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一土:开学后,一土老师教你怎么帮孩子重建常规?

舒晓非 一土教育 2022-09-26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772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广州华美一土实验班新学期第一次一土市场(这也是一土数学课的重要活动,广州一土负责人兼资深数学老师李志伟也摆摊卖货,孩子们用一土币进行交易。)

作者:舒晓非,广州一土运营部主任。



开学前两周,什么最重要?为什么一定要先处理这些重要的事情?老师可以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达到目标?家长有什么可以做的来让孩子更饱满地开启一个新学期?



 问题在哪里——焦虑都是盲目的唯结果论导致的吗?

谈“术”以前我们先论论“道"。2020年,教育又光荣地站到了风口浪尖,一系列的减负政策同内卷下的焦虑如两道双螺旋,消消长长,无穷尽也。一线城市的小学段家长们,尤其到了三四年级以后,绝大多数都渐渐接受孩子不是过目不忘的罕见天才,同时,社会新闻里少年跳楼、抑郁的极端案例估计也不至于出现在自己的家里。

接纳平凡已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如何在平凡大队中不掉队,面对比父辈当年竞争激烈数倍的大环境仍能维持阶层水平,还要确保孩子身心健康,成了大多数家长不由得有些焦虑的问题,至少家长们基本的期待是不图大富大贵也万不可萎靡沉沦。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和家长们的理念是充分一致的——看到孩子,支持他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

具体到学习这件事,老师们和孩子朝夕相处,任何一份作业、任何一次举手回答、任何一个成绩、任何一轮小组合作、任何一句与同学的对话,对老师来说都是过程,都不能直接定义一个孩子。一天之中,孩子有无数次的累积表现,平时总会有反复有波动,但也有大趋势,老师会按照长线思维来评价,会更关注孩子持续的状态与自我认知,而不是唯分数唯结果而论。

同时,家长们也并非只在意结果,多数的家长都是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高考分数,而是希望他们具备对学习的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动力与方法。唯一的区别可能是,在学习这一点上,家长们看到的点滴表现还是没有老师那么多,能掌握的信息只限于看看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态度、考试分数。这些成了家长心中孩子“状态”的外在呈现,只能靠这个来判断“状态对不对”。更添乱的是,看别人家的孩子,往往只能看到更有限的“结果”,完全看不到别人家屋檐下的“过程”,也更容易引发自身的焦虑。

显然,爸爸妈妈们不想只在乎结果,但只有结果是可视的,而且受限于父母精力,过程中的参与也是不够的,甚至家长自己也不够自信,犹犹豫豫地试探自己的边界,参与越不够越不适宜越容易放大有限过程中的不利表现,进而去联系结果。踩在孩子教育圈的边缘,偶尔踢一脚进来撒个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无论是被持续否定(哪怕每天只有一点点)的心理压力,还是因为不会管而彻底撒手,这些都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


 怎么打破分寸不当—失控—焦虑—施压—关系紧张的循环?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并非只有爸爸妈妈在面对“我该管还是不管?”的终极教育天问,教师们也一样,他们也需要随时判断此时此刻孩子是完全可以独立解决问题,还是需要被鼓励、需要被支持、需要手把手带一下?当然,更重要的是,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润物细无声地给到精准的支持,又不会传递焦虑,还不至于破坏支持的效果。

既然教师与家长面临同样的挑战,我们不妨偷师一下,看看学校在开学初帮助孩子梳理常规、建立目标上做了哪些事,家长在其中可以借鉴什么,助力孩子能开启一学期顺利的学习。

这些方法并不像家长想的那么复杂,都是简单易学。与其一味地将所有教育责任推给老师,再期待快速的结果,不如挽袖躬身,参与其中,你会更多地看到孩子,更多地理解孩子。


 重建/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找变化”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良好的学习状态生发于温暖亲密的人际关系,而温暖亲密的人际关系源于“看见”与“表达”。

不知道读者们身为阅历满满的成年人,有没有在被别人夸奖的时候不好意思,眼神闪躲,本能找个话题岔开或过度谦虚地否认成就?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反应对于鼓起勇气称赞的对方会有什么影响?他会觉得自己认真寻找的亮点得到了充分倾听吗?最最亲密的人之间,会这么不好意思和客气吗?

开学第一周,老师带孩子们做了“老同学,新发现”的班会活动,“正大光明”地调动孩子对他人亮点的观察与落落大方的当面赞赏,同时,被“发现”的孩子也要学会如何倾听与接受他人的夸奖。

(这个游戏超级简单,家人也可以一起玩哦,瓶子转起来,彩虹屁吹起来!)


游戏:请大家用一分钟默默观察一下同学。转瓶子,瓶底朝向的人说说瓶口朝向的人有什么变化与成长。



来看看孩子们能有什么细腻的发现吧:

● “我发现你现在更成熟了,现在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了,比如上节课我们说你跑得太快,让你停下来,你就停下来了。”
● “我发现你发型有些变化,以前刘海是很顺的,现在有点卷曲。”
● “我发现你现在变得更积极了,刚开始有点不太爱说话,现在有很多好朋友了,现在比较乐观积极了。”
● “我发现这学期没有新同学,你一大早就开始和同学说话了,很大方。”

● “我发现这学期你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没有不想就不说的那种感觉。”

● “我发现你更大方了,英语课你更敢说话了,今天英语课说得很多。”

● “我发现你比以前更友好一点了,不会动不动戳我几下。”


 梳理人与自己的关系——梳理常规,制定目标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但是,难道孩子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为啥没那么自律呢?你还要分享给孩子怎样才可以把自己的事情理顺搞好,陪伴他慢慢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拿到孩子的上学期评估吧,不同学校不同形式,但现在习大大都说了:“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所以,我想老师们的评估肯定不是单一的、纯结果的。

不管你拿到了学校什么样的过程性、个性化、量化或定性的评估,怎么和孩子沟通,怎么以此作为脚手架帮助他进一步了解自己、发现提升点、制定计划呢?很多家长估计拿着评估报告和孩子聊聊就完了吧?能不能再有点仪式感?我们以语文学期目标制定来个范本,供家长们“抄作业”。

一土的评价,是非常注重过程性与多元评估的,核心素养、单学科都有比较详细的量规,也会有等级、雷达图、文字,这些老师辛辛苦苦写了一个寒假的评估,如果不能传递到孩子心里,引发行动,仅仅停留于家长的信息掌控,就太可惜了。


▲一土语文素养学期评估示例(大家可以看到,老师认真地去分析孩子的长处、困境,需要注意的方面,给出具体的证据让孩子更好理解)——左右滑动查看


老师把大家寒假收到的学业报告中的雷达图、老师评语中的建议以及他们上学期的学习目标整合到了同一张单子上,请孩子自己用更加充分全面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语文学习水平。每个人都制定了比较合理的目标,贴在了语文书的第一页。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这个仪式一定会帮到孩子进一步思考与落实日常的执行。



 人与团队的关系——构建团魂、民主分工 


请老师在家中一对一教学,孩子们也能高效吸收和获取知识,为什么要到学校里来?集体生活,社会交往必然是人生底层能力的关键一环。无论是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还是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要有团魂、有分工、有合作、有反馈,彼此信任,持续进步。


在这方面,老师们做了什么是家长们可以在家里借鉴的呢?

新学期伊始,面对重新聚集在一起的孩子,召唤班级凝聚力至关重要,老师们先让孩子们说出班级的亮点去欣赏自己的班级,更加认同自己的班级,增强归属感;然后让孩子们寻找班级里的改进点,用“我看到了_______,如果我们的班级变得_____就更好了”的话术表达,意识到看似完美的班级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孩子们都说“我们一点点改进就可以慢慢接近完美了”,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和接纳自己所处的环境,同时保持反思与迭代,日积月累,积极的思维与行动力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形成。

这个方法也不难实践吧?和孩子一起来分享各自觉得自己家庭的独一无二之处,亮点,改进点,甚至给家庭设计一个logo,一个口号,孩子的表达一定会让你惊喜不已。

我们也看看小土豆都怎么看自己的班级——

Q:我们的班集体有哪些亮点?

● “之前有很多冲突,现在能一直改进自己的改进点。大部分的时候是友好的不会经常打架。”
● “之前有很多不文明的语言,不用温暖的语言去提醒。现在很多同学都在进步。”
● “大家都很会发现亮点。”
● “大部分同学都很少有负面情绪。”
● “都很会学习。”
● “很会合作。大扫除的时候有的同学做的快,会帮助那些没有完成的同学。”
● “很有礼貌。早上都会和老师打招呼。”
● “谅解别人。投票少数服从多数,少部分人也能谅解别人。”
● “有团体精神。” (这一句来自于刚转学三天加入新集体的孩子)
● “很能坚持。”

Q:我们班有哪些改进点?

● “亲密可以,但是不要太挤了,太挤了就会不舒服。就像两个粒子,太挤了就会讨厌对方往后退,等退到差不多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好的相处。玩耍的时候太近了,容易发生矛盾。”
●“我发现别人在讲话的时候,有的同学会在下面搞小动作或者说话,如果我们班变得更认真倾听就更好了。
●“我看见扫地的同学只扫课桌外面不扫里面,如果同学们可以既清洁里面又清洁外面就更好了。我发现拖地的同学在玩那个转转转的甩水,如果可以值日时更认真一些就更好了。”
●“我发现班里同学会提针对某个人的改进点而不是整个班级的,这样会让人很伤心和不舒服,如果可以多提整个班级的改进点就更好了。”
●“我发现总有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如果班里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就更好了。”

有了团魂,还要有合理分工,小土豆们照例通过独立思考、竞选演说、投票等流程实现班级工作的分工,高年级孩子竞选时要总结上学期自己班级工作的情况,有的孩子想持续坚持做同一份工作,有的想尝试新的工作,那都是特别宝贵的孩子自己思考后的表达;一年级孩子第一次尝试上台发表竞选演说,哪怕短短的几句话,都是特别大的一个成长,每个孩子庄重(闭着眼)投下的一票,亦承载了他们的尊重与全局观思考。给到孩子更多的信任,他们就会持续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人与规则的关系——班级公约知识大赛 

小学生们对于规则的认知会经历不同阶段:

1.不了解规则而且不明白规则其实也在保护自己。
2.了解规则但不太会灵活应对。
3.既了解规则又能有灵活应对的能力。

但这需要很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再重复规则,再基于具体案例带孩子分析不同的情形细节需要有哪些变通。

我们经常会问家长在家有什么样的小规则,相信家庭里大家也需要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建立规则并进一步将规则可视化,有的家庭甚至还运行着各种不同的激励体系。

那家长们有没有碰到过规则推行一段时间,孩子有些忘却或松懈了?看看老师们是怎么在新学期初始重新带大家温习隔了一个寒假后有些生疏的班级规则吧——班级公约知识大赛!

老师一共设置了27道题,分为问答型和表现型,期待孩子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加强对约定的理解,同时也顺道借助集体的力量给新转来的学生解说和示范,帮助新同学更快了解班级。没想到连新同学也被大家的热情带动,不知不觉就参与到了竞赛当中,还答对了很多道题呢!

问答题略去不表,摘几道戏精的表演题给大家,感受一下里面的教育契机,同时也看看哪位家长有更高超的策划能力设计出更好玩的题目——

● 请你表演正确吃加餐的流程。(孩子们都很爱表演,安静的在座位上,假装下座位拿加餐,慢慢吃加餐,假装丢垃圾;不过几乎所有同学都遵守了加餐约定。但是大家都忘了一点:吃加餐之前先洗手。
● 同学发言时候,我要怎么做?
● 排队前进时候要做到什么?
● 请你表演一下上学进教室后的流程。
......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即便用了各种靠谱方法,武装了”术“,我们依然不能忘了”道“,”见效果“这件事一旦成为躬身入局的结果绑架,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又蒙上了”投资-回报“的逻辑。

在普通人的领域中生活一生,我们不值得为了眼前一次作业、一次贪玩而怀疑孩子、怀疑老师或怀疑自己。

回想一下自己上学时的磕磕绊绊与偷懒失控,接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复与波动、脆弱与逃避,永远和孩子保持最亲密的链接,积极参与和调整,或许才是做家长该有的姿态。


大家在家庭里帮孩子梳理常规、建立好习惯都有什么温暖巧妙的方法,欢迎在留言区里多交流。

如果你还想对广州华美一土实验班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也已开启了21-22学年面向G1-G5的探校宣讲和入学意向登记,大家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入口申请探校或2021年秋季入学意向登记。

-  END  -


【推荐阅读】

广州一土:人生中第一个学期,小土豆是怎么过的?


广州一土线上探校,没能现场看到的网红教室在这里……


一土教育方法大起底:从广州开学典礼看一土


▫ 偶尔留言,哪怕跟我们say个hi~▫ 时不时点一下"在看"和"赞",或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给一土教育公众号"标星"不想走散,也不会走散,因为我们都相信美好的教育。

↙在文末留下你的想法 | 也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