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央视3·15晚会的结束,一年一度的3·15大幕落下。
有人震惊:核桃乳里没核桃,太黑心了;也有人失望:本以为曝光大众途锐是个开端,没想到是高潮。
客观而言,正是央视3·15晚会,让3·15消费者权益日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虽然在这一天,也有各种各样的媒体在刊发消费者的维权诉求,也有各种各样的政府部门在发布一年来受理投诉维权的信息,甚至还举办宣传活动进行消费者教育和动员。但是,真正的高潮戏码还是央视3·15晚会。企业会盯着:自己会不会上榜?政府部门会盯着:会不会有自己辖内的企业?公众则会盯着:看看今天谁倒霉?
确实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大部分人期盼的,还是看看哪一些大牌企业会上榜,正如人们看比武,真正喜欢看的还是高手过招。如果一个武林高手与一个街头混混较量,不仅看客们觉得无趣,高手自己也会觉得有失身份。
看央视曝光一些毫无知名度的品牌的感觉,大抵如此。
但是,感觉是一回事,意义又是另一回事。
一个混混,如果胡作非为,搅扰民众,而大部分人又无能为力。这时,如果一个武林高手出面对其进行教训、震慑,使其就此收手,这是不是比同另一个高手仅仅是为了较量武功高下,来的更有价值?
同理,一些即使你重看三遍节目,也叫不上名字的企业,其生产的产品,却打着健康、营养的名头进入千家万户,做着“害人细无声”的勾当。对这样的企业进行曝光,引起当地相关部门重视,进而进行规范甚至取缔,是不是比仅仅是曝光一些大牌企业无关痛痒的问题来的有价值?
这并非遁词,而是有其缘由所在。
一个企业品牌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既需要时间,更需要企业的自觉意识。一个不想行之久远的企业,也就无所谓讲究品牌,当然更不会在乎什么美誉度,他们在乎的,只是把产品卖出去,为此可以不择手段。在央视镜头前,一个生产不合格水管的企业老板就直言:合格的管子价格高,在这里卖不动。既然价格是唯一的竞争法宝,企业就会千方百计降低价格,这就要求压低成本,其办法就是压低原料成本,于是,回收废料被替代原生料,制成了水管,被埋在地下流通饮用水,再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这就像街头混混为了打赢,可以采取任何下三滥的手段,他本来就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人至贱则无敌”。
而品牌企业不一样。品牌企业首先会重视品牌,无论是靠广告狂轰滥炸形成的,还是靠扎扎实实做产品形成的,品牌的形成,都付出了成本,企业就不能任其沉没,而是想办法维护。维护的办法,当然是继续生产合格的产品。
当然,这不是说品牌企业就不会有问题。最近这些年,大牌企业出问题的也不在少数,丰田、大众这样的大企业,连尾气排放数值都造假。但是,品牌企业却一般不会故意生产不合格产品,像大众途锐这样发动机进水的情况,只能是由于设计缺陷;出问题的另一种可能,是企业过大管理上出现脱节。这与那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牛奶浓度添加三聚氰胺、生产核桃乳却只用香精,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因为品牌企业明白,自己名声大,各方面对自己的监管也严格,一旦出问题,付出的代价会更大。所以,品牌企业会出问题,但极少故意作恶。而散乱小厂则不同,他们只求眼前利益,为了赚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于是推动形成一个相互伤害的社会。
问题是,只是央视曝光了,才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看到,曝光之后当地迅速行动,该查封的查封,该拘留的拘留,一派雷厉风行之态。但是,早干什么了?莫非,灯下黑真的存在?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有的时候,所谓的灯下黑,只是因为寻找的不够,或者就是故意的视而不见。企业与地方,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可以解决就业,或者可以创造税收,如果信奉“水至清则无鱼”,就会姑息养鱼,只要不出大乱子,也就难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只能让央视这样的千里眼去发现这暗影中的角落了。
若干年前,一部很火的电视剧,至今还记得剧中一位领导干部颇为动情的说的一句话:我们都要明白,城市背面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
是的,光鲜与阴影总是相伴而生的。我们不仅有“既有颜值也有气质”的经济表现,也有至今尚未脱贫的广大人口;既有已经实现消费升级出国都是买买买的人群,也有唯有对价格最敏感的小镇和乡村居民。在这里,他们最在乎的是价格,相比而言,对品牌的挑剔、对健康的考虑,可能就没那么上心。于是,不良生产厂乘虚而入,不含核桃的核桃乳大行其道。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执法不应该出现灯下黑,更不应只盯着能够带来高额罚款大公司,而对眼前的看似小恶实则大恶视而不见。
以央视曝光为契机,愿执法力量照亮暗影中的角落。
往期精彩
两会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秦玉峰:做直销首先保证质量和规范,宁可慢一点
文字:钟岩
编辑: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