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novation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有效保护了吗?
导 读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建立保护区和更新保护名录等。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于2021年2月更新。与之前版本相比,更新的版本增加了保护动物的物种数,在有效推进动物物种保护的同时,也对保护区的保护任务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没有相关数据具体阐述保护区对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保护状况。
图1 图文摘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对我国野生动物受胁现状的全面而科学的评估文件。本研究分析了保护名录中的陆生脊椎动物(鸟类,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物种数变化,评估了保护区对物种保护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从1988年到2021年,保护物种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图2A)。2021年的新保护名录中增加了较多的两栖爬行动物,但其收入物种数和相对比例仍明显低于鸟类和哺乳类(图2)。
图2 1988年和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数和占各自物种总数的比例
1988年和2021年,名录中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大体相似(图3),新增保护物种的分布热点地区主要位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图3C)。从各类群分析,新旧名录中鸟类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和东部;哺乳类分布于中国南部和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交界处;旧名录中的两栖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云南和广西,新名录中两栖类在中国东南部(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西部和东北的东南部分布较多;旧名录中的爬行类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新名录增加了北方的一些物种(图3D和3E)。
图3 1988年和2021年保护区和重点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
从1988年到2021年,保护区的新增并没有使保护区内的保护物种数及其所占比例显著增加。2021年名录更新后,在保护区内的保护物种数和栖息地面积比例显著增加,但保护物种比例降低(图4)。到2021年,92.8%以上的保护物种被保护区覆盖,物种栖息地在保护区内的面积比例为7.9%。若将>10%栖息地面积在保护区内作为物种被有效保护的标准,则70.8%的重点保护物种未得到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图4C)。此外,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的物种数和栖息地面积比例较低(图4)。两栖爬行类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未来保护管理规划需要更加关注这两类群体。
图4 保护区内保护动物的物种数,占保护物种的比例和占物种分布面积的比例
为了弥补当前保护现状的不足,综合考虑物种栖息地面积大小、人类干扰和保护成本因素,本文使用MARXAN软件系统优化当前保护区网络。为了实现“每一物种至少10%的栖息地面积被保护”的目标,除去现有保护区,其他被识别出需要保护的区域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0%。若将这些区域作为保护区,那么保护区域内保护物种的栖息地面积比例将达到37.6%(图5C),是原有栖息地面积比例的4.7倍;若要实现“每一保护物种至少15%或30%的栖息地面积被保护”的目标,还需要将额外11.0%和20.3%的国土面积纳入保护区域内。
我们用聚类方法识别出需要保护区域中面积大、连通性高的部分,确定了26处需要优先保护的区域(图5A),其中15处位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内。这些区域占国土面积的3.3%,占现有保护区面积的22.9%,栖息地在保护区内的面积比例是原有的3.3倍。对这些区域加以保护,将使72.5%的保护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图5 现有保护区体系优化方案(基于每一保护物种至少有10%的面积在保护区内的标准)
总结与展望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更新和保护区的增加,极大程度地保护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但目前的现状距“全面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对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还任重而道远。中国正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需要系统地扩张当前的保护区网络并及时更新保护名录,以此提高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的保护成效。本研究确定的需要优先保护的区域,为中国保护区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文明目标。此外,中国的保护区建设和国家重点保护名录制定,为其他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每个国家都应当建立符合自身国情的保护物种名录,持续而系统地优化保护区网络,以提高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李尚燚 北京化工大学
徐九洋 中日友好医院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3)00052-8
本文内容来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四卷第三期以Report发表的“Optimizing protected areas to boost the conservation of key protected wildlife in China” (投稿: 2022-10-04;接收: 2023-04-07;在线刊出: 2023-04-11)。
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3.100424
引用格式:Mi C., Song K., Ma L., et al. (2023). Optimizing protected areas to boost the conservation of key protected wildlife in China. The Innovation. 4(3),100424.
作者简介
杜卫国,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动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爬行动物生理、行为及进化生态学研究,关注全球变化对爬行动物的影响以及濒危爬行动物的保护。
往期推荐
The Innovation | 草毡层: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先锋屏障
The Innovation | “十年禁渔”能否挽救长江的生物多样性?
The Innovation | 一路“象”北:亚洲象“北漂”的原因是?
The Innovation | 300多头大象连环“凶杀案”:凶手是谁?
The Innovation | 末次冰盛期气候塑造了中国陆生脊椎动物功能多样性格局及群落系统发育结构
The Innovation | 青藏高原温泉蛇为什么偏好温泉?
The Innovation | 极端气候“狂飙”,能预知吗?
The Innovation | 未来何时来:森林保护能否减缓气候变化?
期刊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The Innovation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来自全球54个国家;已被123个国家作者引用;每期1/5-1/3通讯作者来自海外。目前有196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3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ESCI,INSPEC,EI等数据库收录。秉承“好文章,多宣传”理念,The Innovation在海内外各平台推广作者文章。
期刊官网1(Owner):
www.the-innovation.org
期刊官网2(Publisher):
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Logo|期刊标识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一路同行。
第4卷第2期
第4卷第1期
第3卷第6期
第3卷第5期 | 第3卷第4期 | 第3卷第3期 | 第3卷第2期 |
第3卷第1期 | 第2卷第4期 | 第2卷第3期 | 第2卷第2期 |
第2卷第1期 | 第1卷第3期 | 第1卷第2期 | 第1卷第1期 |