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故事【裴子野的家风】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一个叫裴子野的人。他自强自立,德行操守令世人赞叹。
裴子野出生于世族家庭,曾祖裴松之,南朝宋太中大夫;祖父裴骃,南齐中郎外兵参军:父亲裴昭明,南齐通直散骑常侍。曾祖的祖父裴味官居光禄大夫。从裴昧到裴子野已经是第六代。
裴子野的父亲裴昭明,经历了南北朝时期宋、齐二朝。他是一个不置产业的人,很多人都不理解。裴昭明常对人说:“人生何事须聚畜,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意思是说,人生为什么要留下财产呢?除了自身用度以外,还有什么开销。如果子孙没有才能,我聚他们散:若子孙能够自立,再多的财产还不如一本书。据《南史》记载,裴昭明历郡皆清勤,甚贫罄。齐武帝曰:“裴昭明当罢郡还遂无宅,我不读书,不知古人中谁可比之。”
裴子野家门第显赫,但裴子野从未依靠祖上的地位谋取一官半职。他年少时聪颖过人,勤奋好学,颇有才华,年轻时即开始步入仕途,初任南齐武陵王国左常侍,后为江夏王参军。父亲去世时,他辞官回乡守孝。其间,萧梁王朝兴起,取代了南齐王朝。萧梁初始,文学家任昉颇负盛名,很多文人投靠他的门下,请求他推荐做官。任昉是个爱才如命的人,对慕名来访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不论出身,他都会向上推荐。经他推荐的人,也几乎都会受到任用。因此,当时很多学子都愿意攀上这个“高枝”,任家门庭若市。此外,任昉的母亲是裴子野的堂姑母,两家是亲戚,但裴子野却不愿走这条捷径,他希望自己能够凭真才实学为国效力,为民效劳。裴子野守孝之后没有官职,却从不去拜访任昉,求其推荐自己,这让任昉觉得很不可思议。有人劝裴子野去拜访任昉,裴子野拒绝了,他认为此时去任家有攀龙附凤之嫌。
不久后,裴子野重新走上仕途。虽然仕途坎坷,但他凭借自己的才能最终做到中书通事舍人。这在南北朝是陪伴皇帝左右的人,位高权重。他很受梁武帝的器重。梁武帝也很佩服裴子野的才学和品行修为。
南北朝时期文学领域受玄学影响很深,文章追求华丽,多有繁缛堆砌的毛病。唯裴子野“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梁武帝看过裴子野的文章后说,看你的样子这样羸弱,文章却写得如此雄壮。此后朝廷的所有文件,都由裴子野起草,文风也由此大为改观。
在家中,裴子野的子侄对他“奉若严君”,十分敬畏。裴子野在即将离世时,还告诫子侄要“俭约,务在节制”,嘱咐后辈自立前行。
家训格言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早,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