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司跟欧洲公司,有啥区别?
前文发了《进外企好还是内资企业好?》,主要讲了内外资企业的区别,当然也提及了外企当下在中国优化阶段的特征,列举了好几个行业不少公司。比如这家芯片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很快,就有好友搜出来了他的行业竞争对手康宁、欧文斯康宁等。
当然,欧洲汽车巨无霸宝马公司,对沈阳新工厂的大手笔投资,也有望让东北锈带重回昔日荣光,这也是外资强势品牌再次加码中国投资的一个例子。当下进入外企,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这种大外企。
一旦你深入后,会发现外企也分很多种,尤其美国公司跟欧洲公司,还是不一样的。不仅仅在汽车行业,实际上各行各业都有美系、欧系之分,甚至还是日系,区别也是明显的。本文就是上篇的姊妹篇,主要讲美国公司、欧洲公司、合资公司的区别。
当下,外企仍然是一个相对来说还不错的职业选择。因为公务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央企、大国企不是谁都能进去的,但又不愿意进民企、私企、夫妻老婆店,你说怎么办?再说,大国企很多子公司、孙公司的,更多的则是底层低薪苦逼工作,论资排辈,升职很慢,这些都是弊端。
所以,尤其高学历的毕业生,包括海归回国的高材生,首选则是外企,特别是大型外企,500强这样的。
但,外企也是有很多分类的,包括最常见的欧美外资,也分为美国企业、欧洲企业、欧美合资企业。
如下,是对在上海本科毕业3年的人,进行的一次工资调查排序。总结归纳了17种企业性质,其中美国独资企业在外企中工资最高,达到12万税前年收入。
欧洲企业也有11.4万,比美国独资企业低一点。
此外,中外合资,就是一方母公司为美国或欧洲总公司,一方为中国大企业集团、国企分公司甚至地方政府。中外合资企业一般各占50%的股份,整体薪酬竞争力的话,也介于独资跟国内上市公司之间,调查数据正好在这个区间,年薪大致为10.6万元人民币。
美国独资企业是“青年”
美国文化比较开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美国独资企业就类似一个20岁的鲁莽青年。
他行事果敢,但比较莽撞,产品实用,不会拐弯抹角。公司流程也完善,做事循序渐进。
美国公司的管理,相对比较人性化,也比较公平,鼓励不同意见和建议,领导比较和蔼可亲,但压力较大,工作量不小。高层管理者还是倾向于自己这样的白人,至少也是日韩等盟友,这里跟美国参众两院和外交文化有类似部分。中层岗位在中国分公司的,喜欢用ABC或者新加坡以及港台地区的职场人士,可能语言更容易沟通。
美国“牛仔”文化,对外有霸道的意味,因为他年轻气盛,身强力壮,好产品就是好产品,打不下市场就是技不如人,他也承认,并不虚伪。
美国企业的管理氛围比较宽松,虽然领导意志不强,但裁员是最常见的。美国文化是更加自由的商业文化,他们不会因为企业关停并转而流泪或者黯然神伤,在他们心中和潜意识里都认为,裁员是稀松平常之事。
如果你追求相对高薪,且喜欢这种自由的文化、上下级约束不多的环境,可以进去试试。美国企业大多是每年3月底结束一个财年,4月底调薪,每年5-15%的加薪幅度,13薪之外还会在中国春节前后有1-3个月工资的年终奖。
欧洲独资企业类似“中年人”
同样是欧美,我们觉得是“西方发达国家”,其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欧洲文化开始保守了,没想象的那么开放,“疑心病”比较重,所以,欧洲独资企业就类似一个40岁的中年人。
他行事纠结,不莽撞,会观察左右再行动,产品不管实用不实用,会做好在当地的公关工作,然后行事。公司流程完善而冗长,做事比较拖拉,讲究生活品质,类似英国绅士。
欧洲公司管理氛围有点诡异,有时刚进来摸不着头脑。欧洲企业还是比国内企业更人性化的,但已经开始领导意志了,不容许手下有太多不同意见。欧洲领导也喜欢鼓励人,但会防着你,好在欧洲企业中工作压力不大,假期较多,所以工作比美国企业小了很多,工作量少了大概一半。
高层管理者,一律是欧洲本国总部的,选择亚太总部也会先考虑先选址新加坡或者香港等地作为目标地址,接下来看市场发展才会考虑是否移师大陆。
欧洲企业在中国分公司的管理层,也更喜欢新加坡和香港等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经理人,用人和裁员计划会比美国企业保守很多,轻易不裁员。
欧洲“中年人”文化,对外注定有中庸之道,因为他早就过了而立之年,思考问题和行事方式更加谨慎、保守而成熟。
如果你追求相对稳定且也不低的薪水,则欧洲企业可以一试。欧洲企业的薪资接近或约等于同级别的美国企业,每年一般秋季比如10月加薪6-10%,13薪之外还会在夏天比如6月7月期间,有个1-3个月的年终奖,实际上应该叫做年中奖。
中外合资企业类似“老年人”
合资企业,自然是中外巨头的结合,一边有技术一边有市场,一方有国外产品一方有本地化能力。
中外合资企业一般内外方各占50%的股份,公司中各个部门也是各自占领,属于一种两派制衡的作用。可以这么想,将欧美文化综合一下,然后再跟中国企业和地方文化加权平均,这就是合资企业的文化。一半看起来是外资,一半看起来是内资,混血儿你懂的,看情况需要,他们可以自己变色。
中外资本竞合下的合资企业,里面自然没有那么多中间派别,也就是东南亚和香港台湾中层管理者不多,因为没有容身之处,也没有必要。中外资本处于一种合作并斗而不破的动态平衡之中,所以中外合资的这个子公司,处境就比较微妙。中外双方的总部都要考虑,通常方案就比较折中,审批流程更长,原来一个领导,现在凡事都要俩领导批准,你可以想象一下这种处境。
他们的工资,之前已经有所提及,介于中外母公司之间,比较折中。
上表就是结合实际总结出来的,三类外企的比较表,大家好好对照。
所以,美国企业、欧洲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彼此也是有不小的区别的。
实际上,创新无处不在,比如之前我提过智商、情商之外的势商,比如我也偶尔做企业内训,有个课题叫做《从采购的角度告诉你如何做销售》,全国就我一个人讲这个主题,每次讲课台下上百个销售经理和销售员认真聆听。
今天本文的主题是外资企业之间的区别,之前没有相关资料,也基本没人总结过,不信你百度搜搜看,很少有仨类企业都待过还能综合整理出来的,这就叫干货,大家好好参考。
我职场辅导了15年,上千人月薪翻倍跳槽的精华总结,才成了这个《真正的跳槽技巧》课程。大家可参加,一周内对公众号好友39元优惠。颠覆了市面上所有HR写的求职技巧,跳槽就是要打败HR。因为是有用的,预计年底会提价到1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