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1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免费下载)
苏教版新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4.认识感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一课。本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组织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能描述事物的特点,从而初步建立“感官”的概念。由此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上制定的关于低年段的要求:人和动物都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会观察与描述物体的特征。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学生在第一单元对科学本质有了一些了解后,本课将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活力,有着异常丰富的想象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中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
2.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会发现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科学态度:
1.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2.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
1.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重点】
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
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闻香盒1个、食物(或水果)若干(每组最好不一样)、地毯1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用眼睛看
1.(出示课本13页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睁大眼睛看一看,你能找到几种小动物?
2.学生寻找隐藏的动物。(从上往下:蛾子、竹节虫、蝗虫、毛毛虫、青蛙、)
3.小朋友们,真厉害,个个都是火眼金睛,找到了这么多的小动物。那是什么帮助我们找到这么多小动物的?(眼睛)我们通过眼睛来(看),看到了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形状)。(板书:眼睛看颜色、形状)
[设计意图:眼睛作为我们观察世界的主要器官,需要一个略具挑战性的任务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副隐藏有小动物的图片,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有了好奇心和好胜心,课堂便成功了一半。]
二、创设游戏,用耳朵听
1.过渡:(出示森林图片)那么这个大森林里还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听的时候我们可以闭上眼睛,仔细的听一听,想象一下你听到的画面,初步判断一下你听到了什么?
2.(播放声音)学生闭眼倾听。
3.学生交流、汇报。(狼嚎、虎吼、蜜蜂鸣、鸟惊飞、羊叫)
4.小结:这么多声音,是谁帮我们听到的?(耳朵)那你能不能把你们听到的声音串联起来,说一说森林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5.学生小组内准备。
6.学生展示。
7.像刚才这样,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画面、耳朵听到声音来帮我们感知世界,我们叫它们什么了?(感官)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的感官。(板书:耳朵听声音)
[设计意图:每天在我们身边都上演着声音的多重奏,但这些声音我们极少去关注,让学生侧耳倾听,我们可以从声音中得到很多的信息。耳朵听,也是我们感知世界一个重要的方式。]
三、创设活动,用鼻子闻、舌头尝
1.过渡:除了眼睛、耳朵,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世界?(生:鼻子)鼻子可以干什么?(闻)闻到什么(气味)。(生:嘴)嘴可以干什么?(吃)吃到什么(味道),其实能帮助我们感知味道的是嘴巴里的舌头。
活动:利用闻香盒引导学生用鼻子闻和用舌头尝食物
方案一:
1.(出示闻香盒)在1、2、3组都有一个闻香盒,在闻香盒里都有一个食物(或水果),老师想来考考大家的鼻子灵不灵,看看能不能闻出是什么食物(或水果)。
2.(出示闻的图片)怎么闻了?我们要像图片中的小姑娘一样用手把气味扇到鼻子底下闻。
3.4、5、6组也别闲着,你们来尝尝它们的味道,猜一猜它们是什么食物(或水果),但在尝的时候需要用眼罩把眼睛蒙上。
4.领取材料并分组活动。
5.学生汇报:闻到什么气味,尝到什么味道(引导学生注意倾听)。
6.小结:刚才这个活动,我们通过鼻子来闻,闻到了不同的气味;通过嘴巴来尝,尝到不同的味道(酸甜苦辣)。
7.学生打开闻香盒验证。
方案二:
1.(出示闻香盒)在每组都有一个闻香盒,在闻香盒里都有一个食物(或水果),老师想来考考大家的鼻子灵不灵,看看能不能闻出是什么食物。
2.(出示闻的图片)怎么闻了?我们要像图片中的小姑娘一样用手把气味扇到鼻子底下闻。
3.学生领取材料并分组闻一闻食物(或水果)的气味。
4.学生汇报:你闻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倾听)
5.里面是什么了?让我们再来尝一尝它的味道。
6.学生分组尝一尝食物(或水果)的味道。
7.学生汇报:你尝到什么味道(引导学生注意倾听)。
8.小结:刚才这个活动,我们通过鼻子来闻,闻到了不同的气味;通过嘴巴来尝,尝到不同的味道。里面是什么,让我们眼见为实。
9.学生打开闻香盒验证。
(板书:鼻子 闻 气味 舌头 尝 味道 不能随便的闻和尝)
[设计意图:闻和尝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怎样引导学生科学性的闻和尝,让他们体会到闻的方式以及闻与尝的不同,从而让他们更多的借助各种感官来感知世界。]
四、创设体验,用皮肤摸
1.过渡: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感官,但我们人体最大的感官是什么?(手)用手来干什么?(摸)用什么摸?(皮肤)除了手上,还有哪里有皮肤?
2.皮肤能给我们哪些感受了?(软硬、粗细、冷热等)
3.老师带了一块地毯,它会给你的皮肤带来什么感受了?与桌面给你带来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4.你想怎么感受(引领学生用不同的部位感受)?(用手、用脚、用脸、用手臂等不同的地方感受)
5.小结:皮肤能给我们哪些感受了?(板书:软硬、冷热…)
6.说一说有哪些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我们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皮肤(摸)。
[设计意图:皮肤即是最大的感觉器官,也是不可缺少的感觉器官,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利用不同部位的皮肤来感知,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皮肤是如何感知世界的。]
五、创设拓展,了解动物的感官
1.过渡:我们的感觉器官厉不厉害?但你知道吗,有很多动物的感官比人还要厉害!你知道有哪些吗?
2.学生思考、交流。(狗用鼻子闻)
3.展示警犬的鼻子与老鹰的眼睛的作用。
4.下节课,就让我们把这么多感觉器官融合到一起,来一次感官总动员。
[设计意图: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了解感官世界中更灵敏的存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感官,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世界。]
【板书设计】
4.认 识感 官
眼睛 看:颜 色、形状
耳 朵 听:声音
鼻 子 闻: 气 味
舌 头 尝:味道 不能 随便的 闻和尝
皮 肤 摸:软硬、冷热…
5.感官总动员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二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知道了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与描述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以实现课程标准关于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要求:通过多种感官描述物体的特征,如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气味、软硬等。
本课的研究和学习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把多种感官综合运用,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认识。学习本课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观察事物打下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师因地制宜挑选当地的一些特产为活动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对眼、耳、鼻、舌、皮肤这些感官有了认识,再经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基本知道这些感官的作用,也能够简单说出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本课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发现事物更多的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2.知道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身边材料的基本性能。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态度:
1.体会到对常见的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索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两人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意识到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教学难点】
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材料:纸杯3个,菊花茶、绿茶、红茶适量,热水1瓶(教师课前泡好茶叶,稍凉后倒入学生品茶杯中),火柴1盒(教师点燃蜡烛)
学生实验材料:每组品茶杯3个(1-3号贴好标签)、蜡烛1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直入课题
1.前面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感觉器官,那我来考考大家,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眼睛了?鼻子了?舌头了?(不能随便的闻和尝)皮肤了?
2.这些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设计意图:直入课题,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在后面的探究,让他们体会综合利用感官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判断。]
二、创设活动,品尝茶水
1.老师这里有三杯饮料,首先大家看一看、闻一闻,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不同?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注意闻的方法)
3.分享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4.提问:这三杯饮料有哪些不同呢?(看:颜色不同,闻:气味不同)
5.我们通过看和闻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但它们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有争议,那我们就需要来做一件大家最喜欢的事——尝。
6.但在尝之前了,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首先每一组派一个同学把这三杯饮料细细的尝一口;接着让刚才尝的同学把眼睛蒙起来,然后小组其他同学挑一杯让他尝一尝,看看他能不能尝出几号;接着还有,不光要把眼睛蒙起来,还要把鼻子也捏紧,然后再挑一杯给他尝一尝,看他能不能尝出是几号。老师的要求听懂了没有,举个手。
7.老师有几个问题考考大家:(1)几个人尝?1个人尝(2)尝几次?尝3次(3)这三次有什么不同?要按步骤做,不能一下子跳到第3步,什么现象要记在心里,等会讲给全部人,看谁讲得最清楚、最仔细。
8.等下我来发眼罩,从上课到现在谁表现最好,眼罩发给谁,谁负责来尝。
9.学生分步骤实验。适时表扬,指导学生实验时注意安静、有序。注意要等实验员带上眼罩再拿杯子。
10.谁愿意来将这个有趣的活动讲给大家听了?蒙上之后是不是一次就猜对的?捏住鼻子之后呢?
11.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又一次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认识、观察周围的事物,有的同学很厉害,但有的同学在蒙住眼睛、捏住鼻子的时候我们判断就会出现一些困难,这说明我们的感觉器官是需要我们综合运用的,这才能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设计意图:品茶的过程是学生熟练利用感官进行观察和判断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感官具有不同的作用,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才能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是活动的重点,要引导学生充分的感知、充分的表达。]
三、联系生活,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
1.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考考大家综合运用的能力。
2.首先老师要给大家换个器材,(出示蜡烛)这是什么?这个蜡烛能不能尝啊?
3.拿到以后,请你除了尝以外,运用其他的观察方法来观察一下。(回收前面器材,调换蜡烛)
4.学生分组观察蜡烛。
5.学生汇报:用什么方法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知道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6.想不想把它点燃,但是点燃之后有火是有些危险,每一个小朋友要控制好自己,能不能用手去摸?我们可以尝试着慢慢的靠近。然后我们再一次用观察方法来观察一下。
7.老师为学生点燃蜡烛,学生观察点燃后的蜡烛。
8.学生汇报点燃后有什么新发现。(外形变化、温度变化、气味变化)
9.再来看看吹灭以后的蜡烛有没有变化呢?
[设计意图:蜡烛,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但观察蜡烛,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却是陌生的,让学生综合利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对于引导学生有效观察具有很好的作用。]
四、实践应用,挑西瓜
1.过渡:我们的孩子真能干,发现了很多东西。现在老师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难题,这是我们夏天最喜欢吃的。这么多西瓜,我怎样挑一个好吃的,老师可烦恼呢。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或经验啊,来教教老师。
2.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方法。(看花纹、瓜蔓,摸手感要光滑。听声音,垫重量)
3.看样子,就挑西瓜这件小事,我们都要看一看、要听一听,要摸一摸,要用到很多的感觉器官。
4.(有条件准备西瓜)请小能人帮老师挑一挑。
5.学生挑西瓜,说说自己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挑西瓜,孩子们多多少少都经历过,但怎么挑却是个问题,如果可能,最好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挑一挑,这样他们对于感官的综合运用会有更多的印象。]
【板书设计】
5. 感 官 总 动 员
眼睛 看:
耳 朵 听:
鼻 子 闻:
品 茶 观 察 蜡烛 挑 西瓜
舌 头 尝:
皮 肤 摸:
6.借助工具观察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基础上推出的,当人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看到的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这个活动中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第二个活动,除了比较眼睛观察到的不同,还可以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第三个活动,认识各种观察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放大镜、听诊器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知道他们的作用,但怎样使用,却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显微镜对于学生则是完全陌生的,要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动手看一看,同时通过更多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显微镜下的物质世界与我们平时看到的物质世界的差异。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科学探究:
1.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学习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科学态度:
1.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2.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观察工具在一些行业中的运用,以及观察工具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放大镜1个、简易显微镜1个、听诊器1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哪些感官来进行观察?
2.我们可以通过眼镜看、耳朵听、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皮肤摸来感知冷热。今天我们继续来观察。
[设计意图:观察是科学的开始,也是科学的根本所在,引导学生有效观察是这一单元的重点,要多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进行全方面的观察。]
二、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大拇指的指纹
1.过渡:今天观察什么呢?(出示眼睛图片)观察大拇指上的指纹。这样的观察适合用哪种感官?(眼睛)那用眼睛仔细看,还可以在记录纸上把你看到的指纹的样子画出来。
2.学生活动:观察并描画指纹。
3.谁能用语言说一说你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子?有没有谁看不清楚?看不清楚时我们可以怎么办?(用放大镜)
4.(出示放大镜图片)放大镜有什么效果呢?想不想试试?(出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强调: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在使用放大镜观察指纹的时候,记住你指纹的样子,并对比记录单上三种指纹,说一说你属于哪种指纹。
5.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指纹。
6.学生汇报借助放大镜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子?
7.借助放大镜观察与你用眼睛观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放大镜可以让我们把细小的指纹看得更清楚)
8.如果我想看得更清楚,有没有办法?
9.出示简易显微镜并指导学生使用方法。
10.借助显微镜再次观察你的指纹,看看与放大镜、与眼睛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11.也可以借助显微镜看看字、书本、衣服等等。
12.学生汇报。(显微镜看不到指纹)看别的东西呢?比如衣服。(能看到横竖的线,看到织布的方法)(出示沙子、衣服、苍蝇在显微镜下的照片)猜一猜图片上的物品是什么?
13.显微镜和放大镜、和眼睛对比,它有什么作用呢?(板书:眼睛 看 放大镜、显微镜[建议一年级板书用正楷字在黑板贴写并标上拼音])
14.借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板书课题:借助工具观察)
[设计意图:放大镜让我们可以将指纹放大,而显微镜则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细节,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过大反而使我们不能看到指纹的全貌,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其它物体,从而更好了解显微镜的作用。]
三、借助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
1.仔细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心跳的声音,需等待片刻)可是在生活中正常状态下,你能听见心跳的声音吗?(贴着听)
2.同桌合作贴着身体听心跳的声音。
3.有刚才那么清楚吗?怎么办?(用听诊器)哪里见过?
4.(出示图片)是这个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怎么用了?(师生适当讨论并演示)
5.分组用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一定要听清楚心跳的声音。
6.你听到了什么?(心脏跳动的节奏)听诊器有什么作用?(能让我们听得更清楚)(板书:耳朵 听 听诊器)
7.听诊器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的哪个感觉器官?(耳朵)能帮助我们看的有哪些工具呢?(放大镜、显微镜)
[设计意图:放大镜、显微镜为我们眼睛观察提供了方便,听诊器则我我们用耳朵听提供了方便,人们为了更好的观察,研制许多观察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让我们的感官得到拓展,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听得更清晰,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四、拓展,了解更多的观察工具
1.你还知道哪些观察工具呢?(望远镜、体温计、X光、CT)(适当引导学生了解医院中医生借助工具诊断疾病)
2.引导学生了解天文望远镜、盲杖、汽车后视镜、助听器的作用。
3.在以后的科学课中我们会更多的使用观察工具帮助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
[设计意图:生活中观察工具无处不在,它们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怎样利用它们更好的观察需要学生们更多的关注与实践。]
【板书设计】
6.借 助 工 具 观 察
眼 睛 看 放大镜、显微镜
耳 朵 听 听诊器
鼻 子 闻
舌 头 尝
皮 肤 摸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更多资料等你
搜索:kexuekecheng
小学科学资源共享QQ群
交流群 :605281765
VIP群:415921847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其它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