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一土,我和女儿共同成长
为中国的未来培养幸福的一代人
女儿雯雯是一土一枚四年级小土豆,即将成为一名十岁的少年。回顾女儿从呱呱坠地的婴孩到今天成为一名朝气蓬勃的少年,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恩与赞叹!是女儿的成长一路引领着我的二次成长,让我从焦虑的滚滚洪流里一步步寻求、探索,逐步走向清醒和从容,思维和心性也不断成熟。
依稀记得雯雯出生后最初几年里自己在育儿上的那种焦虑感,从买哪个牌子的奶粉纸尿裤到纠结是否上早教班、从孩子感冒发烧都大惊小怪到纠结选哪个幼儿园……育儿路上无数的选择都伴随着焦虑、迷茫和纠结。正所谓“反者、道之动”,不断累积的焦虑让自己喘不过气,也迫使自己走上自我成长的出路。
▲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01.
▲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一是班级的氛围对雯雯来说不是很放松。能感觉到孩子不是完全放松和有安全感地在学习,有问题不敢畅所欲言地问,也会因怕答错而不敢知无不言地答。
二是对孩子周围氛围传递的价值观有部分不能认同。当时系统里对孩子的评价趋于单一,不太能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个性成长特点和需要。而且被不经意间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孩子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压力。
记得女儿班里一个因学习和纪律问题经常被点名的男孩子,无形中被贴上了“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标签,也无形中受到了同学们的离斥。每每想到这个孩子、这样的场景,就为这个孩子的境遇感到难过。当时女儿每次说起来这个同学,也会不经意带出不太积极的评判,让我更加忧心:这个年纪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正是应该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彼此尊重和鼓励的时候,而不是习得分别与简单评判。
还有一件发生在雯雯身上的事情也让我着实拧巴了一阵子。有一天回家,雯雯和我说起她的一个困惑:她被选为“课间纪律管理员”,发现课间有谁在走廊追跑打闹,就把名字记录下来交给老师,这让她进退两难。记录同学名字影响同学关系,不记录又没能完成老师给的任务。这样一个令成人都拿捏不准的课题,让一个六岁的孩子来处理确实有些为难了。
三是家校之间少有深度的沟通链接,少有对教育本质性问题、孩子成长阶段规律的沟通探讨,家长对家校间分工的边界也不容易清晰。
四是不想做“温水里的青蛙”。有一次,我接孩子的时候,看着排队出来的学生队伍,发现越高年级“小眼镜”越多,到了三年级左右,大部分孩子都戴上眼镜了,很吃惊也很担忧。当我和一些家长聊起这些时,很多家长竟然都认为“这是孩子早晚都要经历的事”,让我觉得这个系统里的惯性竟是如此强大。
五是我自己对孩子的成长规律、对教育的本质还不足够清晰、缺乏定力,无法给孩子强有力的支持去在原有系统里扬长避短。在原来的系统里,家长需要比较深的“定力”才能不被焦虑裹挟到孩子的对立面。定不住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焦虑传导到孩子身上、亲子关系上。
在当时的种种焦虑之下,虽然还不知道我理想中的教育形式该是什么样子的,但能清晰的是当时的环境不是我想给孩子提供的理想土壤。
02.
▲ 一土小学来广营校区(华章摄)
▲上下滚动查看雯雯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作文
▲ 雯雯跟小伙伴一起在学校踢足球
其次是我和孩子共同成长着。来到一土,我被“松绑”了。记得雯雯转到一土后的第一个家长会上,老师们提到了作业的问题。那时候还没有“双减”,很多家庭都处在“一辅导作业就鸡飞狗跳”的状态。
但我们的老师特别强调了作业要回归其“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老师教学情况的双重工具”的本质作用,不让家长主动干涉孩子的作业,按照“不求助不帮助”的原则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作业,不要为了正确率而刻意辅导,要让作业真实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用总盯着孩子的作业问题,真实轻松了很多,学校和家长的边界也更加清晰了。
在一土,我有更多的空间去关注自己内在的成长,而不是总盯着孩子。有时候我会被问到是希望孩子未来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等出口问题,其实我之前是比较倾向国内的,但现在你要问我,我会说我未来尊重孩子的选择,其实出口只是孩子未来人生中的一步,并不是全部,而我相信,未来是由无数个现在组成的,每一步“现在”都走好,“未来”我只有拥抱和憧憬,却没有担心,而且孩子的底层构建好了,她就是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自然有属于她的未来和精彩等待她。
- END -
推荐阅读
一位爸爸的戏剧节侧记:选择看见,就会有希望
一土学生爸爸揭秘:这个自诩“学渣”的球霸的内驱力从何而来?
一土孩子实实在在的一天 | 随访跟拍
↙点赞、转发、在看 | 欢迎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