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同路
题图:9.23《极有可能成功》观影会暨一土杭州推介会现场。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127 篇文章。
本文来自:一土杭州社区(ID:etuhangzhou),整理人:范泛之辈。
一土杭州社区
今年7月,一群小伙伴被一土的教育理念吸引而促成了第一次线下聚会。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这股力量不断发酵,迅速汇聚了一百多号人参与讨论和行动。制定组织架构,组建为建校而努力的核心团队及共建团队。
团队中人员可谓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着扎实的学历背景。虽然是利用全部的业余时间,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向前。在和一土官方取得正式联系后,一土杭州社区宣告成立。想要更多了解社区,可以看《一土杭州社区简介》。
8月我们举行了第一次线下活动,一起热烈讨论了“理想中的学校什么样”。而在刚刚过去的9月23,一土杭州社区正式成立后定的第一个小目标:《极有可能成功》观影会暨一土杭州推介会终于顺利实现了。
一部关于教育变革的纪录片,一种极有可能成功的教育方式,一个创新教育实践:一土学校的真实呈现,一场“面向未来的教育”的探讨,触发了每个人对于教育的思考以及自己能做些什么的疑问。
到底团队给观众准备了什么样的惊喜?嘉宾又有哪些精彩发言?观众看过影片感想如何? 面向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孩子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一土学校介绍
一土杭州社区成员为一土学校提供的官方宣传PPT配音,生动的讲述了一土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倡的价值观,独特的办学团队组成 — 经验丰富的IT技术团队、管理者以及资深教育探索者;课程与教学体系 — 符合教育部教学大纲,选用义务教育教材,使用特色教学方法,重视个性化培养和内驱力的激发;核心课程一土怎么上;如何运用科技力量打造个性化教育IT系统;如何构建教师职业发展体系;怎样让学校成为社区的中心。
相信看过这个介绍,观众对一土学校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会场上的惊喜时刻
| 一诺时间 |
一土学校创始人一诺女士,因为有工作安排无法到场,但她特意录制了视频,表达对一土杭州社区的支持! 通过视频向大家问好,希望大家观影会有收获。
回顾一年半的办学时间,其中经过艰难走过弯路,但总体是朝着创新教育的方向前行,并得到各方支持。大家都对这样的教育充满向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身边能够践行,让自己的孩子和周围人成为其中一份子。希望一土杭州能够以各种可能的形式(共建等)早日落地 。只要对教育追求不变, 目标早晚都能实现。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同行!
| 小月时间 |
小月校长也以视频的形式从校长角度和我们分享了这一年半来的感受。她承认来路不易,整个团队(教师、运营、IT)其实也像纪录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做一场项目制学习,用已知和现有能力去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
影片中HTH学校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真实发生在中国,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一土的愿景是培养根植中国,拥抱世界的孩子。教学过程中重视项目制学习,激发学生内驱力。影片中那个羞涩孩子的经历,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改变和一个人能够接受的挑战。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一土,虽然他们只是6、7岁的孩子,也可以进行项目制学习。探讨、解决问题,合作,创新,反馈,在过程中学习,找到学习的目的。希望这样的教育形式能够在更多地方落地,那需要更多人加入,一起努力,去面对未知和挑战。
嘉宾研讨环节
话题一:未来社会孩子们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研讨嘉宾:
王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运动心理学(压力下的技能表现、认知、注意、焦虑、应付、自我、团体效应等)、体育社会心理学、休闲心理学、健康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
陈翔雁:杭州高级中学附属启正中学校长、浙江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荣获平阳县专业拔尖人才,温州市“5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浙江省“春蚕奖”。负责过十余项的全国、省、市规划课题的研究。几年来撰写了近百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王进教授
从国外教学工作经历感受到国外学生思维方式非常活跃,课堂互动交流顺畅;而国内课堂发出提问,没有人回答,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将来程序式工作都会被替换,学生需要发展创新型思维,做创新式工作。
具体来说包括认知,思维,记忆,情绪等方面。影片中看到的项目制学习,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这是一种内心动机。研究中发现青少年中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70%,普遍因为学习压力大。一直被家长推着走,进入大学后就再也没有了学习激情。
陈校长
国内基础教育很好,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强。但“人”的能力培养,我们还处于劣势。我们教育特点,有问题教成没问题,任务完成;而国外是没问题教成有问题,问题越提越多。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层次更高,提出问题更难。
影片中的办学模式目前在国内全面实施很难,但是是方向。未来很多职业都会被替代,就连围棋这样需要顶尖谋略的项目,AlphaGo 都可以取胜。课程教材都是过去制定的,面向未来最重要的是学习力。以前看学历,后来还要看能力,将来更要看学习能力:一个人在最短时间通过自己学习研究能得出什么。人的学习是终身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话题二:如何提升内驱力?
王进教授
内驱力指学习的内部动机,学生为了自己而学,获得愉悦感和自我提升;而相对的外部动机,比如为了满足家长,报答老师等。不同点在于,碰到学习困难,内部动机强的学生,学习行为可以坚持。而源于外部动机的学生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强弱,坚持力不够。影片中那个暑假不回家坚持完成项目的孩子,就是因为个人成就感的驱动。所以说触动和激发内部动机很重要。
另外,需要了解两种学习方式,模块式和构建式。前一种,老师讲学生听,被动接受。后一种来自马斯洛提出的人本主义,知识不断构建增加进而不断完善,提出解决问题不断循环。求知欲好奇心天生就有,小孩喜欢看动画片,最开始喜欢玩的是游戏,这是接近他的思维模式的方式,区别与被动安排去学习。提升内在动机,即进行建构式学习,满足好奇心,采取主动的思维方式。
影片有一处细节,学校采取的参与式教育模式能发展学生的什么能力?老师引导学生如何结合理论与实践,学生在观察力、认知能力、想象、认知,情绪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影片中负责话剧编导的女孩,既进行了知识构建,又在过程中提升了社交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心理发展、社交环境和学习愉悦感。
应试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学生学习很难有愉悦感,成绩好的学生愉悦感加强,成绩中等偏下的被批评,产生压力,造成恶性循环,本身的内部驱动力被打压掉。在中国推动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光是学习方式,内在驱动力,更重要的是人格构建,情绪管理进而达到全面发展。
陈校长
曾任职的艮山中学提出“让不同学生更加不同”,保护学生的差异性。此外开展课题研究,比如08年,区里运动会引导牌,学生设计了1000多个鸟巢,最大的直径13米,一万个零件连接,几乎全校学生都参与。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如何提升学生的内驱力?
首先,学生负担重,所以应该设定合理的目标,目标产生动力。第二,树立信心。成功的人中不一定每个都是高智商,失败的也不是每个人都不够聪明,差别就在自信心;第三,扬长教育,从长处着手,激发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四,影片中展示的教学方式可能一时学校无法全面覆盖,但可以小部分尝试项目制学习。五,学习习惯培养很重要,“播种一种行为,收获的是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六,家长要做榜样。学习的三个维度,自主,同伴,专家引领(老师,家长)。
优秀的家长是榜样,二流是教练,三流是保姆,好的家长影响孩子一生。
嘉宾发言
“耐撕爸爸”创始人萧邦
学世界历史出身,前阿里负责教育行业的耐撕爸爸为什么转向追求steam(英文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缩写)教育?因为从自己小孩成长和社会变化,看到了它的重要性。
不只是这几个学科,而是采用PBL教学方式和培养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小学阶段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学校暂时没办法进行个性教育,但也不拒绝行为习惯整齐划一,如果能教会小孩戴着枷锁跳舞,其实比抱怨更有用。
家长要思考的是:放学后,做什么?家里可以补足学校无法快速带来的改变。PBL成果可能不会太明显不像刷题,但持续发酵后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方式。
心元教育机构创始人张爱民
期待一土等其他教育探索有生存空间。但是也应看到公办学校也在改变,女儿就读的上海公办学校,就陆续开设了《论语选读》,自然、信息技术和stem课程。
对于小孩子,我们应该谈如何呵护孩子的内驱力。从《说文解字》看学习的习字,是一只翅膀还没长好的小鸟学着飞翔,那是生命有机体与生俱来的驱动,探索环境为了更好发展,乐此不疲的尝试直到高飞,感受到喜悦。
观众发言
▨ 按照目前的学习方式,就像纪录片中研究,在完成考试后所学知识大多就忘记了。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有多少会在将来用到?更有意义的是获得体验,终身受用!
▨ 学东西享受过程,真正去学,感受美好,不用去追求能用到多少。
▨ 希望能和有经验的家长学学育儿的好做法!
▨ 有很多家长有想法,那借此契机,就大踏步的迈出去实践。
几个小时转瞬即逝,这样一场活动可能就像一诺说的,是个“借口”,是给愿意思考,寻求改变,甚至付出行动的人们一个相聚的借口。感谢所有嘉宾的分享,感谢到场的朋友,感谢每一个关注“一土杭州社区”成长的人!今天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亲爱的伙伴,我们在这条路上同行!
- END -
推荐阅读
了解一土学校的建校历程、教学理念、招生介绍,请点击菜单。
如果您想分享自己对教育的见解和心得,
请给邮箱 tougao@etuschool.org 投稿。
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