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重复刚才的步骤。最后,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并进行全班交流。
其中,贴圆点可以改用粘贴彩色橡皮泥的方式代替,以方便粘贴和取下。橡皮泥 宜取用与物体形成鲜明对照的颜色,以利于观察物体运动的轨迹。教科书第 6 页的八 种物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几种提供给学生分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多准备一些纸条(每个运动物品贴 1~2 个点,每个点都要画一张纸条),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物体运动形式用箭头和线条画下来,以利 于研讨环节的交流。
3. 研讨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记录的纸条,给这些运动形式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再 让小组挑选最具有代表性的、某个类别的记录纸条贴到黑板上,或者以投影的方式呈现,全班再次分类,讨论分类的理由;最后,请学生根据这些类别,相应地举例说出 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物体运动形式。
请注意,在学生分类过程中,教师不要将学生的分类强行归纳为科学的提法,例 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或者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更不要出现这些科学名词。只要学生的分类有自己的依据,教师都应承认和鼓励。
4. 拓展
播放人坐在旋转木马上运动的视频,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画出旋转木马上人 的运动形式。有的学生会认为人在旋转木马上前后摆动或者上下平动,也有的学生会认为人和旋转木马一起围着中间的轴在转动,还有的学生会认为人既在上下平动又在 绕轴转动,只要画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认可。最后,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并进行记录。
(五)学生活动手册说明
本课的活动手册共有 1 项内容,用于探索活动 2 的记录,用线条和箭头记录圆点 的运动轨迹 =。比如圆点贴在玩具小车的车头时,可以记录为“ ”;圆点贴在玩具小车的车轮上时,可以记录为“ ”。在
实际教学中,仅凭活动手册中的一条 记录纸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记录需求的,教师可能要为每个学生提供 10 条以上的记录纸,以便他们记录组内多种 物体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
因微信对字数有限制不能完全展示,想获取完整版请入群下载,谢谢!
----------- END ------------
----------- END ------------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4939788
来源:网络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到朋友圈 是一种美德^
搜索:kexuekecheng
小学科学资源共享QQ群
交流群 :605281765
VIP群:415921847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其它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