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卢昊:珍珠港“慰灵”,安倍在想什么

2017-02-15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


20161226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飞赴夏威夷进行“慰灵之旅”,在珍珠港发表所谓“不战誓言”,并与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最后会谈”。在优先强化日美同盟的功利性目标以及“只悼念不道歉”的基本前提下,安倍竭力将访问主旨引向“宽容精神”和“未来志向”,为彰显日美“历史和解”及“对外一致”而用尽心机。

 

“历史和解”的真意

 

安倍首相此次“慰灵之旅”,其主旨和逻辑从一开始就相当清楚。首相官邸此前反复声明,安倍此番”只悼念不道歉”。日方的基本方针是避免“道歉外交”,而推行所谓“慰灵外交”,“以平等的姿态与美国共同纪念历史”。安倍在珍珠港的约17分钟演讲中,沿用了其20154月访美时在美国国会的演讲以及当年8月战后70周年“安倍谈话”中的逻辑和口径,回避以加害者身份对过去战争历史做“深刻反省”,转而以所谓“超脱的中立身份”哀悼战争死难者,以日美“从敌对到同盟”这一历史过程中体现出的“和解的力量”为主旨,赞扬美国对于日本的“宽容之心”,以及由此达成的日美“历史和解”,进而表达日美继续强化同盟、联合主导亚太的“未来志向”。这就是安倍所谓“不战誓言”的内在逻辑,这与20多年前明确承担历史责任、以第一人称“由衷道歉”的村山富市首相等前辈政治家有着明显的差别。

 

安倍的“慰灵之旅”是以历史纪念为形式,而实质则是追求对美外交。在历史问题的表态上达成保守势力所追求的“底线”(即不就侵略历史对美道歉,坚持“平等”)后,安倍更关注的是与美方的沟通进展如何。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安倍也暗示,2017年日本外交将面临“关键时期”,因而有必要维持并强化日美同盟关系。在珍珠港演讲前的安倍与奥巴马“最后会谈”虽仅有约30分钟,但有明确的“总结遗产”性质。日美首脑重申了联合主导地区局势、加强与亚太域内其他盟友关系的意见,并对首次在西太平洋航行的中国航母动向“予以关注”。作为对日方的回应,奥巴马也重申“日美关系应始终作为确保亚太和平与繁荣的基石”。另一方面,“既然要发表不战誓言,为什么又要强推新安保法案、加强日美军事同盟”,“既然要去珍珠港悼念死难者,为什么不先去中韩等亚洲邻国进行悼念”等来自各方的尖锐质疑,从反面再次证明了安倍的“慰灵之旅”有其明确的、与历史反省无关的功利性目的。

 

安倍的“慰灵外交”如无美方的推动和支持是无法实现的。《日本经济新闻》称,安倍访问珍珠港是日美联手“以沉没的战舰(亚利桑那号战舰)为背景上演的和解演出”。最初,安倍访问珍珠港的提议实际先由美国国务院的“知日派”政策专家提出,作为奥巴马总统访问广岛核爆地的“交换条件”。2016年奥巴马访日时访问了广岛,并强调了访问的“自愿性”,从而为安倍访问珍珠港开辟了窗口。日美试图向世界凸显稳固的同盟关系,与此同时又达成默契,不将广岛之行与珍珠港的访问公开联系在一起,以避免“降低访问的历史意义”。

 

多重政治考量

 

借助此次“慰灵之旅”,安倍期望至少实现以下政治目标。首先,通过对外彰显“日美一致”,支撑其亚太政策和对华博弈。《日本经济新闻》社论称,安倍对外彰显日美同盟牢固意在“威慑中国”。另外,安倍还盯着国内政局混乱的韩国,期望借制造“日美一致”形象,促使韩国继续抱紧美日韩“小三角”,靠近日本,从而增加日本的外交博弈筹码。


 

其次,借助与美达成“历史和解”,在历史问题上加强所谓“话语权”和“主动性”。日本外务省官员对外称,期望日美之间的“历史和解”为日本至今仍然受战后体制束缚的亚洲外交打开局面。这实质上是将与美国的“历史和解”扩展到亚太,在回避历史认识问题的前提下谈和解,制约中韩等国借历史问题打外交牌。日本共同社称,美国政府对日本的“宽容”或将给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赋予“合法性”。

 

再次,利用舆论影响和民间外交,促进日美关系“平稳过渡”。基于对美国未来亚太战略和对日政策的日益增强的忧虑,日本期望通过安倍与奥巴马的“携手表演”,释放明确信息,促使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权继承目前的日美关系方向。《东洋经济周刊》称,日本警惕以安全同盟政策为基础的日美关系在下届美政府执政期发生动摇,因而想借首相的珍珠港之行再进行一次对美公关,期望这次访问“产生有助于美国理解与支持日本的舆论影响力”。此外,安倍也期望通过参加悼念仪式,对美公开表达善意,与美国退役军人等民间团体及人士接触,达到加强双边民意沟通、缓和美国国内反日情绪的目的。

 

第四,以此作为外交业绩,对内宣传,强化执政立场。已经再度执政满四年的安倍相当期望通过外交获得政权推动力。而对美外交无疑是制造外交业绩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安倍在东南亚构筑“对华包围网”受挫,以经济合作做“诱饵”的对俄外交也备受批评。在此情况下,安倍更加期望能够在对美外交上取得进展,对冲执政集团内部的失望情绪,以及来自在野党和舆论的批评。

 

昭示未来外交政策走向

 

安倍的“慰灵之旅”表明,2017年日本的对外政策将以稳定与美关系为重点。“慰灵之旅”既是为过去四年日美关系总结收尾,也是为新时期预做铺垫。1月下旬,安倍很可能将访美会见上任后的美国新总统。日本共同社称,尽管与无法预测的特朗普之间达成具体成果较为困难,但安倍首相既然要强化同盟,就有必要在1月份访美时制造出(日美)“关系圆满”的印象。在将与特朗普进行的会谈中,深化日美安全合作、谋求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将成为主题。在此之前,安倍还准备在1月中旬访问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强化与亚太各国合作,并将应对中国的海洋活动作为“重点议题”。而日本舆论基本认为,新年之初的这一系列外交行动将成为安倍继续推进“战略性外交”的成败关键,“将显示首相的外交手腕”。

 

在对美及亚太外交的“战线”上,日本将面临近年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日本可以确定美国仍将坚持对亚太的介入,特别是仍将对中国采取持续的牵制乃至强压;但另一方面,日本也对美国具体的策略方式及干预程度“难以充分把握”,去年11月安倍在美国大选结束后“违背常规”访美会见特朗普,也并未取得多少实质共识。公开主张“美国第一”的特朗普势必对奥巴马时代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调整。日美之间潜藏的战略分歧也势必被更多地“搬上台面”。《日本经济新闻》称,“日美一致”的形势如果不断发生动摇,将削弱日本外交战略的执行能力。日本共同社援引日本外交消息人士的说法称,“为了使特朗普改变想法,首相将不得不在诸多问题上做出相当大的让步。”

 

总的来看,安倍期望借对美外交,继续强化其以扮演美国亚太同盟网络中轴、构筑“对华包围网”为基本内容的亚太战略,所谓“慰灵之旅”只是其中一环。对安倍此行,日本国内评价不一,且其“战略性外交”的前景也并未因此明朗多少。美国一方面利用日本作为推进其亚太战略的工具,另一方面也非常清楚日本“修正历史”和摆脱战后体制的强烈倾向,而日本保守势力所秉持的、期望成为“正常国家”的倾向归根到底是以否定美国的历史地位和地区角色为前提的,日美之间围绕历史认同乃至国家战略的摩擦不会划上休止符。对于日本而言,对美的“战略性利用”也将持续下去,而其根本目标则是尽量确保日本在中美日“大三角”中占据有利位置。按照日本外交学者们的观点,首相官邸和外务省将继续把对华牵制作为基本的、公开的外交目标,因为现在“只有拿出中国问题,才能统一内部关于对外政策的分歧和争论”。


文章来源:《世界知识》2017年第2期;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助理研究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