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472 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上学期的项目课里,“小土豆”们为改善校园栖息地的“伟大事业”而忙碌着。
作者:李松蔚,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讲师、知乎大V(粉丝75万+)。现为二年级“小土豆”家长。来源:本文经公众号“李松蔚”(ID: therapistlsw)授权转载
写在前面:
又是一年开学季!去年此时,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讲师李松蔚,将女儿送进了一土学校,他的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放弃了北京一流的公立小学?》的文章,也在家长群中引发巨大反响。如今一年过去了,这位“大土豆”又有了怎样的所见、所感以及所想?一起听听他的肺腑之言吧~
又到中小学开学的日子了。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说给孩子选择了一所非主流的「村小」,引发了出乎意料的反响。孩子的学校居然成了我最瞩目的标签,很多新认识的朋友,第一句话都是:“啊!你就是那个有好的公立学校不上,送孩子去一土的?”有人还用深有同感的语气说:“我也想送孩子去那里,就是……”,“就是”后面的理由就很多了:太远,太贵,家人不同意,等等。
我不知道怎么说。一个小学能有什么超常?不就是上课听讲,下课玩耍,老师有耐心,教学有方法……但是我说出这些,对方的表情并不满足。我也慢慢理解了那种期望,他们在期待一个更大的传奇:这是一个神秘的,孕育精英的地方,孩子们每天都在突飞猛进地成长……那才是好的。▲一年一度“故宫开学典礼”照——慈宁宫前诵读《大学》(五、六年级)这一年来,我在朋友圈里也看了不少文章,海淀家长啊,顺义妈妈啊,八少八素啊……有些信息还是挺吓人的,好像恨不得从幼儿园开始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硬仗。可能以前也这样,但我直到孩子上了学,才后知后觉意识到:今天在很多人的眼中,小学的意义已经不再是「小学」而已了。
这倒真的让我想要记录一下女儿在一土这一年接受的教育。这些教育不应该是很特别的。在我看来,它只是一种遵循常识的教育,本来没有特别一提的必要。但如果大多数教育的追求已经偏离了常识,坚持常识反而成了难能可贵的「超常」。
入学之前,学校召开过一个家长会。有人问入学之前要达到什么知识基础,校长说零基础,还特别强调,假期就让孩子好好玩,不要上幼小衔接,“拼音是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你让孩子学会了拼音再上学,学校还教什么?”
每天的作业孩子自己完成。不会就是不会,做错了就是做错了,家长不用帮孩子订正——不是为了偷懒,就算家长有时间有意愿,也不能帮忙。
原因很简单,作业是布置给孩子的。老师要从作业里判断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一旦家长帮孩子做了,老师就得不到真实的反馈了。做完一个任务之后,两个同学互相反馈。热反馈是告诉对方,你哪里做得好。冷反馈是告诉对方,你哪里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很多人问我女儿,学校有考试吗。当然有,没有考试怎么知道水平呢。每学期末都会收到一份几十页的评估报告,给孩子方方面面的能力打分。
我向人解释,最终的反馈不是一个分数,而是一组分数。每个学科都包含不同的能力维度,每个维度都有评分,最后画出一条曲线。他们看起来很困惑,困惑在于,没有一个总分,那怎么知道孩子在班上是多少名呢?进一步的问题是,不知道孩子多少名,那怎么判断她学得好不好呢?我特别喜欢纠正细节。听到女儿说英语,一个单词重音不对,都一定要指出来,请她把正确的发音多念几遍。她很不耐烦,说老师都不这么教。
我问老师。老师说不用刻意指出错误。孩子出错了,老师就把正确的说法再复述一遍。孩子就会暗暗向正确的说法靠拢。如果总打断,这不对那不对,会给孩子挫败感。「她只需要学到对的东西,不一定要承认自己不对。」
有一个朋友是当小学老师的,听完很感叹,说:「居然可以这样?」
「大多数学校是让孩子想办法延长注意力,为了匹配学校的课堂时长。」
的确,孩子们歪七扭八地坐着,争着发言,恨不得把手举到天上。我上小学时,手要交叠着放在桌上,发言时小臂90度抬起,这是标准坐相。
▲自然中的课堂
从前的同学聚到一块,相互比较心算能力。有的能口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有人只能三位数乘以一位数。还只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啊,简直可怕。
一下子感觉到空气里的尴尬。
实际上,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部分,一土学生不仅需要学会熟练地算出答案,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尝试理解不同的计算策略并做出对比,甚至尝试元认知层面的自我反思,进而在具体的情景中运用数量关系,调动运算能力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上学期一土一年级数学陈老师关于孩子们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阶段的教学记录。
有家长替我们担心:「学校的教学进度跟不上,别的方面再好有什么用?」
我说还好啊。按照教育部的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学期就是掌握20以内加减法。但我这么一说,别人就忍不住笑:「现在谁还按教学大纲来?」
所以吧,别人再问我:「听说一土很特别,特别在哪里?」我就知道怎么回答了,我说:「它很特别,是按照国家的教学大纲来上课的……」
我不知道怎么评价。在我心里,是一种正常的、正好的教育:孩子学到了需要学习的东西,用适合她的方式,不缺什么,也没有多出什么。就是因为正常,放到现在的背景下才尤其「不正常」。认同的人自然懂;不认同的人,也足以产生怀疑:「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以后会有竞争力吗?」
我现在也还会收到一些不客气的留言,有人说:「你给孩子选择一土,别高兴得太早。等她将来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不知道她会不会恨你。」——也不知道留言的人经历了什么,说话这么咬牙切齿的样子。但我理解他们的警告,这不是教育的问题,不只是一个教育问题。复制一土的教育并不难,只要认同它的理念,立刻在家里都可以施行。难的是,要如何期待教育的结果?
很多人说:「我也想要孩子接受这种教育,可惜没有条件,一土没有开到我们的城市……」。一面说,一面从早到晚盯着孩子的成绩单。这样的心态,其实也很难适应一土。你让他少盯一会儿,哪怕是少报一个幼小衔接的课程,都不肯。「我的孩子不学,别人的孩子都在学呀,将来落后了怎么办?」——所谓「没条件」,只是一个好用的借口而已。
现在一说到教育问题,就会说到家长的焦虑,好像一切都是因为家长小题大做。这不公平,我们知道这是更大的系统的问题。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前排的观众站起来了,后排的人就不能不站。一方面,他也参与了制造焦虑;可是另一方面,不站起来又能怎么样?人没有办法对抗整个系统。
这好像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别人问我:「可是你做了一个不一样的选择啊,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你凭什么说那是更好的选择?」
▲Photo by pan xiaozhen on Unsplash
我一直在说,未来是不确定的。个体唯一能做的,就是制造一些确定的点,对抗这种不确定。在这种不确定被验证之前,谁也不知道对不对,只能各自相信。所以讨论什么是好的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各自相信些什么,来安放我们的不确定?
如果你相信的是,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比如说,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事一些具体的工作,遇到问题知道如何解决。这样你就不会太焦虑。教学大纲已经设计好了,目标是非常具体、定量的:为了成为有用的人,孩子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要掌握到何种程度?20以内的加减法,会算,就好。算得又快又准,就更好。
但也许在另一些人看来,还不够。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超常的人,这就涉及到跟别人的竞争,战斗。一个人战胜的人越多,才能享有越多的资源,他们的眼睛就会盯着别人。他们不存在客观的目标,一切取决于别人的参照。别人都学到10以内加减法,我家孩子掌握20以内加减法就好。如果别人都学了20以内,我家孩子就得掌握到100。假如大家都是都这么想,对不起,就要继续升级,学乘法。
焦虑也没办法。你想要孩子变得超常,就得比其他人更辛苦。这也没错。它不算是一个结论。不是说正常就好,超常就不好。看你怎么相信。▲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最后分享我的朋友张春老师写过的一段话,讨论教育的目标,我很喜欢。她认为,相比于培养一个优秀、卓越、有着无限可能的孩子,教育更应该考虑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自然,能安身立命的普通人。她说得非常好,我就原文引用了:
做一个普通人这个目标,我觉得已经非常困难了。它是个值得认真去思考的问题:我这辈子怎样做一个普通人?
成为一个普通的自然的人,我觉得的确是需要学习的。体健貌端,有个安身立命的本领,一些健康的人际关系,行为谈吐和情绪都自然真实,了解自己的缺陷,也能欣赏自己,对自己生命的基本感受是良性的,体验式的,没有愧疚和罪恶感。
达成这些的人,我总共也没能认识几个。我自己也没有。人们似乎大都处在一个逼仄的位置,难以获得片刻平静,还要安抚觉得自己本该卓越的心。
把“做一个普通人”作为需要正视和努力的目标,为什么没有成为最常见的呢?难道别人觉得这不用学吗?
——摘自公众号张春酷酷酷《一个咧卵》
这就是我相信的,普通就够了。跟成为一个超常的人相比,也没有好坏高低和正确错误。只是因为我喜欢,我就希望孩子可以做到。正常的教育也很不容易。为此,我需要一所普通的学校,教一些普通人的常识。一诺常开玩笑说,一土是一个「村小」。这就是它的定位,培养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村里娃」。老师和家长都是村民,「举全村之力办学」,把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教给孩子,就好。
在一土,有一样东西是别的学校不大强调的,就是与人合作。在项目制学习中,把人分成不同小组做任务,这就需要理解自己和理解别人。这里涉及到科目与科目的合作,小组与小组的合作,成员与成员的合作,我女儿很喜欢,这样她就不用干全部的活儿,「有一些事情我不擅长,可以交给擅长的同学做」,她知道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然后问题来了,每一个家长迟早都得面对这个问题——无关乎天赋,或者孩子的超常与否——都要做出这样一个判断:你相信这样就够了吗?还是要把别人比下去才可以?
告诉孩子:留神!有这么多优秀的对手,快把他们都甩下去;或是告诉孩子:真好!有这么多优秀的同伴,可以帮你做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别走,还没结束……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李松蔚家庭养育秘籍,请看这里:
本套课程以心理学系统式家庭养育为理论支撑,由此提炼总结为 7 大激发孩子自主动机的沟通心法,共计 15 堂优质音频课程。
长按上方海报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全村」用户可以直接在社区内收听哦~)
如果你还不知道全村是什么?
全村是一个视野在全球,互助养娃就在家门口的家长社区。一诺说,希望通过全村社区聚集一个共同成长,互助养娃的全球朋友圈,共享身边的优质教育资源。
开学季,我们邀请到李松蔚老师跟村民分享,希望通过一些实用方法帮助孩子成为能自我负责的人,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村里有多门大咖的免费课程,包括一土学校给家长的私享课,一土美育课,以及会定期邀请资深教育大咖,与村民互动交流的「村头饭后」栏目——李松蔚老师将作为全村社区「村头饭后」栏目第一位嘉宾,每周四驻村回答大家提问正在进行中!
感兴趣的爸妈,欢迎加入「全村」。
电话:
010-53654007
手机:
13522989363(微信同号『一土招生001』)
13522989365(微信同号『一土招生007』)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00
邮箱:admission@etuschool.org
校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17号
加入『2020年申请群』,欢迎添加一土学校招生小助手微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