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门课我看了两遍,学霸是如何有效学习的?(4000字干货)

Jamie陈泳斯 Jamie陈泳斯 2021-05-01
⭐关注并星标公众号
不错过 Jamie 的每一期推送

在去年9月的某份工作周报里,我分享了一个新收获,叫“冰山模型”,它对我个人提升、职业选择、招聘都颇有启发。 



如图,冰山模型把个体的素质表现分为冰山以上和以下。

冰山以上是知识、技能,中间是能力,两者的差别在于,知识技能属于特定领域,而能力则是共通、可迁移的。

从市场价值的角度看,“知识”可后天习得,取代性也比较高,如果不能用来解决问题,基本没价值。“技能”有门槛,市场价值取决于稀缺程度,但长期来将一定会走向供求平衡。而“能力”是可迁移的,并促进知识技能的运用,所以需要多投入。更底层的价值观、性格和动机,也决定了自己适合怎样的团队,也会从本质上驱动一个人的外在行为。  

学完我也意识到,其实我很长时间都混淆了“知识技能” 和“能力”。之前很重视“知识技能”的补充,但底层能力的提升才是“更正确的事”。例如,学习数据分析本身是种技能、是种手段,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看完我的周报, 老板也跟我聊了下他对学习的看法。 

他说:

“其实你的做法也没有错。 早期,你要完成工作,所以必须补充知识。但知识是需要积累的,作为新人,你缺乏积累,所以就会把你所有精力都放在补知识上。

但后面你会发现,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量已远超早期,按以前的方式你已经几乎不可能 cover 住知识面的扩充需求,因此你就需要去提升学习能力。学习快速学习另外一种知识的能力,学习将不同知识融合贯通的能力,学习做好一件大事情需要的能力。人的天花板,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再进阶,学会把事情做成。”

其实我还挺认同的, 一是知识技能的补充和能力提升不是割裂的,二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光努力却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还是难以进步的。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在假期学的一门课《未来属于少学习的人》。学什么有意义,如何学才有效,课程带我做了有意思的探索。


课程主讲人是李一诺,可能大家也不陌生了。她是从清华本科到美国博士的“学霸”,前麦肯锡全球合伙人, 比尔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也是一土学校和公众号奴隶社会的创始人。 

我梳理了前两章的思维导图:

因为要输出,我还多复习了课程几次
放慢了学习速度,但梳理知识后清晰多了

进入正题, 课程倡导“少学习”,一听有点标题党? 

其实,少学习不是不学习, 而是少而精,有方向有选择地学习,回归做人和做事。 

这跟《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是相关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求学问,靠的是积累,所以每天都要加一点。求道,也就求智慧,要每天都减一点表象,追求事物的本质和核心规律。 这是一个把书读厚又再读薄的过程。 

其实,我们每天既在为学又在为道,怎样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学习知识和智慧呢? 可分为四步:


Step 1

认清学习的诉求

一诺将广义的学习理解为“倒推的选择”。人作为社会的个体,理想状态还是实现外部价值和内心满足的统一。所以学习的内容,一要基于外部世界的变化趋势,二要基于内部的自我认知。 

未来社会的两大趋势是以人为本和高度协作。人工智能将取替更多机械重复的工作,大量技术岗位注定会消失。这是危机,也是机会,因为 AI 会推动人回归人的本性,那些机器所没有的特质将更被重视,如连接协同、策略分析、同理心、创意等等。课程里的作业也值得大家思考下:

1. 你的工作和人相关的部分?
2. 你的工作之后可能被机器取代的部分? 
3. 你的工作在未来20-30年的变化? 


提前思考未来的趋势,可以减少恐慌和焦虑, 顺势而为,倒推自己需要提高怎样的能力。

其次,你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自我对话,不断追问什么与你有关、什么跟你做事相关, 确认你学习的内容是你想学的、你需要的,不要迫于同龄人压力、社会的焦虑感、捷径的诱惑。

确认什么不学和学什么同样重要, 当你很高效地完成一件没必要的事情,依然是高效的浪费。 


Step 2

根据诉求选择学习的内容

学习的内容又可分为三大部分:

1. 对世界的理解。读史、读时事,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基于此可更理性地倒推人生的选择、学习的选择。

2. 实用性的知识。大家解决日常生活、工作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 对自我的认知。这门功课应该是三者中最难的,这也是我去了 Therapy 之后很大的感受,在 Therapist 的追问下,我才层层剥开了很多行为和情绪背后的深层动机。一诺强调,自我认知能力会在一个人发展的后期越发重要,它影响着我们对每个转折点的态度和选择,而这些转折点又会深刻地刻画着我们人生的走向。

第二点实用性的知识,通常也是在第一点和第三点推动下的选择。 

这种全面划分的方式也让我反思到,自己过去更重视实用性知识的获取,对世界的理解、对自我的认知其实是不足的,要有意识地常规性积累。 


Step 3
构建知识的框架

引用下《学习力》作者王世民的话,他对知识体系的解读比较生动:

“世间万物,无论是大到一个星系还是小至一个原子,其本质都是一个个的系统。框架就是对系统构成元素以及元素间有机联系的简化体现。因此有目的地运用框架来思考、学习,能够让我们更全面、更快速、更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更高效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这也是我个人实践比较久,受益匪浅的习惯。我高中是文科生,喜欢可视化思考,笔记都会组织成框架,方便知识点的理解和关联。上大学接触了思维脑图,读书、学习笔记、头脑风暴、写作框架都是用 Xmind 完成的。 

举个例子分享我是如何使用不同工具构建知识框架的。 

下图是用印象笔记 MindMap 功能构建的“互联网运营”框架,我会将现有较精华、系统的笔记链接在这里,动态补充。

这样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知识地图的全貌,当前的学习进度,在哪些领域我已有积累,哪些领域仍是空白(例如,用户运营)。有了这种大局感,之后可以更有方向地学习,并补充在原有体系中。



点击某个分支的笔记,例如“业务数据课笔记”,会来到该笔记的目录,又是一个展开的框架。


点击链接展开子笔记 “数据分析”,核心放在了附件 Xmind 中, 里面是更细致的思维导图。笔记下方附录课程截图或拓展资料。 





思维导图是我强烈推荐的练习,基于理解你可以再次重组信息,关联起孤立的知识点,不仅有利于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也减少了遗忘。 


Step 4
获取知识和能力

这个课题太大了,挑自己感触深的分享吧。 

第一点,甄选高质量的信息源,如读经典、请教真专家、学习前人的经验。 

读经典,也是我今年的目标。因为当我多读了细分领域一两本书后发现,不少新书也是基于某个经典观点,换种方式做解读。经典之所以为经典,还是对事物的本质总结透彻,所以读懂一本,顶N本畅销书。 

不过呢,也别强迫自己死磕经典,如果它无法短时间内掀起你的一丝波澜,那它可能不适合你,再战下一本吧。好比说肖恩.埃利斯作为增长黑客之父,他写的《增长黑客》可谓是该领域的经典了,然而我实在受不了他拖沓的文风 幸好,我发现了他的徒弟!曲卉老师的增长课程和书就以清晰明快的描述、众多中外案例成功征服了我,让我学得很有兴致。又说明,经典虽好,适合自己的优先。

第二点,培养良好的习惯。例如:

  • 学会提问。你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你的学习质量,当你不会提问,只会执行时,学习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建议阅读《学会提问》一书。

  • 学会独立思考。所有信息都是参考,不可尽信,要有自己的推演过程。 

  • 迁移同类知识。咨询师为啥在没有行业经验的前提下能给不同行业做战略规划呢?因为不同行业的本质都有相似之处,所以他们不断迁移能力和知识即可。知识的获取本身是个无底洞,如果不会迁移,每次都是重头开始,那人一定是越学越累的。 

  • 以输出带总结。写公众号、做助教带运营新人, 都算是我的实践, 输入和输出必须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才会更有效。 

  • 边干变学。当你基于解决某个问题而去学习,动力会更强,且学习效果马上就有反馈(有没解决问题?效果好不好?),再次促进学习。



第三点,一诺和她的本科同学颜宁(现普林斯顿教授)还有一些“离经叛道”的学习心得:

  • 知识不是越多越好。掌握知识是一个消耗脑力的过程,机械性地填充并不值当,例如“刷题”。必须有所学,有所不学。
  • 效率也不是最重要的。有时多花了时间去讨论、研究,反而能充分调动大脑的积极性, 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要学会享受这种由好奇心驱动,有安全感的自主学习。 
  • 忘记也是有意义的事。你忘记的,也会成为你的一部分,让你变得不一样。这点我是感同身受的,大学前看了特别多文学, 细节都忘了,但现在依然能回忆起那种美好,那种情绪的投入,它其实也影响了我的感受方式和思考方式。 
  • 冗余也是有价值的。给自己一点后台时间,做些看起来无用的事情,充分休息,其实都能大脑更好的运转、灵感的迸发。 


我是小结

很多没有写信息量这么大的文章了,来个小结帮助大家消化吧:

学习,本质上是让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让我们更好地做人和做事。 有效的学习需要:

1. 确定学习需求,从外部世界的趋势和个人内心去倒推,不随大流
2. 选择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均衡对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和实用性知识的获取,前两者是后者的驱动
3. 构建知识框架,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甄选信息源、 学会思考、提问、迁移和总结输出

也许你还会对《未来属于少学习的人》这门课感兴趣,我的评价是:

优点
着重讲思维方式,观点相对有高度、有原则性的指导意义。课后作业会带你进行自我认知,是基于你的环境去更好地理解课程观点。

局限
每小节时间有限,点到即止,道跟术之间你要多思考,去弥补这个gap,否则你还是会觉得这门课太虚。此外,一诺还没更完课呐...

学习渠道有:

  • 知乎APP。购买月费会员即可收听原价199元的课程,但只更新了两章,就是我在本文分享的部分
  • 磁场APP。定价一致,更新了四章



输出学习、读书笔记,会是今年公众号的新尝试之一,一方面想提升自己归纳总结、讲故事的能力, 另一方面想提升公开写作的频率。

分享依然是一件让我很快乐的事啦~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



- 推荐阅读 - 

19 年总结:做人就像做产品

零基础学理财

如何用手机修出单反级大片?




评论区分享下

对你很有用的学习方法

or

希望 Jamie 下一期推送什么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