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方两会提前透露哪些政策信息?(天风宏观张伟)

宋雪涛 张伟 雪涛宏观笔记 2024-06-27

不搞强刺激,追求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的“新质生产力”。

文:天风宏观宋雪涛/联系人张伟
截至130日,31个省级两会均已召开,从各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稳增长的一些线索。

第一,2024年GDP增速目标可能与2023年持平,即5%左右。

超过半数的省份,没有完成2023年的增长目标。2023年,全国经济增长5.2%,超过年初目标0.2个百分点,但有17个省份2023年实际GDP增速低于目标值。其中江西、黑龙江偏离度较大,2023年实际GDP增速分别为4.1%、2.9%,低于目标值2.9、3.4个百分点。

2024年,多数省份下调了GDP增速目标。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在2024年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其中云南、山西、海南、江西较2023年增速目标分别下调了1.0、1.0、1.5、2.0个百分点,下调幅度较大;北京、辽宁、天津、浙江等4个省份上调经济增速目标0.5个百分点;其余11个省份未发生变化。按照2023年名义GDP加权计算,31个省份2024年GDP增速目标加权平均值约为5.4%,较2023年下降0.2个百分点。

6个经济大省的经济增速目标仍然稳定。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1]。根据2022年8月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2],经济大省指的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6个省份,2023年产值合计占全国GDP的44%。6个经济大省中,浙江GDP增速目标较2023年上调0.5个百分点,河南GDP增速目标较2023年下调0.5个百分点,其余4省均持平于2023年。此外,作为两个较为重要的直辖市,北京上调GDP增速目标0.5个百分点至5%,而上海则下调GDP目标增速0.5个百分点至5%。用2023年名义GDP加权,6个经济大省和北京、上海2024年加权平均GDP增速目标约为5.2%,与2023年加权均值持平。

第二,严肃财政纪律、深入推进化债依然是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约束之一。

2024年,地方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较为保守,下调幅度普遍大于GDP目标。截至目前,共有19个省份披露了2023年、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目标,其中14个省份的目标出现了下调,2个省份有所上调,3个省份持平去年。用2023年名义GDP作为权重,19个省份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平均约为5.9%,相比去年下调了2个百分点,而GDP增速目标平均约为5.5%,仅下调0.3个百分点。

有六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了严禁违规举债、盲目举债,严禁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等。比如,山东要求“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稳增长、保民生”;广东要求“坚决防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能让‘一时的政绩’成为‘长期的包袱’”;四川强调“防止违反客观规律盲目蛮干”;甘肃强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工作”。

第三,中央财政可能会对地方投资缺口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今年可能发行超长期国债。

有11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利用好增发的万亿国债资金等政策机遇,尤其是四川、吉林、陕西更是提到了要争取超长期国债额度,并不在现有存量政策的范畴之内,预计后续仍会有增量财政政策适时推出。

第四,今年政策主基调依然是“不搞强刺激”,追求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的“新质生产力”。

共有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相对靠前的位置重点提及了“新质生产力”,从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行业广泛,但关键还是创新和技术突破。可见当前经济政策优先级更高的依然是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不走老路”、“不搞强刺激”的政策定力很强。

2024年第一场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1],并给出了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定义——“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1]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2/content_6919834.htm?slh=true

[2]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8/16/content_5705604.htm

[3] https://wap.miit.gov.cn/xwdt/szyw/art/2024/art_340ed6a4ec5f4284b1e94ebd602ea095.html


风险提示

部分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不完整,可能会导致分析出现偏差;海外经济超预期波动或将影响国内政策出台节奏。

 团队介绍

宋雪涛 | 宏观首席研究员

中证协培训讲师,保险资管业协会百人。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人民银行研究局访问研究员,CF40特邀研究员,发表有CF40专著、学术论文、央行工作论文等。2018、2019、2020年金牛奖全市场最具价值分析师(前15名),2021年金牛奖最佳分析师(第3);2020、2021年Wind金牌分析师(第3),2022、2023年Wind金牌分析师(第5);2021、2022年上证报最佳分析师(第5),2023年上证报最佳分析师(第4);2019、2020、2021、2023年新浪金麒麟分析师;2020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第5);2023年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第5);2020、2021、2022年入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23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5)。


向静姝 | 研究员

曾任职于英仕曼投资旗下核心量化对冲基金AHL。伦敦商学院硕士。主要负责美国经济、全球央行和美股美债研究。


林   彦 | 研究员 

曾任职于弘尚资产(红杉资本在中国的证券资产管理平台)量化投研部门,负责商品期货投资条线。武汉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主要负责大类资产配置和基本面量化研究。


张   伟 | 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经济政策和利率研究。
孙永乐 | 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主要负责国内宏观经济和货币流动性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