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里之外,如何把一土搬回家

2017-04-07 西南 一土教育

题图:西南可爱的女儿们。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68篇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欢迎其它公众号标明出处全文转载。

作者:两个女孩儿的妈妈,爱旅行,爱读书,爱生活。即可。


春末夏初,各地的小学新生入学信息采集工作就要陆续开始了。看到一土也在做普及个性化教育理念,让更多孩子受益的工作,我真是由衷的高兴。只是难免遗憾,500公里的距离,确实太过遥远。

也许有很多家长和我一样,想要送孩子去更合乎我们理念的学校,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愿,那么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把一土搬回家,把“不一样”的教育,带给我们的娃。

先说一下为什么我会关注一土

我是一个教师,我的朋友中有很多是教师,在地域不同的省市,在层次各异的大、中、小学。我们常常聊到自己的工作中的困惑,也吐槽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模式。但我们也深知,在教育资源极度不均衡的这个大背景之下,千千万万怀着美好愿望的教师和家长们,只能无奈地束缚着我们深爱的孩子,付出身心健康的代价,在层层选拔中挣扎——除此以外,可选的路径,实在太少了。

我的女儿,即将在今年9月上小学。所以,从读到一诺的文章:一诺 | 你也为孩子上学发愁吗?开始,我深度关注了一土学校的筹建、运营,加入了磁场的一土终生学习者社区,试图透过这扇窗户,了解更多的观点,寻求适合于当下的教养方式。

一年多下来,我越了解一土,越认可一土试图传达的理念,却反而没有了“一定要送孩子去这样的学校啊”这样的执念。因为我发现,借助互联网的信息共享,用父母的爱和耐心,我们可以把更好的教育带给孩子,我们可以,把“一土”搬进每一个普通的家庭。

一、先学习做内心充盈的父母

学习是终生的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获得,思维的拓展,还包括在人生角色的不断变化中,适应随之跨入的崭新世界,比如为人父母。

在一本名为《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的书里看到一个提法:儿童教育的外包。我们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送孩子去各种“最好”的辅导班。外包责任的同时,也失去了帮孩子建立价值观的机会。想想看,的确如此。孩子在自己想学习的时候学习,而不是你想教他的时候。也许正是通过观察父母与他人的互动,孩子学会积极正面的思考方式,灵活有效的判断决策,礼貌友好的与人交往。也许正是在与父母相伴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均衡饮食和热爱运动。

所以,把“一土”搬回家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以爱心和耐心陪伴孩子,以自身的成长,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榜样。家庭教育并不是要灌输给孩子多少知识,如今知识随处可得,难得的是思维和态度。想要培养内心充盈的孩子,我们先要学会成为内心充盈的父母。

二、接受现实,在妥协中追寻理想

一土是一所带着些许理想主义色彩的教育试验田,即便能够迅速在各大城市设立分校,也只有很少很少的孩子和家庭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尝试和创造中来。更多的家庭,还是会和我一样,选择上公立的学校。

我们常常抱怨,这个时代的压力和焦虑。实际上,如果我们读过足够多的历史和小说,我们可以大胆的承认,当下的稳定和温饱,自由和机会,平等和开放,已经是这片土地上极其难得的最好时期了。

当我听说附近的学校,有一年级的老师将孩子的作业本撕破只因为孩子的字迹不够工整时,我羡慕一土的老师可以有足够的耐心等孩子自愿写字,容忍孩子摇晃老师的肩膀发脾气,允许孩子在户外写生时放下画笔,只看蚂蚁。

但与此同时,我知道那个撕掉本子的老师,一个人面对60个调皮孩子,拿着微薄的薪水,承受着苛刻的绩效考核。我也知道一土的师生比是1:8,教师有体面的薪水,和很多的资源对接,还有去国外培训进修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二步就是,接受当下不能改变的现实,去不了一土,那就把一土搬回家。不要怀着敌意和对抗的心态妖魔化公立学校的教育。我从小也是个调皮的孩子,三年级时还经常被老师叫到讲台前或是教室门外罚站,去校长室被训话。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啊,孩子承受适当的挫折,磨练强大的内心,培养重要的Resilience(适应力),是不是也同样重要呢?

面对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想办法更多和老师沟通,和孩子沟通,然后一起来寻求改善的方案。我们能够搬回家的,不是一土的课程,而是背后的理念。也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结合实际情况的学习,吸纳和变通。

三、善用互联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互联网真的是好东西。从麻省理工公开课,到可汗学院,到如今的各种在线教育,优质的资源真的不再是遥不可及。当然,小学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去学校,因为这样可以才交到很多好朋友啊,这可是非常要紧的事。

互联网是把一土搬回家的第三步。通过父母的认知和实践的提高,陪伴孩子更好的成长。

以我自己为例,在看到关于 High Tech High 学校的分享后,我意识到项目制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我考虑在自己的工作中引入,也打算利用假期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做些简单的尝试。了解到一土的老师教孩子画甲骨文,启发我想到可以给孩子讲讲文字的起源和变迁,再比如由故宫想到的传统文化,由戏剧和音乐想到美育,如此种种,还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结合点,每个人都有把理想的教育搬回家的方式,重要的是,行动起来。

四、你不能替一粒种子发芽,正如你不能替一个孩子长大

几场春雨过后,板结了一个冬天的土地终于松软起来。我把种子小心翼翼的播洒在翻犁过的园子里,覆盖上薄薄的土层。剩下的,便只有默默的等待了。等待种子发芽,等待幼苗长大,等待枝头开花,等待果实落下。孩子的养育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不过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提供土壤,肥料和水罢了,种子要什么时候发芽,要长成什么样子,并不是意志力能够左右的。

真的,慢慢来就好。小心呵护孩子好奇的内心,坚定地给予他全部的支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不是父母的复刻,也不必承载父母的期待,只要尽可能的发展自我,追寻自我的福祉,乐观,助人,就是最好的价值。

至于即便上了清华还是买不起学区房,那又有什么关系。美好的教育,是守护我们一生的光。

推荐阅读:

一土二货《愚公移山》

我孩子在一土的真实经历

一诺 | 你敢让孩子接受“不完美”的教育吗?

一所微型学校的大梦想

“坏”孩子也有春天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