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来自网络
写在前面:
在世界读书日,我们特意邀请到了儿童阅读推广人、作家、翻译家阿甲老师,他翻译了多本童书、也自己出童书。从2002年起,创办了红泥巴阅读俱乐部,并一直做阅读推广工作。
今天的文章,是小月校长与阿甲老师关于亲子阅读对谈的文字回顾和精华整理,相信对无论孩子是低龄阶段还是小学阶段的家长,在孩子的阅读上、教育上,都会有很多收获和启发。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亲子阅读在孩子成长中有哪些“看不见”的价值和意义?● 怎样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会更有效?● 给孩子选书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标准?● 孩子上学后作业多、学业重,怎么安排学业和阅读的时间?● 亲子阅读最终对孩子的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阿甲老师曾说过一句话——绘本是让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您觉得在阅读里面哪些是“看不见”的东西?这些“看不见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价值是什么?
有一次,我遇到松居直先生,他说:“了不起的创作者就是让‘看不见’的东西能够被看见”,我想阅读也一样,阅读里也有“看不见”的东西。就像小孩子看电影、听故事,闹腾闹腾就开心了,这个结果我们看得见,但开心闹腾的过程实现了什么事情,我们可能不知道。有可能是跟自己内心的经历连接在一起了,他很感动;也可能是突然升起了一种同情和正义感。这些是看不见的。脑神经科学家告诉我们,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件事情,就是大量的脑回路和神经元之间做了更高的连接。他们做了好多测试,发现比如说很多成人在读《安娜.卡列尼娜》卧轨那段的时候,会很感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成年人有这样的回路。其实孩子在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就逐渐地在建立这样的脑回路,建立起关于信息、情感和感受等各种各样东西间的联通。如果没有做这样一种联通,以后想要开始的话,机会就少很多,这个也算是看不见的东西。还有一个心理学家说,孩子阅读童话主要是在寻找人生的意义,比如有的孩子会在某个阶段特别喜欢某个童话,其实他是在这个童话里找到了某种镜像,或者某种他特别渴求的东西,也是他的一种意义。寻找意义和突然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的感悟等,也是看不见的。
▲ 阿甲老师跟一土一年级的孩子讲完绘本后进行互动
我觉得其实每个孩子都爱阅读,但是成人跟孩子的互动,有时候好像还是会出一些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阅读?我相信家长们也特别希望阿甲老师给我们一些锦囊,让大家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有章可循,能够让这样的互动更有效。这么多年,我讲过很多关于阅读的要点,但最后,就总结为三个字“读就好”。原来我有18招,但是后来发现18招对很多家长来说,全部做到有点难(点击链接查看《阿甲老师阅读18招节选》)。“读就好”,因为当你不断地在读、不断地在享受跟孩子阅读的过程时,你自己是在提升的。没必要先把自己变成专家,再跟孩子亲子阅读。小孩子会让你成为专家,会告诉你故事到底怎么样,会帮助你发现书中很妙的地方。
▲ 阿甲老师给一土K班的孩子们讲《我刚吃掉了我的朋友》其实“读就好”是一个基本点,如果还要再说更多技巧的话,比如说选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的书,才能读得好玩;随时随地读,为各种的情况准备各样的书;带孩子去参加阅读俱乐部,和一波孩子一起(孩子会很受感染);听好的故事人讲故事,听好的作家、画家讲故事(见到书里的人出来,让他们产生连接,孩子会从中收到很多东西,会知道书跟他人生之间的观点。)。最后,还有一条绝招,叫做无招胜有招。如果你特别喜欢图画书或童书,甚至有时候跟孩子抢书看,会真正地感染到孩子。亲子阅读,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传递对阅读的热爱,传递对作品本身的热爱。而且,在跟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把我们自己的技巧和方法,不知不觉地传给孩子。
▲ 小土豆们正在听阿甲老师讲绘本
我觉得您说的“读就好”,真的是无招胜有招。但家长有时候经常会提问说:为什么我的孩子总要读这本书?为什么我问的问题,他不愿意回答?我们太注重过程中我要得到什么。在您的分享里,我感受到的是您对这件事情的热情和喜爱,而且我感觉您跟孩子之间是平视的,并不是说我要来告诉你,因为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常常会是:我要来告诉你了,要来给你讲道理了,成人好像常常抑制不住要这样。所以,怎么才能避免把自己的答案或者想法强加给孩子呢?我怎么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中进行发散思考呢?亲子阅读,在我看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我刚开始做的时候其实是抱着极大的好奇和探究之心,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有很多事情想要搞清楚,比如一本书这么读会有什么效果,跟孩子这么游戏,他是什么反应。想知道这些事情在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有时候还会做一些记录,记录下孩子的反应,这也常常可以给我很多提示。我特别感谢跟孩子一起读书长大的过程,他让我以前沉睡的很多东西被唤起来了。所以,在跟孩子阅读的时候,我想告诉她的东西并没有很多,而从她的反应和状态里给我的启发,远远多于我想讲给他的东西。松居直曾经说:“等到他孩子长大的时候,他想给孩子说的话,在他给孩子讲的书里面都已经讲完了。”当我很深刻地去理解了,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作品本身的时候,我发现里面有好多以非常有启发的、很有深意的方式讲给孩子的事情,比如《田鼠阿佛》,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不仅给孩子也给大人讲了好多,我觉得再讲什么有点多余。▲ 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我是站在跟孩子一起学习的平面上,但我也会给她很多帮助,因为我有我的经验,文本的、生活的经验,故事背景的、社会背景的经验。所以我会在她需要的时候,尽可能给她提供帮助,比如他喜欢蚂蚁的时候,我会给他找好多跟蚂蚁有关的书。所以,如果把亲子阅读看成一个合作的过程,就是共同地去探究,去分享自己比较强的东西,少一些教训。因为好的作品,把教训藏得很深,更多的是人生经验的积淀,就好像《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佐野洋子(《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作者)来讲座的时候,人家问:你是不是找到了那样的一只猫?你是不是那只白猫?他说:这是我一生中内心的愿望,也许这本书只是说出了我的愿望。
我觉得我们更多的是在做一个牵手的人,把好的作品、伟大的大师的作品和他们的精神跟孩子牵手,你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对话非常精彩。特别喜欢您说的互动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跟孩子是平的,并且带着学习者的心态,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滋养。父母带着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把它读出来,孩子就可以去跟大师牵手,这个过程真的很美妙。前两天有个家长说自己最近在看《日日是好日》这本书,读给她一年级的孩子听后,发现孩子非常喜欢,并且每一天都跟她探讨很有哲理的话。但家长也困惑,一般不是应该给孩子读经典的绘本吗?到底该怎样给孩子选书?是孩子的标准,我的标准,还是专家的标准?您在选书方面,能够给什么样的建议?这种现象蛮常见的,我们以为孩子喜欢的书,他可能不太喜欢,或者以为他完全不会感兴趣的书,却因为什么机缘而喜欢上了,而且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很正常。其实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很多成人,突然间看到米菲系列(这是给六个月以上的孩子看的书),也非常喜欢,喜欢它肯定有它内在的某种原因。我们不是研究者,不一定要搞清楚每一次事件的发生,欣赏这种现象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其实,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带着孩子读书,更像是一个老司机带着一个新手司机上路。阅读就像是开车,开得多了就会了、就熟练了。怎么样能开得更好?老司机有很多方法,遇到弯道怎么开?跟前面的车怎么保持车距等等,选书其实也一样,是属于老司机教小司机。
▲ 图片来自https://unsplash.com怎么选书?同样的道理。一方面,你要给他一定的示范,大概在这个时候某一类的书、不能错过的书、有些哪怕你不喜欢但你应该知道的书,还有一些孩子不一定会主动读,但是也得放着的书,就好像是有些蔬菜,孩子不一定会主动去吃,但是你总得为他准备,你要告诉他营养配比,即使你不喜欢,也可以试着尝试一下,也许哪天就喜欢上了。成人的和一定权威的推荐,还是需要的。但是孩子的自由可能是更核心和重要的东西,我们是教会他选择,而不是替代他选择,这是两个概念。阅读不是仅仅读书,读包括别人读给你听和自己读,读完之后的反应是阅读,而在这个过程中,选书本身也是阅读。给孩子一些示范,告诉他这些书挺好玩的,他或许就喜欢上了;喜欢的这本书的作者艾瑞.卡尔,还有其他的一些书,我们可以帮他找来;喜欢蟋蟀,就找几本蟋蟀的书;喜欢青蛙或者小狗,也找来。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但是最终由他自己来选择他要读的书。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在家里多准备一点书,分门别类,可以有一个小小的家庭图书馆,还可以大量地利用公共资源,比如图书馆,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书店。遇到好玩的喜欢的,读给孩子听,就是选书的过程。孩子喜欢的也可以买回家重新享受,带孩子选书也是慢慢培养他选择的能力。所以,要有一个库,这个库可以是图书馆、书店,也可以是家里的小图书馆。
▲ 图片来自https://unsplash.com特别赞同。但有一些家长,他有一点困惑,孩子只喜欢一些游戏类的或者漫画类的书,每当到书店或图书馆,就只看这一类的,是该限制、拒绝还是敞开?这种情况,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比如说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在第二语言的发展方面,他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写了一本书叫做《阅读的力量》。克拉申是个犹太人,小时候曾经特别爱漫画,但是他的爸爸就很支持他,喜欢什么就给他成套成套地买,这并不妨碍他后来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
所以,要看情况。克拉申的父亲特别希望给孩子这种自由,而他也有那种能力,因为他是个有学问的人,可以去影响孩子将来选择更有价值的书。但是,他也知道这些书读不坏孩子,索性就让他过过瘾。阅读的第二个境界是阅读的丰富性。如果是我,我有一种策略,我会表达对书的观点,比如说到书店去买书了,会跟孩子说有些书是完全由我投资来帮你买的,但是有些类型的书,我会明确地告诉他我不太喜欢,但是如果你一定要买的话,得请你从你的零花钱里扣除。你要是舍得用你自己的钱去买,我不反对,那是你的自由。但是你要花我的基金去帮你买书,那首先我喜欢,我觉得这还是公平的。一个人要有自由,但重要的是在享受自由的时候,学习怎么去运用自由,泛滥的自由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孩子会没有边界、没有安全感,所以培养运用自由的能力也很重要。所以,我会不断地练习孩子运用自由的能力、选择的能力、对自己选择的自信,以及选择错误了也对错误负责的能力。看来生活中所有的小事都是教育,阿甲老师的故事,家长们也很值得借鉴。其实在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有机会跟孩子共同探讨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我们对作品的看法。其实还有很多家长在亲子阅读了一段时间后,特别是上学以后,会觉得孩子已经能独立自主阅读了,怎么还让我给他读?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您觉得对这样的家长,您的忠告是什么?我很受《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的影响,也受《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艾登·钱伯斯的影响,自己也会身体力行地去实践。
▲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听大人读书和孩子自己读书这两件事情都非常重要,孩子不是必须得大人读给他听,我自己的体验和我自己的推荐是大概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帮助他培养独立阅读的习惯了。在家里,有一个时间段,关掉手机,调一下灯光,门上挂着“阅读时间、请勿打扰”(10-15min)。孩子不识字,也没关系,只要坐在那里,高高兴兴地看一段时间,第二天继续,孩子很喜欢特别安静地跟家人一起看书,哪怕看看书上的画。▲ 图片来自网络
这可以帮助孩子,渐渐地养成自己去找书、自己主动去看书的习惯,对孩子的终生都非常有帮助,而且有实验证明对孩子学习第二语言也非常有帮助。但是,无论孩子什么时候就开始拿起书自己读,家长还是要坚持为孩子大声读书,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在《阅读的力量》这本书中,有一个实验告诉我们,当你给孩子读的书越多,孩子越有可能拿起书自己来看,他独立阅读的时间会越多。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将来多读点书,那你也多读书给他听,这是其中之一。另外读书给孩子听,至少对我来说也是我作为家长的需要。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你会发现你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是特别容易,孩子越大越不容易。在阅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建立了一种频道,一个跟孩子沟通的特殊频道。在这里面,我们一起读,一起在经历,一起变成我们共同的回忆。借助这样的回忆,看世界、看你身边的人、看我们曾经发生的事情和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相似的观点,或者至少是相似的基础,你会发现这样会比较容易沟通。通常,孩子选书是会有偏好的,比如有段时间就只喜欢漫画,有段时间就只喜欢魔幻小说。我在选书的时候,就会选我觉得还不错的书,念给孩子听,比如诗歌,比如一篇很好的散文,或者一个很美的故事,或者很有趣的故事。在文体上、类型上不断地补充到他的日常阅读中,或者她可能比较缺的某一项。我一直读到我孩子上初二,有段时间她因为忙,特别难进入睡眠,我就给她读孟子的古文,听起来还挺绕的,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直到有一次,我读到半个小时,她还睁着眼睛,然后说爸爸我们不读孟子了,因为我全听懂了。太有趣了。我一直能够感受到阿甲老师的热忱,这可能是每一个家长都需要去感受的。当我们带着热忱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投入很多的智慧和精力,会发现很多好像很难解的问题,就有智慧来解决了。但也有些家长,会觉得也很享受跟孩子的亲子阅读。但是,上学后,课业重了,每天要写作业,还要催着赶紧洗漱,到最后只能舍弃亲子阅读的时间。而且一旦开始,就无法结束、没完没了。所以,很多家长也困惑于时间的安排,最终可能就会舍弃掉这样一个可以跟孩子建立各种密码连接的好方式,您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时间的困惑呢?您是怎么做的呢?时间是永远的一个难题。但是,有一点我很坚持——小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在家里,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有一段时间应该是家长说了算。
▲ 图片来自https://unsplash.com在我认为,睡觉最重要,然后是吃饭和锻炼好身体,还有享受生活中很健康的活动,比如说散步、遛狗、阅读和欣赏艺术。作业,在我家里,是排在末位的。我会有一种观念告诉孩子,作业的事情,你尽量想办法处理。上学后,我就让我孩子模仿我的签名,她觉得作业做好了,就签上名字。后来老师发现了,让孩子找爸爸签,我跟孩子说我签也行,你告诉我要签的时候我就给你签,但是我不看你做完没有,我就盲签,因为我不认为那是我的事情。在我家里,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充足的游戏是我要做的,所以有一年,我孩子差点拿不到三好学生,回来后就很着急,我说在我们家不用担心,我们家的三好是吃好睡好玩好。你的态度明确之后,你会发现小孩子会有一些办法去应对。只要你不去做这方面的帮凶和监工。把这些交给他,他自会有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在我看来,这主要是孩子自己应该去负责任和面对的问题。但是我也知道,有的孩子可能作业实在太多,作业实在太多的时候,我们家到点就睡觉,一定要关灯睡觉。我会签字,然后告诉老师:作业太多,她做不完。所以慢慢地,孩子也会找到一种平衡。而当你的时间比较少的时候,可以提前约定,但是一旦开始讲故事,不能读起来没完没了,因为到了睡觉的时间,必须得睡觉。如果故事没读完,顺延一点时间可以,超过之后就不能再读了。规则还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习惯了,就不会再提这种要求了。总得来说,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一定会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做。比如我们总说没有时间,但是,永远有时间吃饭、睡觉,因为你不做就没法过日子。这个优先级简直太棒了。我们谈了很多阅读的状态和好处,这次功利一点,家长会想多阅读真的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帮助吗?我能看到什么样的效果吗?我阅读了很长时间,但并没有看到有什么帮助。您作为一个童书推广人,肯定也见过大量的案例。想请您说一下,亲子阅读最终对孩子的学习真的能有影响吗?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我们其实也很好奇,在红泥巴俱乐部,我们曾经调查过这群读我们推荐的书长大的孩子,了解了他们在校的表现情况。如果有大量的亲子阅读就一定会读书成绩好,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幻想。有大量阅读的孩子,并不代表着他在学业上(至少在小学阶段)的成绩一定会拔尖。而且阅读有时候还会让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不愿意去合作,他会觉读书这件事情很好玩,为什么要去做题或者干别的?我甚至见到过极端的例子,一个孩子看到一张考卷,很愤怒,写到:我知道你们希望我这么回答,但是我认为这个答案不是这样的。他从题目已经猜到老师要怎么让他答题,他很愤怒地把想法写完,转身离开,只拿了40分,但是他很享受这样一种表达。大量阅读的孩子,在心智和视野上,会强于没有大量阅读的孩子。
但是,有些学习和考试是在完成一种技巧,而且是需要通过反复练习的技巧,在这个时候,有孩子可能会选择去迎合这样的技巧和体系,但有些孩子会我行我素。我以前教过很多人考律考,我知道这种技巧,但是我一般不愿意教小孩子过早掌握这种技巧,这种技巧有时候会蒙蔽他本身非常淳朴的心和他本来可以感受世界的能力。所以,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考试的高手,实际上某种程度也丢失了某一部分的东西,让他失去了某方面的创造力。孰轻孰重,我觉得是家长需要去考虑的事情。我相信孩子摸索出来的东西对他的一生很受用,而且他摸索出来的时候,他会有个选择我用这个技巧还是不用这个技巧。大量的阅读,也许在小学阶段表现不出来,但是在他的中学、大学,尤其如果将来还有机会出国深造的时候,阅读好的孩子跟阅读差的孩子,差距会非常大。真正走到最后,在学业的最终竞争的时候,阅读多的孩子会强盛很多。我们都有这样过来的经验,我相信是这样的。所以要不要在小学的时候就争一日之短长,也是家长需要去想的问题。但是如果你想要争未来的一个战略方向,我觉得阅读一定是对未来的整体的智力,包括学业的发展是最有效、最有用的。其实阅读不仅仅是对语文,很多人错误地以为阅读主要对语文有帮助。其实阅读对一切学科都有帮助,就我的体验,阅读最有帮助的首先是数学,阅读会让你有逻辑、有判断,数学是需要逻辑推理的。最后,我想为难一下阿甲老师,我们一直在谈亲子阅读,您作为一个儿童阅读推广人,我相信您觉得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好像有一种倾向,就是大家觉得孩子的认知很重要,所以要多给他读书,好像有非常非常重视这件事情的倾向。但是刚才我也在您分享的育儿故事里面,听到了很多信息,比如说艺术、运动,我希望您给艺术、运动和阅读这几件事情排个序,让大家能够理解阅读这件事情,来作为今天的结束。以我自己的育儿经验,首先是把孩子的体能运动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户外运动。而且在户外,还有跟大自然的接触,对一年四季天地间变化的观察。孩子在天地间是非常有乐趣的,去接触泥巴、沙土,接触植物和动物,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
▲ 图片来自https://unsplash.com所以,我一直会把孩子的运动放在第一位,哪怕他上学之后,每天去散步,或者在楼下疯疯跑跑。实际上,写作业能力非常强的孩子,有大量的时间在外面疯疯跑跑。而且我后来读到的书也告诉我,包括阅读中发生的脑回路、孩子未来的学习等很多事情,其实都依赖身体,都是由身体的能力来支撑的。第二我我认为艺术也是比阅读更重要的,孩子也许不一定成为艺术家,但是他要有艺术的感觉,他要能学会去欣赏、能看到这个世界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美,去欣赏各种各样的美。艺术是讲究个人感受的,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是我对艺术最崇拜的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视角,你可以喜欢不同的流派,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我想告诉每个孩子,其实你就是一个艺术家,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当然职业的艺术家是有的,但是作为一个有艺术品位的人、艺术趣味的人,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生活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考试有标准答案。最后才是阅读,虽然我在拼命地在推亲子阅读,他有很重要的一面,但是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不宜花太多的时间,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比如幼儿,他有一个关注阈值的问题。让幼儿一次关注一个小时,对孩子可能还会有伤害,每次5到10分钟或者渐渐延长到15分钟。一般来说四岁之前,每天同一次的阅读不要超过半个小时。
这件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在早期的教育里面,重要的是建立这种脑回路,不是去记下多少东西、学到多少东西,而是建立这样的感应机制。这种机制最终是要让他自己凭借他的身体、他的眼界、他的趣味自己去走的,走的这条路是靠体能和艺术去实现的。所以,保持一个基本的量,但不要过量的阅读,不良的阅读也会导致孩子今后产生阅读障碍,所以,阅读也不是越多越好。更详细的对谈内容,可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收听直播回放: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购买书籍《阅读的力量》、《朗读手册》、《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以及儿童绘本《田鼠阿佛》、《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我刚吃掉了我的朋友》、《小房子》。
- END -
▫ 偶尔留言,哪怕跟我们say个hi~
▫ 时不时点一下"在看"和"赞",或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给一土教育公众号"标星"不想走散,也不会走散,因为我们都相信美好的教育。
↙欢迎在文末留言 | 分享您对阅读或者教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