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此青绿:福建这个“秘境之邑”!

大遗产 大遗产 2023-10-30


建宁县城区航拍。摄影/涂逢燕


本文6100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坐标: 北纬26°32′至27°06′,东经116°30′至117°03′。福建,武夷山脉中段。

闽江的第一滴清从均口镇严峰山流出,当晨曦的第一缕霞光照耀在“八闽第一峰”金铙山,当闽地这块“华夏古陆”再次活跃起来……

建宁,这座“千年古邑”再次迎来明媚的一天!

只此青绿:建宁均口镇闽江源(横屏观看)。摄影/王冬斌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人口15.5万,县域面积1718平方公里,是一座藏于八闽大地的秘境之邑。山水相逢,精致古城

八闽“秘境之邑”

探寻“三之·五子”

从古至今,中国至少有四处郡县及府被冠以“建宁”之名。

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定都建业,设县建宁,“建宁”一词作为地名首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云南建宁郡、湖北建宁县,均废。沧海桑田,岁月浮沉。只有福建的建宁县,从未间断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今建宁县周边地域(含今宁化与泰宁等)置绥安县,县治在今建宁城南约1.5公里处。北宋建立的前两年,即南唐中兴元年(958年),设建宁县,因地属建州,从“建州”和“义宁军”中取“建”“宁”二字得名,县治在今濉溪镇。
建宁,东临泰宁,南与宁化毗连,东南与明溪相连,西与江西广昌、南丰接壤,东北与江西黎川、福建邵武连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通往赣皖浙等上海经济区的重要门户之一。
建宁县的位置。制图/刘梅

那么,建宁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01

闽地之母,闽山之巅,闽水之源:

山海碰撞的传奇




闽地之母,闽山之巅,闽水之源……建宁,这座山海碰撞出来的城市,是藏于八闽山水的秘境,演绎着自然造化的传奇。


01.福建最古老地质结构:“闽地之母”

以建宁县伊家乡天井坪组为代表命名的上太古界天井坪组,是华夏古陆核心重要组成部分。天井坪自古生代寒武纪以来,今建宁地区地壳上升,上期隆起剥蚀,没有接受沉积,最早露出海平面,经同位素岩龄测定为26.8亿年,是福建最古老地质构造,被称之为“闽地之母”
这块历史久远的华夏古陆,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境内土壤肥沃,空气清新,四季分明,是赏花胜地,一年中桃花、梨花、杜鹃花、荷花、梅花等依次竞相开放。
坐落于建宁金铙山的亿万年活化石蛋群。供图/金铙山景区

02. 秀起东南第一巅:“闽山之巅”
《山海经》里说:“闽在海中,其西有山。”辽阔的海域与山岭遍布的陆地,让福建成为一部打开的“山海经”。

这座海拔1858米的山峰,蜿蜒连绵300余里。它,就是有着“秀起东南第一巅”之誉的金铙山。因闽越王无诸校猎于此,遗失金铙一面而得名。金铙山主峰白石顶在中国东南仅次于台湾玉山和武夷山主峰黄岗山。

金铙山素有“八闽第一峰”之称(横屏观看)摄影/张建明


03. 闽江从这里出发:“闽水之源”
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流经全省70%的设区市、45%的县(市、区),保障着全省40%经济总量的用水需求和1/3人口的饮水安全。
1991年和1992年,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福建省闽江流域规划开发管理办公室两次对闽江江源进行考察,确认闽江三大支流中沙溪源头建宁县均口镇的台田溪为闽江源,并在源头处的峭壁镌刻“闽江源”三字摩崖石刻

建宁“闽江源”摩崖石刻。

建宁,是千里闽江的源头。
它从这里出发,直奔福州,流入大海。



02

建宁五子,福享生活:

林深水美人长寿




建宁有著名的“五子”:莲子、种子、梨子、桃子、无患子。林深、水美、人长寿。本土+引进,秘境好物,福享生活。




01. 从五代时期就种植的莲中极品

建宁五子,长子是建莲。
建宁种莲历史悠久,五代时期梁龙德初(921年),金铙山报国寺前已有白莲池
清代,建莲已闻名遐迩,尤以产于西门外池的“西门莲”为莲之上品,自古属朝廷贡莲。民国《建宁县志》载:“西门外池,一百口,种莲。池旁遍植桃李,春夏花时,游人络绎不绝。莲子岁产约千斤,为吾国第一。
建莲是滋补名品,深受喜爱。
1989年版《辞海》将“建莲”列为建宁名贵特产。《红楼梦》第10回和第52回对“建莲”亦有相关记叙。它粒大饱满,圆润洁白,色如凝脂,放入保温瓶中,半小时即熟,汤汁清甜,香味扑鼻,细腻可口。
2018年,“建宁通心白莲”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建莲还被列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专供农产品。
2020年,建宁通心白莲入选全国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是中欧地标互认中唯一的莲子产品

建宁全莲宴(部分菜品展示)。

衙前食府是建宁县践行“中国绿都·全宴三明”的有效成果,在这特色一条街上,可以品尝包括全莲宴在内的各种建宁名小吃。

建宁“衙前食府”特色美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1年7月22日,经世界纪录认证(WRCA)官方审核,建宁县坪上梯田莲海面积为733333平方米,被确认为“世界最大的梯田莲海”,蔚为壮观。

“世界最大的梯田莲海”证书。

新修建的栈道、廊亭、观景台等,古朴中带着雅致,与周边的景致相得益彰,增添几多韵味。来到这里,可以边走边拍,尽享莲荷之美。

建宁梯田莲海(横屏观看)。摄影/熊海栋


02. 全国每10粒水稻种子就有1粒以上来自建宁

建宁县属丘陵、中低山地貌,海拔在290-1858米之间,地势四周高、中部低的地形地貌特点形成了天然的隔离条件,四季分明,夏秋昼夜温差大,降雨充沛(全年平均降水量1800-2100毫米),光照充足,境内种植水稻有上千年历史,水稻品种资源丰富。

建宁:全国杂交水稻制种超级大县。摄影/熊海栋

这里特别适宜杂交水稻制种,制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0%以上。 

建宁机械化收割水稻(横屏观看)。摄影/熊海栋

1976年,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在建宁扎下了根。
2020年,建宁县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成为全国第三个、福建省首个以杂交水稻种子为主导产业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0年9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福建省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题名。

袁隆平院士为建宁县的题词。

“北有张掖,南有建宁。”

2022年,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5.5万亩、3550万公斤,总产值超20亿元,种子销往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全国各水稻产区,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形成了“北张掖、南建宁”两大主要农作物种子品牌格局,稳稳地撑起了“中国人的饭碗”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摄影/熊海栋
2013年,建宁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位列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首位,成为“国家队”中的“领头羊”。
2016年,“建宁水稻种子”成为全国首个水稻种子地理证明商标。

2022年,建宁县再次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


03. 梨子、桃子、无患子

见山见水,兼容并包。除了水稻种子和建莲,建宁县还是著名的中国“黄花梨之乡”“无患子之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侯条件为建宁县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建宁被授予"中国梨产业龙头县"称号,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近年来实施品牌升级,将建宁黄花梨品牌升级确立“建宁玉梨”共品牌,引导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型。2022年,全县建宁玉梨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约12.5万吨,产值近5亿元。

“建宁玉梨”系列产品。

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水质好、无污染、富硒带,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建宁黄桃。目前,全县黄桃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2.6万吨,主要品种为锦绣黄桃,辅以“锦香”“锦园”“锦花”“金童”“锦硕”等新品种,深受青睐。
建宁黄桃。摄影/肖开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建宁五子”中,老幺是无患子。

相传以无患树的木材制成的木棒可以驱魔杀鬼,因此名为无患。2009年,建宁县引进种植8.35万亩无患子林。如今,苗儿长成大树,绿满山坡,每年初冬树上结出一粒粒“黄金果”。种植面积居全国县级之首,获评“中国无患子之乡”,是全国最大无患子人工种植基地。无患子富含天然皂苷是天然的肥皂,以无患子为原料的衍生产品畅销海内外。
建宁无患子的果实和产品。摄影/宁柳云、陈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3

灵秀秘境,多彩建宁:

寻绿×探红×掘金




在建宁,目光所及之处,天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青山绿水,红色胜地,梦想热土。这里,宜居,宜业,宜商。




01. 寻绿:中国天然氧吧
清新福建任呼吸,天然氧吧在建宁。
建宁山青水绿,连续三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连续四届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建宁鸳鸯湖碧水蓝天鸳鸯飞(横屏观看)。摄影/陈坤

“荷以氧生,唯有建宁。”建宁县的森林覆盖率78%,是休闲安养的“天然氧吧”。在2022年7月30日-31日第三届氧吧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天然氧吧”媒体推介会上,建宁县以优质旅游气候资源获得由中国气象局授予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建宁县王坪栋水库。摄影/熊海栋

根据监测结果表明,建宁县适游期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为2014个每立方厘米,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的标准。

2020年,建宁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02. 探红:苏区胜地,红色建宁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这首《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革命诗篇,62字,以气吞山河之势,描述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这是第二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后,毛泽东在建宁留下的光辉诗篇

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摄影/肖开涯

建宁周恩来同志旧居。摄影/肖开涯

建宁是原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苏区胜地,曾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和苏区闽赣省省机关驻地,是闽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苏区闽赣省的革命中心,红军无线电事业的发祥地和红1军团、红3军团山炮连的诞生地,10大开国元帅中有8位、10位开国大将中有6位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在五次反“围剿”革命斗争中,建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建宁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筹粮筹款之地,是第二次反“围剿”的决战完胜之地,是第三次反“围剿”的决策之地,是第四次反“围剿”的重要指挥中心,是第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

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摄影/肖开涯

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是全国首个以中央苏区反“围剿”为主题命名的专题纪念园,园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中央苏区反“围剿”陈列馆、大型铜雕“红军颂”等。

东山主战场“大捷塔”效果图。

建宁是第二次反“围剿”最后一仗的决胜之地。为纪念1931年5月31日发生在东山主战场的建宁大捷,在原址上建设“大捷塔”。塔边长1931厘米,寓意1931年;塔的层数为5层,寓意5月;塔高31米,寓意31日。

少共国际师主题展陈。摄影/宁柳云
少共国际师与建宁县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少共国际师为第五次反“围剿”建宁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宁也是“少共国际师”精神的重要实践体现地,少共国际师师长吴高群是在建宁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红军将领。这支红军队伍在建宁战斗和生活了5个月,建宁是其活动和战斗时间最长的县份,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遗址、遗迹。
悠悠濉溪河流淌千年,潺潺流水穿城而过,述说着这座城市厚重的红色基因。

03. 掘金:生态开启致富路

除了可以寻绿、探红,建宁县更是一个掘金的好地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宁立足自身禀赋,发挥自然生态比较优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好“建宁五子”产业文章,做大做强明一等“金娃娃”企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大山深处原生态奶:建宁明一天籁牧场(横屏观看)。供图/明一

明一国际是一家集养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乳制品全产业链企业,依托天籁生态全产业链,加速大健康领域布局,打造中国南方最大乳业生态、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标杆,实现集团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产值将突破百亿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建宁县依托“林深水美”的生态优势,全域全产业链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将梯田莲海、莲海玉家、金铙山、报国寺等景点串点成线,一体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环金铙山”旅游带“为荷而来”、“花海跑”、“我在闽江源头有棵树”等品牌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

建宁“为荷而来”系列活动图片摄影/阿星

2022年,“建宁五子”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全产业链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借山水之灵气,绘发展之胜景。这座精致古城坚持自我特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团结一心,奏响了一曲曲“绿色崛起、美丽富民”的交响乐。

建宁新农村田园风光和闽赣边界道路“白改黑”。摄影/宁民钦、李凌、熊海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美丽建宁:濉溪河水清河畅(横屏观看)。摄影/熊建华

绿色产业节节高,红色文旅活力足,特色产业正兴旺,民生实事惠万家。美丽建宁“三清双提”行动扮靓家园,助推乡村振兴。

过去,建宁是“闽盐赣米”的集散地。福建山脉连绵不绝,至海方休。“陆行百里,动须旬日”,是古代闽道的写照。明代府志载:“入闽有三道,建宁为险道。”

如今,“建宁古道”变通途,“双高双铁”谱新篇。2022年,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建宁县“两高两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浦梅铁路、向莆铁路互联互通,莆炎高速、建泰高速紧密相连,建宁已成为闽赣边界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福建挺进中西部的“桥头堡”

2012年以来,建宁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627元增长到35452元,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589元增长到20338元,年均增长11.7%。连续五年获评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

如果说“闽地之母、闽山之巅、闽水之源”是自然的神奇造化,那么“五子登科”则是建宁人的勤劳与智慧
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深厚的人文,也在新时代下坚守着,改变着。很多特色村落,深藏于这片“只此青绿”的秘境之中,这些古老的建筑历经岁月雕琢和时光沉淀,古韵悠长、依旧,一砖一瓦、一梁一椽,都镌刻着古老的文化之美,却并不守旧,而是主动积极地迎接着新时代、新世界的洗礼,焕发着新的光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古往今来,有着“汉唐重镇、明清才乡”的建宁,留下了许多诸如闽越王无诸校猎、王安石寄读、黄慎卖画等轶事,闪耀着“一门四进士,父子同登第”“一家两名使”“一族三十宦”的荣光。

唐末陈岩任福建观察史期间,选贤任能,为后来王潮、王审知建立闽国奠定了基础。

更有南宋理学名儒刘刚中,晚清爱国诗人“道光四子”之一的张际亮,清代“一朝两文星”朱仕玠、朱仕琇兄弟,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沙基惨案”烈士陈纲

▌建宁历史名人张际亮。

建宁亦为创办台湾第一所佛教学院、开创台湾僧伽教育,成为台湾首尊、中国十大肉身菩萨之一,一生致力于近代中国佛教的弘扬与改革,以“文教兴国”为己任的大德高僧慈航法师之故里。

夜幕下满天繁星似乎诉说着这座小城的传奇(横屏观看)。摄影/李凌
见山见水,宁。
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基因,决定了建宁与众不同的发展轨迹,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在这座“秘境之邑”书写,值得我们去慢慢挖掘、细细品味,也在召唤着我们前往。

—— end ——

撰文  |  林少波      编辑  |  张舒羽       视觉  |  张闻倬

供图  |  建宁县融媒体中心 、建宁县文体和旅游局 ,部分来源网络


[ 参考资料 ]

三明市志;建宁县志;《中国国家地理 》2009年05期、2021年05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